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治赤白痢通用恆驗方

黃連、黃芩、白芍、當歸、陳皮、木香、枳殼、檳榔、山楂、神麯,三日內加硝黃下之。虛者不可輕用,宜酌之。

白話文:

黃連、黃芩、白芍、當歸、陳皮、木香、枳殼、檳榔、山楂以及神麴,在三天的時間內加入硝黃後服用。虛弱的人不宜輕易服用,應該根據情況酌情使用。

2. 白痢方

蒼朮、白朮、茯苓、神麯、甘草、黃芩、陳皮、枳殼,痛加檳榔七分、木香三分,氣行則痛止。

白話文:

將蒼朮、白朮、茯苓、神麴、甘草、黃芩、陳皮、枳殼等藥材,搭配檳榔七分、木香三分,一起使用,就能使氣血運行順暢,疼痛自然就會消失。

3. 赤痢方

生地、赤芍、黃柏、黃連、地榆、歸尾、丹皮、甘草;痛加陳皮、檳榔各五分

下痢口渴不止小便不通方

滑石(二錢)、甘草(五分)、梔子、黃柏(六分)、澤瀉、生地、麥冬、車前、知母(各七分)、燈心二分

白話文:

生地、赤芍、黃柏、黃連、地榆、歸尾、丹皮、甘草;痛加陳皮、檳榔各五分。下痢口渴不止小便不通方:滑石(二錢)、甘草(五分)、梔子、黃柏(六分)、澤瀉、生地、麥冬、車前、知母(各七分)、燈心二分。

4. 治虛弱痢調氣血清邪熱常用效方

人參 當歸 白芍 扁豆(各七分) 白朮 茯苓(各八分) 陳皮 甘草 黃連 實蓮肉 神麯(各五分) 黃柏(三分)

師曾治余月洲久痢打飽發熱脈大,用方藥不應自度。丹溪治痢久發熱不退者,屬陰虛,今用血藥中加升藥,必有效也,遂用

當歸(八分) 川芎(七分) 白芍(一錢) 生地(四分) 黃連(五分) 黃柏(四分) 白朮 茯苓(七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甘草 人參(七分) 知母(五分)水煎服,熱退飽止。但久痢必用黃柏,以痢屬腎故也。

白話文:

師父曾經治療我月洲久痢腹脹發熱脈象強勁,用其他藥方治療無效,我自己診斷後認為是陰虛所致。丹溪先生治療久痢發熱不退的方子,是以血藥為本,再加上升麻,效果必定很好。因此我便用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連、黃柏、白朮、茯苓、柴胡、升麻、甘草、人參、知母水煎服用,結果熱退腹脹消失。不過久痢必須用黃柏,因為痢疾屬於腎臟病變。

5. 治痢疾五六日發飽方

人參(四分) 白朮(五分) 茯苓(六分) 甘草 黃連 黃柏(各三分) 歸尾 白芍(七分) 陳皮(八分) 青皮 蓮心 箬穗(各二分) 柿蒂

師云:痢疾發飽,由木挾相火直衝清道,故發飽。

白話文:

方劑組成:

  • 人參(四分)
  • 白朮(五分)
  • 茯苓(六分)
  • 甘草
  • 黃連
  • 黃柏(各三分)
  • 歸尾
  • 白芍(七分)
  • 陳皮(八分)
  • 青皮
  • 蓮心
  • 箬穗(各二分)
  • 柿蒂

師傅說:

痢疾發作時,患者感到飽脹,這是因為肝木挾持心火,直衝清腸而引起的。

6. 加味香連丸

黃連(十兩) 木香(二兩) 檳榔(二兩) 枳殼(一兩) 陳皮(一兩)連用吳萸酒炒木香不見火,為末醋糊丸。

白話文:

將黃連十兩、木香二兩、檳榔二兩、枳殼一兩、陳皮一兩,一同用吳萸酒炒木香,炒時不要見火,然後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

7. 戴人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朮、枳殼、黃柏、黃連、大黃(各一兩)、丑未、香附(各二兩)為末水丸。

白話文:

將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朮、枳殼、黃柏、黃連、大黃(各一兩),以及丑未、香附(各二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水丸。

8. 立效丹

痢疾初發,服之即效。黃連(五錢),檳榔、巴豆、木香(各一錢),淡豉(一兩),研末,水丸如小豆大,硃砂為衣。強人下十五丸,弱人十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治療痢疾的方劑,原文的意思是:

痢疾剛發作時服用,效果很好。

藥方:

  • 黃連(五錢)
  • 檳榔、巴豆、木香(各一錢)
  • 淡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水丸,再以硃砂包覆。

服用法:

  • 強壯的人一次服用十五丸
  • 體弱的人一次服用十丸

注意:

  • 以上僅為中醫古籍記載,不應自行嘗試服用,需經專業醫師診斷後才能使用。
  • 中藥材的用量和配伍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9. 立效散

黃連(四兩,吳萸酒炒) 枳殼(三兩,麩炒)為末,每服二錢,酒下。

白話文:

黃連(四兩,用吳茱萸酒炒過)和枳殼(三兩,用麥麩炒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二錢,用酒送服。

10. 倉連煎

治噤口痢不拘赤白

赤痢用陳倉米三錢,黃連七分;白痢用黃連三錢,倉米七錢;赤白相兼,連米各五錢。

白話文:

治療噤口痢,無論是紅色還是白色痢疾。對於紅色痢疾,使用陳倉米三錢,黃連七分;對於白色痢疾,使用黃連三錢,陳倉米七錢;如果紅色和白色痢疾同時存在,則使用黃連和陳倉米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