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二 (6)
卷二 (6)
1. 羌活勝濕湯
治濕勝濡泄(方見濕症)
2. 五苓散
(方見瘟疫)
3. 香連丸
清六丸(俱治火瀉)
4. 天水散
一料加紅曲五錢湯浸蒸餅丸
白話文:
【一料加入紅曲五錢,湯浸蒸餅研磨成丸】
5. 理中丸
治寒泄重者,加附子。
6. 錢氏白朮散
治脾虛作瀉宜實之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木香、乾葛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治療脾虛導致的腹瀉,應該採用補益的方法。
具體用藥如下:
- 人參
- 茯苓
- 白朮
- 甘草
- 藿香
- 木香
- 乾葛
這幾味藥材都是補脾胃、固腸止瀉的常用藥材。人參、白朮、茯苓能補脾益氣,甘草能調和藥性,藿香、木香能理氣化濕,乾葛能清熱解暑。
現代醫學解釋:
脾虛腹瀉可能與消化功能減弱、腸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關。這些藥材能促進消化功能恢復、調節腸道菌群,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注意: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 脾虛腹瀉的治療方法很多,選擇適合的藥物和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 建議咨詢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詳細的診斷和治療。
7. 參苓白朮散
治虛瀉
8.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作瀉
9. 清氣化痰丸
治痰泄
10. 二陳湯
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方見內傷)
白話文:
【保和丸】與【枳實導滯丸】,這兩種藥方均出自於中醫古籍《內傷》。
保和丸:主要用於調理因飲食過量、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腹脹、不思食等症狀。其主要成分包括山楂、神曲、麥芽、陳皮、半夏、茯苓、連翹、黃連、甘草等,具有消食化滯、和胃健脾的功效。
枳實導滯丸:則主要針對腸胃積滯、大便不通、腹脹痛等情況。其主要成分有枳實、大黃、芒硝、厚朴、神曲、茯苓、甘草等,具有的功效為行氣導滯、通便止痛。
11. 六和湯
(內加消藥) 俱治傷食作瀉 (方見霍亂)
12. 治痛泄方
白朮、白芍(各二錢)、陳皮(一錢一分)、防風(一錢)
白話文:
- 白朮:兩錢(約等於約6公克)
- 白芍:兩錢(約等於約6公克)
- 陳皮:一錢一分(約等於約3公克)
- 防風:一錢(約等於約3公克)
13. 戊己丸
治胃經受熱泄瀉不止
黃連(十兩) 吳萸 白芍(各二兩)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白話文:
治療胃經受熱導致的不停拉肚子,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黃連(十兩):清熱解毒的藥材。
- 吳萸(兩兩):溫胃止瀉的藥材。
- 白芍(兩兩):平肝理氣的藥材。
將這些藥材研磨後,與麪糊混合,製成大小類似梧桐子的丸狀,即可服用。
14. 胃苓湯
治夏秋脾胃傷冷水穀不分泄瀉不止,純瀉水者更宜,亦治濕盛泄瀉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加薑、棗。
白話文:
這方子用於治療夏季和秋季因脾胃受寒、飲食不節導致的腹瀉不止,尤其適合純粹腹瀉水樣便的患者,也能治療濕氣重引起的腹瀉。
藥方: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再加上生薑和紅棗。
15. 朮附丸
白朮(二錢) 附子(五分) 甘草(一錢) 姜二片、棗二枚,空心服。
白話文:
- 白朮(二錢):使用兩錢的白朮。
- 附子(五分):加入五分的附子。
- 甘草(一錢):放入一錢的甘草。
- 姜二片、棗二枚:準備兩片薑和兩顆棗。
- 空心服:在空腹時服用。
總結:請準備兩錢的白朮、五分的附子、一錢的甘草,並加上兩片薑和兩顆棗。請在空腹時服用此配方。
16. 桂苓甘露飲
治夏月傷暑作瀉(方見霍亂)
17. 香薷飲
亦治暑瀉(方見暑症)
18. 五味子散
治腎虛子後作瀉:蓋腎主二便,開竅於耳,或陰受時於亥子,腎臟虛,故令子後瀉也。
五味子(二兩) 吳萸(五錢,炒)
上末,每服二錢,陳米湯下。
白話文:
治療腎虛導致的子後作瀉:因為腎主管二便,耳是其開竅之處,且在亥、子時易受到影響。若腎臟虛弱,就會導致子後作瀉。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五錢,炒)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年米湯送服。
19. 二神丸
治脾腎二經俱虛泄瀉不止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煨),為末。棗肉四十九個,姜四片,同煮棗爛,去姜,留棗研膏,入藥和丸,空心鹽湯送下五十丸。
白話文:
治療脾腎兩經都虛弱導致的不停拉肚子,可以使用以下的古方:
- 破故紙(四兩,炒過);
- 肉豆蔻(二兩,先用火烤過)。
將這兩味草藥磨成粉末。接著,取四十九個棗子肉,加上四片薑,一起煮到棗子爛熟,然後取出薑,保留棗子並研磨成膏狀,再將藥粉與之混合,製成丸狀。在空腹時,可以用加了鹽的熱水來吞服五十顆這樣的藥丸。
20. 四制白朮散
治脾泄
白朮(一斤) 米泔水浸軟咀片分作四分,一分用白豆、寇仁炒,一分用破故紙炒,一分用五味子炒,俱以炒乾為度,揀去同炒藥,將白朮研極細,用陳蒼子、蓮子作粉打糊為丸如梧子,大量服。
白話文:
治脾泄
將白朮(一斤)浸泡於米泔水中至軟,然後切成薄片,分成四份。
第一份加入白豆、寇仁,一起炒至乾; 第二份加入破故紙,炒至乾; 第三份加入五味子,炒至乾。 以上三份藥材,炒完後,需將雜質挑出。
將白朮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將陳蒼子、蓮子研磨成粉,與白朮粉混合,用適量水調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大量服用。
21. 雄豬肚丸
治脾泄
白朮(四兩,土炒) 蓮子(一斤,去心皮) 雄豬肚(不下水者),將白朮、蓮子共研細末,量豬肚大小,去油淨,裝藥入肚內,以線縫之,文武火煮極爛,搗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天早上午,用米湯下二三錢。此方能治婦人崩漏亦效,以脾統血也。
凡遇消渴症,去白朮,用黃連、天花粉各四兩,如法連用酒炒掣,蓮子半斤,仍如前法制入豬肚內為丸,常服止渴生津。
白話文:
治脾泄
方劑:
- 白朮(四兩,土炒)
- 蓮子(一斤,去心皮)
- 雄豬肚(不下水者)
製法:
- 將白朮、蓮子研磨成細粉。
- 將豬肚去油清洗乾淨,根據豬肚大小,將藥粉裝入肚內,以線縫合。
- 以文武火煮至極爛。
- 將煮好的豬肚搗碎,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
- 不拘時間,早上或下午皆可服用,每次用米湯送服二至三錢。
功效:
- 此方能治療脾泄,亦可治婦人崩漏,因脾主統血。
消渴症用藥:
- 若遇到消渴症,則去除白朮,使用黃連、天花粉各四兩,以酒炒至焦脆。
- 蓮子用半斤,按照前述方法製成丸藥。
- 常服此方可止渴生津。
22. 白芍黃芩湯
治協熱下利
黃芩(二錢) 白芍(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協熱下利的方法如下:
使用黃芩(二錢)、白芍(一錢)和甘草(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23. 痢疾
痢者利也,積滯暴下,莫能止息,邪熱上衝,莫能流通。老幼虛弱之人,多致不救,症亦危重矣。內經曰:「腸澼便血,身熱則死,身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脈沉則死,脈浮則生。」脈經又曰:「沉小流連者生,洪大急疾者死。」仲景治痢十法,今撮其大要言之。凡痢疾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小弱數者,令自愈;微熱而有渴,脈弱而有汗者,令自愈;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
下痢腹堅者,當下之;下痢譫語,有燥屎者,當下之;下痢後心腹堅痛者,當溫之;下痢脈遲緊痛未止者,當溫之。其至重者,手足厥冷,無脈,炙之不溫,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故金匱要略云:「六腑絕於外者為手足寒,五臟絕於內者為痢下不禁。」劉河間曰:「痢疾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白話文:
痢疾,指的是排泄物像水一樣流出來,是因為積聚的食物腐敗而突然排泄,止不住,邪熱向上衝,也無法順暢流通。老年人、孩童和體弱的人,很容易因此而無法救治,病情也非常嚴重。
《內經》說:「腸道泄瀉導致便血,身體發熱就容易死亡,身體發冷就容易活命。腸道泄瀉排出白色泡沫,脈象沉細就容易死亡,脈象浮大就容易活命。」《脈經》也說:「脈象沉細、流動緩慢的容易活命,脈象洪大、急促的容易死亡。」
張仲景在治療痢疾方面有十種方法,現在將其要點說一下。凡是痢疾脈象大的,表示病症還沒停止;脈象微小、虛弱、跳動緩慢的,就會自行痊癒;身體微熱、口渴、脈象微弱、出汗的,也會自行痊癒;脈象滑利、跳動快速的,表示有積食,應該服用藥物促使排泄。
下痢同時腹部堅硬的,應該服用藥物促使排泄;下痢同時神志不清,排泄乾燥的糞便,應該服用藥物促使排泄;下痢之後,心窩和腹部堅硬疼痛的,應該溫暖調理;下痢同時脈象遲緩、緊縮、疼痛未止,應該溫暖調理。
病情最嚴重的情況是,手腳冰冷、脈象摸不到、用火烤也暖和不起來、脈象沒有恢復,反而出現輕微喘息,就會死亡。因此,《金匱要略》說:「六腑功能失調表現在手腳冰冷,五臟功能失調表現在痢疾控制不住。」
劉河間說:「痢疾伴隨出血,就會排出膿液而自行痊癒,調養氣血,就會消除後遺症。」
」此兩言為治痢之要旨。機要亦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濃血稠黏,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熱藥溫之,風邪外束,宜汗之,鶩溏為痢,宜溫之,小便澀,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過者止之。」丹溪曰:「痢疾雖分表裡,在表者必惡寒發熱,身首俱痛,宜以小柴胡去人參加白芍倍黃芩和之。在裡者必後重窘迫,腹痛急墜,宜承氣湯下之。
亦當斟酌虛實。」腹痛者,由肺金之氣鬱在大腸之間,以苦梗開之。下痢血久不愈者,屬陰虛,四物湯為主。大孔痛,一曰清之,一曰溫之。久病身冷,脈沉小者,宜溫之;暴病身熱,脈浮洪者,宜清之。先水瀉後膿血,此脾傳腎,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瀉者,此腎傳脾,微邪易愈。
白話文:
治痢的关键在于这两句话。机要也说:“便后重则要下泻,腹痛则要调和,身体沉重则要除湿,脉象弦紧则要驱风,血浓稠粘,要用重药清除,身体发冷自汗,要用温热药来温补,外感风寒,宜用发汗药,大便稀溏为痢,宜用温热药,小便涩滞,利尿通畅者要调和,需要排出者要促其排出,过度者要止住。”丹溪说:“痢疾虽然分表里,表证者必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宜用小柴胡去人参加白芍倍黄芩调理。里证者必然便后重迫,腹痛急坠,宜用承气汤泻下。
也需根据虚实情况灵活调整。”腹痛者,是由肺金之气郁积在大肠之间,用苦梗药开通。下痢带血久治不愈者,属阴虚,以四物汤为主。肛门疼痛,一方面要清热,另一方面要温补。久病体寒,脉沉细弱者,宜温补;急性发病体热,脉浮洪者,宜清热。先水泻后脓血,这是脾脏传至肾脏,邪气难以根治。先脓血后水泻,这是肾脏传至脾脏,邪气容易治愈。
倦怠嗜臥,飲食少進,宜參朮歸陳等藥補之,虛回而痢自止。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在無血,以歸身尾為君,白芍生地桃仁佐之,陳皮和之,血生自安。此丹溪治痢十法,名言深大,益於蒼生者,學者須詳究而善用之。戴氏曰:「痢雖有赤白二色,終無寒熱之分,通作濕熱處治,但分新舊虛實,與赤白帶同治。」子觀痢疾,大抵由食積火熱為多,其次暑濕,其次風寒,其次七情內傷。
善治者,須求其因而之之,辨別區治。噤口痢有二症,虛與熱是也。熱塞胃口,正氣衰憊,莫能與爭,故滴水不進。古人有用人參三錢,石蓮肉一錢,頻頻少飲,飲而或吐,又少飲之,若得些需入胃,胃氣即回而食自少進矣。愚謂熱甚則黃連當用四錢,人參當用二錢。虛勝則人參當用四錢,黃連當用二錢。
白話文:
如果感到疲倦想睡,食慾不振,可以用人參、山藥、當歸等藥材補益身體,虛弱狀態改善後,痢疾就會自然停止。氣血流通,積累就會減少,但仍然虛弱。久坐勞累導致血虛,可用當歸主藥,白芍、生地、桃仁輔助,陳皮調和,血氣生成後便能安穩。這是丹溪先生治療痢疾的十種方法,言論深刻,對百姓大有益處,學習者需仔細研究並善加利用。戴氏說:「痢疾雖然分為赤白兩種,但並無寒熱之分,都可以按照濕熱的方法治療,只需根據新舊虛實,與赤白症狀一起治療。」觀察痢疾,大多是由於食積火熱引起,其次是暑濕、風寒,再者是七情內傷。
善於治療者,應尋找病因並對症下藥。噤口痢分為兩種,虛症和熱症。熱症阻塞胃口,正氣衰弱,無法抵抗,所以滴水不進。古人用人參三錢,石蓮肉一錢,頻繁少量飲用,即使喝了又吐,也要繼續少喝,只要能進入胃中,胃氣就會恢復,食慾也會逐漸增加。我認為熱症嚴重的話,黃連應該用四錢,人參用兩錢;虛症較重的話,人參應該用四錢,黃連用兩錢。
蓋變通之道也。此症亦有人參不能用一分者,以陰太虛而邪陽太盛也。故身熱脈大。又云:「熱不為下,衰皆反之也。」其不治症,唇紅若塗朱者,口瘡綻裂,脈洪急搏手者,身大熱久不退者,下如魚腦者,下如陳腐色者,下純血者,下如屋漏水者,下如紅莧汁者,大
白話文:
這是一種需要變通應對的病症。有些人即使服用人參也無效,這是因為陰氣過虛,陽氣過盛,導致身體發熱,脈搏強勁有力。古書記載:「熱症不往下走,衰弱的人會出現反常現象。」無法治癒的症狀包括:嘴唇紅潤如同塗朱砂,口瘡破裂,脈搏洪大急促,手部跳動,身體長時間高燒不退,大便如同魚腦般稀薄,大便如同腐敗物般顏色,大便全是血,大便如同屋頂漏水般稀薄,大便如同紅色莧菜汁般,以及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