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0)

1. 香連丸

2. 治鬱火方

3. 升陽散火湯

治食冷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火鬱則發之義也。火鬱湯(方見鬱症)

升麻、葛根、羌活、獨活、人參、白芍(各五錢)、柴胡(八分)、防風(二錢五分)、甘草(二錢)、炙甘草(三錢)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食用冰冷食物,導致身體的陽氣在脾胃部位受阻的情況,就好比是火被壓抑住了,需要將它釋放出來。這種情況的治療方式類似於用於治療鬱悶症狀的火鬱湯。

藥方如下: 升麻、葛根、羌活、獨活、人參、白芍各五錢, 柴胡八分, 防風二錢五分, 甘草二錢, 炙甘草三錢。

以上是按照古代的重量單位計算,其中「錢」為古代的重量單位,具體換算到現代的公制單位可能會有所不同。

4. 鬱症

內經曰:「木鬱達之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瓜蒂散、鹽湯、探吐。火鬱發之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升陽散火湯。土鬱奪之謂下之令無凝滯也。」三承氣湯、備急丸。金鬱泄之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麻黃、葛根湯、小柴胡、四苓散。水鬱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也。」大補丸、滋腎丸。

此治五郁之大旨也。」丹溪曰:「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謂郁有六症:氣、濕、血、痰、火、食也。」氣鬱者其狀胸滿脅痛,脈沉澀,治用二陳加香附、蒼朮、撫芎。」濕鬱者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陰寒則發,脈沉細緩,頭重痛,治用升陽除濕湯。」血鬱者四肢無力能食便血,脈沉澀芤,治用四物加桃仁、紅花、青黛、芎附。

」痰鬱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二陳加海石、南星、香附、栝蔞仁、化痰丸。」火鬱者目瞀、小便赤澀,脈沉數,二陳加梔子、青黛、香附、蒼朮、撫芎。」食鬱者噯酸、胸滿腹脹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二陳加香附、蒼朮、山楂、神麯、麥芽、保和丸。」郁者結聚而不散不發越之謂,故治郁當以順氣為先,消積次之,通用越鞠丸、六郁湯。

諸郁脈皆沉沉則為郁,但兼血氣、痰、火、濕、食芤、澀、滑、數、緩、緊之不同耳。」郁在上則見於寸,郁在中則見於關,郁在下則見於尺。諸郁用藥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萸。凡郁在中焦以蒼朮、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假令食在氣上,氣升則食自降。

白話文:

內經有言:「若肝氣鬱悶,應使其得以抒發,這就是所謂的『吐法』,使其氣息調暢。」可使用瓜蒂散、鹽湯、探吐法來治療。

若心火鬱悶,應促使其發散,這就是所謂的『發汗法』,使其火氣得以疏散。」可用升陽散火湯來治療。

若脾土鬱悶,應使其得以排除,這就是所謂的『下法』,使其無凝滯。」可用三承氣湯、備急丸來治療。

若肺金鬱悶,應使其得以排洩,這就是所謂的『滲洩法』,使其解表、利小便。」可用麻黃、葛根湯、小柴胡、四苓散來治療。

若腎水鬱悶,應抑制其衝逆,這就是所謂的『製法』。」可用大補丸、滋腎丸來治療。

這是治療五種鬱悶的主要原則。

丹溪先生說:「若氣血和諧,則百病不生,一旦鬱悶,各種疾病就會產生。」他指出鬱悶有六種症狀:氣鬱、濕鬱、血鬱、痰鬱、火鬱、食鬱。

氣鬱的症狀為胸部滿悶、脅部疼痛,脈象沉澀,治療可用二陳湯加香附、蒼朮、撫芎。

濕鬱的症狀為全身遊走性疼痛或關節疼痛,遇陰寒天氣會加重,脈象沉細緩,頭部沉重疼痛,治療可用升陽除濕湯。

血鬱的症狀為四肢無力,雖能進食但便血,脈象沉澀芤,治療可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青黛、撫芎、附子。

痰鬱的症狀為活動時喘息,脈象沉滑,治療可用二陳湯加海石、南星、香附、栝蔞仁、化痰丸。

火鬱的症狀為視力模糊、小便赤澀,脈象沉數,治療可用二陳湯加梔子、青黛、香附、蒼朮、撫芎。

食鬱的症狀為噯酸、胸腹脹滿,不能進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治療可用二陳湯加香附、蒼朮、山楂、神麯、麥芽、保和丸。

鬱症指的是氣機結聚不散,因此治療鬱症應以順氣為首要,其次纔是消積,通常會用到越鞠丸、六鬱湯。

各種鬱症的脈象都呈沉象,但根據血、氣、痰、火、濕、食的不同,脈象還會呈現芤、澀、滑、數、緩、緊等差異。

若鬱症在上焦,脈象會在寸脈顯現;在中焦,脈象會在關脈顯現;在下焦,脈象會在尺脈顯現。

治療各種鬱症,春季可以加用防風,夏季可以加用苦參,秋冬季節可以加用吳茱萸。

對於中焦的鬱症,可以用蒼朮、撫芎來提升氣機,例如食物在氣之上,若氣機上升,食物自然會下降。

5. 越鞠丸

通治諸郁

香附、蒼朮、撫芎、梔子、神麯

等分水丸綠豆大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各種鬱結(情緒壓抑或氣血不通)的越鞠丸。

其成分包含:香附、蒼朮、川芎、梔子、神麴,這些藥材的比例是相等的。製成的水丸大小如綠豆。

6. 六郁湯

治諸郁

陳皮(一錢) 半夏 蒼朮 撫芎(各一錢二分) 赤茯苓 梔子 香附 炙甘草 砂仁(各五分) 姜三片

氣鬱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乾薑,倍香附、砂仁;濕鬱加白朮,倍蒼朮;火鬱加黃連,倍梔子;痰鬱加南星、枳殼、小皂莢;血鬱加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鬱加麥芽、神麯、山楂。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各種鬱結的『六鬱湯』方劑。

使用陳皮一錢、半夏、蒼朮、撫芎各一錢二分、赤茯苓、梔子、香附、炙甘草、砂仁各五分,以及三片薑。

若為氣鬱,則需加入烏藥、木香、檳榔、紫蘇、乾薑,並且增加香附和砂仁的份量;若是濕鬱,則要加入白朮,並加倍蒼朮的用量;若是火鬱,則應加入黃連,並將梔子的份量加倍;若為痰鬱,則需添加南星、枳殼、小皁莢;若是血鬱,則應加入桃仁、紅花、牡丹皮;而食鬱,則要加入麥芽、神麯、山楂。

7. 瓜蒂散

治木鬱(方見中風)及鹽湯探吐法:燒湯溫服,探吐。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肝氣鬱結(此處方法可參考中風篇)以及用鹽水催吐的方法:先將藥材煎煮成湯劑,溫熱後服用,然後引發吐瀉。

這是用來治療肝氣鬱結的,具體方式可以參考中風部分的說明,同時也適用於鹽水催吐法:將藥物煎煮成湯,趁熱飲用,以達到催吐的效果。

8. 升陽散火湯

治火鬱(方見火症)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火氣鬱結所導致的病症,相關處方請參考火症章節的記載。在現代白話文中,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在處理因為火氣鬱積所引起的問題,具體的藥方可以參照關於火熱症狀那一部分的內容。

9. 火鬱湯

火鬱者,內熱外寒,脈沉數。

羌活、葛根、升麻、白芍、人參(各七分)、柴胡、甘草(各三分)、防風、蔥白五根。

白話文:

該藥方的成分包含: 羌活、葛根、升麻、白芍、人參(以上每種藥材各使用約2.5公克), 柴胡、甘草(以上兩種藥材各使用約1.5公克), 防風以及蔥白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