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哮喘

肺為五臟華蓋,主持諸氣。肺氣受傷,呼吸之息不得宣通,則哮喘之病生焉。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喘有虛實,皆由痰火內郁,風寒外束而致。風寒外束而喘者,此外感有餘,脈多浮大,宜解表而喘自除。九味羌活加減。

有風痰上逆作喘,喘動便有痰聲,脈多浮滑,治先降氣,氣降則痰清。二陳加痰藥。有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即減,食已即發。此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有餘之喘也。脈洪數疾。二陳加芩連梔子。不可作胃虛妄投燥熱藥。有陰虛者,自臍下火起上逆而喘,脈弦數細。

白話文:

肺是五臟的華蓋,掌管全身氣機。肺氣受損,呼吸不暢,就會導致哮喘。哮是指聲音,喘是指呼吸。喘促、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叫做哮;呼吸急促、連續不斷,叫做喘。喘有虛實之分,都是因為痰火內郁、風寒外束而引起的。風寒外束導致的喘,是外感過盛,脈象多浮大,應該解表才能消除喘。可用九味羌活加減。

有風痰上逆導致的喘,喘的時候會伴隨痰聲,脈象多浮滑,治療要先降氣,氣降則痰清。可用二陳湯加痰藥。有火炎上逆導致的喘,症狀忽輕忽重,吃完飯後減輕,吃完飯後又發作。這是胃中有實火,膈膜上有稠痰,屬於過盛的喘。脈象洪數疾。可用二陳湯加黃芩、連翹、梔子。不可誤以為胃虛而使用燥熱藥物。有陰虛的人,從臍下有火氣上逆導致喘,脈象弦數細。

四物加知柏芩。有氣上逆而喘者,蘇子降氣湯。氣虛及病久者,脈軟弱無力,宜補中益氣。六君子湯或五味子湯加白朮或生脈散加阿膠。氣實因服補藥而喘者,三拗湯。有水逆作喘者,脈沉澀,宜小青龍半夏湯。但氣虛發喘必自汗出。陰虛發喘者,疾行則喘甚,靜坐則喘息。

白話文:

四物湯加上知母、柏子仁、黃芩。如果有氣上逆而喘的,就用蘇子降氣湯。如果氣虛或是久病,脈象軟弱無力,就應該補中益氣,可以用六君子湯或五味子湯,再加上白朮,也可以用生脈散加阿膠。如果氣實是因為服用補藥而喘,就用三拗湯。如果有水逆作喘,脈象沉澀,就用小青龍半夏湯。但是,氣虛引起的喘息,一定會伴隨自汗。陰虛引起的喘息,快速行走時喘得更厲害,靜坐時才會喘息。

此秘驗也。凡人喘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已發以攻邪為主。哮喘專主於痰實者,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使淡滋味,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兼散表。用青州白丸子有效。又有短氣不足以息者,似喘。但有虛有實,不可作喘。治虛者宜六君子加五味麥冬。實者痰氣阻礙,導痰湯。

腎虛不能挕氣者,補腎丸。金匱要略云: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此言痰實。內經曰:言而微,終日復言者,此氣奪也。也是主虛言。

白話文:

這是一種秘方驗證。一般人喘息未發作時,以扶持正氣為主,發作後則以攻邪為主。哮喘多因痰實引起,宜用吐法治療。但也有虛弱不可吐者。治療哮喘必須用清淡口味的藥物,不可單用寒涼藥,必須兼顧散表。使用青州白丸子效果很好。還有一些呼吸短促、喘不過氣來的,看似喘息,但有虛實之分,不可當作喘息治療。治療虛弱者宜用六君子湯加五味麥冬,痰氣阻礙者宜用導痰湯。

腎虛不能吸氣者,宜用補腎丸。金匱要略中說:呼吸短促、喘不過氣來的,是實證。這裡指的是痰實。內經中說:說話聲音微弱,整天反覆說話,這是氣虛。這也是主虛證。

2. 凡遇喘有數症不治者

上喘下泄者死,兩寸脈下陷者死。喘疾危篤,鼻出冷氣者,此肺絕也,死。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亦陽氣脫也,死。若上喘而小便自利者,亦死。

白話文:

上喘下洩者死:呼吸困難且腹瀉不止的人會死亡。 兩寸脈下陷者死:脈搏在兩寸處下陷的人會死亡。 喘疾危篤,鼻出冷氣者,此肺絕也,死:喘息嚴重且危急,鼻孔呼出冷氣,這是肺部功能終止的徵兆,預示著死亡。 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亦陽氣脫也,死:身體流汗如油,喘息不停歇,這也是陽氣流失的表現,預示著死亡。 若上喘而小便自利者,亦死:如果上喘息且能自行排尿,也會死亡。

3. 前喘症

一、風寒外束;二、風痰上逆;三、火盛炎上;四、陰虛發喘;五、氣上逆而喘;六、水逆作喘。喘病每年至寒即發,此為常病,不可峻攻,須以疏風散表治之。

白話文:

一、風寒外束:指的是風寒之邪侵襲肌表,導致體表有寒邪束縛的情況。

二、風痰上逆:表示風邪與痰液相結合,上沖頭部,影響到呼吸道。

三、火盛炎上:指的是內火過旺,熱氣上沖,影響呼吸系統。

四、陰虛發喘:指的是肺部或體內陰液不足,導致呼吸困難的情況。

五、氣上逆而喘:指的是氣機不順暢,上逆至喉嚨,引起喘息。

六、水逆作喘:指的是體內水分運輸失調,上逆至肺部,引發喘息。

每年在寒冷季節就會發作的喘病,被認為是常見的疾病,不宜進行強烈的治療,應該使用「疏風散」來進行表面的治療。

4. 九味羌活湯

治外感風寒發喘(方見瘟疫)

5. 二陳湯

治痰壅作喘(方見中風)

6. 四物湯

治陰虛喘:

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白茯苓、麥冬、五味子、天冬、石斛、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陰虛喘:

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白茯苓、麥冬、五味子、天冬、石斛、甘草各三錢,用水煎服。

7. 蘇子降氣湯

治氣上逆而喘

當歸、前胡、厚朴、陳皮、甘草、半夏曲、蘇子、姜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用當歸、前胡、厚朴、陳皮、甘草、半夏曲、蘇子,再加三片生薑、兩枚大棗,一起煎煮服用,可治療氣逆上衝導致的喘息。

8. 六君子湯

治氣虛發喘(方見中風)

9. 三拗湯

治氣虛誤服補藥發喘

10. 小青龍湯

治水逆喘(方俱見咳嗽)

11. 小半夏湯

治胃虛喘

人參、五味、麥冬、杏仁、陳皮、生薑

白話文:

治療胃虛引致的喘息,可以使用以下的藥物組合:

  • 人參:補益氣血,調和中焦。
  • 五味子:滋陰潤肺,止咳平喘。
  • 麥冬:養陰潤燥,清熱生津。
  • 杏仁: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 陳皮:理氣健脾,化溼消食。
  • 生薑: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請注意,藥物的使用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診斷後指導。

12. 生脈散

治久病氣虛喘:

生薑三片,切薄,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入白蜜一匙,溫服。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疾病導致的氣虛喘息,可以使用以下方子:

取三片新鮮的生薑,切成薄片,加入一碗水,煮沸後再熬煮到剩餘約七分的水量,然後過濾掉姜渣。接著,加入一匙的蜂蜜,調和均勻後溫熱服用。

13. 青州白丸子

治哮

半夏(七兩) 南星(三兩) 白附子(二兩) 川烏(五錢去皮臍生用)

上末以絹袋盛之,井水擺渣盡為度,置瓷盆中,日曬夜露,春曬五日,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候至餅,研細以占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止,薑湯下,不拘時服。如癱瘓風濕酒下。若小兒驚風及發哮,或用薄荷或荊芥湯下三五丸。

白話文:

治哮方

藥材:

  • 半夏(七兩)
  • 南星(三兩)
  • 白附子(二兩)
  • 川烏(五錢,去皮臍,生用)

製作方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絹袋盛裝。
  2. 以井水浸泡,反覆清洗,直到藥渣完全沉澱。
  3. 將藥粉放入瓷盆中,放置戶外日曬夜露,曬乾製成餅狀。
  4. 春季曬五天,夏季曬三天,秋季曬七天,冬季曬十天。
  5. 藥餅曬乾後,研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
  • 若是因癱瘓風濕引起的哮喘,可用酒送服。
  • 若為小兒驚風或發哮,可用薄荷湯或荊芥湯送服三到五丸。

14. 導痰湯

治痰阻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