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哮喘

肺為五臟華蓋,主持諸氣。肺氣受傷,呼吸之息不得宣通,則哮喘之病生焉。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喘有虛實,皆由痰火內郁,風寒外束而致。風寒外束而喘者,此外感有餘,脈多浮大,宜解表而喘自除。九味羌活加減。

有風痰上逆作喘,喘動便有痰聲,脈多浮滑,治先降氣,氣降則痰清。二陳加痰藥。有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即減,食已即發。此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有餘之喘也。脈洪數疾。二陳加芩連梔子。不可作胃虛妄投燥熱藥。有陰虛者,自臍下火起上逆而喘,脈弦數細。

四物加知柏芩。有氣上逆而喘者,蘇子降氣湯。氣虛及病久者,脈軟弱無力,宜補中益氣。六君子湯五味子湯白朮生脈散阿膠。氣實因服補藥而喘者,三拗湯。有水逆作喘者,脈沉澀,宜小青半夏湯。但氣虛發喘必自汗出。陰虛發喘者,疾行則喘甚,靜坐則喘息。

此秘驗也。凡人喘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已發以攻邪為主。哮喘專主於痰實者,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使淡滋味,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兼散表。用青州白丸子有效。又有短氣不足以息者,似喘。但有虛有實,不可作喘。治虛者宜六君子加五味麥冬。實者痰氣阻礙,導痰湯

腎虛不能挕氣者,補腎丸。金匱要略云: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此言痰實。內經曰:言而微,終日復言者,此氣奪也。也是主虛言。

2. 凡遇喘有數症不治者

上喘下泄者死,兩寸脈下陷者死。喘疾危篤,鼻出冷氣者,此肺絕也,死。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亦陽氣脫也,死。若上喘而小便自利者,亦死。

3. 前喘症

一、風寒外束;二、風痰上逆;三、火盛炎上;四、陰虛發喘;五、氣上逆而喘;六、水逆作喘。喘病每年至寒即發,此為常病,不可峻攻,須以疏風散表治之。

4. 九味羌活湯

治外感風寒發喘(方見瘟疫)

5. 二陳湯

治痰壅作喘(方見中風)

6. 四物湯

治陰虛喘:

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白茯苓、麥冬、五味子天冬石斛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7. 蘇子降氣湯

治氣上逆而喘

當歸前胡厚朴陳皮甘草半夏曲蘇子、姜三片、棗二枚

8. 六君子湯

治氣虛發喘(方見中風)

9. 三拗湯

治氣虛誤服補藥發喘

10. 小青龍湯

治水逆喘(方俱見咳嗽)

11. 小半夏湯

治胃虛喘

人參、五味、麥冬、杏仁陳皮生薑

12. 生脈散

治久病氣虛喘:

生薑三片,切薄,加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入白蜜一匙,溫服。

13. 青州白丸子

治哮

半夏(七兩) 南星(三兩) 白附子(二兩) 川烏(五錢去皮臍生用)

上末以絹袋盛之,井水擺渣盡為度,置瓷盆中,日曬夜露,春曬五日,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曬乾候至餅,研細以占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止,薑湯下,不拘時服。如癱瘓風濕酒下。若小兒驚風及發哮,或用薄荷荊芥湯下三五丸。

14. 導痰湯

治痰阻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