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失笑散

治心氣痛不可忍、小腸氣痛

蒲黃、五靈脂(各等分)

先以醋調二錢煎成膏,入水一鍾煎,食前服。凡見心膈大痛,攻走腰背,發厥嘔吐,諸藥不效者,就吐中以鵝翎探之,出稠痰碗許而痛即止。

白話文:

【治療範圍】適用於心臟周圍的劇烈疼痛,難以忍受,以及小腸區域的疼痛。

【藥方成分】蒲黃和五靈脂(兩者份量相等)

【服用方法】首先,使用醋調合兩錢的藥材煎煮成膏狀,再加入一杯水一同煎煮,應在飯前服用。若遇見心臟部位劇烈疼痛,痛感擴散至腰部及背部,甚至導致昏厥與嘔吐,若其他藥物無效時,可利用鵝毛輕輕刺激喉嚨引發嘔吐,將約一碗稠厚的痰液吐出後,疼痛將會停止。

2. 泰山奪命丸

治心氣虛痛至驗(本方並服法錄附尾集)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心氣虛弱所導致的疼痛,效果極為顯著。(此處的藥方與服用方法,被記錄在附錄的最後部分。)

3. 黃丸子

治心痛極驗,並治裡急後重作痢亦效

木香、檳榔、茯苓(各五錢)、三稜、莪朮、青皮、甘草(各四錢)、陳皮、黃連、黃柏、黃芩(各六錢)、大黃、牽牛(各一兩)、白芨(七錢)、香附(八錢)、枳殼

上末綠豆大,視虛實量用之

白話文:

這款藥丸對於治療心痛有極佳的效果,並且對於腸胃急迫感以及便後仍有排遺感的腹瀉也有很好的療效。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木香、檳榔、茯苓各五錢;三稜、莪朮、青皮、甘草各四錢;陳皮、黃連、黃柏、黃芩各六錢;大黃、牽牛各一兩;白芨七錢;香附八錢;枳殼若干。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根據病患的實際病情來決定服用的劑量。

4. 腹痛

丹溪曰:腹痛有寒、有火熱、有死血、有食積、有濕痰、有虛、有實。夫寒痛者,常痛而無增減。成無己曰:「陰寒為邪則腹痛而兼吐利,治宜理中湯加吳萸、玄胡,甚者入桂、附。」火熱痛者,時痛時止。原病式曰:「熱鬱於內則腹滿堅結而痛,不可例言為寒也。」脈洪者,黃芩、芍藥湯。

便秘,脈大者,宜下之,調胃承氣湯、備急丸。死血痛者,痛有常處而下移。成無己曰:「邪氣聚於下焦,浸液不通,氣血不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礙,小便利者,宜川芎、白芍、歸尾、桃仁、紅花。跌打瘀血宜桃仁承氣。若小便不利者,則為溺滯非蓄血也。」食積痛者,痛甚欲便,大便之後則痛減,脈弦,宜溫散之,保和丸加行利藥,以食得寒則滯,或用吐法。

濕痰痛者,凡痛、大小便不利,脈滑,以痰因氣滯而聚,阻礙道路,氣不得宣通故痛,治宜開痰開鬱,二陳湯。實痛者,腹脹滿,手不可按,元氣實者,宜蕩之,大承氣湯。虛痛者,以手按之則痛止。戴氏云:「其人本體原弱,或大病後,氣血兩虛得之,不可俱例於諸痛,不宜服參耆之藥,急投溫補重劑,四君子、理中加順氣藥,汗多倍參耆、炒芍藥。」治腹痛必用溫散藥,以其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也。

凡人臍下忽火痛,人中黑色者,多死不治。師云:「凡在胃脘下痛者,多屬食積;繞臍痛者,屬火;臍左右少脅痛者,多屬死血;小腹痛者,屬寒。」當宗此辦之。醫書云:「白芍藥惟治血虛腹痛,余痛俱不治。」今考古方,腹痛用白芍四錢、生甘草二錢,甚效。又考白芍不惟治血虛,而能大行氣,腹痛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今得白芍行其營氣,又用甘草之緩和其逆氣,此不治之治,乃所以深治之也。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受寒、火熱、死血(瘀血)、食積、濕痰、虛弱或是實證(邪氣過盛)。如果是因為受寒導致的疼痛,通常這種疼痛會持續不會減輕或加重。成無己先生指出:「若是陰寒作祟導致的腹痛,往往會伴隨嘔吐和腹瀉,治療應使用理中湯,再加吳茱萸和玄胡,嚴重的情況下還可加入肉桂和附子。」

若是火熱引起的疼痛,會時痛時止。《原病式》一書提到:「熱氣鬱積於內,會導致腹部飽脹且堅硬,並感到疼痛,不能單純認為這是因為受寒。」如果脈象呈現洪大的情況,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

若是便祕且脈象強大,應使用下法,如調胃承氣湯或備急丸。若是死血造成的疼痛,疼痛部位會固定,且可能向下移動。成無己先生指出:「邪氣聚集在下焦,使得血液無法流通,氣血運行受阻,或者尿液或血液滯留在下部,導致腹部脹滿,若小便順暢,可用川芎、白芍、當歸尾、桃仁、紅花等藥物。若是跌打造成的瘀血,可使用桃仁承氣湯。若小便不順,這就表示是尿液滯留,而非血液淤積。」食積導致的疼痛,患者會有排便需求,大便後疼痛會減輕,脈象為弦,應使用溫散法,如保和丸加上行氣藥,因為食物遇寒會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可使用催吐法。

若是濕痰引起的疼痛,無論大小便是否順暢,脈象為滑,這表明痰是由於氣滯所致,阻塞了正常的運行路徑,導致氣無法順利流通,因此產生疼痛,治療應以化痰和解鬱為主,如二陳湯。

若是實證的疼痛,腹部會脹滿,手壓下去會很痛,若是體質原本就壯實的人,應使用大承氣湯來排除邪氣。若是虛證的疼痛,用手按壓會使疼痛減輕。戴氏指出:「患者本身體質偏弱,或是大病初癒,氣血兩虛的情況下得到的腹痛,不能一概而論地歸類於其他疼痛,不適合服用人參、黃耆等藥物,應立即使用溫補的重劑,如四君子湯、理中湯加上順氣藥,若汗出較多,可加倍使用人參、黃耆、炒白芍。」治療腹痛時,必須使用溫散藥,因為鬱結導致氣血不暢,影響正常的運行。

若肚臍下方突然劇烈疼痛,且人中部位呈現黑色,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救治的。老師說:「若是在胃脘下方疼痛,多是因為食積;若是繞著肚臍周圍疼痛,多是因為火熱;若是肚臍左右肋骨下方疼痛,多是因為死血;若是小腹疼痛,多是因為受寒。」在診斷時應以此為參考。醫書上寫道:「白芍藥只能治療因血虛導致的腹痛,其他疼痛均不適用。」但根據古方記載,對於腹痛,使用四錢的白芍藥和二錢的生甘草,效果非常好。進一步研究發現,白芍藥不僅能治療血虛,還能大行氣,腹痛往往是營氣無法順利流動,逆向進入肌肉組織,而白芍藥能促進營氣的運行,再搭配甘草的緩和作用,以和緩逆氣,這種看似沒有直接治療的方法,實際上是更深入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