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7)

1. 痛風

痛風即內經痛痹也。因氣血虧損,濕痰濁血,流滯經絡,注而為病;或客四肢,或客腰背百節,走痛攻刺,如風之善動,故曰痛風。(匯補)

熱盛則痛,濕勝則腫。(經文)大率痰火多痛,風濕多腫。內因六慾七情,或病後亡津,血熱沸騰,亦必外感六淫,而後骨節鑽痛;久則手足蜷攣。外因涉冷坐濕當風,亦必血熱而凝滯汙濁,所以作痛;甚則身體塊瘰。痛必夜甚者,血行於陰也。(丹溪)

輕則骨節疼痛,走注四肢,難以轉移,肢節或紅或腫;甚則遍體瘰塊,或腫如匏,或痛如掣。晝靜夜劇。以其痛循歷節,曰歷節風;甚如虎咬,曰白虎風。(丹溪)

瘦人多陰虛火旺,血不榮筋;肥人多風濕生痰,流注經絡。(丹溪)

上體,宜祛風豁痰,散熱微汗;下體,宜流濕行氣,和血舒風。陰虛則脈弦散,而重在夜;陽虛則脈虛大,而重在晝。(三錫)

寸口脈沉而弦,或六脈澀小,皆為痛風。因火作痛,口乾燥渴,脈來洪數;因濕作痛,噁心腫滿,脈必沉滑。濕熱相兼者,身重而痛,脈必沉濡而帶數急;血虛痛者,四肢軟弱,而痛甚於夜,脈來芤大無力;血瘀痛者,隱隱然痛在一處而不移,脈現澀滯。(匯補)

凡流走不定,久則變成風毒,痛入骨髓,不移其處;或痛處腫熱,或渾身壯熱。若勞役而痛者,元氣虛也;惱怒而痛者,肝火盛也;陰寒而痛者,濕鬱也;飲食失宜而痛者,脾郁也。大約按之痛甚者,邪氣實;按之痛緩者,正氣虛。又腫滿重著者,濕也;面紅掣痛汗黃者,風也。

肩背頭項不可回顧者,風入太陽而氣鬱也;小便數而欠呻者,肺氣鬱熱也;臂髀腰腳骨熱腫痛,行步艱難者,濕熱成痹也;面赤尿赤者,暑濕相搏也;結陽肢腫,大便秘結者,熱毒流注也;肢節掣痛,小筋急痹者,寒也。初起眩暈,自汗,肢節胸脅刺痛者,氣也;痛從背起至胸脅者,思慮傷心也。初起胸滿嘔吐者,食積也;髀樞左右一點痛起,延至膝骭腫大,惡寒,夜劇者,痰也。四肢歷節走痛,氣短脈沉者,留飲也;遍身癢痛如蟲齧,遇癢即食,不致頻齧者,蟲也。亦有氣血兩虛,陰火作痛者,既屬虛症,而似實症,最宜詳辨。(匯補)

有血痢兜早,惡血留於經絡作痛者,此瘀血也;有痢久兩腳痠軟疼痛,或膝腫如鼓捶,此亡陰也。血瘀逐瘀,陰虛補陰。切不可兼用風藥,反燥其血。若足膝枯細而腫大者,名鶴膝風症。(匯補)

肉屬陽,性能助火。如素多痰火而痛者,因少水不能滅盛火;若食厚味,必加燥渴,上為痞悶,下必遺溺,故禁之。

治分始末

白話文:

痛風,就是內經裡說的痛痹。因為氣血虧損、濕痰濁血停滯經絡,阻塞不通而發病。疼痛可能出現在四肢,也可能出現在腰背關節,疼痛劇烈,像風一樣到處移動,所以叫做痛風。

內在原因:體內熱盛則疼痛,濕氣重則腫脹。大多是痰火導致疼痛,風濕導致腫脹。內在原因包括縱慾過度、七情所傷,或者疾病後津液耗損,血熱沸騰,也必須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後,才會出現骨節鑽心的疼痛。時間久了,手腳會蜷縮。外在原因是涉水受寒、久坐潮濕、當風受寒,也會導致血熱凝滯污濁,從而產生疼痛。嚴重時,身上會長出腫塊。疼痛在夜間加重,是因為血液在夜晚運行於陰經的緣故。

外在表現:輕則骨節疼痛,疼痛遊走於四肢,難以固定;肢體可能發紅或腫脹。嚴重時,全身長滿腫塊,有的腫得像匏瓜,有的痛得像被拉扯一樣,白天靜止,晚上加重。因為疼痛沿著關節遊走,所以叫做歷節風;疼痛劇烈如同虎咬,叫做白虎風。

痛風與肥瘦:瘦人多陰虛火旺,血液不能滋養筋脈;肥人多風濕生痰,流注經絡。

疼痛的部位和時間:上半身疼痛,應該祛風化痰,散熱微微出汗;下半身疼痛,應該利濕行氣,和血舒風。陰虛則脈象弦細,疼痛加重在夜間;陽虛則脈象虛大,疼痛加重在白天。

脈象診斷:寸口脈沉而弦,或者六脈都澀小,都是痛風的表現。因熱引起的疼痛,口乾舌燥,脈象洪數;因濕引起的疼痛,噁心腹脹,脈象沉滑;濕熱夾雜,則身體沉重疼痛,脈象沉濡而數急;血虛引起的疼痛,四肢無力,疼痛在夜間加重,脈象芤大無力;血瘀引起的疼痛,隱隱作痛,固定在一處,脈象澀滯。

症狀診斷:疼痛遊走不定,時間久了會變成風毒,疼痛深入骨髓,位置不再移動;或者疼痛部位腫熱,或者全身發熱。勞累後疼痛,是元氣虛弱;惱怒後疼痛,是肝火盛;陰寒引起的疼痛,是濕氣鬱結;飲食不節引起的疼痛,是脾氣鬱結。按壓疼痛處,疼痛劇烈的是邪氣實,疼痛緩慢的是正氣虛;腫脹明顯的是濕氣;面紅、疼痛劇烈、汗液發黃的是風邪。

肩背頭項不能轉動,是風邪侵入太陽經而氣血鬱結;小便頻數,呻吟少,是肺氣鬱熱;胳膊、大腿、腰腳骨節紅腫疼痛,行走困難,是濕熱導致痹症;面赤尿赤,是暑濕相搏;關節腫脹,大便秘結,是熱毒流注;關節疼痛劇烈,小筋拘急,是寒邪;初期頭暈目眩,自汗,胸脅刺痛,是氣虛;疼痛從背部開始,到胸脅,是思慮傷心;初期胸悶嘔吐,是飲食積滯;髖關節左右一處疼痛開始,延至膝蓋腫大,惡寒,夜間加重,是痰濕;四肢關節遊走疼痛,氣短脈沉,是水飲停滯;全身瘙癢疼痛,像蟲咬一樣,一抓就咬,但不經常咬,是蟲證;也有氣血兩虛,陰虛火旺導致的疼痛,屬虛症卻表現為實症,需要仔細辨別。

痢疾後疼痛:血痢久治不愈,瘀血滯留在經絡而導致疼痛,這是瘀血;痢疾時間長,兩腿酸軟疼痛,或者膝蓋腫得像鼓槌,這是陰虛。血瘀需活血化瘀,陰虛需滋陰補腎,絕對不能同時使用風藥,以免加重病情。如果足膝枯瘦而腫脹,叫做鶴膝風。

痛風禁忌:肉屬陽,能助長火,如果本來就痰火較盛而疼痛,吃肉會因為水分不足而不能滅火,如果食用肥甘厚味,會加重燥熱,上焦會感到痞悶,下焦則會小便失禁,所以要禁忌食用。

治療方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