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8)

1. 痛風

初起因風濕熱者。當流動機關。不可遽補。病久則宜消瘀血。養新血。兼理痰火。則血自活。氣自和。痛無不愈。久不止者。間用升降之劑。或專主補脾。如久病及亡血產後。俱不可純用風藥燥血。如年高舉動則筋痛者。是血不能養筋。名曰筋枯。難治。(匯補)

用藥

主以四物湯。加秦艽、桑枝、紅花、桂枝。上痛。加羌活、靈仙。下痛。加萆薢、防己、木通、牛膝。濕痰。加南星、半夏。血瘀。加桃仁、紅花、牛膝。濕熱。加蒼朮、黃柏。氣虛。加參、耆。血虛。加龜板、牛膝。如周身關節痛。逢陰寒則發者。為濕鬱。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風毒痛。用敗毒散治之。鶴膝風。用大防風湯。

【附鬼箭辨】

俗以遍身作痛。呼為鬼箭。夫鬼神無形。烏能有箭。所以然者。其人衛氣空虛。腠理不密。賊風乘虛而入。客於經絡。榮衛不通則痛。南人稱為鬼箭。北人稱為羊毛疔。就其痛處按之。用針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亦就此毛為箭。其實閉塞結硬之絡脈也。若真以為箭為疔。

不亦冤乎。世之治此者。或挑以泄其氣。或燃麻油燈以粹之。或用艾葉溫散。石灰炒熨。或用白芥子調之外敷。或用金銀花內服取效。從無一定之方。嘗見挑時暫快。過則依然。甚至挑斷絡脈。終成痿廢。良可惜哉。(匯補)

痛風選方

丹溪方,治氣血兩虛。濁痰陰火痛風。

人參,山藥,海石,南星(各二兩),白朮,熟地,黃柏(酒炒),龜板(炙各二兩),乾薑(炮),鎖陽(各五錢)

酒糊丸。

丹溪曰。肢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蓋為陰寒所鬱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於肢節之內。先宜微汗以散之。

麻黃(上),赤芍(上),防風(中),荊芥(中),羌活(中),獨活(中),白芷(中),桔梗(中),葛根(中),川芎(中),甘草(下),歸尾(下),升麻(下)

婦人。加酒紅花。腫甚。加檳榔、腹皮、澤瀉。更加沒藥一錢定痛。尤妙。下焦。加酒炒黃柏。脈澀滯。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甚者。加大黃微利之。

加味二妙丸,治兩足濕熱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氣。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

蒼朮(上),黃柏(中),牛膝(下),歸尾(下),防己(下),萆薢(下),龜板(下)

酒糊丸。

蠲痹湯,治風痰濕火。鬱於四肢。手足頑痹。

黃耆,羌活,赤芍,薑黃,當歸(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薑棗煎。

大防風湯

人參(上),附子(下),白朮(上),羌活(上),川芎(中),防風(上),甘草(上),牛膝(下),當歸(上),黃耆(上),白芍(上),杜仲(上),生地,生薑

附俗用鬼箭方

用木龍藤子。名鬼饅頭。焙乾酒服。或用羌活、防風、木瓜、鉤藤。同煎服。

白話文:

痛風

剛開始發作是因為風濕熱引起的,這時要疏通經絡,讓氣血運行起來,不能馬上就用補藥。病久了,就應該消除體內的瘀血,滋養新的血液,同時調理痰和火氣。這樣血液就會活絡,氣血也會調和,疼痛自然就會好轉。如果久病不癒,可以偶爾用一些升降氣機的藥物,或者專門補養脾胃。如果是久病、失血過多或產後的患者,就不可以用過於燥烈的祛風藥物。如果是老年人,因為活動導致筋骨疼痛,那是因為血液不能滋養筋骨,這種情況叫做「筋枯」,比較難治療。

用藥

主要用四物湯,再加上秦艽、桑枝、紅花、桂枝。如果是上半身疼痛,就加羌活、靈仙;下半身疼痛就加萆薢、防己、木通、牛膝。如果是濕痰,就加南星、半夏;血瘀就加桃仁、紅花、牛膝;濕熱就加蒼朮、黃柏;氣虛就加人參、黃耆;血虛就加龜板、牛膝。如果全身關節疼痛,遇到陰冷天氣就會發作,這是因為濕氣鬱積,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蒼朮、白朮來治療。如果是風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敗毒散來治療。如果是鶴膝風(膝關節腫大變形),可以用大防風湯來治療。

【附鬼箭辨】

民間把全身疼痛叫做「鬼箭」,鬼神是無形的,怎麼會有箭呢?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患者的衛氣虛弱,皮膚腠理不緊密,賊風趁虛進入體內,停留在經絡中。營衛之氣不通暢就會產生疼痛。南方人稱這種疼痛為「鬼箭」,北方人稱其為「羊毛疔」。按壓疼痛的部位,用針挑出來,形狀像羊毛,所以這樣命名。南方人也因此把這種毛當做箭。實際上這是閉塞、結硬的絡脈。如果真的以為是箭或疔,那就太冤枉了。現在的人治療這種情況,有的用針挑開來疏泄氣機,有的用麻油燈燒灼,有的用艾葉溫散,有用石灰炒熱熨燙,有的用白芥子調成藥膏外敷,也有用金銀花內服,效果不一,沒有固定的方法。我曾經看到,挑開後只是暫時好轉,過後又會復發,甚至挑斷了絡脈,最終導致肢體痿弱,真是太可惜了。

痛風選方

丹溪的方子,治療氣血兩虛、痰濁、陰火引起的痛風:

人參、山藥、海石、南星(各二兩)、白朮、熟地、黃柏(酒炒)、龜板(炙,各二兩)、乾薑(炮)、鎖陽(各五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酒糊做成藥丸。

丹溪說:肢體關節腫痛,痛屬於火,腫屬於濕。這是因為陰寒鬱積,導致發作在經絡中,濕熱流注在肢體的關節內部。應該先用少量發汗的方式來疏散。

麻黃(多用)、赤芍(多用)、防風(中用)、荊芥(中用)、羌活(中用)、獨活(中用)、白芷(中用)、桔梗(中用)、葛根(中用)、川芎(中用)、甘草(少用)、當歸尾(少用)、升麻(少用)。

婦女可以加酒紅花。腫脹嚴重,可以加檳榔、腹皮、澤瀉。再加沒藥一錢,止痛效果更好。下焦有問題,可以加酒炒黃柏。脈搏澀滯、有瘀血的,可以加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用大黃稍微通利大便。

加味二妙丸,治療兩腳濕熱疼痛,或者像火燒一樣的感覺,從腳背發熱,逐漸蔓延到腰胯,甚至出現麻木、痿軟。

蒼朮(多用)、黃柏(中用)、牛膝(少用)、當歸尾(少用)、防己(少用)、萆薢(少用)、龜板(少用)。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酒糊做成藥丸。

蠲痹湯,治療風痰濕火鬱積在四肢,導致手腳麻木。

黃耆、羌活、赤芍、薑黃、當歸(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用水加生薑、紅棗煎服。

大防風湯:

人參(多用)、附子(少用)、白朮(多用)、羌活(多用)、川芎(中用)、防風(多用)、甘草(多用)、牛膝(少用)、當歸(多用)、黃耆(多用)、白芍(多用)、杜仲(多用)、生地、生薑。

附民間常用的鬼箭方

用木龍藤的果實,叫做「鬼饅頭」,烘乾後用酒送服。也可以用羌活、防風、木瓜、鉤藤一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