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23)
卷之三 (23)
1. 癘風
大意
癘風乃天地間殺物之風。燥金之氣也。客於人身。故瘡而不膿。燥而不濕。榮衛之行澀。令人麻木不仁。毛脫眉落。最為酷烈。常見患此者。忽略懈怠。不知絕味斷欲。終成無救。深為惜哉。(匯補)
內因
癘風古稱曰癩。多由血熱得寒所致。或夏月勞甚。入水澡浴。或冬月醉後踢冰。濕熱鬱於內而不散。風邪客於外而不行。內外怫熱。(丹溪)久之則血濁氣亂。淫氣與衛氣相干。不得施化。氣不得施。血為之聚。血聚則肌肉敗爛。(指掌)經所謂熱勝血肉腐是也。(丹溪)亦有瘡癰後。
不守禁忌使然者。亦有飲酒厚味。熱極生風者。是虛為本。而熱為標也。(三錫)
外候
濕熱甚則生風。風勝則生蟲。如腐草為螢之義。(三錫)內既有蟲。外必有應。忽然皮毛脫落。肌肉浮紫。食肝則眉落。食脾則鼻崩。食肺則聲啞。食心則足穿。食腎則耳鳴。或耳弦生瘡。或遍身針刺。狀如蟲行。肌肉疙瘩。潰爛生瘡。皆其外現者也。(匯補)氣受之。則在上。血受之。則在下。氣血俱受。則上下俱有。(丹溪)
治歸陽明
此症皆歸重於手足陽明二經者。以陽明為氣血俱多之鄉。胃與大腸主之。肺脾二經之府也。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腑病及臟。而皮毛肌肉應之。況腸胃為市。無物不包。無物不受。故熱毒於中而形於外也。治者。必先取陽明而及於太陰。乃本而標之之義。(丹溪)
治法
治法。必先殺其蟲。瀉其火。然後生血涼血。祛風導滯。降陽升陰。皆為治法之急務也。(丹溪)
癘風選方
附姑蘇黃氏滇南傳歸大風神方,是方外父端木黃公。萬里尋親時。土司高松筠念其徒步間關。特出異方贈之。轉授之餘。余亦何敢私秘。刊之以公天下云耳。
風病主方
苦參(酒洗),草胡麻(淘淨搗末),白蒺藜(去刺各六兩),防風,荊芥穗,真甘菊(各三兩)
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藥酒下。如在頭面。加後藥。
殭蠶(三兩),蟬蛻(酒洗),藁本(酒洗各一兩),川芎,薄荷,牛蒡(各二兩)
如在手部。加,羌活(酒洗),風藤(酒洗各二兩),升麻(五錢),如在足部。加,牛膝(酒洗),薏仁(各二兩),木瓜,防己,石斛(各一兩),如在遍身。加,白蘚皮,海桐皮(各一兩),五加皮(三兩),山慈菇(二兩),秦艽(一兩),如見口眼歪斜。加,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各一兩五錢),竹節白附子(薑汁炒七錢),如焮腫血熱者。
加,黃芩(二兩),黃連(酒浸一兩),黃柏(一兩),玄參,連翹(各二兩),山梔(一兩),犀角(鎊),羚羊角(鎊各一兩),丹皮(二兩),如頑痹冷麻。加,大附子,川烏,草烏,兩頭尖(各一兩俱薑汁麵煨),石菖蒲(一兩),桂枝(五錢),如肥人有濕痰者。
白話文:
癘風是一種天地間致命的邪風,屬燥金之氣,侵入人體,導致皮膚生瘡但不化膿,乾燥不濕潤,經絡運行不暢,使人麻木無感,毛髮脫落,眉毛掉光,病情十分嚴重。許多患者因疏忽大意,不知節制飲食慾望,最終導致病情無可救藥,令人惋惜。
癘風古稱癩疾,多因血熱遇寒而起,例如盛夏勞累後下水沐浴,或冬天醉酒後踏入冰水,導致體內濕熱鬱結不散,外邪入侵卻無法排出,內外皆熱。久而久之,血液污濁,氣血紊亂,精氣與衛氣相互干擾,無法正常運作,氣機不通,血液淤積,導致肌肉腐爛潰瘍,這正是「熱勝則血肉腐」的道理。也有些病例是因瘡瘍癒後不遵醫囑,或飲酒食辛辣肥甘厚味,導致熱極生風,這是以虛弱為本,以熱邪為標。
濕熱過盛則生風,風盛則生蟲,如同腐草生螢火蟲一樣。內有蟲邪,外必有反應,皮膚毛髮突然脫落,肌肉浮腫發紫,蟲邪侵犯肝臟則眉毛脫落,侵犯脾臟則鼻樑塌陷,侵犯肺臟則聲音嘶啞,侵犯心臟則腳底穿孔,侵犯腎臟則耳鳴,或耳垂生瘡,或全身如蟲爬般刺痛,肌肉起疙瘩,潰爛生瘡,這些都是外在表現。邪氣侵犯於上焦則在上半身出現症狀,侵犯於下焦則在下半身出現症狀,如果氣血都受侵犯,則全身皆有症狀。
此病主要侵犯手足陽明二經。陽明經是氣血最旺盛的部位,由胃和大腸主管,也與肺脾二經相關,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腑臟生病,皮毛肌肉就會受到影響。腸胃如同集市,包羅萬象,什麼東西都能接收,所以內在的熱毒會表現在外。治療時,必須先治陽明經,再治太陰經,這是治本與治標的道理。
治療方法必須先殺蟲,瀉火,然後再養血涼血,祛風導滯,降陽升陰,這些都是治療的急務。
以下列出姑蘇黃氏滇南傳歸大風神方,此方由黃氏先祖端木黃公在萬里尋親途中,得到土司高松筠贈送,現將其公開於世。
風病主方:
組成:苦參(酒洗)、草胡麻(淘淨搗末)、白蒺藜(去刺,各六兩)、防風、荊芥穗、真甘菊(各三兩)。製成藥丸,米糊為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空腹,藥酒送服。如果病在頭面,則加:殭蠶(三兩)、蟬蛻(酒洗)、藁本(酒洗,各一兩)、川芎、薄荷、牛蒡(各二兩)。如果病在手部,則加:羌活(酒洗)、風藤(酒洗,各二兩)、升麻(五錢)。如果病在足部,則加:牛膝(酒洗)、薏仁(各二兩)、木瓜、防己、石斛(各一兩)。如果病在全身,則加:白蘚皮、海桐皮(各一兩)、五加皮(三兩)、山慈菇(二兩)、秦艽(一兩)。如果出現口眼歪斜,則加: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各一兩五錢)、竹節白附子(薑汁炒七錢)。如果腫脹伴有血熱,則加:黃芩(二兩)、黃連(酒浸一兩)、黃柏(一兩)、玄參、連翹(各二兩)、山梔(一兩)、犀角(鎊)、羚羊角(鎊,各一兩)、丹皮(二兩)。如果頑痹冷麻,則加:大附子、川烏、草烏、兩頭尖(各一兩,薑汁麵煨)、石菖蒲(一兩)、桂枝(五錢)。如果肥胖患者有濕痰,則……(原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