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6)
卷之一 (6)
1. 中風
活絡丹,治中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及風痹手足攣蜷。筋脈不舒。因風寒濕氣。流滯經絡。故周身疼痛。或腳心腰腿一點作痛。邪氣壅甚。諸輕劑不效者。用此。
南星(炮),川烏,草烏,地龍(各六兩),乳香,沒藥(另研各三兩)
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愚按。二烏雖走經絡。然性太剛。不若用海風藤、靈仙等。為穩當也。(神效活絡丹出心法可同看)
增補省風湯(和劑),治口眼歪斜。痰涎壅塞。壯實人風邪盛者。
半夏,防風,全蠍,膽星,甘草,白附,川烏,木香
三一承氣湯(宣明),治膏粱之人。濕痰滯於脾經。四肢不舉。屬邪實症。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各五錢),甘草(一兩)
姜三片。煎後納硝。煎二沸。服之。令微利。
愈風湯(潔古),治中風後真氣漸復。邪氣未盡。用此以養正化邪。
羌活,甘草,防風,黃耆,蔓荊,川芎,骨皮,人參,知母,薄荷,甘菊,細辛,枳殼,大黃,白芷,枸杞,防己,當歸,杜仲,秦艽,柴胡,半夏,厚朴,前胡(各二兩),茯苓,黃芩(各三兩),生地,蒼朮,石膏,芍藥(各四兩),肉桂(一兩)
每服一兩。姜水煎。按此方從小續命湯變化而來。用藥繁雜。學者不可執守。若病久正虛邪未去者。當隨人見症。以前藥加減。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漸次見功。誠不可出其範圍者也。是在用之得宜。姑錄之以存其法。
正舌散(聖惠),治中風舌本強硬。語言不正。
蠍梢(去毒二錢半),茯苓,薄荷(各一兩)
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服。或擦牙頰間亦好。
轉舌膏,治中風瘛瘲。舌塞不語。
即涼膈散加石菖蒲、遠志。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開。食後或臨臥服。
史國公浸酒方,治四肢癱瘓。半身不遂。及風寒濕痹。麻木疼痛。
當歸,虎骨(酒浸酥炙),羌活,鱉甲(炙),萆薢,防風,秦艽,牛膝(各二兩),枸杞(五兩),松節,蠶砂(各二兩),茄根(八兩蒸)
絹袋盛藥。入酒內。蒸好窨服。
長春浸酒方
白朮(炒一兩),白茯苓,人參,當歸,虎脛骨,川椒,肉蓯蓉,枸杞,砂仁(各五錢),乾薑(二錢),陳皮,川芎,獨活,麻黃(各一兩),五加皮(五錢),牛膝(三錢),厚朴,白芷,香附(各一兩),烏藥(五錢),枳殼(二錢),何首烏,川烏,草烏(各五錢),生地,白芍,熟地,羌活,官桂,半夏,天門冬,麥門冬,蒼朮,破故紙,五味,茴香,防風,沉香,細辛,甘草(各一兩),酥油,紅棗,蜂蜜,核桃仁(各八兩)
上絹袋盛之。用燒酒一大缸。浸三日。放鍋中重湯煮三個時取出。掘坑埋一二日。出火毒。每日清晨服
白話文:
中風
活絡丹,治療中風導致的經絡問題,像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風濕引起的肢體麻痺、手腳蜷曲、筋脈不舒展。這些症狀多因風、寒、濕邪氣停留在經絡,導致全身疼痛,或腳底、腰腿等部位出現固定痛點。對於用一般藥物效果不佳的情況,可以使用此方。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南星、川烏、草烏、地龍(各24克),以及另研磨成粉的乳香、沒藥(各12克)。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用酒調製成糊狀,再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丸,早晨空腹用酒送服。
作者認為:川烏和草烏雖然能疏通經絡,但藥性太過剛烈,不如使用海風藤、威靈仙等藥材更為穩妥。(可同時參考《神效活絡丹》的內容)
增補省風湯,治療口眼歪斜、痰涎阻塞,適用於體格健壯、風邪旺盛的病人。
藥材包含:半夏、防風、全蠍、膽星、甘草、白附子、川烏、木香。
三一承氣湯,治療飲食過於肥膩的人,因濕痰停滯在脾經,導致四肢無力,屬於邪氣過盛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各15克),甘草(30克)。
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待煎好後加入芒硝,再煮沸兩次,服用後使腸胃輕微瀉下。
愈風湯,治療中風後,正氣逐漸恢復,但邪氣尚未完全清除的情況,此方能扶正祛邪。
藥材包含:羌活、甘草、防風、黃耆、蔓荊子、川芎、骨皮、人參、知母、薄荷、菊花、細辛、枳殼、大黃、白芷、枸杞、防己、當歸、杜仲、秦艽、柴胡、半夏、厚朴、前胡(各6克),茯苓、黃芩(各9克),生地、蒼朮、石膏、芍藥(各12克),肉桂(3克)。
每次服用30克,用生薑水煎煮。此方是由小續命湯變化而來,用藥複雜,學者不應拘泥於此。若病程較長,正氣虛弱而邪氣未除,應根據病人情況增減藥物,或用藥後微汗,或通便,逐漸見效。最重要的是用藥得當,在此只是記錄其方法,供參考。
正舌散,治療中風導致舌根僵硬,說話不清。
藥材包含:去除毒性的蠍梢(7.5克)、茯苓、薄荷(各30克)。
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3-6克,用溫酒送服。也可以擦拭牙齦和臉頰。
轉舌膏,治療中風引起的抽搐,舌頭僵硬說不出話。
使用涼膈散,再加入石菖蒲、遠志。磨成粉後用蜂蜜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外層塗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可在飯後或睡前服用。
史國公浸酒方,治療四肢癱瘓、半身不遂,以及風寒濕痺引起的麻木疼痛。
藥材包含:當歸、用酒浸泡後酥炙的虎骨、羌活、炙過的鱉甲、萆薢、防風、秦艽、牛膝(各6克),枸杞(15克),松節、蠶砂(各6克),茄子根(24克,蒸過)。
用絹袋裝好藥材,放入酒中浸泡,蒸過後密封存放,服用。
長春浸酒方
藥材包含:炒過的白朮(30克),白茯苓、人參、當歸、虎脛骨、川椒、肉蓯蓉、枸杞、砂仁(各15克),乾薑(6克),陳皮、川芎、獨活、麻黃(各30克),五加皮(15克),牛膝(9克),厚朴、白芷、香附(各30克),烏藥(15克),枳殼(6克),何首烏、川烏、草烏(各15克),生地、白芍、熟地、羌活、官桂、半夏、天門冬、麥門冬、蒼朮、補骨脂、五味子、茴香、防風、沉香、細辛、甘草(各30克),酥油、紅棗、蜂蜜、核桃仁(各240克)。
用絹袋裝好藥材,放入一大缸燒酒中浸泡三天。放入鍋中隔水加熱三個小時後取出,埋入土中一兩天,去除火毒。每天清晨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