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7)

1. 中風

一二鍾。飲酒將盡。渣曬乾為末。燒酒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

秦艽升麻湯(寶鑑),治風寒客冒。口眼歪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脈浮而緊。

升麻,乾葛,甘草(炙),人參(各半兩),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芍藥(半兩)

水煎。加蔥白三莖。

歸脾湯(濟生),治心脾兩虛。不能調氣攝血。健忘盜汗。不寐驚悸。食少體倦。心脾作痛。

人參,白朮,茯神,棗仁(炒各二錢半),遠志(一錢),當歸(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黃耆,桂圓(各二錢半),生薑(五片)

水煎。薛立齋加丹皮、山梔各一錢。名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立齋),治肝脾兩虛。血少火旺。

當歸,白芍(酒炒),茯苓,白朮(炒各一錢),柴胡(五分),丹皮,甘草(炙),山梔(炒各八分)

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和劑),治脾肺氣虛。發熱惡寒。面黃肌瘦。倦怠少食。作泄瀉者。

人參(一兩),白芍(錢半),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炙草(各一錢),熟地,茯苓,五味(各七分半),遠志(五分),薑、棗煎。

六味地黃丸(仲景),治腎水不足。發熱傷渴。咳嗽痰喘。溺淋癃閉。燥結頭眩。耳聾齒痛舌痛。腰膝痿軟。足跟作痛。自汗盜汗。失血煩躁。

熟地(八兩),萸肉,山藥(各四兩),丹皮,澤瀉,茯苓(各三兩)

蜜丸。加門冬、五味。名涼八味丸。能保肺滋腎。

七味地黃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喉咽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

即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八味丸(仲景),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衰。飲食少思。大便不通。臍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陰極格陽。內真寒而外假熱。

即七味地黃丸加附子一兩。

還少丹(楊氏),治脾腎虛寒。飲食少思。發熱盜汗。遺精白濁。真氣衰損。肌體瘦弱。

懷熟地,甘枸杞(各二兩),蓯蓉(酒淨),遠志,茴香,巴戟(酒浸去心),山藥(各一兩五錢),菖蒲,山萸,牛膝(酒浸),杜仲(薑汁酒炒),楮實,五味子,茯苓(各一兩)

為末。棗肉和蜜為丸。溫酒或鹽湯下。

虎潛丸(丹溪),治腎陰不足。筋骨痿軟。不能步履。

黃柏(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虎骨(酥炙),鎖陽,當歸(各一兩),陳皮(七錢半),白芍(一兩半),牛膝(三兩半),龜板(四兩)

為末。煮羯羊肉丸。鹽湯下。冬月加乾薑半兩。

天王補心丹,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

人參,茯苓,玄參,丹麥,遠志,桔梗(各五錢),五味,當歸,麥門冬,天門冬,棗仁,柏子仁(各一兩),生地(四兩)

白話文:

中風

一兩次。把酒喝完後,把酒糟曬乾磨成粉末,用燒酒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

秦艽升麻湯(出自《寶鑑》),治療風寒侵襲引起的症狀,如口眼歪斜、怕風怕冷、四肢拘攣、脈象浮緊。

藥材包含:升麻、葛根、炙甘草、人參(各半兩),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芍藥(半兩)。

用水煎煮,加入三根蔥白。

歸脾湯(出自《濟生》),治療因心脾虛弱,無法調節氣血導致的健忘、盜汗、失眠、心悸、食慾不振、身體疲倦、心脾作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神、炒棗仁(各二錢半),遠志(一錢),當歸(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黃耆、桂圓(各二錢半),生薑(五片)。

用水煎煮。薛立齋在此方中加入丹皮、山梔各一錢,稱為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出自薛立齋),治療因肝脾虛弱、血少火旺引起的症狀。

藥材包含:當歸、酒炒白芍、茯苓、炒白朮(各一錢),柴胡(五分),丹皮、炙甘草、炒山梔(各八分)。

用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出自《和劑》),治療脾肺氣虛引起的發熱怕冷、面色萎黃、身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一兩),白芍(一錢半),陳皮、蜜炙黃耆、桂心、當歸、白朮、炙甘草(各一錢),熟地、茯苓、五味子(各七分半),遠志(五分),生薑、紅棗煎煮。

六味地黃丸(出自張仲景),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發熱口渴、咳嗽痰喘、小便淋漓不暢、大便乾燥、頭暈、耳聾、牙痛、舌痛、腰膝酸軟、足跟疼痛、自汗盜汗、失血煩躁等症狀。

藥材包含: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丹皮、澤瀉、茯苓(各三兩)。

將藥材做成蜜丸。加入麥門冬、五味子,稱為涼八味丸,能保養肺部、滋養腎臟。

七味地黃丸,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上炎引起的發熱口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疼痛、身體消瘦、睡時出汗發熱等症狀。

即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

八味丸(出自張仲景),治療命門火衰,無法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不通暢、臍腹疼痛、夜尿頻繁,或者出現陰寒極盛、陽氣外脫的假熱現象。

即在七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附子一兩。

還少丹(出自楊氏),治療脾腎虛寒引起的食慾不振、發熱盜汗、遺精白濁、真氣衰弱、肌肉消瘦等症狀。

藥材包含:懷熟地、甘枸杞(各二兩),酒洗過的肉蓯蓉、遠志、茴香、酒浸泡並去心的巴戟天、山藥(各一兩五錢),菖蒲、山茱萸、酒浸牛膝、用薑汁酒炒的杜仲、楮實、五味子、茯苓(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和蜂蜜做成藥丸。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虎潛丸(出自朱丹溪),治療腎陰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軟、無法行走。

藥材包含:黃柏(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酥油炙虎骨、鎖陽、當歸(各一兩),陳皮(七錢半),白芍(一兩半),牛膝(三兩半),龜板(四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煮過的羯羊肉做成藥丸。用鹽湯送服。冬天可加入乾薑半兩。

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血不足引起的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心悸、大便不暢、口舌生瘡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玄參、麥冬、遠志、桔梗(各五錢),五味子、當歸、麥門冬、天門冬、棗仁、柏子仁(各一兩),生地(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