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19)
卷之三 (19)
1. 水腫
加人參、白朮補之。脈實便實者。用牽牛、甘遂、大戟、芫花瀉之。脾腎兩虛者。用金匱腎氣丸救之。陽衰水冷者。朮附湯主之。陰虛水溢者。地黃湯加門冬、五味主之。血瘀成水者。椒仁丸主之。虛弱瀉利脬腫者。四君加減治之。
【附肺脹身腫】
肺主皮毛。風邪入肺。不得宣通。肺脹葉舉。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亦能作腫。其症眼胞先腫。初起即喘急不臥。小腹無恙。宜清肺葶藶丸主之。
清肺葶藶丸
葶藶(隔紙炒),貝母(煨黃色),木通(各一兩),杏仁,防己(各二兩)
為末。棗肉丸。每服五十丸。桑白皮湯下。
水腫選方
加減胃苓湯,統治水腫。隨症虛實寒熱加減用之。
蒼朮,茯苓,大腹皮,豬苓,陳皮,澤瀉,厚朴,砂仁,桑皮
水煎。加生薑皮三分。實滯。減去白朮。虛寒。加肉桂。
金匱腎氣丸,治脾腎兩敗。水溢於外。土囚於中而成水腫。(方見濕症)
復元丹(三因),治脾腎俱虛。發為水腫。四肢浮。心腹堅。小便不通。
附子(炮),南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厚朴(炒),獨活,白朮(炒),桂心,陳皮,吳萸(炒各一兩),澤瀉(半兩),肉豆蔻,檳榔(各半兩)
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實脾散(濟生),治陰水發腫。
白朮,茯苓,木香,厚朴(姜炒),炮姜,陳皮,大腹皮,草果,木瓜(去穰),附子(炮各一兩),甘草(五錢炙)
加薑、棗。水煎。
四將軍湯,人壯病實。便閉可下者。先攻後補。
甘遂(下),大戟(下),苦葶藶(中),大黃(上)
水煎服。待大便行二三次後。用
實脾調氣丸
白朮(上),陳皮(中),人參(中),神麯(下)
水丸。米飲送下二錢。
牽牛散,治脾濕太過。遍身浮腫。喘不得臥。腹脹如鼓。大便不溏。小便澀滯。
黑牽牛,白牽牛(各一兩半生半炒),大豆(一合),白朮(五錢),甘遂(二錢五分)
為末。米飲調下三錢。以利為度。
琥珀丸(秘方)
沉香(鎊),木香,乳香(箬上炙),沒藥(各三錢箬上炙),琥珀(一錢半研),白醜(六錢生用),黑醜(一錢六分去頭末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水浸),檳榔(一兩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焙熟)
上為末。牙皂水打糊為丸。每服二錢七分。砂糖湯下一服。稍行其水。即服補劑二三帖。再下琥珀丸一服。又去水後。仍復補劑二三帖。以行盡水為度。
椒仁丸,治水氣太盛。氾濫皮肉。挾血化瘀而成水腫。
椒仁,甘遂,續隨子,附子,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當歸,吳萸,延胡索(各五錢),芫花(一錢),石膏,蚖青(十枚),斑蝥(十個),膽礬,人言(各一錢)
上末之。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虛者人參湯下。
白話文:
水腫:
如果氣血虛弱,就用人參、白朮來補養。若是體內脈搏強勁,大便也順暢,就用牽牛、甘遂、大戟、芫花這些藥來瀉下。若是脾腎兩虛,就用金匱腎氣丸來治療。若是陽氣衰弱,身體發冷,就用朮附湯來治療。若是陰虛,水分外溢,就用地黃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若是因血瘀而導致水腫,就用椒仁丸來治療。如果身體虛弱又拉肚子,導致小便時陰囊腫大,就用四君子湯加減來治療。
附帶說明:肺脹導致身體腫脹
肺主宰皮膚毛髮,如果風邪侵入肺部,導致肺氣無法順暢運行,就會使肺部膨脹,影響體內水分的代謝,無法將水分輸送到膀胱排出,也會造成水腫。這種情況通常是眼皮先腫起來,剛開始時就會喘不過氣、無法躺平,但小腹卻沒有不適。這種情況適合用清肺葶藶丸來治療。
清肺葶藶丸的配方:
葶藶子(用紙隔開炒)、貝母(煨成黃色)、木通(各30克),杏仁、防己(各60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棗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桑白皮湯送服。
水腫的選方
加減胃苓湯,可以治療各種水腫,根據病情的虛實寒熱來加減藥材。
藥材包含:蒼朮、茯苓、大腹皮、豬苓、陳皮、澤瀉、厚朴、砂仁、桑白皮。
用水煎服,加入少量生薑皮。如果體內有積滯,就減去白朮;如果身體虛寒,就加入肉桂。
金匱腎氣丸,可以治療脾腎都虛弱,導致水分外溢,停留在體內而形成水腫。(藥方請參考濕症部分)
復元丹(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可以治療脾腎都虛弱,導致水腫,出現四肢浮腫、心腹脹硬、小便不通的症狀。
藥材包含:附子(炮製過)、南木香(煨過)、茴香(炒過)、川椒(炒過)、厚朴(炒過)、獨活、白朮(炒過)、桂心、陳皮、吳茱萸(炒過,各30克),澤瀉(15克),肉豆蔻、檳榔(各15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紫蘇湯送服。
實脾散(出自《濟生方》),可以治療陰性水腫。
藥材包含:白朮、茯苓、木香、厚朴(用薑炒過)、炮薑、陳皮、大腹皮、草果、木瓜(去除果核)、附子(炮製過,各30克),甘草(15克,炙烤過)。
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四將軍湯,適合體格強壯、病情嚴重,且大便不通者,需要先攻後補。
藥材包含:甘遂(瀉下)、大戟(瀉下)、苦葶藶(中等瀉下)、大黃(上等瀉下)。
用水煎服,待大便排出二三次後,再服用
實脾調氣丸
藥材包含:白朮(上等藥)、陳皮(中等藥)、人參(中等藥)、神麯(下等藥)。
用水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約6克。
牽牛散,可以治療因脾濕過重,導致全身浮腫、喘不過氣、腹脹如鼓、大便不稀、小便不暢的情況。
藥材包含:黑牽牛、白牽牛(各45克,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大豆(一合),白朮(15克),甘遂(7.5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約9克,以排泄為度。
琥珀丸(秘方)
藥材包含:沉香(磨粉)、木香、乳香(用箬葉隔開炙烤)、沒藥(各9克,用箬葉隔開炙烤),琥珀(4.5克,磨粉),白醜(18克,生用),黑醜(4.8克,去除頭尾,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水浸泡),檳榔(30克,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煎汁浸泡後烘乾)。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牙皂水打成糊狀做成藥丸。每次服用約8克,用砂糖湯送服一劑,稍稍排出水分後,立即服用二三劑補藥,再服用一劑琥珀丸,再次排出水分後,再服用二三劑補藥,直到把體內的水分完全排出。
椒仁丸,可以治療水氣過盛,蔓延到皮肉,因血瘀而形成的水腫。
藥材包含:椒仁、甘遂、續隨子、附子、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當歸、吳茱萸、延胡索(各15克),芫花(3克),石膏、蚖青(10枚),斑蝥(10個),膽礬、人言(各3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體虛者用人參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