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8)

1. 水腫

治分陰陽

陽水。宜辛寒散結行氣。苦寒瀉火燥濕。陰水。宜苦溫燥脾勝濕。辛熱導氣扶陽。(入門)

治分汗滲

身有熱者。可汗。身無熱者。可利。肌膚痛者。可汗。溺赤澀者。可利。腰上腫者。可汗。腰下腫者。可利。所謂開鬼門。潔淨府。上下分消之也。(匯補)

濕熱宜清

濕者土之氣。土者火之子。故濕每生熱。熱亦成濕。母子相感。氣之變也。故濕熱太盛。火勢乘脾而腫者。宜清心火。降肺金。俾肝木有制。脾無賊邪之患。清濁運行。濕熱氣化。而滲道又且開通。其敗濁之氣。清者復回而為氣為血為津液。濁者在上為汗。在下為溺以漸去矣。(丹溪)

寒濕宜溫

水雖制於脾。實則統於腎。腎本水藏。元陽寓焉。命門火衰。不能自制陰寒。溫養脾土。則陰不從陽精化為水。故水腫有屬火衰者。外症肢體腫脹。手足並冷。飲食難化。大便泄瀉。呼吸氣冷。此真陽衰敗。脾肺腎俱虛。(立齋)法當暖中州。溫下焦。俾少火生氣。上蒸脾土。元陽復而陰翳消。三焦有所稟命。決瀆得宜。水道自通。(必讀)

陰虛宜補

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聚水生病。故水腫有屬陰虛者。肺金不降而浮腫。其症腹大臍腫。腰痛足硬。小水短澀。咳嗽有痰。不得臥倒。面赤口渴。但飲食知味。大便反燥。此水附龍起。相火溢水故也。宜滋陰補腎。兼以保肺化氣。(準繩)

邪實當攻

有外觸怒氣。內傷飲食而腫者。盍肝常有餘。觸怒則益旺而傷脾。脾愈不足。傷食則不運而生濕。濕熱太盛。鬱極而發。上達於頭。下流於足。中滿於身之前後。浮腫如匏。堅實如石。寒冷如冰。坐臥不得者。最難論治。本當利便。然內而膀胱。外而陰囊。相連緊急。阻塞道路。

苦無一線之通。病何由去。必開其大便。以逐其水。隨下而隨補。則邪去而正無損。漸為調理。庶可得生。(寓意章)

滲忌太過

治濕當利小便。雖為常法。然執此一說以治虛症。往往多死。蓋脾氣虛敗。愈下愈虛。雖劫效目前。而正氣陰損。(丹溪)

水腫禁法

水腫初起。其勢方銳。最忌甘溫助濕作滿之藥。尤戒針刺。犯之流水而死。當絕酒色。卻鹽醬。戒忿怒。以全太和。否則不治。(入門)

水腫死症

先腹脹而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肢腫而後歸於腹者。難治。若唇黑耳焦。人中脹滿。背平肉硬。赤腫如緋。腹多青筋。陰囊無縱。五穀不化。大便滑瀉者。俱危。又面黧黑者。肝絕。掌無紋者。心絕。神闕突者。脾絕。缺盆平者。肺絕。湧泉平者。腎絕。斷絕飲食者。死。胃氣已亡也。又股間出水者。死。脾傷㿉破也。(匯補)

水腫用藥

主以四苓散。加蒼朮、木香、陳皮、厚朴、枳殼、姜皮。陽水。加黃芩、山梔、防己。陰水。加椒目、乾薑、肉桂。腫在上。加蘇葉、防風汗之。腫在下。加木通、木瓜利之。中滿。加腹皮、厚朴泄之。便溺閉。加牽牛下之。肺氣喘。加葶藶瀉之。氣下陷。升柴提之。脾虛羸弱。

白話文:

水腫

治療需分陰陽

陽性水腫: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結聚、運行氣機,並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火、燥濕。

陰性水腫:應該使用苦溫的藥物來燥脾、祛濕,並用辛熱的藥物來引導氣機、扶助陽氣。

治療需分發汗或利尿

身體有發熱者: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

身體沒有發熱者:可以使用利尿的方式治療。

肌肉皮膚疼痛者: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

小便顏色赤紅且排尿澀痛者:可以使用利尿的方式治療。

腰部以上腫脹者:可以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

腰部以下腫脹者:可以使用利尿的方式治療。

這就是所謂的打開汗孔,清理排泄管道,使身體上下分消水濕的方法。

濕熱體質宜清熱

濕氣是屬於土的氣,而土是火的子,所以濕氣容易產生熱,熱也容易形成濕氣。母子之間相互影響,是氣的變化所導致。因此,濕熱過盛,火氣侵犯脾臟而造成腫脹的情況,應該清瀉心火,降泄肺氣,使肝木受到制約,脾臟沒有邪氣的困擾。這樣就能使清濁之氣運行,濕熱之氣化解,排泄的管道也得以暢通。身體內代謝的廢物,清的可以重新化為氣、血、津液,濁的可以通過汗液或小便排出體外。

寒濕體質宜溫陽

水雖然是受脾臟的制約,但實際上是歸於腎臟所統管。腎是儲藏水的器官,元陽也寄居於此。如果命門火衰,不能控制陰寒之氣,就應該溫養脾土,這樣陰氣才不會隨著陽精化為水。所以水腫有屬於火衰的情況。外在症狀表現為肢體腫脹,手腳冰冷,飲食難以消化,大便泄瀉,呼吸時感到氣冷。這是真陽衰敗,脾、肺、腎都虛弱的表現。

治療方法應該是溫暖中焦,溫補下焦,使少火能夠產生氣機,向上蒸騰脾土。這樣元陽恢復,陰霾消散,三焦都能得到命令,水液的疏導也能恢復正常,水道自然會暢通。

陰虛體質宜滋補

腎是胃的關口,如果關口不通暢,就會積水成病。所以水腫也有屬於陰虛的情況。肺氣不能下降而引起浮腫,其症狀是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腳硬、小便短少澀痛、咳嗽有痰、無法平躺、面色發紅口渴,但是飲食有味覺,大便反而乾燥。這是因為水附著於相火而上行,相火過旺導致水液外溢。這種情況應該滋養陰液、補益腎氣,同時兼顧保護肺氣,化解水濕。

邪氣實盛應當攻邪

有因為外受怒氣,內傷飲食而引起的水腫。肝氣經常有餘,如果受到激怒就會更加旺盛,從而損傷脾氣。脾氣越發不足,如果加上飲食不節,就會無法運化而產生濕氣。濕熱過盛,積鬱到極點就會發作。向上侵犯頭部,向下流注於足部,身體前後都感到脹滿,浮腫像葫蘆,堅硬如石頭,寒冷如冰,坐臥不安。這是最難治療的。本來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但是因為內有膀胱,外有陰囊,互相牽連而且非常緊迫,阻塞了通道,

完全沒有一點通暢的路徑,疾病又如何能去除呢?必須要使大便暢通,才能排出體內的水液。水液排出後,要及時補充營養,這樣才能使邪氣去除而正氣不受損。之後再慢慢調理,或許可以保住性命。

利尿不可過度

治療濕邪應該利小便,這雖然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用這個方法來治療虛症,往往會導致死亡。因為脾氣虛弱衰敗,越是利小便,虛損就越嚴重。雖然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久而言會損傷正氣和陰液。

水腫的禁忌

水腫剛剛發生,勢頭正猛的時候,最忌諱使用甘甜溫熱的藥物,這些藥物會助長濕氣,使身體脹滿。尤其要禁止針刺,如果犯了這個禁忌,可能會導致水液流失而死亡。應該戒除酒色,減少鹽醬的攝入,戒除憤怒,以保持身體的和諧。否則將無法治癒。

水腫的死亡徵兆

先是腹部脹大,然後水腫擴散到四肢,這是可以治療的。先是四肢腫脹,然後水腫回歸腹部,這是難以治療的。如果嘴唇發黑、耳朵焦枯、人中脹滿、背部平坦肉質僵硬、皮膚發紅像緋色、腹部多見青筋、陰囊沒有縱紋、五穀難以消化、大便滑泄,這些都是危險的徵兆。此外,面色發黑,代表肝氣衰竭。手掌沒有紋路,代表心氣衰竭。肚臍突出,代表脾氣衰竭。鎖骨上窩平坦,代表肺氣衰竭。腳底湧泉穴平坦,代表腎氣衰竭。如果完全無法進食,代表胃氣已經消亡,也是死期將至。還有,如果大腿之間有水液滲出,也是死期將至,這是因為脾臟損傷潰破的緣故。

水腫用藥

主要以四苓散為主,再加入蒼朮、木香、陳皮、厚朴、枳殼、姜皮。

陽性水腫:加入黃芩、山梔子、防己。

陰性水腫:加入椒目、乾薑、肉桂。

腫脹在上半身:加入蘇葉、防風來發汗。

腫脹在下半身:加入木通、木瓜來利尿。

腹部脹滿:加入腹皮、厚朴來泄氣。

小便不通暢:加入牽牛子來通便。

肺氣喘急:加入葶藶子來瀉肺氣。

氣機下陷:加入升麻、柴胡來提升氣機。

脾虛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