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2)

1. 斑疹

大意

斑屬三焦無根之火。疹屬心脾濕熱之火。其上侵於肺。則一也。(入門)

內因

熱則傷血。血熱不散。裡實表虛。出於皮膚而為斑也。(明理論)

外候

斑勢掀發微腫。有色痕而無頭粒。小者如芝麻。大者如芡實。輕者如星布。重者如錦紋。其赤色者。胃熱也。紫黑者。胃爛也。(例略)或有青藍色者。見則不治。要知赤斑。半死半生。黑斑。九死一生。(正傳)針頭稠密者凶。喘促自汗者死。氣實足暖者易治。氣怯足冷者難醫。

自胸腹散四肢者可治。自四肢入於腹者不治。將發之先。先自吐瀉者吉。既發之後。久瀉不止者凶。(匯補)

外感發斑

有傷寒發斑。有時氣發斑。有陽毒發斑。有溫毒發斑。四症之中。溫毒為重。皆因熱邪在表。不當下而下之。乘虛入胃。或熱邪在裡。胃熱不泄。二者皆能發斑也。(三因)初起。必有頭疼身熱之表症。先宜辛涼徹其表。後用寒涼清其中。(入門)

內傷發斑

內傷發斑。輕如蚊跡。多在手足。初起無頭疼身熱表症。(入門)乃勞役過度。胃氣虛極。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或他症汗吐下後。中氣虛乏。餘邪無所歸附。散於肌表。宜補宜降。不可妄行涼藥。大建中湯。(指掌)

陰症發斑

陰症發斑。亦出胸背手足。但稀少而淡紅。如蚊跡之狀。此名陰斑。終不似陽斑之紅顯。因腎氣太虛。陰盛於下。迫其無根之火。聚於胸中。上熏肺分而為斑。若誤作熱症而用涼藥者。非。宜調中湯溫胃。其火自降。而斑自退。(指掌)

發疹內因

疹屬熱與痰在肺。發則癢疴不仁。多兼風濕之殊。(心法)

發疹外候

疹有豆粒。或如粟米。或如蚊跡。或隨出隨沒。或沒而又出。紅靨隱密皮膚。不透出者。為癮疹。顆粒顯透皮膚為痧疹。初起必兼鼻塞流涕。聲重咳嗽。頭疼胸悶。發熱自汗。更有風邪擁肺。氣急鼻煽。咳不能臥。先用潤肺利邪之品。後變潮熱。而頭不疼。胸已快。惟咳嗽氣急如故。

此因本氣素虛。肺邪雖解。而陰火乘旺也。脈大者。宜滋陰清肺。斷不可誤投參、耆酸斂。以致不救。(匯補)

赤白癮疹

赤疹因熱。燥氣乘之。稍涼則消。白疹因寒。冷氣折之。稍暖則消。似白似赤。微黃隱於肌肉之間。四肢重著。此脾經風熱挾濕也。多因沐後感風。與汗出解衣而得。(入門)

脈法

斑疹鬱熱。或伏或絕。或細或散。斑疹熱盛。陽浮而數。陰實而大。大率洪數有力者生。沉小無力者死。

治法

疹宜涼解。斑宜清火。癢者祛風。痛者清熱。(繩墨)又斑疹並出者。不可純用風藥。恐變痰嗽渴嘔瘡瘍。(匯補)

用藥

外感斑勢未透。升麻玄參湯發之。已透。人參化斑湯清之。內傷發斑。調中益氣湯斂之。風熱發疹。消風百解散散之。疹毒未解。鼠黏子湯清之。脾家風濕發疹。用黃瓜水調伏龍肝散服。

白話文:

斑疹:

斑是由三焦虛火引起的,疹是由心脾濕熱引起的,上犯肺部,則二者症狀相似。

內因:

熱邪傷及血液,導致血熱不散,內實外虛,從而發於皮膚,形成斑疹。

外候:

斑疹表現為突然出現略微腫脹,有顏色但沒有丘疹,小的像芝麻,大的像芡實,輕者像星星散佈,重者像錦緞的花紋。紅色斑疹表示胃熱,紫黑色斑疹表示胃潰瘍。若出現青藍色斑疹,則預後不良。紅色斑疹表示病情危急,黑色斑疹則預後極差。針頭般密集的斑疹預後不良,喘促自汗者往往死亡。氣足身暖者容易治癒,氣虛身冷者則難以治療。

從胸腹部擴散到四肢者可以治療,從四肢蔓延到腹部者則難以治療。發病前先有嘔吐腹瀉者預後較好,發病後久瀉不止者預後不良。

外感發斑:

外感發斑包括傷寒發斑、時氣發斑、陽毒發斑、溫毒發斑四種,其中溫毒發斑最為嚴重。皆因表邪未解而下之,邪氣入侵胃部;或因裡熱不泄,胃熱鬱積,皆可引起斑疹。初期必有頭痛發熱等表證,宜先用辛涼藥疏解表邪,再用寒涼藥清裡熱。

內傷發斑:

內傷發斑症狀輕微,像蚊子叮咬的痕跡,多見於手足,初期無頭痛發熱等表證。這是由於過度勞累,胃氣虛弱,體內虛火外遊所致;或因其他疾病之後,元氣耗損,餘邪無處歸附,散佈於肌膚表面。治療應當益氣健脾,不宜使用寒涼藥物,大建中湯可用。

陰症發斑:

陰症發斑也見於胸背手足,但斑點稀少且顏色淡紅,如同蚊子叮咬的痕跡,稱為陰斑,與陽斑的鮮紅明顯不同。這是由於腎氣虛弱,陰氣過盛,迫使虛火上浮,熏蒸肺部而形成斑疹。誤用涼藥則有害,宜用溫補中焦,溫養胃氣,虛火自退,斑疹自消。

發疹內因:

疹是由於肺部熱邪和痰邪引起的,發病時會感到瘙癢、疼痛等不適,常伴有風濕之邪。

發疹外候:

疹子的形狀大小不一,有如豆粒、粟米或蚊子叮咬的痕跡,有的時隱時現,有的紅疹隱沒於皮膚之下,不顯露者為癮疹;顆粒明顯突起於皮膚表面者為痧疹。初期常伴有鼻塞流涕、聲音嘶啞、咳嗽、頭痛、胸悶、發熱、自汗等症狀,甚至有風邪犯肺,氣急、鼻煽、咳嗽不能平臥等症狀。先應使用潤肺利邪的藥物,之後若出現潮熱,頭痛已解,胸悶已緩解,但咳嗽氣急仍然存在,這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雖解,但陰虛火旺。脈象洪大者,宜滋陰清肺,切勿使用參、耆等溫燥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赤白癮疹:

赤疹是由於熱邪和燥邪引起的,稍加涼解即可消退;白疹是由於寒邪引起的,稍加溫暖即可消退。似白似赤,微黃隱於肌肉之間,四肢沉重,這是脾經風熱挾濕所致,多因沐浴後感受風寒,或汗出解衣而引起。

脈法:

斑疹脈象,或隱或現,或細或散。斑疹熱盛,陽氣浮盛則脈數,陰氣實則脈大。洪數有力者為吉兆,沉小無力者則預後不良。

治法:

疹宜涼解,斑宜清熱,瘙癢者祛風,疼痛者清熱。斑疹同時出現時,不可單用祛風藥物,以免導致痰嗽、口渴、嘔吐、瘡瘍等併發症。

用藥:

外感斑疹尚未透發者,用升麻玄參湯促進其透發;已透發者,用人參化斑湯清熱;內傷發斑,用調中益氣湯益氣斂邪;風熱發疹,用消風散解散風熱;疹毒未解者,用鼠黏子湯清熱;脾家風濕發疹,用黃瓜水調伏龍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