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汗病

或沉細。補中益氣湯。去升、柴。加五味、麻黃根。火氣上蒸。胃濕作汗者。涼膈散。濕熱自汗。衛氣虛弱。不任風寒者。調衛湯。痰實膈滯。寒熱自汗。能食便秘。脈實者。大柴胡湯下之。大抵氣熱汗出。多是有餘之症。

【附盜汗】

盜汗者。睡則出汗。醒則漸收。因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而汗。醒則氣周於表而汗止。此症多見於虛勞之人。陰氣損傷。宜養榮清熱。若大病之後。新產之餘。及久出盜汗不止。則陽氣亦虛。宜補氣固陽。固陽能生陰。氣為水母。甘溫化氣。陰液斯斂。若拘泥濟陰。烏能衛外。故表而出之。(匯補)

【附頭汗】

頭汗者。以六陽之脈。上循於頭。三陰之經。至頸而還。陰虛陽浮。故汗出頭頸。不能周身。有相火迫其腎水上行心之分野者。有陽氣失所依附飛越於高巔者。有寒濕相搏者。有瘀血內蓄者。若關格小便不通而頭汗者。難治。及陽脫唇舌口鼻清冷而頭汗者。亦不治。(醫統)

【附飲食汗】

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久不已。則心氣耗散。令人消渴偏枯。宜安胃湯斂之。(醫統)又飲酒中風。頭面多汗。食則汗甚。常不可單衣。身常濡。口乾善渴。名曰漏風。蓋頭為諸陽之會。酒性亦陽。所以飲必見面。醉後陽氣升頭。毛竅亦開。當風坐臥。風邪入之。故多汗。宜實表。(匯補)

【附心汗】

心汗者。圓圓一片。只在心膛。因憂思驚恐以傷其心。宜斂神益氣。歸脾湯主之。或用豬心一具。帶血破開。入人參、當歸末一兩。煮熟。去藥食之。仍以艾煎湯。調茯苓末一錢服。

【附陰汗】

酒色過度。每多陰汗。用六味地黃湯。加山梔、柴胡。有房勞汗出中風。下體多汗。不能勞事。十味銼散。加黃柏。(匯補)

汗病選方

黃耆建中湯,治陽虛自汗。

黃耆,桂枝(各一錢半),白芍(三錢),甘草(一錢)

生薑、飴。水煎。

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盜汗。

當歸,生地,熟地,黃柏,黃芩,黃連(各一錢),黃耆(二錢)

水煎。

玉屏風散,治虛炎自汗。

防風,黃耆(各一錢),白朮(一錢)

水煎。

實表散(澹寮),治腠虛冷汗。

附子(炮),肉蓯蓉,細辛,五味子(各一錢)

與黃耆建中湯合用。加小麥。水煎。

羌活勝濕湯,治濕勝自汗。

炙甘草(三錢),黃耆(一錢),生草(五分),黃芩(生),炒黃芩(各三分),人參(三錢),川芎,藁本,防風(各三分),獨活(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細辛,蔓荊(各三分),薄荷(一分)

水煎服。

理氣降痰湯,治痰病自汗。

桔梗,枳殼,橘紅,半夏,茯苓,香附,貝母(各一錢二分),甘草,桂枝(各五分)

白話文:

汗病

  • 身體出汗但脈象微弱細小: 適合用補中益氣湯,但要去掉升麻和柴胡,加上五味子和麻黃根。
  • 因為火氣上湧,導致胃部濕熱而出汗: 適合用涼膈散。
  • 濕熱導致的自汗,且因為衛氣虛弱而不能抵禦風寒: 適合用調衛湯。
  • 因為痰液堵塞胸膈,導致寒熱交替的自汗,同時食慾好但便秘,脈象強實: 適合用大柴胡湯來攻下。
  • 總體而言,氣熱導致的出汗,多數是身體有多餘的熱邪。

盜汗

盜汗是指睡著後出汗,醒來後汗就逐漸停止。這是因為陰氣虛弱,睡著時衛氣趁虛進入陰分,導致體表沒有防護。體內的熱火就獨自在外蒸騰,所以會出汗。醒來後,氣回到體表,汗就停止了。這種情況多見於體虛的人。因為陰氣損傷,應該滋養陰液、清除熱邪。如果是大病之後、產後或是長期盜汗不止,表示陽氣也虛弱了,應該補氣固陽。固陽可以生陰,因為氣是水液的根本。用甘溫的藥物來化生氣,陰液自然就會收斂。如果只拘泥於滋陰,卻忽略了固護體表,汗還是會出的。

頭汗

頭汗是因為六條陽經都循行於頭部,而三條陰經只到頸部就返回。陰氣虛弱,陽氣浮越,所以汗只出在頭頸部,不能遍及全身。有一種情況是相火過盛,迫使腎水上行到心臟的部位;還有一種情況是陽氣失去了依附,浮越到頭頂;也可能是寒濕相搏,或是體內有瘀血。如果是關格(排泄不暢)導致的小便不通,同時有頭汗,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如果出現陽氣脫失,嘴唇、舌頭、口鼻冰冷,同時有頭汗,也是無法治療的。

飲食汗

飲食汗是因為身體正氣虛弱,反而被飲食中慓悍的氣所勝過,所以吃完飯就出汗。如果長期這樣,會耗損心氣,導致消渴(糖尿病)和偏枯(半身不遂)。應該用安胃湯來收斂汗液。另外,飲酒後受風,頭面部容易出汗,吃飯時出汗更嚴重,常常不能穿單衣,身體經常濕漉漉的,口乾又容易渴,這種情況稱為「漏風」。因為頭部是諸陽交會的地方,酒性也屬陽,所以喝酒後會表現在臉上。喝醉後陽氣上行到頭部,毛孔也打開了。這時如果受風,邪氣就會入侵,導致多汗。應該用藥來固護體表。

心汗

心汗是指只有胸口一小塊地方出汗,像圓圓一片。這是因為憂慮、思慮、驚恐損傷了心臟。應該用藥來收斂心神、補益氣血,可以用歸脾湯。也可以用豬心一個,帶血剖開,加入人參和當歸末各一兩,煮熟後去掉藥渣,吃掉豬心。同時用艾葉煎湯,加入茯苓末一錢服用。

陰汗

縱慾過度容易導致陰部出汗。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上山梔和柴胡。如果是因為房事勞累而出汗,且下體多汗,無法勞動,可以用十味銼散,加上黃柏。

汗病選方

  • 黃耆建中湯: 治療陽虛自汗。

  • 藥材:黃耆、桂枝各一錢半,白芍三錢,甘草一錢。

  • 用法:加上生薑、飴糖,用水煎服。

  • 當歸六黃湯: 治療陰虛盜汗。

  • 藥材:當歸、生地、熟地、黃柏、黃芩、黃連各一錢,黃耆二錢。

  • 用法:用水煎服。

  • 玉屏風散: 治療虛弱導致的自汗。

  • 藥材:防風、黃耆各一錢,白朮一錢。

  • 用法:用水煎服。

  • 實表散: 治療腠理疏鬆導致的冷汗。

  • 藥材:炮附子、肉蓯蓉、細辛、五味子各一錢。

  • 用法:與黃耆建中湯合用,加入小麥,用水煎服。

  • 羌活勝濕湯: 治療濕邪過盛導致的自汗。

  • 藥材:炙甘草三錢,黃耆一錢,生草五分,生黃芩、炒黃芩各三分,人參三錢,川芎、藁本、防風各三分,獨活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細辛、蔓荊各三分,薄荷一分。

  • 用法:用水煎服。

  • 理氣降痰湯: 治療痰病導致的自汗。

  • 藥材:桔梗、枳殼、橘紅、半夏、茯苓、香附、貝母各一錢二分,甘草、桂枝各五分。

  • 用法: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