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發熱
按之不鼓擊於指下者。此陰盛格陽。內真寒而外假熱。陰症似陽也。病熱忽寒。手足俱冷。按之脈來鼓擊於指下有力者。此陽盛拒陰。外假寒而內實熱。陽症似陰也。(傷寒書)
匯補曰。發熱真假。幽顯難明。苟不力辨。則剎那生死。能不畏哉。如上所說。深悉玄奧。真化工筆也。然究其參稽之力。非洞曉易義。不能道其隻字。要知陰陽雖備於內經。而變化莫詳乎羲畫。若是則太少剛柔。陰陽動靜。烏可不究乎哉。既明太少剛柔。陰陽動靜。方知陽中有陰。
陰中有陽。一切真假逆順。五臟幽顯。無難推測矣。故醫易曰。病治脈藥。須識動中有靜。聲色氣味。當知柔里藏剛。知剛柔陰陽之運用。而醫中之玄妙。思過及半矣。
脈法
浮大無力為虛熱。沉實有力為實熱。病熱有火者生。心脈洪大是也。無火者死。心脈細沉是也。脈盛。汗出不解者死。脈虛。身熱不止者死。身有熱。脈澀脈靜者。皆難治。
治法
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實熱之氣。下以折之。虛熱之氣。溫以從之。鬱熱之氣。因其勢而發之。假熱之氣。求其屬而衰之。(匯補)
用藥
內傷勞役氣虛。補中益氣湯。肝經鬱火發熱。逍遙散。血虛發熱。四物湯。陰虛發熱。六味丸。陽虛發熱。八味丸。鬱火發熱者。火鬱湯。瘀血發熱者。當歸復元湯。傷食發熱者。平胃合二陳小柴胡湯。
發熱選方
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八味丸,四物湯(四方俱見中風),逍遙散,火鬱湯(二方俱見火症),秦艽鱉甲散(方見癆瘵),桃仁承氣湯(見血症),二陳湯,滾痰丸,化痰丸(三方俱見痰症),平胃散(方見暑症),枳朮丸(方見傷食)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三錢),當歸(一錢),棗(二枚)
當歸復元湯
柴胡(八分),當歸,穿山甲,花粉(各一錢),甘草,紅花(各七分),桃仁(錢半),酒浸大黃(三錢),加青皮(七分)
小柴胡湯
人參,柴胡(各一錢),黃芩(五分),半夏(七分),甘草(七分)
加薑、棗。
大柴胡湯
即小柴胡湯加大黃、枳殼、厚朴。
白虎湯
石膏(三錢),知母,花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加竹葉。粳米。
白話文:
發熱
如果按壓身體,感覺不到脈搏有力地衝擊指尖,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體表,造成「內裡真寒,外表假熱」的現象,也就是陰性疾病看起來像陽性疾病。如果病情出現時冷時熱,手腳都冰冷,但按壓身體時,脈搏卻有力地衝擊指尖,這表示體內陽氣過盛,拒絕陰氣,造成「外表假冷,內裡實熱」的現象,也就是陽性疾病看起來像陰性疾病。這是《傷寒論》裡記載的。
《匯補》這本書說,發熱的真假情況,隱晦不明,難以判斷。如果不仔細辨別,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導致生死,怎麼能不害怕呢?如果能像上面所說的,深入了解其中奧秘,那真是鬼斧神工的見解。但要深入研究這些道理,必須對《易經》的道理非常了解,才能說出其中精髓。要知道陰陽雖然在《黃帝內經》中有所提及,但變化的詳細情形,則是在《易經》的卦象中闡述得更清楚。如此說來,太陰、少陽、剛、柔、陰、陽、動、靜這些概念,怎麼能不深入探討呢?只有明白了太陰、少陽、剛、柔、陰、陽、動、靜的道理,才能理解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才能準確地判斷各種真假、順逆的病症,以及五臟的隱晦情況。所以醫學和《易經》都說,在診斷疾病、開藥時,必須了解動中有靜,觀察病人的聲音、顏色、氣味時,也要知道柔中藏剛。如果能了解剛柔陰陽的運用,醫術的奧妙就掌握了一半了。
脈象診斷
浮在表面的脈象大而無力,是虛熱;沉在裡面的脈象沉實有力,是實熱。發熱的病,如果脈象有力,代表體內有火,這種情況還能存活,例如心脈洪大就是如此。如果沒有火,脈象細小而沉弱,就是死亡的徵兆。脈象很強盛,但汗出後病情沒有減輕,也是死亡的徵兆。脈象虛弱,但身體發熱不止,也是死亡的徵兆。身體發熱,但脈象遲澀或平靜的,都難以治療。
治療原則
對於輕微的發熱,可以用涼性的藥物來調和。對於嚴重的發熱,可以用寒性的藥物來治療。對於實熱的發熱,可以用瀉下的藥物來減退熱勢。對於虛熱的發熱,可以用溫補的藥物來治療。對於鬱積而發熱的情況,要順應它的趨勢,讓它發散出來。對於假熱的發熱,要找到它真正的病因,然後衰減它。以上是《匯補》這本書的觀點。
用藥
因為內傷、勞累、氣虛導致的發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因為肝經鬱火導致的發熱,可以用逍遙散。因為血虛導致的發熱,可以用四物湯。因為陰虛導致的發熱,可以用六味丸。因為陽虛導致的發熱,可以用八味丸。因為鬱火導致的發熱,可以用火鬱湯。因為瘀血導致的發熱,可以用當歸復元湯。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的發熱,可以用平胃散合併二陳湯和小柴胡湯。
發熱常用方劑
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八味丸、四物湯(這四個方子在中風篇中都有提到),逍遙散、火鬱湯(這兩個方子在火症篇中都有提到),秦艽鱉甲散(方子在癆瘵篇中提到),桃仁承氣湯(在血症篇中提到),二陳湯、滾痰丸、化痰丸(這三個方子在痰症篇中提到),平胃散(方子在暑症篇中提到),枳朮丸(方子在傷食篇中提到)。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三錢),當歸(一錢),紅棗(二枚)
當歸復元湯
柴胡(八分),當歸、穿山甲、花粉(各一錢),甘草、紅花(各七分),桃仁(一錢半),用酒浸泡過的大黃(三錢),再加入青皮(七分)
小柴胡湯
人參、柴胡(各一錢),黃芩(五分),半夏(七分),甘草(七分)
再加入薑、紅棗。
大柴胡湯
就是小柴胡湯再加上大黃、枳殼、厚朴。
白虎湯
石膏(三錢),知母、花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再加入竹葉、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