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發熱
血虛發熱
一切吐衄便血。產後崩漏。血虛不能配陽。陽亢發熱者。治宜養血。然亦有陽虛而陰走者。不可徒事滋陰。所以有脫血益氣。陽生陰長之法。使無形生出有形來。此千古傳心之法。嘗見庸流專執四物以爭長。此未明大易之義也。(匯補)
痰症發熱
痰症發熱。向夜大作。天明漸止。必兼胸膈不快。噁心不食。肢倦體瘦。蓋痰滯中宮。阻礙升降。故噁心痞悶。血無所滋。故夜分轉甚。津液不化而體瘦。氣血阻滯而倦怠。均宜健脾化痰。寬中清火。則痰利而熱除矣。如果實痰為患。滾痰化痰二丸。皆可選用。(匯補)
傷食發熱
傷食發熱。必氣口緊盛。或沉伏。頭疼嘔惡。噫氣吞酸。胸口飽悶。或脹或痛。手不可按。蒸蒸然熱。明知其熱在內也。消導則已。(指掌)若兼左脈弦急。又是傷食夾寒。先宜解表。然後消導。如不愈。後變口舌乾燥心下硬痛等症。當急攻之。大柴胡湯、枳朮丸。(匯補)
瘀血發熱
瘀血發熱。必脈澀。漱水不咽。或痰涎嘔惡。或兩足厥冷。或胸脅小腹急結。或吐紅鼻衄。均宜桃仁承氣湯下之。(仁齋)
瘡毒發熱
瘡毒發熱。飲食如故。日晡寒熱。拘急倦怠。脈數而急。須問有無痛處。以驗其瘡毒之候。治先發散。然後和血。(六要)
作止分辨
夫外感寒熱。齊作無間。內傷寒熱。間作不齊。此特論其常耳。(東垣)然外感初起似瘧狀。發亦作止不時。此邪氣尚淺。而未能混淆正氣。故乍離乍合。脈必至數有力。仍當解散。更有內傷勞倦。似陽明白虎。發熱晝夜不減。此氣血兩虛。故亦齊作無間。脈必重按無力。仍當溫補。(匯補)
晝夜熱辨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偏勝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中也。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東垣)更有晝熱陽虛。口中無味。病責之胃。宜甘溫補氣。暮熱陰虛。口中有味。病責之腎。宜甘寒滋陰。(匯補)
三焦熱辨
熱在上焦。咽乾口糜。熱在中焦。心煩口渴。熱在下焦。便閉溺赤。(入門)
虛實熱辨
胸悶而噁心引飲便實者。實熱也。胸爽而少食自汗短氣者。虛熱也。(入門)
表裡熱辨
有表症而身熱者。外感表熱也。無表症而身熱者。內傷裡熱也。(匯補)
氣血熱辨
氣分虛熱者。用甘溫以除熱。蓋大熱在上。大寒必伏於內。用甘溫以助地氣。使真氣旺而邪火自熄。血分虛熱者。用甘寒以勝熱。蓋陰火浮於外。必真陰竭於內。用甘寒以補腎。使真水充而虛焰潛滅也。(匯補)
假熱有二
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去復來。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又寒之不寒。責腎之虛。寒之不久。責腎之少。方有治熱以寒。寒之而穀食不入。此為氣不疏通。壅而為是也。(玄珠)有病熱脈數。
白話文:
血虛發熱
所有吐血、流鼻血、大便出血,以及產後崩漏等情況,都是因為血虛,無法與陽氣調和,導致陽氣過盛而發熱。這種情況應該用補血的方式治療。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陽虛導致陰氣外散,不能只用滋陰的方式治療。所以有「失血時要補氣,陽氣生發陰氣才能滋長」的治療方法,讓無形之氣轉化為有形的物質。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重要心法。常見庸醫只知道用四物湯來爭強,這是沒有理解《易經》的道理。
痰症發熱
因為痰引起的發熱,通常晚上加重,天亮會逐漸減輕。而且常常伴隨胸悶不舒服、噁心想吐、沒有食慾、身體疲倦、身體消瘦等症狀。這是因為痰阻礙了中焦的氣機升降,所以會噁心、胸悶。血沒有辦法得到滋養,所以晚上會更加嚴重。津液不能化生,所以身體消瘦。氣血運行受阻,所以會疲倦。治療應該用健脾化痰、寬胸理氣、清熱的方式來治療,痰消除了,熱自然就退了。如果是實痰作怪,可以使用滾痰丸或化痰丸等藥物。
傷食發熱
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的發熱,通常會出現脈搏沉緊或伏沉、頭痛想吐、打嗝、吞酸水、胸口悶脹,有時候會覺得脹痛,按壓會更不舒服,身體感到熱烘烘的,這就是熱在體內的表現。用消食導滯的方法就可以解決。如果同時出現左脈弦急的情況,表示除了傷食還夾帶了寒氣,應該先用解表的方法,然後再消食導滯。如果沒有好轉,還出現口乾舌燥、心下硬痛等症狀,就要趕快用大柴胡湯、枳朮丸等藥物來攻下。
瘀血發熱
因為瘀血導致的發熱,通常會出現脈搏澀滯、漱口水卻不想吞下去、痰涎嘔吐、兩腳冰冷、胸脅或小腹感到急結、吐血或流鼻血等症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瘡毒發熱
因為瘡毒引起的發熱,通常食慾沒有明顯變化,但會在午後出現發冷發熱的現象,身體感到拘束不舒服、疲倦,脈搏跳動快速。要問是否有疼痛的地方,來確定是不是瘡毒引起的。治療應該先用發散的方法,然後再用調和氣血的方式。
發熱時作時止的辨別
外感引起的發熱,通常是持續不斷的。而內傷引起的發熱,常常是間歇性的,不會一直持續。這是簡單的區分方式。但是外感剛開始的時候,症狀也可能像瘧疾一樣,發熱也是斷斷續續的,這是因為邪氣還比較淺,還沒有完全擾亂正氣,所以會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這個時候的脈搏通常會跳動快速有力,還是要用解散外邪的方式治療。另外也有因為內傷疲勞引起的發熱,像陽明經發熱一樣,發熱會晝夜不停,這是因為氣血兩虛,所以也是持續不斷的,而且脈搏按下去會感覺無力,這種情況應該用溫補的方式治療。
白天發熱和晚上發熱的辨別
如果白天發熱,晚上安靜,表示陽氣偏盛在陽分;如果白天安靜,晚上發熱,表示陽氣下陷在陰分;如果白天發熱煩躁,晚上也發熱煩躁,表示陽氣太盛而沒有陰氣來制衡。還有一種情況是白天發熱是因為陽氣虛弱,而且口中無味,這種情況要歸咎於胃,適合用甘溫補氣的方式來治療。而晚上發熱是因為陰虛,而且口中有味,這種情況要歸咎於腎,適合用甘寒滋陰的方式來治療。
三焦發熱的辨別
熱在上焦,會出現咽喉乾燥、口舌潰爛的症狀;熱在中焦,會出現心煩、口渴的症狀;熱在下焦,會出現大便不通、小便赤黃的症狀。
虛熱和實熱的辨別
如果胸悶、噁心、喜歡喝水而且大便通暢,就是實熱;如果胸部感到舒暢,但食慾不好、容易出汗、氣短,就是虛熱。
表熱和里熱的辨別
如果有表症(例如怕冷、流鼻涕),而且身體發熱,就是外感表熱;如果沒有表症,卻發熱,就是內傷裡熱。
氣分虛熱和血分虛熱的辨別
氣分虛熱,要用甘溫的藥物來去除熱。因為體內熱太盛,寒氣一定潛藏在體內,用甘溫的藥物來幫助陽氣,使真氣旺盛,邪火自然就消退了。血分虛熱,要用甘寒的藥物來去除熱。因為陰火浮在外面,表示體內的真陰已經枯竭,用甘寒的藥物來滋補腎,使真水充足,虛火自然就會消失。
假熱的兩種情況
一種是身體發熱非常嚴重,但是用寒涼藥物卻沒有效果,這是因為體內沒有水液;另一種是熱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或者白天發熱晚上停止,晚上發熱白天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沒有火氣。發熱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沒有水液。應該要幫助腎氣。還有一種情況是,用寒涼藥物沒有辦法消除熱,這是因為腎氣虛弱;如果寒涼藥物短時間有效,是因為腎氣不足。還有用寒涼藥物治療發熱,卻導致食慾不佳,這是因為體內的氣機不暢通,壅塞而導致的。還有一種情況是,病患發熱而且脈搏跳動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