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34)
卷之二 (34)
1. 癆瘵
大意
男子之癆。起於傷精。女子之癆。起於經閉。童兒之癆。得於母胎。(指掌)未有不因氣體虛弱。勞傷心腎而得之。以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氣衰火旺。蒸疰日久。則癆生焉。(心法)
內因
嗜欲無節。起居不時。七情六慾之火。時動於中。飲食勞倦之過。屢傷乎體。漸而至於真水枯竭。陰火上炎。而發蒸蒸之躁熱。(正傳)
外候
睡中盜汗。午後發熱。煩躁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痰涎帶血。咯唾吐衄。肌肉削瘦。(雜著)
蒸分上下
蒸上則見喘咳痰血。唇焦面紅。耳鳴目眩。肺痿肺癰。蒸中則見腹肋脹痛。四肢倦怠。多食而飢。善食而瘦。蒸下則見遺精淋濁。泄瀉燥結。腰疼腳痠。陰莖自強。(入門)
癆有陰陽
陽病口乾舌瘡。咽痛聲啞。能嗜滋味。五心煩疼。小便黃赤。大便燥結。陰病胃逆噁心。飲食難化。痰涎白色。四肢懈惰。小便常多。大便溏泄。又有嗽痰。仰臥不得者。必陰陽俱病也。(匯補)
五臟傳變
凡陰病陽病。日久皆能傳變。男子自腎傳心肺肝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亦有始終只傳一經者。有專著心腎不傳者。大要以脈為症驗。(入門)
五臟形症
如精滑脛酸。腰背拘急。邪在腎也。驚悸不寐。自汗心煩。邪在心也。嗽痰咳血。皮枯聲嘶。邪在肺也。脅痛善怒。頸項結核。邪在肝也。泄瀉食少。腹脹嗜臥。邪在脾也。(丹溪)
病宜靜養
經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靜而無躁擾。飲食宜適中而無過傷。風寒暑濕之宜避。行立坐臥之有常。絕欲以養精。內觀以養神。毋勞怒以耗氣。則真陰之水自充。五內之火常熄。而痊安可期。惟其嗜欲無節。使神散而精竭。血涸而氣亡。發熱不休。形骸骨立。則難為力矣。(指掌)
死候
大抵虛癆之病。兩顴赤者死。喉啞失音者死。大肉脫盡者死。泄瀉不食者死。一邊眠者死。咳吐白血者死。氣促難眠者死。濁溺精脫者死。面目黧黑者死。下部忽發癰腫者死。病後復患痔漏者死。參耆不受補者死。喉痛不能藥者死。(醫統)
脈法
癆脈或弦或大。大而無力為陽虛。甚則脈細。弦而無力為陰虛。甚則脈數。又大者易治。血氣未衰。可斂而正也。弦者難治。氣血已耗。滋補殊難也。尺脈洪大為陰衰火旺。左脈微細。右脈勁緊。為正虛邪盛。必死。如脈細而數。濡而散者。皆在不治。男子久病。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人久病。人迎脈強則生。弱則死。(匯補)
治法
萬病莫難於治癆。若不究其源本。或投以大寒之藥。或療以大熱之劑。殊不知大寒則愈虛其中。大熱則愈竭其內。滋陰降火。是澄其源也。消痰和血。是潔其流也。(十藥神書)向後勢窮力竭。莫可如何。惟壯水丸以填陰。異功散以培脾。庶不失中和正治。(匯補)
白話文:
癆瘵
男子患癆病,源於傷精;女子患癆病,源於經閉;兒童患癆病,則來自母體。總之,皆因氣血虛弱,勞損心腎所致。因為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氣衰火旺,日久蒸灼,便會產生癆病。
內因
縱慾無度,作息不規律,七情六慾之火常在心中燃燒,飲食勞累過度,屢屢損傷身體,漸漸導致真陰之水枯竭,陰火上炎,而出現蒸蒸的燥熱。
外在症狀
睡中盜汗,午後發熱,煩躁咳嗽,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痰涎帶血,咯血吐血,肌肉消瘦。
蒸灼的程度分上中下三種
蒸灼在上,則見喘咳痰血,嘴唇乾裂面色紅潤,耳鳴眼花,肺痿肺癰;蒸灼在中,則見腹部肋骨脹痛,四肢倦怠,能吃卻消瘦;蒸灼在下,則見遺精、淋濁、泄瀉、便秘、腰痛腳痠、陰莖勃起。
癆病分陰陽
陽性癆病表現為口乾舌瘡、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嗜食辛辣,五心煩熱,小便黃赤,大便乾燥;陰性癆病表現為胃氣逆亂噁心,飲食難消化,痰涎白色,四肢無力,小便量多,大便稀溏,並伴有咳嗽痰多,仰臥不能,若同時出現陰陽兩種症狀,則為陰陽俱病。
五臟傳變
無論陰陽哪種癆病,久病都會互相傳變。男子由腎傳至心、肺、肝、脾;女子由心傳至肺、肝、脾、腎。五臟又可傳至六腑而死。也有只傳一經,或專傷心腎而不傳變的。總之,要以脈象為診斷依據。
五臟病症表現
例如,精液稀薄,脛骨酸痛,腰背拘緊,則邪氣在腎;驚悸失眠,自汗心煩,則邪氣在心;咳嗽痰血,皮膚乾燥聲音嘶啞,則邪氣在肺;脅肋疼痛易怒,頸項淋巴結腫大,則邪氣在肝;泄瀉食少,腹脹嗜睡,則邪氣在脾。
治療應以靜養為主
經書記載: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想要延年益壽,心神應保持寧靜,避免煩躁;飲食應適度,不可過量;應避免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起居作息要規律;節慾以養精,內觀以養神,不可勞累動怒以耗傷元氣,這樣真陰之水才能充盈,五臟之火才能熄滅,才能痊癒。反之,如果縱慾無度,使精神渙散,精氣耗竭,血液枯竭,元氣衰敗,發熱不止,形體消瘦,則難以治療。
死亡徵兆
總之,虛癆病人,兩顴發紅者將死;喉嚨嘶啞失音者將死;肌肉全部消瘦者將死;泄瀉不能進食者將死;只能側臥者將死;咳吐白色血液者將死;呼吸急促難以入睡者將死;小便混濁精液遺洩者將死;面色黧黑者將死;下體突然長腫瘡者將死;病癒後又患痔漏者將死;服用人參黃耆等補藥無效者將死;喉嚨疼痛無法用藥者將死。
脈象
癆病的脈象,或弦或大。脈大而無力為陽虛,嚴重時脈細;脈弦而無力為陰虛,嚴重時脈數。脈大者容易治療,氣血尚未衰敗,可以收斂調治;脈弦者難以治療,氣血已耗,滋補也難見效。尺脈洪大為陰衰火旺;左脈微細,右脈勁緊,為正氣虛弱邪氣盛,必死。如果脈細而數,濡弱而散漫,則難以治療。男子久病,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子久病,人迎脈強則生,弱則死。
治療方法
各種疾病中,癆病最難治療。如果不探究其根本原因,或用寒涼藥物,或用溫熱藥物,殊不知寒涼藥物會加重虛寒,溫熱藥物會加重陰虛。滋陰降火是治本之法,消痰和血是治標之法。病情發展到勢窮力竭,無力回天時,只能用壯水丸來填補陰精,用異功散來培補脾胃,庶幾不至於偏離中和正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