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3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2)

1. 虛損

大意

虛者。血氣之空虛也。損者。臟腑之損壞也。(繩墨)大抵七情五臟之火飛越。男女聲色之欲過度。是皆虛損之所致也。(正傳)

內因

由足三陰虛損。當炎夏金衰水涸。不能嗇養。至冬月火氣潛藏。時親幃幙。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斫喪。或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皆能致之。(立齋)

外候

外症食少體倦。潮熱自汗。身熱咳嗽。腰協作痛。男子則遺精寢汗。女人必帶漏經枯。素問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則不月。此之謂也。(匯補)

外因新損

感寒損陽。自上而下。一損於肺。則皮聚毛落。二損於心。則血脈不榮。三損於胃。則飲食不為肌膚。感熱傷陰。自下而上。一損於腎。則骨痿不起。二損於肝。則筋緩不收。三損於脾。則飲食不能消化。(難經)

內因久虛

積虛成損。積損成勞。經年不愈。謂之久虛。有五勞六極七傷之分。五勞應五臟。曲運神機則勞心。盡力謀慮則勞肝。意外過思則勞脾。預事而憂則勞肺。矜持志節則勞腎。六極應六腑。血極則面枯咽腫。發墮善忘。筋極則拘攣轉筋。爪黯甲痛。肉極則體瘦肉削。倦怠嗜臥。

氣極則喘嗽少氣。皮枯毛焦。骨極則面垢齒浮。腰痠脊痛。精極則目暗耳鳴。遺濁莖弱。七傷者。推原勞極之由。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房勞思慮傷心腎。(入門)

辨因

凡陰陽虧損。皆因水火不濟。(入門)真陰內虧。虛火炎灼。肺金受傷。無以生腎水。腎水枯竭。無以濟心火。心火一旺。腎火從之。而夢遺精脫之病作。肺氣一虛。則腠理疏豁。而盜汗自汗之病生。火動其血。血隨火升。而咳嗽吐紅之症起。(指掌)

辨症

虛損之症。因名以責實。不過氣虛血虛陰虛之異耳。凡脾肺不足。皆氣虛也。心肝不足。皆血虛也。腎水不足。即陰虛也。(指掌)故心肺損而色憊汗多為陽虛。腎肝損而形痿汗多為陰虛。(機要)

脈法

虛脈多弦。弦大無力為血虛。弦微無力為氣虛。沉微為氣虛甚。沉澀為血虛甚。寸微尺大。為血虛有火。浮急中空。為血脫氣孤。(匯補)

治法

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補陽。(子和)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補其營血。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難經)

用藥

氣虛主以補中益氣湯。血虛主以四物湯。氣血俱虛。主以歸脾湯。陽虛主以黃耆建中湯。陰虛主以六味地黃湯。陰陽俱虛。主以八味丸。

虛損選方

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六君子湯,歸脾湯,還少丹,四君子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六味丸,八味丸(以上方俱見中風),逍遙散(方見火症),建中湯(方見血症)

白話文:

虛損

虛損指的是氣血不足和臟腑損傷。大多數情況下,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五臟內火亢盛,以及男女聲色之慾過度都會導致虛損。

內因:

足三陰經(肝經、脾經、腎經)虛損,在炎熱夏季,金氣衰弱,水液耗損,不能滋養身體;到了寒冷冬季,火氣潛藏,房事過度,或精血不足就早年勞累傷身,或氣血正盛卻過度勞心耗損,都會導致虛損。

外在症狀:

外在症狀表現為食慾不振、身體倦怠、潮熱自汗、身體發熱、咳嗽、腰腹部疼痛。男性可能出現遺精、盜汗;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不調、經量減少或閉經。《素問》記載,陽明經的疾病會影響心脾,表現為女性月經不調,這也是虛損的一種表現。

外因導致的新損傷:

感受寒邪損傷陽氣,從上往下,依次損傷肺、心、胃,分別會出現毛髮脫落、血脈運行不暢、飲食不能化生為肌膚等症狀。感受熱邪損傷陰液,從下往上,依次損傷腎、肝、脾,分別會出現骨骼痿弱、筋脈鬆弛、飲食不能消化等症狀。

內因導致的久虛:

積累的虛弱導致損傷,積累的損傷導致勞損,經年累月不癒,就稱為久虛。久虛又分為五勞、六極、七傷。五勞指的是過度勞損五臟,分別為:勞心、勞肝、勞脾、勞肺、勞腎;六極指的是六腑的極度虧損,分別表現為:面色枯槁、咽喉腫痛、脫髮健忘、筋脈拘攣、肌肉消瘦、氣短喘促;七傷指的是: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房事過度傷心腎、思慮過度傷心腎。

辨別虛損的原因:

所有陰陽虧損都是因為水火不濟(腎陰不足,心火亢盛)。真陰虧損,虛火灼傷,肺金受損,不能滋生腎水;腎水枯竭,不能滋養心火;心火旺盛,腎火隨之亢盛,就會出現遺精、夢遺等症狀。肺氣虛弱,衛氣不足,就會出現盜汗自汗;火邪動血,血隨火上升,就會出現咳嗽、吐血等症狀。

辨別虛損的症狀:

虛損的症狀,可以根據名稱來判斷實質,主要區別在於氣虛、血虛和陰虛。脾肺不足就是氣虛;心肝不足就是血虛;腎水不足就是陰虛。心肺受損,面色蒼白,汗多,屬於陽虛;腎肝受損,形體消瘦,汗多,屬於陰虛。

脈象:

虛脈多為弦脈,弦脈有力度不足的是血虛,弦脈微弱無力的是氣虛,脈沉微弱是氣虛嚴重,脈沉澀是血虛嚴重,寸脈微弱尺脈有力是血虛有火,脈浮急中空是血虛氣弱。

治療方法:

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則應該補益陰氣;陰氣有餘而陽氣不足,則應該補益陽氣。肺受損則益氣,心受損則補血,脾受損則調理飲食,肝受損則舒緩情緒,腎受損則滋補精氣。

用藥:

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血虛用四物湯,氣血俱虛用歸脾湯,陽虛用黃耆建中湯,陰虛用六味地黃湯,陰陽俱虛用八味丸。

虛損的常用方劑:

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六君子湯、歸脾湯、還少丹、四君子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六味丸、八味丸、逍遙散、建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