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31)
卷之二 (31)
1. 勞倦
無有休歇。直待汗下方退。內傷發熱。晝夜不常。或自袒裸便涼。外感筋骨疼痛。不自支持。便著床褥。內傷四肢不收。無力倦怠而已。間有氣衰火旺。變為骨消筋緩者。然非初病即顯是症也。內傷神思昏怠。言語懶倦。先重而後輕。外感神思猛壯。語言強健。先輕而後重。
內傷手心熱而手背不熱。外感手背熱而手心不熱。內傷症顯在口。故口不知味。外感症顯在鼻。故鼻息不利。內傷從內而出。故右脈洪大。外感從外而入。故左脈浮盛。
用藥
主以補中益氣湯。挾外邪。隨六經見症治之。挾痰。加半夏、茯苓、薑汁。頭痛。加蔓荊。頭眩。加天麻。巔痛。加藁本、細辛。心下痞。加黃連。腹痛。加芍藥。臍下痛。加熟地。便滯。加歸梢。腹脹。加枳實、厚朴。胸中滯氣。加青皮。至於似陽明症者。當歸補血湯。夏月勞役內傷。兼冒暑氣。汗泄脈虛者。清暑益氣湯。
勞倦選方
補中益氣湯(方見中風)
加白芍藥、五味子。名調中益氣湯。加半夏、神麯、黃柏、草豆蔻。名升陽順氣湯。
小建中湯,治脾胃勞傷。肝木太過。及陽氣不足諸病。
桂枝,甘草,生薑(各三兩),芍藥(六兩),大棗(二枚),飴糖(一斤)
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理中湯,治脾胃虛寒。大理中焦。兼益元陽。所謂大虛必挾寒也。(方見中寒)
補中寧嗽湯,治內傷中氣。胃弱惡食。或食不生肉。不長氣力。常常微熱。怯冷神疲。或帶痰嗽。
白朮(炒一錢半),茯苓(一錢),半夏(八分),乾葛(七分),陳皮(八分),山楂(一錢),人參(一錢),砂仁(五分),炙甘草(三分)
加薑棗煎。
人參養衛湯,治勞役辛苦。用力過多。以致內傷發熱。
人參,白朮(炒),麥門冬(各二錢去心),黃耆(蜜炒),陳皮(各一錢半),五味子(十粒研),炙甘草(七分)
加薑棗煎。食前服。如勞倦甚者。加熟附子五分。
白雪糕,養元氣。健脾胃。生肌肉。潤皮膚。益血秘精。安神定智。壯筋力。養精神。進飲食。功同參苓白朮散。
白茯苓,懷山藥,芡實仁,蓮肉(去心皮各四兩共為末),陳倉米(半升),白砂糖(斤半)
先將藥米二末。用麻布袋盛放甑內。蒸極熟。取出。入白砂糖。同攪勻。印餅曬乾。男婦小兒。任意取食。
白話文:
勞倦
指的就是沒有休息,一直持續勞累的狀態。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出汗後才可能退燒。這是因為身體內部受損導致的發熱,這種發熱的狀況在白天和夜晚不一定會固定出現。有時會因為自行脫衣散熱而感到涼爽。如果是外感導致的筋骨疼痛,身體會虛弱到無法支撐,直接就躺到床上。如果是內傷引起的,會導致四肢無力、無法收縮,只能感到疲憊倦怠。有時身體虛弱,導致虛火旺盛,會發展成肌肉消瘦、筋骨鬆弛的狀況。但這並不是一開始生病就會立刻出現的症狀。
內傷會導致精神思緒遲鈍、反應變慢、不愛講話,一開始症狀會比較嚴重,之後會慢慢減輕。外感則會導致精神旺盛、說話有力,一開始症狀會比較輕微,之後會慢慢加重。
內傷會導致手心發熱但手背不熱,外感會導致手背發熱但手心不熱。內傷的症狀主要表現在口腔,所以會覺得口中無味;外感的症狀主要表現在鼻子,所以會覺得呼吸不順暢。內傷是從身體內部發出來的,所以右邊的脈象會比較洪大;外感是從身體外部入侵的,所以左邊的脈象會比較浮盛。
用藥
主要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同時有外感症狀,就根據外感所表現出的六經症狀來治療。如果同時有痰,就加上半夏、茯苓、薑汁。頭痛就加上蔓荊,頭暈就加上天麻,頭頂痛就加上藁本、細辛。心下痞滿就加上黃連,腹痛就加上芍藥,肚臍下方疼痛就加上熟地,便秘就加上當歸梢,腹脹就加上枳實、厚朴,胸悶氣滯就加上青皮。至於表現得像是陽明病的症狀,就使用當歸補血湯。如果是夏天勞累過度導致內傷,又同時因為暑熱而汗多、脈象虛弱,就使用清暑益氣湯。
勞倦選方
-
補中益氣湯(藥方在中風的章節有說明)
-
加上白芍藥、五味子,就叫做調中益氣湯。
-
加上半夏、神麯、黃柏、草豆蔻,就叫做升陽順氣湯。
-
小建中湯:主要治療脾胃勞損、肝木過於旺盛,以及陽氣不足等各種疾病。
-
藥材:桂枝、甘草、生薑(各三兩)、芍藥(六兩)、大棗(二枚)、飴糖(一斤)
-
加上黃耆,就叫做黃耆建中湯。
-
理中湯:主要治療脾胃虛寒,調理中焦,同時補充元陽。所謂的大虛一定會伴隨著寒症。(藥方在中寒的章節有說明)
-
補中寧嗽湯:主要治療因內傷導致中氣虛弱、胃功能不佳、食慾不振,或是吃了東西無法消化成肌肉、沒有力氣,常常會感到微微發熱、怕冷、精神疲憊,或者伴隨有痰和咳嗽。
-
藥材:炒白朮(一錢半)、茯苓(一錢)、半夏(八分)、乾葛(七分)、陳皮(八分)、山楂(一錢)、人參(一錢)、砂仁(五分)、炙甘草(三分)
-
加上薑和棗一起煎煮。
-
人參養衛湯:主要治療因為勞累過度、用力過猛,導致內傷發熱的狀況。
-
藥材:人參、炒白朮、麥門冬(各二錢,去心)、蜜炒黃耆、陳皮(各一錢半)、五味子(十粒,研磨)、炙甘草(七分)
-
加上薑和棗一起煎煮。在飯前服用。如果過於勞累,可以加上熟附子五分。
-
白雪糕:主要用來滋養元氣、健壯脾胃、促進肌肉生長、滋潤皮膚、補益血液、固腎精、安定心神、增長智慧、強壯筋骨、養護精神、促進食慾。功效和參苓白朮散相同。
-
藥材:白茯苓、懷山藥、芡實仁、蓮子肉(去心皮,各四兩,磨成粉末)、陳倉米(半升)、白砂糖(一斤半)
-
先將藥粉和米粉放入麻布袋中,放入蒸籠蒸熟,取出後加入白砂糖,一起攪拌均勻,再壓製成餅曬乾。男女老少都可以隨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