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疝氣
大意
疝本濕熱痰瘀。乘虛下流。復加外寒所束。經脈收引。相摶而痛。丹溪專主於肝。與腎絕無干涉。以肝主筋下環陰器故也。然究竟腎主下焦。腎氣若旺。客邪烏能停滯。故疝症必以腎虛為本。濕熱為標。至於外寒。則稍末耳。(匯補)
內因
因醉飽遠行。房勞忿怒。激發五志之火。或涉水處濕。衝風冒雨。外著陰冷之邪。濕熱得寒。內收血隧。或乘虛下聚。流於肝經。肝性急速。火復暴烈。鬱極而發。(丹溪)揆其大端。有痰飲食積死血水氣鬱結之實者。有氣虛血虛陰虛陷伏之虛者。(匯補)
外候
有痛在睪丸者。痛連小腹者。痛在五樞穴邊者。或無形。或無聲。或有形如瓜。或有聲如蛙。(丹溪)或攻刺腰脅或遊走胸腹。或繞臍痛。或搶心痛。(入門)小腹急疾。小便頻並。升於上。為嘔為吐。墜於下。為腫為脹。(繩墨)
白話文:
疝氣的中醫觀點:
大意:
疝氣的根本原因是體內濕熱痰瘀,乘虛而下,再加上外寒束縛,導致經脈收縮,相互纏繞而產生疼痛。丹溪認為疝氣主要與肝有關,與腎無關,因為肝主筋,而陰器屬於筋的下部。但實際上,腎主下焦,腎氣旺盛的話,外邪就無法停留。因此,疝氣的根本是腎虛,濕熱是表象,外寒則屬於次要因素。
內因:
疝氣的內因包括:
- 醉酒飽食、長途旅行、房事勞累、怒氣衝衝,這些都會導致五志之火過盛;
- 涉水、受潮、風吹雨淋,這些都會導致外寒入侵;
- 濕熱遇寒,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內收於血脈;
- 乘虛下聚,流入肝經,肝性急躁,火氣旺盛,鬱積而發病。
此外,疝氣還可分為實證和虛證:
- 實證: 痰、飲食積滯、死血、水氣、鬱結
- 虛證: 氣虛、血虛、陰虛、陷伏
外候:
疝氣的外部表現包括:
- 疼痛: 睪丸疼痛、疼痛連及小腹、疼痛位於五樞穴附近
- 其他: 無形無聲、有形如瓜、有聲如蛙
- 其他表現: 疼痛放射至腰脅、遊走於胸腹、繞臍疼痛、搶心疼痛
- 伴隨症狀: 小腹急痛、小便頻數、上衝嘔吐、下墜腫脹
總結:
中醫認為,疝氣的形成主要與濕熱痰瘀、外寒、腎虛等因素有關,表現為疼痛、腫脹等症狀。治療疝氣需要根據其病因、證型進行辨證論治,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疝分七種
七疝者。寒水筋氣血狐㿗也。寒疝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脛痛引丸。此坐臥濕地。寒月涉水冒雨。或勞碌熱極。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而得。宜溫經散寒。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腫如水晶。或發癢而搔流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此醉酒行房。或汗出過風。
寒濕之氣。聚於囊中而得。宜利水除濕。筋疝陰囊腫脹。或潰或痛。或筋縮裡急。或挺縱不收。或莖中痛極作養。或白物隨溲下流。此房術丹藥積鬱不散所致。宜清火解毒。血疝狀如黃瓜。在小腹兩傍橫骨之端。俗云便毒。或睪丸偏大。陰分作痛。甚則血溢氣聚。流入脬囊。
白話文:
疝病有七種:
一、寒疝:這種病症因寒氣和水分影響,導致睪丸部位寒冷、結塊像石頭一樣堅硬,並可能影響性功能,使得男性無法勃起,小腿會感到疼痛,並連帶影響到睪丸。這是因為長期坐在潮濕的地面上,或在寒冷的月份涉水、淋雨,或是過度勞累、坐臥在冰冷的石頭上所引起。治療方式應以溫暖經脈、散去寒氣為主。
二、水疝:這種病症主要與腎囊相關,可能出現腫痛、陰部出汗頻繁、或是腫塊如水晶般,偶爾會感到癢且流出黃色的液體,或者腹部按壓時會聽到水聲。這通常是因醉酒後進行房事,或是大量出汗遇風所導致。治療應以利尿除濕為主。
三、筋疝:這種病症會造成睪丸部位腫脹,可能會破皮、疼痛、筋縮、裡急後重(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來)或睪丸硬挺但無法收縮。也可能會感到陰莖中部疼痛,甚至有白色分泌物流出。這是因為房事過度、服用丹藥等導致積鬱不散所致。治療方式應以清熱解毒為主。
四、血疝:這種病症的症狀類似長了黃瓜,位於小腹兩側、骨頭的末端。常被稱為「便毒」,也可能出現一側睪丸較大,陰部疼痛,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出血、氣聚,進入膀胱。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房事、服用某些藥物所導致。治療方式應以清熱解毒為主。
結成癰腫。此醉飽入房。或撲損積怒。血流隧道所致。宜和血消瘀。氣疝上連腎俞。下及陰囊。遇恚怒悲哀。則氣滯而脹。脹罷則散。或勞役坐馬。摩擊睪丸。致令腫脹。此肝氣怫鬱所致。宜散氣疏肝。小兒每患此。俗名偏氣。因父精怯弱。強力入房。乃胎病。惟灸築賓穴可消。
狐疝狀如仰瓦。在小腹。立則出囊而腫脹疼痛。臥則歸腹而悶苦皆消。上下無定。如狐之晝出夜入。此脾氣下陷所致。宜升陽降陰。今人帶鉤鉗者是也。㿗疝陰囊腫硬。如升如斗。不痛不癢。此感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有此疾。宜導濕利水。若暴發而疼痛者。
白話文:
結成癰腫,指的是身體出現腫塊或癰包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飲酒過量、飽食後進入房間、受到衝擊導致傷害、情緒激動、積聚怒氣、血液流通受阻等問題所引起。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採用調理血氣、消除瘀血的方法來治療。
氣疝向上連接著腎俞穴,向下影響到陰囊。遇到憤怒、悲傷的情緒時,氣體會受阻並導致脹痛。當脹痛緩解後,就會自行消散。或者因為勞累、騎馬、按摩睪丸等行為,導致腫脹。這是因為肝氣鬱結所致。應當使用疏散氣體、疏理肝氣的方法進行治療。小孩子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俗稱為「偏氣」,可能是由於父親的精氣虛弱,強行進入房間造成胎中疾病。只有通過灸築賓穴才能消除病症。
狐疝的形狀像倒置的瓦片,位於小腹部。站立時,腫塊和疼痛會出現;躺下時,腫塊會回到腹部,痛苦也會減輕。其位置不定,如同狐狸白天外出夜晚躲藏一樣。這是因為脾氣下陷所致。應當使用提升陽氣、降陰的方法進行治療。現在很多人佩戴的帶鉤鉗就是這個原因。
㿗疝是指陰囊腫脹硬實,形狀類似於上升的東西或鬥笠,不痛不癢。這是由於接觸到地氣的低潮和濕潤所引起的。因此,在江淮地區以及低窪池塘附近,這種疾病較為常見。應當使用導引濕氣、利尿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出現突然發作且伴有疼痛的情況,則需要特別注意。
必兼前六症。宜參治之。又有得於有生之初。父子相傳。習以為常。此稟先天之氣。非三因所致之疾。不可治也。(子和)若在女子。則前陰突出。後陰痔核。亦皆疝類。但不名疝而名瘕。故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癥瘕。(匯補)
疝病分辨
疝必睪丸先痛。次連小腹。次攻胸脅。有自下而上之象。若小腸氣者。臍傍釣痛。連及腰脊。膀胱氣者。腫脹溺澀。手按有聲。腎氣脹者。臍下繞身。撮急引痛。或連胯內。三症之發。必從腹而下及睪丸。有自上而下之象。其偏墜木腎者。惟睪丸為病。而無攻衝諸症。(匯補)
疝分寒熱
白話文:
疝氣病症必須兼顧先前六種症狀,需要同時治療。有些疝氣從出生就患有,父子相傳,習以為常,這是先天禀賦的問題,並非三因所致的疾病,無法治療。如果在女子身上,則表現為前陰突出、後陰痔核,也屬於疝氣的一種,只是不稱為疝氣而稱為瘕。所以經書上說,任脈有病,男子會出現七種疝氣,女子則會有帶下、癥瘕。
疝氣必先從睪丸疼痛,接著連至小腹,再攻向胸脅,有從下往上的現象。如果是小腸氣,則臍旁會像釣鉤一樣疼痛,連及腰脊。膀胱氣則會腫脹、小便困難,用手按壓會有聲音。腎氣脹則會在臍下繞著身體,絞痛、拉扯疼痛,或連至胯內。這三種疝氣發病時,必從腹部往下影響睪丸,有從上往下的現象。如果偏墜木腎,則只有睪丸有病,而沒有其他症狀。
疝病本熱標寒。言熱者。言其本。言寒者。論其標。大要熱多者。遇熱即發。二便赤澀。小便肛門俱熱。外腎累垂。玉莖挺出。寒多者。遇寒即發。二便清利。小腹腰脅清冷。外腎緊縮。玉莖痿軟。(入門)又寒多則痛。熱多則腫。濕多重墜。然虛疝亦下墜。不可不知也。(匯補)
內外虛實
大抵外遇寒邪。必兼頭疼寒熱。內郁濕熱。必帶陰囊紅腫。勞傷肝脾者。兼下血黃瘦。勞傷肝腎者。必腰痠遺濁。上下而痛者。多邪氣之沖逆。下墜而痛者。多元氣之下陷。(匯補)
疝分左右
睪丸有兩。左屬水。水生肝木。木生心火。三部皆司血。統納左之血者肝也。右屬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三部皆司氣。統納右之氣者肺也。故諸寒收引。則血泣而歸肝。下注於左丸。諸氣膹郁。則濕聚而歸肺。下注於右丸。其患左者。痛多腫少。患右者。痛少腫多。(準繩)
白話文:
疝病的本質與表象
疝病的本質是熱,但表現出來卻是寒。說「熱」指的是它的本質,說「寒」指的是它的表象。總之,熱氣盛的人,遇熱就容易發作,排泄物赤紅乾燥,小便和肛門都感到灼熱,外腎下垂,陰莖勃起。寒氣盛的人,遇寒就容易發作,排泄物清稀,小腹、腰側冰冷,外腎收縮,陰莖痿軟。(入門)
此外,寒氣盛者疼痛明顯,熱氣盛者腫脹明顯,濕氣盛者感覺沉重下墜。不過,虛證的疝氣也會下墜,不可不知。(匯補)
內外虛實
一般來說,外感寒邪,必然伴隨頭疼寒熱;內郁濕熱,必然伴隨陰囊紅腫。勞傷肝脾者,會兼有下血、消瘦;勞傷肝腎者,必然腰痠遺精。上下疼痛者,大多是邪氣上沖下逆;下墜疼痛者,大多是元氣下陷。(匯補)
疝的分左右
睪丸有兩個,左邊屬水,水生木,木生火,三部皆主血,統納左邊血液的是肝臟。右邊屬火,火生土,土生金,三部皆主氣,統納右邊氣息的是肺臟。因此,寒邪收引,則血液就會回歸肝臟,向下流注到左邊睪丸;氣息鬱結,則濕氣就會聚集到肺臟,向下流注到右邊睪丸。所以,左側疝氣疼痛多,腫脹少;右側疝氣疼痛少,腫脹多。(準繩)
疝分氣積
疝痛無形。走注不定者。七情四氣內搏而然。疝痛有形。不移其處者。痰瘀食積下聚而成。(匯補)
疝久成積
凡疝久則成積。盤附臍之上下左右。為癥為瘕。作痛不已。或變痃癖。或發奔豚。(匯補)
脈法
肝脈大急而沉為疝。寸脈弦緊為寒疝。趺陽脈虛遲。亦為寒疝。疝脈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治法
外寒束熱者。開散外寒。疏通內熱。祛逐肝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則邪易伏而病易除。(正傳)若寒積下焦者。非大熱之劑則不能愈。(謙甫)如熱鬱肝經者。非滲利之品則不能痊。(匯補)
白話文:
【疝分氣積】
疝痛可能由情緒波動和四時季節的變化引起,這些因素在體內形成。疝痛如果形狀固定,位置不變,可能是由於痰、瘀血和食積在體內積聚所導致。
【疝久成積】
疝痛長時間持續,會在腹部形成結塊,即「癥」或「瘕」,常伴有疼痛不減,有可能轉化為「痃癖」或引發「奔豚」等症狀。
【脈法】
肝脈如果又大又緊且沈,表明有疝痛的現象。寸脈如果呈弦緊,表示是寒疝。趺陽脈如果虛弱且遲緩,也是寒疝的表現。疝脈如果又緊又硬,預示著可能有生機;相反,如果疝脈又弱又緊,則預示著病情可能危急。
【治法】
對於因外寒束裏、內熱旺盛引起的疝痛,應先解開外寒,再疏通內熱,並消除肝經中的濕熱,清理下焦的瘀血。使用「寒因熱用」的治療原則,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情,清除病源。若下焦有寒積,需要使用強力的溫熱藥物來治療。對於肝經熱鬱的情況,則需使用能滲利的藥物來恢復健康。
治禁預補
諸疝皆屬於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此疾雖因虛而得。然不可虛而驟補。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故必先滌去所蓄之邪。然後議補。(本事方)
溫散
疝因陰邪湊腎。寒氣上攻。小腹結塊。下墜睪丸。堅緊如石。得暖漸消。得寒愈脹。其氣併入前後腰臍各道筋中。上攻入胃。則大嘔大吐。戰慄畏寒。此下焦地氣上衝。宜以參、附、薑、桂大劑。非尋常鬱熱比也。(匯補)
補虛
有勞役而發者。其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其痛不甚猖獗。而重墜牽引。羸瘦少氣。嘔吐少食。瀉利胸滿。灑淅寒熱者。當以參、朮、桂、附為君。略以疏導藥佐之。若泛用克伐。必變攻胃衝心而死。(匯補)
白話文:
治禁預補
各種疝氣都屬於肝臟的病症。肝臟的特性是喜散,因此急性發作時應當服用辛辣的食物來散寒。雖然這種疾病源於虛弱,但不能在虛弱的情況下急於補益。所謂邪氣聚集的地方,氣血必然虛弱。邪氣停留不去,病症便會轉為實證。因此必須先清除積聚的邪氣,然後再考慮補益。(《本事方》)
溫散
疝氣是因陰邪聚集在腎臟,寒氣上攻,導致小腹結塊,下墜睪丸,堅硬緊縮如石。溫暖可以使腫塊逐漸消散,寒冷則會加重腫脹。寒氣沿著前後腰部、臍周圍的筋脈向上攻入胃部,就會引起劇烈嘔吐,發冷畏寒。這是下焦的地氣上衝所致,應當用人參、附子、生薑、桂枝等藥物大劑量溫散寒邪,不可用普通的溫熱藥物治療。(《匯補》)
補虛
有些人因勞役過度而發病,其脈象不甚沉緊,但脈搏空虛無力,疼痛不甚劇烈,但感覺沉重下墜牽引。患者消瘦乏力,容易嘔吐,食慾不振,腹瀉,胸悶,經常感到冷熱交替。這類患者應以人參、白朮、桂枝、附子為主藥,輔以一些疏導藥物。切忌泛用寒涼之品,否則會導致寒氣攻伐胃部,衝擊心臟而危及生命。(《匯補》)
危症
疝久虛甚。上為吐逆。下有遺精者危。咬牙戰慄。冷汗反張者凶。(入門)
用藥
主以悲哀。寒疝。加肉桂、小茴、玄胡、香附、吳萸、川椒。水疝。豬苓、澤瀉、蒼朮、防己。筋疝。黃柏、山梔、赤芍、甘草、膽草、大豆。血疝。赤芍、玄胡、歸尾、香附、丹皮、牛膝。氣疝。青皮、香附、枳實、木香、烏藥、橘核、川楝。狐疝。柴胡、升麻、乾葛、蒼朮。
白話文:
危症
疝氣久病虛弱嚴重,上半身出現嘔吐反胃,下半身出現遺精,此為危症。如果病人咬牙切齒,身體發抖,冒著冷汗,且四肢反張,則凶多吉少。 (入門)
用藥
治療方法根據病症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 悲哀寒疝: 以肉桂、小茴香、玄胡索、香附、吳茱萸、川椒等藥物治療。
- 水疝: 以豬苓、澤瀉、蒼朮、防己等藥物治療。
- 筋疝: 以黃柏、山梔子、赤芍、甘草、膽草、大豆等藥物治療。
- 血疝: 以赤芍、玄胡索、當歸尾、香附、丹皮、牛膝等藥物治療。
- 氣疝: 以青皮、香附、枳實、木香、烏藥、橘核、川楝等藥物治療。
- 狐疝: 以柴胡、升麻、葛根、蒼朮等藥物治療。
㿗疝。或得於胎元。或經年久病者。不必治之。如遇外感而發。痛甚者。參前六法治之。瘀加桃仁。痰加海石。郁加木香。虛加故紙。紅腫加山梔、赤芍。冰冷加吳茱、乾薑。積濕過多。陰汗如雨。倍蒼朮。加白芷。濕鬱成熟。皮寬燥癢。加木通、澤瀉。中焦虛疝脈濡者。四君子加川楝。
下焦虛疝脈沉細者。八味茴香丸。或八珍湯加肉桂。至於濕熱為病。俱宜瀉南補北。不可妄用剛劑。如烏頭、附子之類。
白話文:
疝氣
疝氣,可能是先天胎元不足所致,也可能是長期久病導致,這些情況一般不必治療。但如果遇上外感因素而發作,疼痛劇烈者,則可參照六法治療。
- 若有瘀血,則加桃仁;
- 若有痰濕,則加海石;
- 若有氣郁,則加木香;
- 若有虛弱,則加故紙;
- 若有紅腫,則加山梔、赤芍;
- 若有冰冷,則加吳茱萸、乾薑。
如果積濕過多,陰汗如雨,則倍加蒼朮,並加白芷。
如果濕郁已久,皮膚乾燥發癢,則加木通、澤瀉。
中焦虛寒導致疝氣,脈象濡弱者,可服用四君子湯加川楝。
下焦虛寒導致疝氣,脈象沉細者,可服用八味茴香丸,或八珍湯加肉桂。
至於濕熱導致疝氣,則應瀉南補北,不可胡亂使用剛性藥物,例如烏頭、附子等。
【附木腎】
木腎者。外腎堅硬頑痹。不痛不癢。陰莖不垂。常如麻木。便溺之時。悶脹不順。此腎家虛憊。陰陽不交。水火不濟。而沉細痼冷。凝滯其間。未可純用燥藥。當行溫散溫利以逐其邪。俾水火交媾。榮衛流行。如寒回春谷。自然得愈。間有跌撲驚恐。痰氣瘀滯者。當消瘀行氣。佐以溫散之品(匯補)
【附偏墜】
睪丸墜腫。有大小左右不同。在左因怒氣傷肝。外寒內郁。在右因腎氣虛損。濕痰食積。皆使真氣不升。客邪下陷。宜溫中行氣為君。升陽疏散為輔。不可泥引而竭之之法。(匯補)
【附白液】
有縱情酒色。而平素多火者。初起㿗疝。服利濕降氣卻疝之藥。後每遇勞欲。疝必隨發。發必寒熱。小腹不仁。隱隱痛連腰脅。陰囊腫大。毫毛之間。俱出白液。如米泔水。大注而下。頭眩倦怠。靜臥則身熱漸緩。囊腫漸縮。縮則乾硬如荔枝狀。直至皺起白皮。揭去一層。方得和軟。
白話文:
【附木腎】
「木腎」是指外部性器官堅硬、無痛無癢,陰莖不能正常垂下,經常感覺如同麻木。排尿或排便時會感到悶脹不順暢。這是因為腎臟功能虛弱,陰陽失調,水與火無法相互調節,導致整個體內出現寒冷、固結的情況。不應單純使用燥烈的藥物,而應該採用溫和散寒、通利的藥物來驅除邪氣,讓水與火能夠重新交換,血液和氣血能夠順暢流通。當體內出現跌倒、受驚、痰塊阻塞等情況時,需要清除瘀血、行氣,並配以溫和散寒的藥物。
【附偏墜】
「偏墜」指的是睪丸的下垂和腫脹,大小和左右側可能有所不同。在左側可能是因情緒激動傷害了肝臟,外部受寒、內部鬱結所致;在右側則是因為腎氣不足、濕痰和食物積聚所引起,導致真氣不上升,邪氣下陷。治療時應以溫暖中焦、行氣為主,提升陽氣疏散邪氣為輔助方法,不要僅僅遵循引導邪氣消散的方法。
【附白液】
對於那些放縱飲酒和色慾,平時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他們最初可能會出現睪丸腫脹的情況,服用利濕降氣、治療腫脹的藥物。但每次勞累或有性行為需求時,腫脹的情況就會再次出現,並伴隨寒熱感、小腹無力、疼痛連及腰部和腹部,陰囊腫大,甚至在毫毛之間流出像米泔水一樣的白色液體。頭暈疲倦,靜臥時身體的熱度會逐漸緩解,腫脹的陰囊會逐漸縮小,直到乾硬如荔枝狀,直至表面皺起白色的皮膚,揭去一層後才能變得柔軟。
若遇勞傷。其發如故。治宜六味丸。加柴胡、黃柏、白芍、當歸、山梔。(匯補)
【附陰挺】
陰莖挺縱不收。為強中之症。由多服壯陽之品。或受金石丹毒。遂使陽旺陰衰。相火無制。得泄稍軟。殊不知愈泄而陰愈傷。愈傷而莖愈強。治宜助陰抑陽。地黃湯。加牛膝、知、柏之風。(匯補)
【附腎囊風】
是症乃肝經風濕。作癢不已。喜浴熱湯。甚則疙瘩頑麻。破流脂水。宜蛇床子湯熏洗。或吳茱萸湯更妙。(匯補)
白話文:
如果遇到因勞累和損傷引起的疾病,它的表現就像以前一樣。治療應該使用六味丸,再加上柴胡、黃柏、白芍、當歸和山梔。 對於陰莖硬而不收回來的情況(即所謂的“陰挺”),這是因為長期服用壯陽藥物或者受到金石丹毒影響所導致的。這會使得身體中的陽氣旺盛而陰氣衰退,無法控制住性慾。即使洩精後稍微變軟一些,但實際上這樣做反而更加損害了陰氣,使其變得更加虛弱,從而讓陰莖變得更加堅硬。因此,治療的方法應該幫助滋養陰氣並抑制陽氣。可以使用含有熟地黃成分的地黃湯,再加入牛膝、知母和黃柏等草藥進行調理。 對於腎囊風這種病狀,它是由於肝臟部位受到了風溼侵襲,引發瘙癢不止。患者喜歡用熱水洗澡,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皮疹和麻木感,甚至有液體流出。治療方法可以用蛇牀子湯薰蒸清洗患處,或是使用吳茱萸湯效果更好。
疝氣選方
蒺藜丸(寶鑑)
蒺藜(炒去尖),烏頭(炮去臍),山梔(各等分)
每服三錢。為末。水煎服。
論曰。疝由濕熱。因寒鬱而作。故用梔子以降濕熱。烏頭以破滯氣。況二物皆下焦之藥。而烏頭為梔子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直趨下焦故也。又按之痛止者屬虛。須加肉桂。以薑汁丸服。其效尤速。
三因燔蔥散,治一切寒疝作痛。
川芎,當歸,枳殼,厚朴,官桂,青皮,乾薑,茴香,茯苓,川楝,麥芽,神麯,三稜,蓬朮,熟地,白芍,人參
白話文:
治療疝氣的方劑有蒺藜丸和三因燔蔥散。蒺藜丸由蒺藜、烏頭和山梔子等份組成,每次服用三錢,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烏頭和山梔子都是下焦藥,可以降濕熱和破滯氣。烏頭性急,能快速到達下焦,不會在胃中停留。如果疝氣疼痛屬於虛症,則需要加入肉桂,並用薑汁丸服用,效果更快。三因燔蔥散則用於治療一切寒疝作痛,成分包括川芎、當歸、枳殼、厚朴、官桂、青皮、乾薑、茴香、茯苓、川楝、麥芽、神麴、三稜、蓬朮、熟地、白芍和人參。
上細切。每服五錢。蔥白三莖。鹽少許。水煎。
沉香桂附丸(寶鑑),治中氣虛弱。真火不足。臟腑積冷。腹脅痛。手足冷。便利無度。喜熱物熨者。
沉香,肉桂,附子,川烏(炮),良薑(炒),茱萸,茴香(炒各一兩)
為末。醋和丸。米飲下。
治㿗疝不痛。如升斗。俗名氣胞者。或灸大敦穴。
蒼朮,神麯,白芷,山楂,川芎,梔子,半夏,南星
白話文:
將藥材切細,每次服用五錢,加入蔥白三莖、少許鹽,用清水煎服。沉香桂附丸可用於治療中氣虛弱、真火不足、臟腑積冷、腹脅疼痛、手足冰冷、腹瀉不止、喜熱物熨燙的症狀。沉香桂附丸的組成包括沉香、肉桂、附子、川烏(炮)、良薑(炒)、茱萸、茴香(炒各一兩),將其研磨成粉末,用醋和成丸劑,米湯送服。此丸劑也可用於治療不疼痛的疝氣,俗稱氣胞,可配合灸大敦穴治療。另有一方,由蒼朮、神麴、白芷、山楂、川芎、梔子、半夏、南星組成。
入姜煎。或加海藻、昆布。必須斷酒薄味寡欲。
馬蘭花丸,治七疝。及婦人陰㿗。小兒偏墜。
馬蘭花(醋炒),川楝子,橘核,海藻,海帶,昆布(俱酒淨),桃仁(各一兩),厚朴,枳實,玄胡,肉桂(各二錢)
當歸四逆湯(寶鑑),治疝氣屬陰寒者。
當歸(七分),附子,官桂,茴香,柴胡(各五分),芍藥(四分),玄胡,川楝,茯苓(各三分),澤瀉(二錢)
白話文:
服用加入生薑的湯劑,也可以加海藻、昆布。要忌酒,飲食要清淡,不要貪圖口慾。馬蘭花丸可以治療七疝,以及婦女陰部腫痛、小兒睪丸下降。將馬蘭花用醋炒,再和川楝子、橘核、海藻、海帶、昆布(都用酒洗淨)、桃仁(各一兩)、厚朴、枳實、玄胡、肉桂(各二錢)一起使用。當歸四逆湯適合治療疝氣中屬於陰寒的症狀。配方為:當歸(七分)、附子、官桂、茴香、柴胡(各五分)、芍藥(四分)、玄胡、川楝、茯苓(各三分)、澤瀉(二錢)。
水煎。
補腎湯,治疝氣屬虛。遇勞即發者。
沉香(三分),人參,茯苓,附子,黃耆,白朮,木瓜(各一錢半),川芎,甘草(各三分),羌活,蘇葉(各一錢)
薑、棗。嘔吐。加半夏。
濟生葵子湯,治膀胱濕熱。腹脹溺澀者。
赤苓,豬苓,葵子,枳實,瞿麥,車前,木通,黃芩,滑石,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服用。補腎湯用來治療虛寒引起的疝氣,尤其適合勞累後發病的患者。藥材包括沉香三分、人參、茯苓、附子、黃耆、白朮、木瓜各一錢半、川芎、甘草各三分、羌活、蘇葉各一錢,並加入生薑、大棗。如果患者出現嘔吐,可加半夏。濟生葵子湯用來治療膀胱濕熱引起的腹脹和排尿困難,藥材包括赤苓、豬苓、葵子、枳實、瞿麥、車前、木通、黃芩、滑石、甘草各等分。
姜煎。
五苓散,治疝氣卒痛。小便澀。
即五苓加川楝。
疝痛急救方,氣上衝。心下如有築塞。痛甚欲死。手足冷者。
用硫黃不拘多少。溶化投水中。去毒。研細。入荔枝核炒黃。陳皮為末。各等分。飯丸桐子大。每服四五丸。酒下。其痛立止。甚者。不過六丸。不可多服。
偏墜初起。用穿山甲、茴香為末。酒調下。以乾物壓之。外用牡蠣、良薑煅末。唾津調塗患處。須臾如火熱。痛即安。睪丸痛甚。用荔枝核、乳香、沒藥為細末。調入順氣治疝藥中。或另用長流水調服。
白話文:
姜煎,用於治療疝氣突發疼痛,伴隨小便澀滯的情況。可以使用五苓散,加上川楝子治療。
對於疝氣疼痛急救,可用硫黃適量,溶化後去毒,研磨成細粉,再與炒黃的荔枝核、陳皮粉混合,等量分裝,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食四五丸,用酒送服。疼痛立即止住,嚴重者最多服食六丸,不可過量。
對於疝氣初發,伴隨偏墜疼痛的,可以用穿山甲、茴香研磨成粉,用酒調服,並用乾物壓住患處。外敷牡蠣、良薑煅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抹患處,很快會感到如同火燒一樣熱,疼痛就會緩解。睪丸疼痛劇烈者,可以用荔枝核、乳香、沒藥研磨成細粉,加入治療疝氣的藥物中服用,或者用長流水調服。
腎氣方
茴香,破故紙,吳萸,胡蘆巴
萊菔子汁丸。鹽湯下。
食積下流疝
枳實,山楂,青皮,茱萸,茴香,香附,薑汁
死血下流疝
玄胡,桃仁,山楂,歸尾,川芎,梔子,薑汁
寒濕下流疝
肉桂,吳萸,小茴,羌活,紫蘇,厚朴,青皮,柴胡
痰飲下流疝
蒼朮,南星,半夏,海石,山梔,山楂,橘核,青皮,薑汁
濕熱下流疝
楝實,澤瀉,豬苓,木通,滑石,山梔,橘核,黃柏,青皮
白話文:
腎氣方
方劑組成:
- 茴香
- 破故紙
- 吳萸
- 胡蘆巴
製法:
- 以萊菔子汁製成丸劑。
- 服用時,用鹽湯送服。
主治:
- 食積下流疝
- 死血下流疝
- 寒濕下流疝
- 痰飲下流疝
- 濕熱下流疝
各症加減:
- 食積下流疝:枳實、山楂、青皮、茱萸、茴香、香附,加薑汁。
- 死血下流疝:玄胡、桃仁、山楂、歸尾、川芎、梔子,加薑汁。
- 寒濕下流疝:肉桂、吳萸、小茴、羌活、紫蘇、厚朴、青皮、柴胡。
- 痰飲下流疝:蒼朮、南星、半夏、海石、山梔、山楂、橘核、青皮,加薑汁。
- 濕熱下流疝:楝實、澤瀉、豬苓、木通、滑石、山梔、橘核、黃柏、青皮。
虛人疝
人參,白朮,補骨脂,肉桂,附子,當歸,川芎,黃耆,柴胡
捷徑方
寒疝自汗欲死。用丹參末一兩。熱酒調下二錢。
又方,用仙人對坐草、青木香搗汁。和酒少許服之。
又方,治塊物上衝者。用牡蠣六兩。鹽泥封固。火煅二兩。乾薑一兩焙為末。和勻。水調敷患處。小水大利。即緩。
外治法
治疝氣陰囊如斗者。
木鱉子七粒。皂角二條煨黃。玄胡五錢。川椒一合去目炒。共為末。以燒酒調如稀粥。塗在腎囊上。外以綿紙包裹。再以布包縛。隨縮隨收。一時即愈。
白話文:
虛寒體質的人患疝氣,可用人參、白朮、補骨脂、肉桂、附子、當歸、川芎、黃耆、柴胡等藥材調理。
若疝氣伴隨發冷、出汗、瀕死感,可用丹參末熱酒調服。
另外,可以用仙人對坐草、青木香搗汁,加入少許酒服用。
若疝氣伴隨腫塊上衝,可用牡蠣、乾薑等藥材調製成膏藥敷於患處,可利尿消腫。
對於陰囊腫大的疝氣,可用木鱉子、皂角、玄胡、川椒等藥材研末,以燒酒調成糊狀,塗敷於患處,再以布包裹固定,可使陰囊逐漸收縮,迅速痊癒。
秘法外洗
經霜楮樹葉半斤。水煮滾。置闊口大壇內。乘熱坐熏其囊。溫則傾出洗之。每日三次。其效甚速。
五葉湯,洗疝痛。
枇杷葉,野紫蘇,椒葉,蒼耳葉,水晶葡萄葉
煎湯熏洗。
白話文:
秘法外洗
取經霜的楮樹葉半斤,用水煮沸,倒入闊口的陶罐中。趁熱坐在罐口上熏蒸患處,感覺溫熱後,倒出藥液清洗。每日三次,效果十分迅速。
五葉湯,洗疝痛
以枇杷葉、野紫蘇、椒葉、蒼耳葉和水晶葡萄葉煎湯,用藥液熏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