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9)

1. 脾胃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姜炒各一兩半),甘草,桔梗,薏苡仁,蓮肉(各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棗湯下。張三錫加麥芽一兩。砂仁三錢。山楂五錢。為丸屢效。有痰。加半夏八錢。若脾弱多燥結者。以前本方入豬肚中。縫緊煮爛。搗丸服。

健脾丸,如無他症。但食後不能傳化。因而食少者用之。

人參,白朮(各四兩),山楂肉(一兩半),麥芽,橘皮(各一兩)

或再加砂仁。或木香、荷葉煮陳穀芽。米粥為丸。如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淡食少。耳鳴。本方加炙甘草五錢。茯苓二兩。便瀉。加山藥、扁豆、蓮肉、肉果。如有濕痰。加半夏一兩。膽星一兩半。蛤粉、赤苓各一兩。以神麯糊丸。如有火。嘈雜噁心。加炒山梔一兩。黃連五錢。

水泛丸。如多郁。心下不舒。食少倦怠。婦女多有此症。去人參。加香附五兩。川芎一兩半。神麯糊丸。如血少腸胃枯澀。口乾便秘。皮膚枯燥。食不能運。婦人經血衰少。淡白色。加當歸、白芍各二兩。撫芎、麥冬、柏子仁各一兩。建糖丸。

治中湯,治脾胃不和。中滿嘔逆。噁心泄瀉。

人參,乾薑,白朮(各一錢),陳皮,青皮,甘草(各七分)

水煎。

枳縮二陳湯

即二陳湯加枳殼、砂仁。

厚朴溫中湯,治脾胃著寒。停食。

陳皮,厚朴,乾薑,茯苓(各八分),甘草,木香(各五分)

水煎。

人參開胃湯,治脾虛停食。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砂仁,厚朴,丁香,藿香,蓮肉,生薑,棗肉

水煎。

七味白朮散,治脾胃虛而伏火。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葛,藿香,木香

椒術養脾丸,治脾胃虛而著濕。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椒,麥芽,蒼朮,乾薑,砂仁

實脾飲(濟生),治脾虛挾寒濕腫脹。

白朮,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草果,乾薑,大腹皮,附子(炮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脾胃

基本藥粉配方: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用薑炒過,各一兩半),甘草、桔梗、薏苡仁、蓮子(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棗湯送服。 如果張三錫的病情,可加入麥芽一兩,砂仁三錢,山楂五錢,製成藥丸,效果顯著。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八錢。如果脾虛且有乾燥便秘的情況,可以使用原來的配方,將藥材放入豬肚中,縫緊後煮爛,搗成丸狀服用。

健脾丸: 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只是飯後消化不良,導致食慾不佳,可以使用此方。 人參、白朮(各四兩),山楂肉(一兩半),麥芽、橘皮(各一兩)。 可以再加入砂仁。或者用木香、荷葉煮陳年穀芽,再用米粥做成藥丸。如果四肢疲倦無力、面色萎黃、口中無味、食慾不振、耳鳴,可以在本方中加入炙甘草五錢、茯苓二兩。如果腹瀉,可加入山藥、扁豆、蓮子、肉豆蔻。如果體內有濕痰,可加入半夏一兩、膽南星一兩半、蛤粉、赤茯苓各一兩,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如果有火氣,感到嘈雜噁心,可加入炒山梔一兩、黃連五錢。

水泛丸: 如果常常感到心情鬱悶、胸口不舒服、食慾不佳、身體倦怠,這種情況在婦女中很常見。可以去掉人參,加入香附五兩、川芎一兩半,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如果血虛、腸胃乾燥、口乾便秘、皮膚乾燥、消化不良、婦女月經量少、顏色淡白,可以加入當歸、白芍各二兩,川芎、麥冬、柏子仁各一兩,用麥芽糖做成藥丸。

治中湯: 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導致腹脹嘔吐、噁心腹瀉。 人參、乾薑、白朮(各一錢),陳皮、青皮、甘草(各七分),用水煎服。

枳縮二陳湯: 即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枳殼、砂仁。

厚朴溫中湯: 用於治療脾胃受寒,導致消化不良。 陳皮、厚朴、乾薑、茯苓(各八分),甘草、木香(各五分),用水煎服。

人參開胃湯: 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砂仁、厚朴、丁香、藿香、蓮子、生薑、棗肉,用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體內有虛火的情況。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葛根、藿香、木香。

椒術養脾丸: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體內有濕氣的情況。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椒、麥芽、蒼朮、乾薑、砂仁。

實脾飲(濟生方): 用於治療脾虛且體內有寒濕導致的水腫脹滿。 白朮、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草果、乾薑、大腹皮、附子(炮製過,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鍾,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