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痿躄

大意

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內經)肺主諸氣。畏火者也。脾主四肢。畏木者也。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則熱矣。肺既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傷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丹溪)

內因

諸痿有皮脈筋肉骨五痿之名。應乎五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脈。肝主筋膜。腎主骨髓。惟喜怒勞色。內臟虛耗。使皮膚血脈肌肉筋膜骨髓。無以運養。故致痿躄。(匯補)

外候

皮痿者。色枯毛落。喘呼不已。肺受熱也。脈痿者。色山楂溢。脛縱不任地。心受熱也。筋痿者。色蒼口苦。爪枯筋攣。肝受熱也。肉痿者。色黃肉瞤。肌痹不仁。脾受熱也。骨痿者。色黑耳焦。腰膝難舉。腎受熱也。(匯補)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理論中“痿證”的成因和表現。痿證是指肢體無力、萎縮、麻木等症狀,是多種因素導致的。

內因

主要指五臟功能失調,導致身體缺乏營養,無法正常運作,最終造成痿證。

外因

指肺、心、肝、脾、腎等臟器受熱,導致其功能失常,進而引發痿證。

外候

指根據不同臟器受熱,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例如皮膚乾燥、小腿無力、肌肉萎縮等。

總之,

痿證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疾病,需要根據具體的症狀,結合內因和外因,進行辨證論治。

脈法

痿屬肺熱。傳於五臟。其脈多浮而大。或尺脈虛弱。或緩澀而緊。(玄要)

痿挾標症

內熱成痿。此論病之本也。若有感發。必因所挾而致。有濕熱者。有濕痰者。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陰虛者。有死血者。有食積妨礙升降道路者。當明辨之。

濕熱痿

濕熱痿者。雨濕浸淫。邪氣蒸脾。流於四肢。自覺足脛逆氣上騰。或四肢痠軟腫痛。或足指麻木頑養。小便赤澀。脈來沉濡而數。此皆濕熱在下之故。所謂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也。宜升陽燥濕。禁用填補之劑。(匯補)

濕痰痿

濕痰痿者。肥盛之人。血氣不能運動其痰。致濕痰內停。客於經脈。使腰膝麻痹。四肢痿弱。脈來沉滑。此膏粱酒濕之故。所謂土太過。令人四肢不舉是也。宜燥脾行痰。(匯補)

白話文:

【脈法】

萎縮症通常與肺熱有關,可能影響五臟。脈象常見浮大,或尺脈虛弱,或緩澀而緊張。(玄要)

【萎縮症伴隨特徵症狀】

內熱引發萎縮症,這是疾病的根本原因。若發生感染或觸發,必定會因伴隨的病症而導致萎縮症。可能的原因包括濕熱、濕痰、氣虛、血虛、陰虛、死血以及食積阻塞升降通路等。應詳細區分不同原因。

【濕熱萎縮症】

濕熱引起的萎縮症,由於雨水和濕氣侵襲,邪氣加劇脾虛,導致濕熱流至四肢。患者可能感到腳踝逆氣上騰,或者四肢酸軟腫痛,或是腳趾麻木無力。小便可能赤澀,脈象沈濡且快速。這是因為濕熱在下體所致。濕熱未能排除,大筋收縮短縮,小筋弛緩伸長。收縮為拘束,弛緩為萎縮。應使用提升陽氣、燥濕的方法,避免使用填充藥物。(匯補)

【濕痰萎縮症】

濕痰引起的萎縮症,體質肥胖的人,血液和氣息無法移動痰液,導致濕痰在體內積聚,阻塞經脈,造成腰膝麻木、四肢乏力。脈象沈滑。這是因為過量食用肥膩、高糖、酒類及濕氣造成的。根據說法,脾氣過盛會使人四肢難以舉動。應使用燥脾和行痰的方法。(匯補)

氣虛痿

氣虛痿者。因飢餓勞倦。胃氣一虛。肺氣先絕。百骸溪谷。皆失所養。故宗筋弛縱。骨節空虛。凡人病後手足痿弱者。皆屬氣虛。所謂脾既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而不用也。宜補中益氣。(匯補)

血虛痿

血虛痿者。凡產後失血後。面色痿黃。手足無力。不能行動者也。宜滋養榮血。然血生於脾。往往用養血藥。而痿如故者。脾虛不能生血也。能補其脾。則血自旺。而痿自愈矣。(匯補)

陰虛痿

陰虛痿者。酒色過度。下焦肝腎之火。燔灼筋骨。自覺兩足極熱。上衝腿膝。酸弱痿軟。行步艱難。不能久立。脈來澀弱。或左脈雖大。按之無力。宜峻補精血。以扶肝腎。(匯補)

白話文:

氣虛痿

氣虛痿,是指因飢餓勞累,導致胃氣虛弱,肺氣先衰,全身筋骨血脈皆缺乏滋養,因此筋腱鬆弛無力,骨骼空虛。凡是病後手腳無力痿弱的,都屬於氣虛。所謂脾臟生病,無法將津液輸送到胃,四肢就無法從水穀中獲得氣血滋養而失去作用。因此,應當補益中氣。

血虛痿

血虛痿,是指產後失血或其他原因導致失血過多,面色萎黃,手腳無力,無法行動。應當滋養補血。然而,血液生於脾臟,如果單純使用補血藥,痿弱症狀仍然存在,是因為脾虛無法生血。只要補益脾臟,血氣自然旺盛,痿弱症狀也會自然痊癒。

陰虛痿

陰虛痿,是指縱慾過度,下焦肝腎之火過盛,灼傷筋骨,導致患者自覺雙腿極熱,熱氣上衝腿膝,酸軟無力,行走困難,無法久站,脈象細弱,或左側脈搏雖然有力,但按之無力。應當峻補精血,扶助肝腎。

血瘀痿

血瘀痿者。產後惡露未盡。流於腰膝。或跌撲損傷。積血不消。四肢痛而不能運動。致脈澀而芤者。宜養血行瘀。(匯補)

食積痿

食積痿者。飲食太過。妨礙道路。升降失常。脾氣不得運於四肢。手足軟弱。或腹膨脹痛。或噁心噯氣。右手脈洪弦滑者。宜運脾消導。從食積治。俟食消積化。然後補脾。(匯補)

痢後痿

痢後腳軟脛疼。或膝腫者。此下多亡陰所致。宜補脾兼升舉之劑。若作風治。則反燥其陰而痿難愈。間有痢後兜澀太早。積瘀不清。下注隧道經絡而成痿者。此又當行氣逐瘀。與前症迥異矣。(匯補)

白話文:

【血瘀痿】

血瘀痿是指生產後惡露未盡,血液滯留在腰膝部位,或是因跌倒碰撞導致的傷害,積聚的血液未能消散,導致四肢疼痛且無法活動,脈象變得遲緩且有空虛感。應當滋養血液,促進瘀血的流通。

【食積痿】

食積痿指的是過度飲食,影響了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脾胃運轉失常,使得脾氣不能正常運行於四肢,導致手腳疲軟無力。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噁心、打嗝的情況,右脈強大、弦狀、滑動。應當調理脾胃,消解食物積聚,從治療食積開始,等到食物消解、積聚消失後,再進行補益脾氣。

【痢後痿】

痢疾後出現腳軟、脛部疼痛,或者膝蓋腫脹,這是由於下體大量流失陰液所導致。應當補充脾氣並使用提升藥物。如果按照風病來治療,反而會使陰液乾燥,痿症難以痊癒。偶爾在痢疾後出現血液瘀滯情況較早,積存的瘀血不清除,向下滲入隧道經絡,形成痿症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當行氣逐瘀,與上述症狀有著顯著不同。

痿症總辨

痿與柔風腳氣相似。但彼因邪實而痛。痿屬內虛而不痛。(三因方)其痿症亦有作痛者。必挾火挾痰挾濕挾瘀而起。切不可混同風治。(匯補)

治法

治痿獨取陽明。因陽明經為水穀之海。主化津液。變氣血。以滲灌溪谷。而潤筋脈者也。況陽明之經。合於宗筋。會於氣街。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五臟無所稟。不能行血氣。濡筋骨。利關節。則宗筋弛縱。帶脈不引而為痿。故古人治痿。首重陽明。此為氣虛者立法也。

其專重腎肝。因腎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故腎肝虛。則精血竭。精血竭。則內火消爍筋骨為痿。治當補養腎肝。此為陰虛者立法也。善治者辨其孰為氣虛。孰為陰虛。合宜而用。至於七情六慾。所挾多端。或行痰瘀。或清濕熱。瀉實補虛。是在神而明之。(匯補)

白話文:

【痿症總辨】

痿症與風濕、腳氣類似,但風濕腳氣是因為外邪侵襲導致疼痛,而痿症是內在虛弱而非疼痛。然而,有些痿症也會感到疼痛,通常會伴有火、痰、濕、瘀的影響。因此,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按照風症來治療。

【治法】

治療痿症主要取陽明經,因為陽明經是水穀之海,主導著津液的轉換和氣血的變化,以滋潤筋脈。此外,陽明經與宗筋相連,聚集在氣街,與帶脈和督脈相交。所以,陽明經虛弱時,五臟得不到供應,無法運行血氣,滋潤筋骨,使關節靈活,導致宗筋弛緩,帶脈不引,引起痿症。因此,古人治療痿症首先強調陽明經的重要性。

對於專注於腎與肝的治療,因為腎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腎肝虛弱時,精血耗盡,精血耗盡後,內火會消融筋骨,導致痿症。治療上需要補養腎肝。這表明對於陰虛的治療方法。

好的治療師需要分辨是氣虛還是陰虛,並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此外,七情六慾以及痰瘀、濕熱等問題也需要考慮,或者需要清除濕熱,或是通暢痰瘀,調節實虛,這都需要高超的技巧。

肺熱禁溫劑

若肺金壅塞。陽氣不能下達。兩足畏冷。重綿裹蔽而外跗仍熱。小便澀數者。宜清肺和胃。若認陽虛。妄投剛劑。其痿必甚。(六要)

胃虛禁寒劑

至於食少肌瘦。或泄瀉者。雖有內熱血虛之症。必以芳香甘溫之品。先復胃氣為主。蓋胃為萬物之母。資生氣血之鄉。飲食進而痿弱自健。若拘於瀉南補北之說。久任寒涼。則穀氣益衰。四末益枯矣。(匯補)

痰熱禁厚味

脾胃虛症。誠宜藉五味以養之。若濕痰濕熱成痿者。必須嚴戒厚味。以免生痰。蓋天產屬陽。膏粱發熱。若不淡泊。難以安全。可見虛症與實症不同。非但用藥各別。即服食亦異也。(匯補)

白話文:

肺熱禁溫劑

如果肺金阻塞,陽氣無法下降,雙腳畏寒,感到沉重、被包裹似的,但腳背卻仍然發熱,小便排泄困難且次數頻繁,這就應該清肺和胃。如果誤認為是陽虛,胡亂使用溫熱的藥物,那麼痿證會更加嚴重。(六要)

胃虛禁寒劑

至於飲食減少、身體消瘦,或者腹瀉的人,雖然可能有內熱血虛的症狀,但一定要用芳香甘溫的藥物,先恢復胃氣為主。因為胃是萬物之母,滋養生氣血的地方。飲食進食,痿證自然會好轉。如果執著於瀉南補北的說法,長期服用寒涼的藥物,那麼穀氣會更加衰弱,四肢末端會更加枯瘦。(匯補)

痰熱禁厚味

脾胃虛弱的症狀,確實應該藉助五味來滋養。如果濕痰濕熱導致痿證,必須嚴格戒除厚味,避免生痰。因為天生屬陽,肥甘厚味會生熱。如果不能清淡飲食,難以保證安全。由此可見,虛證與實症不同,不僅用藥不同,飲食也應該有所區別。(匯補)

死候

骨痿久臥。不能起於床者死。

用藥

血分虛者。主以四物湯。加牛膝、秦艽、杜仲、獨活。有火者。加黃柏、知母。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丹皮、牛膝、玄胡索等。氣虛者。用四君子湯。虛熱者。補氣和中湯。腎虛者。地黃丸。或丹溪補陰丸。虛熱者。虎潛丸。虛寒者。還少丹加鹿茸。食積成痿者。二陳湯。

白話文:

死候

骨頭痿弱,長期臥床不起者,將會死亡。

用藥

  • 血虛者: 以四物湯為主,再加入牛膝、秦艽、杜仲、獨活。若有火氣,則再加黃柏、知母。若有瘀血,則再加桃仁、紅花、丹皮、牛膝、玄胡索等。
  • 氣虛者: 用四君子湯。
  • 虛熱者: 用補氣和中湯。
  • 腎虛者: 用地黃丸,或丹溪補陰丸。若虛熱,則用虎潛丸。若虛寒,則用還少丹加鹿茸。
  • 食積成痿者: 用二陳湯。

加神麯、山楂、麥芽、枳實。濕痰痿者。二陳二術。加竹瀝、薑汁。痰火痿者。二陳湯。加黃芩、山梔。或黃柏。竹瀝。濕熱痿者。東垣健步丸、清燥湯。膏粱壅熱者。承氣湯。

【附鶴膝風】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內熱食減。肢體攣痛。久則膝大而腿細。若傷於脾胃者。補中益氣湯為主。傷於肝腎者。六味地黃湯為主。若欲作膿或潰後。十全大補湯為主。皆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用蔥熨。可以內消。若見症口乾頭暈。

白話文:

想要治療濕痰導致的痿症,可以用二陳湯加神麴、山楂、麥芽、枳實,再加竹瀝、薑汁;如果是痰火引起的痿症,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山梔,或黃柏、竹瀝;如果是濕熱導致的痿症,可以用東垣的健步丸或清燥湯;如果是因為過度食用膏粱厚味導致的燥熱,可以用承氣湯。

鶴膝風是由於調養不當,導致足三陰經虧損,風邪乘虛而入,進而引起肌肉消瘦、內熱食慾下降、肢體攣痛,時間久了膝蓋會腫大而大腿變細。如果病因是脾胃受損,可以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如果是肝腎受損,可以用六味地黃湯為主;如果要化膿或已經潰爛,可以用十全大補湯為主,並佐以大防風湯。鶴膝風初期可以用蔥熨,可以幫助內消。如果出現口乾舌燥、頭暈等症狀,可以用上述方法治療。

並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少。胸膨脹。大便泄。並用六君子湯。熱來復去。有時而動。膿水清稀。肌肉不生。並用八珍十全大補湯。臍腹冷疼。腳膝無力。頭暈吐痰。小便頻數。並用八味丸。(立齋)

【附陰痿】

腎乃坎象。水火具焉。陰陽交濟。伎巧生焉。故有房勞太甚。宗筋弛縱。發為陰痿者。乃命門火衰。譬之嚴冬。百卉凋殘也。亦有思想無窮。氣鬱心腎而為陰痿者。乃下焦火鬱。譬如炎暑。而草木下垂也。火衰者。桂附八味丸。火鬱者。知柏六味丸。如腎經火鬱而陰痿者。合服知柏清火堅腎之品。立見其效。須臨症審察。不可偏認為火衰也。(匯補)

白話文:

如果使用了補中益氣湯後飲食仍然很少、胸部膨脹並且大便腹瀉,則可以考慮使用六君子湯;如果有發熱然後又退熱的情況,並且膿液清澈稀薄、皮膚無法再生長的話,則可以嘗試服用八珍十全大補湯來治療;如果腹部寒冷疼痛、腳和膝蓋無力、頭暈嘔吐以及尿頻等症狀同時出現時,則建議服用八味丸。

關於陰痿的問題:腎是坎卦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其中包含了水與火兩種元素。陰陽相互交融才能產生技巧。因此有些人因爲過度勞累而導致生殖器鬆弛併發生陽痿的現象,這是因爲他們的生命門(即腎臟)中的火力衰退所導致的,就像嚴寒季節裏百花凋零一樣。也有一些人是因爲無盡的思想壓力導致心臟和腎臟鬱結從而引發陽痿現象,這是由於他們下半身的火力被抑制住了,就像是炎熱夏季裏的花草樹木向下彎曲生長一樣。 對於那些因火力衰退引起的陽痿症狀的人羣來說,應該服用含有肉桂和附子等成分的八味丸來進行調理;而對於那些因火力鬱積引起陽痿的人來說,則應選擇包含黃連和地骨皮等具有清熱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當然在實際診斷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不能一概認爲所有陽痿都是由火力衰退造成的。

【附解㑊】

解㑊者。脊脈痛而少氣懶言。(內經)形跡懈怠。筋脈弛解。坐行不任。尺脈緩澀。此即痿類也。(醫統)

痿躄選方

虎潛丸

龜板,黃柏(各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牛膝(三兩半),白芍(一兩半),鎖陽(一兩),陳皮(七錢),當歸,虎脛骨(各一兩)

冬月加乾薑五錢。末之。羊肉為丸。鹽湯下。加附子。治痿躄如神。

白話文:

【附解】

解㑊,是指脊椎疼痛,並且氣短懶得說話。(《內經》)外觀表現為身體鬆懈無力、筋脈鬆弛、坐立行走都感到吃力,脈象緩慢且澀。這些症狀都屬於痿證的範疇。(《醫統》)

虎潛丸

龜板、黃柏(各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牛膝(三兩半)、白芍(一兩半)、鎖陽(一兩)、陳皮(七錢)、當歸、虎脛骨(各一兩)

冬季服用時,可加入乾薑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羊肉做成丸藥,用鹽湯送服。可加附子。此方治療痿躄症效果顯著。

清燥湯(東垣),治濕熱成痿。

人參(三分),黃耆(一錢半),蒼朮,白朮(各一錢),陳皮(五分),澤瀉(五分),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生地,黃柏,柴胡,麥門冬,甘草,神麯,豬苓(各二分),黃連(一錢)

白話文:

清燥湯,是東垣先生(指李東垣)所創,用來治療濕熱導致的痿證(指肌肉萎縮無力)。

藥方

  • 人參:三分
  • 黃耆:一錢半
  • 蒼朮:一錢
  • 白朮:一錢
  • 陳皮:五分
  • 澤瀉:五分
  • 茯苓:三分
  • 升麻:三分
  • 當歸:一錢二分
  • 生地:二分
  • 黃柏:二分
  • 柴胡:二分
  • 麥門冬:二分
  • 甘草:二分
  • 神麴:二分
  • 豬苓:二分
  • 黃連:一錢

注釋

  • 東垣:李東垣,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擅長治療脾胃病。
  • 濕熱成痿:指因濕熱內蘊,侵犯肌肉筋骨,導致肌肉萎縮無力,稱為痿證。
  • 各一錢:表示蒼朮、白朮各用一錢。
  • 各三分:表示茯苓、升麻各用三分。
  • 各二分:表示生地、黃柏、柴胡、麥門冬、甘草、神麴、豬苓各用二分。

注意

此藥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請遵醫囑。

水煎服。

補氣和中湯

即補中益氣湯加蒼朮、黃柏、白芍、茯苓。

東垣健步丸,治濕熱痿症。

羌活,柴胡(各五錢),防風(三錢),川烏(一錢),滑石(炒半兩),澤瀉(三錢),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一錢),肉桂,甘草(炙),栝蔞根(酒製各半兩)

為末。酒糊丸。每服煎愈風湯下。

神龜滋陰丸,治足痿。

白話文:

用法

水煎服。

補氣和中湯

此方為補中益氣湯加蒼朮、黃柏、白芍、茯苓。

東垣健步丸

主治濕熱痿症。

藥材

羌活、柴胡(各五錢)、防風(三錢)、川烏(一錢)、滑石(炒半兩)、澤瀉(三錢)、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一錢)、肉桂、甘草(炙)、栝蔞根(酒製各半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劑。每次服藥時,用煎好的愈風湯送服。

神龜滋陰丸

主治足痿。

龜板(四兩酒炙),黃柏,知母(炒各二兩),枸杞子,五味子,鎖陽(各一兩),乾薑(半兩)

末之。豬脊髓為丸。

小丹(玄珠),去風釋冷。補勞益血。強筋壯骨。添精固髓。活血駐顏。安神益智。種子溫經。延年益壽。

熟地,肉蓯蓉(各六兩酒洗),五味子,菟絲子(各五兩酒浸),柏子仁,天門冬(去心),蛇床子(炒),覆盆子,巴戟(酒浸去心),石斛(各三兩),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炒去心),山茱,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炒去絲各二兩),天雄(炮去皮臍一兩)

白話文:

龜板、黃柏、知母、枸杞子、五味子、鎖陽、乾薑研磨成粉末,用豬脊髓做成丸藥。這種丸藥能驅風寒、補虛勞、益氣血、強筋骨、補腎精、活血美容、安神益智,還能溫經、延年益壽。另外,熟地、肉蓯蓉、五味子、菟絲子、柏子仁、天門冬、蛇床子、覆盆子、巴戟、石斛、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山茱、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天雄也都是藥材,按照藥方配比使用,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煉蜜丸。溫酒下。

換骨丹,治風症。兼治鶴膝風。

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各一兩),枸杞(二兩),羌活,獨活,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各一兩),茄根(洗二兩),蒼朮(四兩)

或酒浸。或為末。或酒糊丸。俱可服。

大防風湯,治足三陰虛。外邪乘虛而入。成鶴膝風症。或附骨疽腫痛或不痛者。

川芎(一錢半),肉桂,黃耆(各五分),白芍,附子,牛膝(各一錢),白朮,羌活,人參,防風(各二錢),杜仲,熟地,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三五劑後。再服調補之藥。

愈風湯(方見中風)

白話文:

煉蜜丸,溫酒服用。換骨丹用於治療風症,也兼治鶴膝風。配方包括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各一兩)、枸杞(二兩)、羌活、獨活、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各一兩)、茄根(洗淨二兩)、蒼朮(四兩)。可以酒浸、研末或製成酒糊丸服用。大防風湯用於治療足三陰虛,外邪乘虛而入導致的鶴膝風症,以及附骨疽腫痛或不痛。配方包括川芎(一錢半)、肉桂、黃耆(各五分)、白芍、附子、牛膝(各一錢)、白朮、羌活、人參、防風(各二錢)、杜仲、熟地、炙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三五劑後再服用調補藥物。愈風湯(方見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