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6)

1. 脅痛

大意

足厥陰肝經之絡。令人脅痛。(內經)然亦有少陽膽經病者。亦有肝乘脾經者。有肝侮肺經者。有肝腎同治者。當推原之。(匯補)

內因

因暴怒傷觸。悲哀氣結。飲食過度。風冷外侵。跌僕傷形。叫呼傷氣。或痰積流注。或瘀血相搏。皆能為痛。(醫鑑)至於濕熱鬱火。勞役房色而病者。間亦有之。(匯補)

外候

脅痛宜分左右。辨虛實。左脅痛者。肝受邪也。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脅脹痛者。氣滯也。左右脅注痛有聲者。痰飲也。左脅下有塊作痛。夜甚者。死血也。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食積也。咳嗽引痛。喘急發熱者。痰結也。時作時止。暴發痛甚者。火鬱也。滿悶懼按。

白話文:

大意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的是足厥陰肝經的病症,即脅痛。

內經

中指出,足厥陰肝經的病變會導致脅痛。

匯補

補充說明,除了肝經本身的病變,也可能是少陽膽經的疾病,或是肝氣犯脾,肝氣犯肺,甚至肝腎同病所致。因此,需要深入推究病因。

醫鑑

指出,脅痛的內因有很多,包括暴怒傷肝,悲傷鬱結,飲食過度,風寒侵襲,跌倒受傷,大聲叫喊傷氣,痰積流注,瘀血阻滯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脅痛。

匯補

補充,濕熱內鬱,過度勞累房事也會導致脅痛。

外候

脅痛需要分左右,辨虛實。

  • 左脅痛: 肝受邪氣。
  • 右脅痛: 肝邪入肺。
  • 左右脅脹痛: 氣機阻滯。
  • 左右脅注痛有聲: 痰飲阻塞。
  • 左脅下有塊作痛,夜間加重: 瘀血停滯。
  • 右脅下有塊作痛,飽脹: 食積停滯。
  • 咳嗽引痛,喘促發熱: 痰結阻塞。
  • 時作時止,突然發作疼痛劇烈: 火氣鬱結。
  • 胸悶,怕按壓: 氣機鬱滯。

解釋: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醫理論中關於脅痛的病因、部位、症狀等方面的知識,其中包含了肝經、膽經、脾經、肺經、腎經等經絡,以及氣血、痰飲、瘀血、食積等病理因素。理解這些知識,對於了解和治療脅痛疾病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煩躁多怒者。肝實也。耳目𥉂𥉂。爪枯善恐者。肝虛也。隱隱微痛。連及腰胯。空軟喜按者。腎虛也。脅痛咳嗽腥臭。面赤唾痰者。肺氣傷也。脅內支滿。目眩。前後下血者。肝血傷也。兩脅搐急。腰腿疼痛。不能轉側者。濕熱鬱也。胸右近脅一點刺痛。內熱咳嗽者。肺癰也。

當須防之。(匯補)

危候

虛甚成損。脅下常有一點痛不止者。此因酒色太過。名干脅痛。大危。(入門)

脅痛成積

凡脅痛年久不已者。乃痰瘀結成積塊。肝積肥氣在左。肺積息賁在右。發作有時。雖皆肝木有餘。肺積膹郁。不可峻攻。(匯補)

脈法

白話文:

性情煩躁易怒的人,肝臟實火旺盛。耳朵和眼睛常常出現幻覺,指甲枯乾容易恐懼的人,肝臟虛弱。隱隱作痛,疼痛感連接到腰部和胯部,感覺空虛軟弱,按壓反而舒服的人,腎臟虛弱。肋骨疼痛,咳嗽時痰液帶有腥臭味,臉色發紅,吐出帶有泡沫的痰液的人,肺氣受損。肋骨內部脹滿,頭昏眼花,出現前後陰道出血的人,肝血受損。兩側肋骨處抽搐緊縮,腰腿疼痛,無法翻身的人,體內濕熱鬱積。右胸靠近肋骨處一點一滴的刺痛,伴隨內熱咳嗽的人,患有肺癰。

要預防這些病症。

危急的情況

虛弱到極點,肋骨下方經常有一點持續不斷的疼痛,這是因為過度飲酒縱欲造成的,叫做干脅痛,非常危險。

脅痛形成積塊

凡是肋骨疼痛多年未癒的,都是痰瘀積聚形成的積塊。肝積肥氣位於左側,肺積息賁位於右側。發病時間不固定。雖然都是肝木過盛,但肺積膹郁,不可猛烈攻治。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脈經)弦而緊細者。怒氣也。弦而沉澀者。鬱滯也。大抵弦澀者順。洪大者逆。若弦急欲絕。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屍者。不治。(匯補)

治法

治宜伐肝瀉火為要。不可驟用補氣之劑。雖因於氣虛者。亦宜補瀉兼施(玉策)脅者。肝膽之區。肝為盡陰。喜條達而惡凝滯。膽無別竅。喜升發而惡抑鬱。故凡木鬱不舒。而氣無所泄。火無所越。脹甚懼按者。又當疏散升發以達之。不可過用降氣。致木愈鬱而痛愈甚也。(匯補)

用藥

主以悲哀。加柴胡。青皮。氣加香附、枳殼。火加膽草、芍藥。痰加南星、蒼朮。食加枳實、山楂。瘀加桃仁、紅花。肝火旺者。左金丸。木氣盛者。當歸龍薈丸。如氣血俱虛。脈細緊。或弦大。多從勞役怒氣得者。用八珍湯加木香、青皮、桂心少許。勞役太過。肝傷乘脾者。

白話文:

脈搏呈現雙弦狀,代表肝氣過盛,兩側肋骨會疼痛。脈搏弦緊細,是怒氣所致;弦而沉澀,則是鬱滯之象。總體來說,脈搏弦澀屬於順氣,洪大則為逆氣。如果脈搏弦急欲斷,肋骨下像是被刀刺般疼痛,患者像飛屍一樣,就無法治療了。

治療應以瀉肝降火為主,不可急於使用補氣藥物。即使是因氣虛導致的,也應採取補瀉兼施的方法。肋骨部位屬於肝膽的區域,肝臟屬陰,喜條達通暢,厭惡凝滯;膽囊無獨立的出口,喜升發,厭惡抑鬱。因此,凡是木氣鬱結不舒,氣機無處宣洩,火氣無處發散,腹部脹滿疼痛怕按壓的,都應採用疏散升發的方法來調理,不可過度使用降氣藥物,以免木氣更加鬱結,疼痛加劇。

主要藥物以柴胡、青皮為主,如果氣滯加香附、枳殼;火盛加膽草、芍藥;痰濁加南星、蒼朮;食積加枳實、山楂;瘀血加桃仁、紅花。肝火旺盛者,可用左金丸;木氣盛者,可用當歸龍薈丸。如果氣血兩虛,脈搏細緊或弦大,多因勞累怒氣所致,可用八珍湯加木香、青皮、桂心少許。勞累過度,肝臟受損侵犯脾臟者,則需要根據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或建中湯與六君子合用。房色太過。腎肝兩傷者。地黃湯加芍藥、當歸。有膈間停痰宿食。或挾恚怒。抑其肝氣。不得上達。兩脅大痛。面青或黑。脈代者。用鹽湯探吐。得吐則生。不吐則死。(匯補)

脅痛選方

柴胡疏肝散(統旨)

柴胡,陳皮,枳殼(各一錢),芍藥,川芎(各八分),香附(三錢二分),甘草(四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或建中湯與六君子湯合用。

如果患者房事過度,導致腎肝兩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或將建中湯與六君子湯合用。

地黃湯加芍藥、當歸。

若有膈間停痰宿食,或因抑鬱怒氣,肝氣不暢,導致兩脅疼痛,面色青黑,脈象代脈,可使用地黃湯加芍藥、當歸。

鹽湯探吐。

如果患者上述症狀伴隨胸悶氣短,可用鹽湯催吐,吐出痰食宿氣,則有生機,若不吐則凶險。

組成

  • 柴胡、陳皮、枳殼(各一錢)
  • 芍藥、川芎(各八分)
  • 香附(三錢二分)
  • 甘草(四分)
  • 生薑(一片)

注釋

  • 括號中的數字為藥材的重量單位,一錢等於3.75克。

水煎。

左金丸,治肝火作痛。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

為末。水丸。

加味柴胡湯(良方),治傷寒少陽症脅痛。

柴胡,黃芩(各二錢),牡蠣,半夏,枳殼,甘草(各一錢)

薑、棗。水煎服。

枳殼煮散(本事),治悲怒內郁。風寒外束。肝氣受傷。兩脅骨疼。筋脈急。腰腳重。兩股筋急痠痛。漸至脊背。腰急。此方主之。

白話文:

左金丸是用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研磨成粉末,再用水製成丸藥,用於治療肝火引起的疼痛。加味柴胡湯則是用柴胡、黃芩各二錢,牡蠣、半夏、枳殼、甘草各一錢,以及薑、棗,用水煎煮後服用,用於治療傷寒少陽症導致的脅痛。枳殼煮散則是用於治療因悲怒內郁、風寒外束、肝氣受傷而導致的兩脅骨疼痛、筋脈急、腰腳重、兩股筋急痠痛,逐漸蔓延至脊背和腰部的症狀。

枳殼(麩炒四兩先煎),細辛,川芎,桔梗,防風(各二兩),葛根(一兩半),甘草(一兩)為粗末。每服四錢。薑、棗、水同煎。空心服。

控涎丹,治痰痛。

甘遂,大戟,白芥子

香橘湯(良方),治七情氣滯。中脘不快。腹脅脹痛。

香附(炒),橘紅,半夏(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

白話文:

以上中醫古文記載了三個方劑:枳殼湯、控涎丹和香橘湯。

  • 枳殼湯 由枳殼、細辛、川芎、桔梗、防風、葛根、甘草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痰痛。
  • 控涎丹 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組成,但功效不明確,可能需要根據其他文獻資料進行推測。
  • 香橘湯 由香附、橘紅、半夏、炙甘草、生薑、紅棗組成,被稱為良方,主要用於治療七情氣滯、中脘不快、腹脅脹痛等症狀。

水煎。食遠服。

推氣散(濟生),治氣痛。

枳殼,桂心,薑黃(各五分),甘草(三分)

薑、棗。水煎。

桃仁承氣湯,治血瘀。(方見血症)

當歸龍薈丸,瀉肝火痛。

當歸,膽草,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後,飯後服用,可以治療氣痛。方劑為推氣散,包含枳殼、桂心、薑黃(各五分)、甘草(三分),以及薑、棗。另外,桃仁承氣湯可以用來治療血瘀,當歸龍薈丸則可以瀉肝火痛。當歸龍薈丸的藥材包括當歸、膽草、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

一方有青皮、柴胡。痛甚者。以薑汁吞下。

八珍湯,治虛症脅痛。(方見中風)

外治法

或用白芥子水研敷患處。或用吳茱萸研細。醋調敷。或用韭菜打爛醋拌。放在痛處。以熨斗火熨之。

白話文:

一方

  • 成分:青皮、柴胡。
  • 用法:若疼痛劇烈,可將藥材研末,用薑汁送服。

八珍湯

  • 功效:治療虛症引起的脅痛。
  • 出處:此方見於中風篇。

外治法

  • 可以將白芥子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後敷於患處。
  • 也可以將吳茱萸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敷於患處。
  • 或者將韭菜搗爛,加入醋拌勻,敷於疼痛處,再用熨斗火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