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25)
卷之二 (25)
1. 鬱症
為末。水泛成丸。如綠豆大。白湯下百粒。
氣鬱湯,治鬱怒。氣滯胸膈不行。脹滿噯氣作酸。
香附,蒼朮,橘紅,半夏(各一錢半),貝母,茯苓,撫芎,山梔,蘇子,甘草,木香,檳榔(各五分)
水煎。加姜五片。如脅膈痛。此血滯也。參血鬱湯。
濕鬱湯,治濕氣熏蒸。身重倦臥疼痛。天陰則發。
蒼朮(三錢),白朮,香附,橘紅,羌活,獨活,撫芎,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錢),生薑(三片),甘草(五分)
水煎服。
血鬱湯,治挫悶跌僕。身有痛處。胸膈不寬。大便黑色。
香附(二錢),丹皮,蘇木,山楂,桃仁,赤曲,穿山甲,降香,通草,麥芽(各一錢),紅花(七分)
水酒煎。入薑汁半盞。和勻服。
火鬱湯,治火鬱於中。四肢發熱。五心煩悶。皮膚盡赤。
連翹,薄荷,黃芩,山梔,乾葛,柴胡,升麻,芍藥
水煎服。
保和丸,治食鬱吞酸。腹滿噫臭。身熱便硬。(方見傷食)
潤下丸,治痰鬱腸胃。脈滑而沉。變生百病。
南星(一兩),半夏(三兩),黃芩,黃連(各一兩),橘紅(五錢),白礬(三兩)
薑汁竹瀝和丸。
逍遙散(方見火症),歸脾湯(方見中風),二陳湯(方見痰症)
白話文:
鬱症
用藥末加水製成藥丸,像綠豆那麼大,用溫開水送服一百粒。
氣鬱湯,治療因生氣憤怒引起的鬱結。症狀是氣滯在胸膈部位,運行不暢,導致脹滿、打嗝、胃酸逆流。
藥方組成:香附、蒼朮、橘紅、半夏(各五克)、貝母、茯苓、川芎、山梔、蘇子、甘草、木香、檳榔(各二點五克)。
用水煎服,加入生薑五片。如果脅肋或胸膈疼痛,這是因為血滯的緣故,參考血鬱湯。
濕鬱湯,治療濕氣積聚所導致的病症。症狀是身體沉重、倦怠想躺臥、疼痛,陰天時會更加嚴重。
藥方組成:蒼朮(十五克)、白朮、香附、橘紅、羌活、獨活、川芎、半夏、厚朴、茯苓(各五克),生薑(三片),甘草(二點五克)。
用水煎服。
血鬱湯,治療因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鬱結。症狀是身體疼痛、胸膈不舒、大便顏色發黑。
藥方組成:香附(十克)、丹皮、蘇木、山楂、桃仁、赤芍、穿山甲、降香、通草、麥芽(各五克),紅花(三點五克)。
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加入半小杯薑汁,攪拌均勻後服用。
火鬱湯,治療因體內火氣鬱結所導致的病症。症狀是四肢發熱、心煩意亂、皮膚發紅。
藥方組成:連翹、薄荷、黃芩、山梔、葛根、柴胡、升麻、芍藥。
用水煎服。
保和丸,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鬱結,導致胃酸逆流、腹脹、打嗝有臭味、身體發熱、大便乾燥。(藥方見於傷食部分)。
潤下丸,治療因痰濕鬱積腸胃所導致的病症,脈象是滑而沉,會引發多種疾病。
藥方組成:南星(三十克)、半夏(九十克)、黃芩、黃連(各三十克)、橘紅(十五克)、白礬(九十克)。
用薑汁和竹瀝混合後製成藥丸。
逍遙散(藥方見於火症部分)、歸脾湯(藥方見於中風部分)、二陳湯(藥方見於痰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