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心痛

大意

心為君主。義不受邪。其厥心痛者。因內外犯心之胞絡。或他臟邪犯心之支脈。非真心痛也。謂之厥者。諸痛皆氣逆上衝。又痛極則發厥。然厥痛亦甚少。今人所患。大半是胃脘作痛耳。(匯補)

內因

其絡與府之受邪。皆因怵惕思慮。傷神耗血。是以受如持虛。而方論復分曰痰。曰食。曰熱。曰氣。曰血。曰悸。曰蟲。曰疰。曰飲者。亦常見之候。均宜力辨。(匯補)

痰痛

肺郁痰火。憂恚則發。(入門)心膈大痛。攻走胸背。發厥嘔吐。(丹溪)嘈雜不寧。如飢如飽。怏怏欲吐。吐則稍寬。此皆痰火為患也。(指掌)

白話文:

【大意】

心被比喻為君主,義理上不受邪氣侵擾。如果出現心痛,通常是因為身體內部或外部影響到心臟的纖維組織,或者其他臟器的邪氣侵犯到心臟的分支脈絡。這種情況不是真正的「真心痛」。我們稱之為「厥心痛」,指的是所有疼痛都是由於氣血逆亂上衝所導致的,同時極度疼痛也可能引發厥逆現象。然而,真正的心痛其實很少見。現代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大多是胃部疼痛。

【內因】

當心臟及其周邊組織受到邪氣影響,通常是由於驚恐、思慮過度,導致神經疲勞、血液耗損。這種狀態就像是在虛弱的基礎上承受重負荷。對於不同原因導致的疼痛,醫學論述會分別歸類為痰結、食積、熱毒、氣滯、血瘀、心悸、蟲癥、暈眩、飲食過量等症狀。這些都是常見的疾病表現,都需要仔細分辨診斷。

【痰痛】

肺部積聚痰火,憂慮和怒氣可能引發心痛。心臟及胸部劇烈疼痛,並可能延伸至背部,伴有厥逆和嘔吐。有時會感到嘈雜不安,像是餓了又像是飽了,心情沮喪,想要嘔吐,但吐後感覺稍微舒緩一些。這些症狀通常由痰火引起。

【痰結】

肺部積聚痰火,憂慮和怒氣可能引發心痛。心臟及胸部劇烈疼痛,並可能延伸至背部,伴有厥逆和嘔吐。有時會感到嘈雜不安,像是餓了又像是飽了,心情沮喪,想要嘔吐,但吐後感覺稍微舒緩一些。這些症狀通常由痰火引起。

食痛

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心胸高起。按之愈痛。腹脹噯氣。不能飲食。(機要)痛時如有物阻礙。累累不得下。(指掌)大便或閉。久而注悶。(機要)

熱痛

縱酒嗜辛。蓄熱在胃。偶遇寒氣。熱鬱而發。大便不通。面帶陽色。痛必作止不常。甚則躁渴吐酸。額上有汗。(指掌),手足溫曖。或身雖熱而手足寒。謂之熱厥。(匯補)

寒痛

如身受寒氣。口傷冷物。因而心痛。面冷唇白。口吐清水。手足厥逆。遍身冷汗。便溺清利。口和不渴。氣微力弱。痛必綿綿不已。(機要)欲近暖處。得熱則緩。此因寒作痛也。(指掌)

白話文:

食痛

因為氣機阻滯而引起疼痛。突然發作,胸口脹痛,按壓疼痛加劇。腹部脹滿,噯氣,無法進食。(《機要》)疼痛時感覺有東西阻礙,上下不得順暢。(《指掌》)大便可能便秘,久而久之會感到悶痛。(《機要》)

熱痛

經常飲酒吃辛辣食物,導致熱氣積聚在胃中。偶爾遇到寒氣,熱氣鬱積而發病。大便不通,面色紅潤。疼痛發作時斷時續,嚴重時會感到煩躁口渴,吐酸,額頭出汗。(《指掌》)手腳溫熱,或者身體雖然發熱,但手腳冰冷,稱為熱厥。(《匯補》)

寒痛

如果身體受寒,或者吃冰冷食物,而導致心痛。面色蒼白,嘴唇發白,口吐清水。手腳冰冷發麻,全身冷汗。大小便清稀,口不渴,氣息微弱,力氣衰弱。疼痛持續不斷。(《機要》)想要靠近溫暖的地方,靠近熱源後疼痛會緩解,這是因為寒氣導致的疼痛。(《指掌》)

氣痛

因惱怒而發。痛時隱隱悶結。胸臆相引。得噯覺寬。為憂鬱所致。(指掌)甚則痛連脅肋。嘔逆噁心。吐不得出。坐臥不安。奔走狂叫。均宜枳殼、木香。以開其氣。(匯補)

血痛

若跌撲損傷,或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口。時痛時止。或飲湯水。下咽即呃。(心法)痛時從上而下。自聞唧唧有聲。搔抓無措。眠臥不穩。心下如刮。上連胸臆。乃積血不消。為火所載。非蟲症也。(指掌)又有婦人經行未盡。偶觸恚怒。氣鬱不行。血亦留積。上攻心痛而成薄厥者。輕則開導。重則攻下。(匯補)

白話文:

氣痛

氣痛是由於惱怒而引起,疼痛時隱隱作痛,感覺胸部和心窩部位悶悶的,像有東西堵住一樣,打嗝後會稍微舒服些。這是因為憂鬱所致。(指掌) 嚴重時,疼痛會蔓延到脅肋部位,伴隨嘔吐、噁心,吐不出東西,坐立不安,到處亂跑並大聲叫喊。這些情況都應該使用枳殼和木香,以開通氣機。(匯補)

血痛

血痛可能是跌打損傷,或是平時喜歡吃辛辣熱性食物導致瘀血積聚在胃部,疼痛時有時無。或者喝湯水時,一咽下去就打嗝。(心法) 疼痛從上往下蔓延,感覺像有東西在裡面咕嚕咕嚕地響,患者會抓撓不安,睡覺也睡不好,心裡感覺像被刀刮一樣,疼痛還會向上蔓延到胸部和心窩部位,這是因為積血未消,被火氣所灼傷,並非蟲症。(指掌) 另外,婦女月經尚未結束,碰巧遇到生氣或鬱悶,氣機鬱結不通,血也會積聚在體內,向上攻衝心臟,導致心痛昏厥。輕微者可用開導的方法,嚴重者則需攻下。(匯補)

悸痛

內因七情。心氣耗散。心血不榮。輕則怔忡驚悸。似痛非痛。(入門)肢體懶怠。或欲揉按。(指掌)重則兩目赤黃。手足青冷。亦真心痛之亞歟。(入門)

蟲痛

濕熱生蟲。上攻於心。痛發難當。痛定能食。飢則嘔沫。(入門)痛極如咬。時吐清水。或青黃綠水涎沫。面清白而少光彩。(指掌),或乍青乍赤。(脈經)或兼見白斑。又有蛔蟲作痛。因胃氣虛寒。入膈攻心而吐蛔者。宜安蛔為主。用香油蔥汁呷之。或花椒、烏梅入藥同煎。

白話文:

蟲痛是由於濕熱內生,生出蟲子,向上侵犯心臟導致的。發作時疼痛難忍,但疼痛停止後可以進食,飢餓時會嘔吐泡沫。(入門)疼痛劇烈時,感覺像是被蟲子咬,並會吐出清水、青黃綠色水涎沫,臉色蒼白無光澤。(指掌)也有可能臉色忽青忽紅。(脈經)甚至會出現白斑。另外,也可能是蛔蟲引起的疼痛,因為胃氣虛寒,蛔蟲進入膈肌,侵犯心臟,導致吐出蛔蟲。治療以安蛔為主,可以用香油和蔥汁調和服用,或將花椒、烏梅煎水服用。

疰痛

卒感惡忤屍疰。素虛之人。挾腎經陰氣上攻。神昏卒倒。痛則引背。傴僂素實之人。挾腎經陰火上衝。心痛徹背。(入門)昏憒妄言。(匯補)

飲痛

水停心下。心火畏水。不能自安。惕惕然引痛。或如針刺。噁心煩悶。時吐黃水。按之有聲。(匯補)

死症

有心痛者。卒然大痛。如有刀割。汗出不休。舌強難言。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醫統)

心痛分辨

心痛在岐骨陷處。胸痛則橫滿胸間。胃脘痛在心之下。(準繩)

脈法

心痛者。脈必急。痛甚者。脈必伏。又熱則數。痰則滑。瘀則澀。虛則濡。外寒則緊。內寒則遲。沉細者生。弦長者死。

白話文:

疰痛

突然因情緒衝突導致的惡性反應,對於本來體質虛弱的人來說,這種反應可能由腎經的陰氣上衝所引起,使人神智不清、突然倒地,疼痛感會延伸到背部。對於原本體質壯實的人來說,這種反應可能由腎經的陰火上衝所導致的心痛,疼痛感會蔓延至背部。(入門)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神志迷糊、胡言亂語的情況。(匯補)

飲痛

體內積水於心下部位,心火害怕水的存在,無法自我安穩,這時會感到疼痛,疼痛感可能像針刺一樣,伴有噁心、煩躁、時常嘔吐黃色的物質,按壓時會有響應。(匯補)

死症

出現心痛的症狀時,如果突然劇烈疼痛,就像被刀割一樣,不斷出汗,舌頭僵硬,難以說話,手腳變為青色直到指節,這種情況若在早晨發病,可能在晚上死亡;若在傍晚發病,可能在次日早晨死亡。(醫統)

心痛分辨

心痛的位置在歧骨的凹陷處,胸痛則是在胸部橫向擴展,胃脘痛則是在心下方。(準繩)

脈法

心痛的脈搏必定快速,疼痛加重時脈搏會隱藏(即脈象沈伏)。如果熱則脈象數,如果有痰則脈象滑,有瘀血則脈象澀,體質虛弱則脈象濡軟。外受寒則脈象緊,內受寒則脈象遲緩。脈象沈細的表示病情可以康復,脈象弦長的表示病情危急,預後不良。

大凡痛甚者。脈必伏。且有厥冷昏悶自汗寒熱之症。切不可疑為虛寒。即投溫補。宜究病因而施治。方為無失。

治法

久病無寒。新病無熱。初病宜溫宜散。久痛宜補宜和。(機要)

治分寒熱

外因寒氣鬱遏元陽。初宜溫散。久則寒鬱成熱。治宜清解。內因鬱氣者。始終是熱。只宜苦寒瀉火。辛熱行氣為嚮導也。(入門)

治分虛實

心痛滿悶拒按便閉者。宜利。痛隨利減。所謂通則不痛也,如病後羸弱。食少體虛。因勞忍飢而發。手按痛緩者。治宜溫補。然喜按屬虛。拒按屬實。乃論其常耳。往往有陰寒凝結。亦令脹悶難按。必當溫散。無任寒涼。(匯補)

白話文:

如果心痛、胸悶、按壓時疼痛加劇,並且伴隨便秘,應該用通便的藥物治療。疼痛隨著通便而減輕,這就叫做「通則不痛」。例如,病後體質虛弱,食慾不振,體虛乏力,因勞累或飢餓而導致疼痛,用手按壓時疼痛減輕,這種情況應該用溫補的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喜按屬於虛症,拒按屬於實症。但這只是一般情況,也有可能是陰寒凝結導致脹悶難按,這種情況就必須用溫散的藥物治療,不可隨便用寒涼的藥物。

急救法

凡心腹痛。倉卒無藥。急以鹽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溫和飲之。探吐。若痛攻走腰背。欲嘔諸藥不效者。二陳加蒼朮、川芎、山梔探吐之。或用明礬三錢為末。以生熟水調服。探吐痰涎。亦愈。(匯補)

用藥

主以二陳湯。痰加枳實、南星。食加山楂、麥芽。熱加黃連、山梔。寒加乾薑、厚朴。氣加烏藥、木香、香附。瘀加韭汁、桃仁、延胡索。蟲加檳榔、楝根。疰加沉香、木香。虛加乾薑、炒鹽。飲加豬苓、燈心。便閉久結。加玄明粉。古方治九種心痛。痰用導痰湯。食用保和丸。

白話文:

急救法

如果有人突然心腹疼痛,手邊又沒有藥物,可以馬上用鹽巴放在刀子上,燒紅後淬入水中,溫和地喝下,然後催吐。如果疼痛蔓延到腰背,想要嘔吐卻用藥無效,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蒼朮、川芎、山梔子來催吐。或者用明礬三錢研成粉末,用生水或熟水調和服用,催吐痰涎,也能治癒。(匯補)

用藥

主要以二陳湯為基礎,根據不同的症狀加藥:

  • 痰多:加枳實、南星。
  • 食積:加山楂、麥芽。
  • 熱證:加黃連、山梔子。
  • 寒證:加乾薑、厚朴。
  • 氣滯:加烏藥、木香、香附。
  • 血瘀:加韭汁、桃仁、延胡索。
  • 蟲積:加檳榔、楝根。
  • 疰氣:加沉香、木香。
  • 虛證:加乾薑、炒鹽。
  • 飲停:加豬苓、燈心。
  • 便秘久結:加玄明粉。

古方中治療九種心痛的方法:

  • 痰證:用導痰湯。
  • 食積:用保和丸。

熱用清中湯。寒用溫胃湯。氣用調氣湯。血用手拈散。悸用妙香散。蟲用萬應丸。疰用蘇合香丸。屬虛者。加味歸脾湯。認證投之。無不捷效。

【附胃脘痛】

內因,胃之上口曰賁門。與心相連。故胃脘當心而痛。亦由清痰食積鬱於中。七情九氣觸於內。是以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妨礙道路而為痛耳。(正傳)

白話文:

發熱就用清中湯,怕冷就用溫胃湯,氣虛就用調氣湯,血虛就用手拈散,心悸就用妙香散,有蟲就用萬應丸,嘔吐就用蘇合香丸。如果是虛弱體質,就加味歸脾湯。根據症狀對症下藥,效果必定迅速顯著。

胃脘痛的原因是:胃的上口叫賁門,與心臟相連,所以胃脘痛會牽連到心臟。此外,痰濕食積停留在胃中,七情六慾刺激內臟,導致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不能下降,阻礙氣機流通而引起疼痛。

外候

或滿或脹。或嘔或吐。或噎氣。或吞酸。或不能食。或大便難。或瀉痢不止。或面浮面黃。本病與客邪必參雜而見也。(必讀)

治法

大率氣食居多。不可驟用補劑。蓋補之則氣不通而痛愈甚。(醫鑑)若曾服攻擊之品。愈後復發。屢發屢攻。漸至脈來浮大空虛者。又當培補。蓋脾得補而氣自運。痛自緩。此虛實之分也。(匯補)

用藥,用藥與心痛相仿。但有食積滿痛者。用大柴胡湯攻下之。余參心痛用藥。如克伐過多而痛者。宜六君子湯加木香。(匯補)

【附胸痛】

白話文:

胸痛的症狀可能包括胸悶、胸脹、嘔吐、反胃、噎氣、吞酸、食慾不振、排便困難、腹瀉不止、面部浮腫和發黃。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外來的病邪共同出現。治療胸痛時,多半是因為氣食停滯,因此不能急著使用補益的藥物,因為補益反而會導致氣機不通,加重疼痛。如果患者曾經服用過攻伐性的藥物,病症在治療後反复發作,每次發作都要用攻伐之法治療,最終導致脈象浮大空虛,就需要用補益之法,因為補益脾胃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這便是虛實之分。

治療胸痛的藥物與治療心痛的藥物相似。但如果是因為食積滿痛,則可以用大柴胡湯攻下。此外,參考治療心痛的藥物,如果患者因為克伐過度導致疼痛,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

胸中引脅下空痛者。肝虛也。引小腹病痛者。腎虛也。引背膊臂廉皆痛者。心火盛也。引脅肋髀外皆痛者。膽木實也。有痰結者。有停飲者。有血瘀者。有氣滯者。此皆實症也。惟作勞之人。胸痛引背。食少倦怠。遇勞頻發。此為脾肺俱虛。宜培補元氣。若夫怯弱咳嗽。引痛胸中雲門中府者。須防肺癰之患。(匯補)

心痛選方

二陳湯,統治心痛諸症。(方見痰症)

導痰湯,治痰痛心痛。

即二陳湯加枳實、膽星。

海蛤丸(丹溪),治痰飲心痛。

白話文:

胸口疼痛牵连到腋下空虚,是肝虚;疼痛牵连到小腹,是肾虚;疼痛牵连到背部、手臂和肩膀,是心火旺盛;疼痛牵连到肋骨、大腿外侧,是胆实。此外,还有痰结、积液、血瘀、气滞,这些都是实证。只有那些劳累过度的人,胸痛牵连到背部,食量减少,疲倦无力,劳累后症状加重,这是脾肺俱虚,需要滋补元气。至于那些体弱咳嗽,疼痛牵连到胸部云门、中府穴位,则需警惕肺痈。

针对心痛,二陈汤可治疗各种心痛症状。导痰汤可治疗痰痛、心痛,方剂为二陈汤加枳实、胆星。海蛤丸可治疗痰饮导致的心痛。

海蛤燒為末。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栝蔞仁帶瓤同研。以蛤粉入栝蔞內。乾溼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

保和丸,治食積心痛。(方見傷食)

清中湯(統旨),治火症心痛。

黃連,山梔(各一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半夏(一錢),甘草(七分),草豆蔻(五分),生薑(一片)

水煎。

術桂湯(東垣),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胃脘心痛。面痿黃。

桂枝,草豆蔻,半夏,炒曲(各五分),白朮(八分),陳皮(一錢),炙甘草(二分)

白話文:

海蛤經燒後研磨為粉末,需研磨至極細,放置數日讓火毒散去後再使用。將栝蔞仁連同種子一同研磨,然後將蛤粉加入栝蔞中,調至適度濕度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

保和丸,用於治療因食物積聚導致的心痛(詳細用法見於傷食的治療方法)。

清中湯(統旨),用於治療由火熱引起的心痛。

黃連、山梔(各一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半夏(一錢)、甘草(七分)、草豆蔻(五分)、生薑(一片)。以上材料用水煎煮。

術桂湯(東垣),用於治療因寒濕侵襲引起身體沈重、胃脘心痛及面色萎黃的病症。

桂枝、草豆蔻、半夏、炒曲(各五分)、白朮(八分)、陳皮(一錢)、炙甘草(二分)。以上材料用水煎煮。

水煎服。

溫胃湯(東垣),治服寒藥過多。致脾胃虛弱。胃脘作痛。

白蔻仁(三分),益智仁,砂仁,厚朴,甘草,乾薑,薑黃(各二分),人參(三分),陳皮(七分)

水煎服。

調氣湯,治氣逆心痛。

香附(上),烏藥(中),陳皮(中),青皮(下),砂仁(下),甘草(下),木香(下),藿香(中)

水煎服。

手拈散(奇效),治血瘀心痛。

白話文:

  1. 水煎服。溫胃湯(東垣),治服寒藥過多。致脾胃虛弱。胃脘作痛。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溫胃湯(由東垣所創)用於治療因過量服用寒性藥物導致的脾胃虛弱和胃部疼痛。

  1. 白蔻仁(三分),益智仁,砂仁,厚朴,甘草,乾薑,薑黃(各二分),人參(三分),陳皮(七分)

白蔻仁3份、益智仁、砂仁、厚朴、甘草、乾薑、薑黃各2份、人參3份、陳皮7份。

  1. 水煎服。調氣湯,治氣逆心痛。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調氣湯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心痛。

  1. 香附(上),烏藥(中),陳皮(中),青皮(下),砂仁(下),甘草(下),木香(下),藿香(中)

香附(上等)、烏藥(中等)、陳皮(中等)、青皮(下等)、砂仁(下等)、甘草(下等)、木香(下等)、藿香(中等)。

  1. 水煎服。手拈散(奇效),治血瘀心痛。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手拈散(具有奇效)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心痛。

請注意,這些藥方是傳統中醫的古方,使用時應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並根據個人情況調整藥物用量和配比。在自行使用藥物前,應先進行詳細的健康評估。

延胡索,五靈脂,沒藥,草果(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失笑散,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

五靈脂(淨好者),蒲黃(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用醋一勺熬成膏。再入水一盞。煎七分服。

妙香散(良方),治心虛悸痛。精神恍惚。

人參,茯苓,茯神,山藥,遠志,黃耆(各一錢),桔梗,甘草(各五分),木香(二分),辰砂(三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第一則

延胡索、五靈脂、沒藥、草果(各取等量)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服。

此方名為失笑散,用於治療婦女心痛、氣刺難忍。

第二則

五靈脂(取淨好的)、蒲黃(各取等量)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醋一勺熬成膏狀,再加入一杯水,煎煮七分即可服用。

第三則

妙香散(良方),用於治療心虛、心悸、心痛、精神恍惚。

人參、茯苓、茯神、山藥、遠志、黃耆(各取一錢),桔梗、甘草(各取五分),木香(取二分),辰砂(取三分),麝香(取一分)。

為末。每服。溫酒調下。

萬應丸,治蟲積心痛。

黑牽牛,大黃,檳榔(各八兩),雷丸,木香(各一兩),沉香(五錢),糊丸。

蘇合香丸,治疰心痛。(方見似中風)

歸脾湯,治虛心痛。(方見中風)

大柴胡湯,治心脾胃脘積熱。壅滯作痛而便閉者。

連理湯

即理中湯加黃連。

白話文:

最後,每次服用時,用溫酒調服。萬應丸,用來治療蟲積心痛。黑牽牛、大黃、檳榔(各八兩)、雷丸、木香(各一兩)、沉香(五錢)混合在一起,製成丸劑。蘇合香丸,用來治療疰心痛。(藥方請參考似中風)。歸脾湯,用來治療虛心痛。(藥方請參考中風)。大柴胡湯,用來治療心脾胃脘積熱,導致腹部壅滯作痛並且便秘者。連理湯就是理中湯加入黃連。

一法。用香附醋炒為末。高良薑略炒為末。俱各收貯。因寒作痛者。用良薑二錢、香附一錢。因氣心痛者。香附二錢、良薑一錢。和勻。以熱米飲。和薑汁一匙。鹽一捻。調服即止。

治九種心疼(家秘)

木香,生礬,胡椒(各一兩),共為末。搗黑棗肉為丸。每服一錢。薑湯下。地臘日合。

又方

玄胡索,荔枝核(等分)

焙燥為末。每樣一錢二分。砂糖湯下。

白話文:

先將香附用醋炒成粉末,高良薑略炒成粉末,分別儲存。如果因寒氣引起疼痛,就用良薑兩錢、香附一錢;如果是因氣滯引起心痛,就用香附兩錢、良薑一錢。將藥材混合,用熱米湯、薑汁一匙、鹽少許調服,即可止痛。

治療九種心疼的秘方:木香、生礬、胡椒各一兩,研磨成粉末,再搗碎黑棗肉,搓成丸子,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一次。

另一種方法:玄胡索和荔枝核等量,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二分,用砂糖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