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19)
卷之二 (19)
1. 傷食
【附不能食】
不能食有虛有實。實則心下痞滿。噁心口苦。宜消導。虛則倦怠。面色痿黃。必心下軟和。宜異功散加砂仁。有虛痰者。六君子湯。用補脾不效者。宜二神丸。虛則補其母也。若善飢不能食。屬胃熱。脈洪而虛者。異功散加竹茹、黃連。脈洪而實者。人參白虎湯治之。(匯補)
傷食選方
保和丸(丹溪),治食積酒積。
山楂肉(二兩),半夏,橘紅,神麯,大麥芽,白茯苓(各二兩),黃連,萊菔子,連翹(各五錢)
末之。滴水丸。白湯下。加白朮。名大安丸。
枳朮丸(潔古),消食強胃。治痞寬胸。
枳實(一兩),白朮(二兩)
末之。荷葉裹燒飯為丸。陳茶薑湯任下。
三黃枳實丸,治食鬱成熱。腹脹便秘壯實者。
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神麯
各等分。末糊丸。薑湯下。以利為度。
枳實導滯丸,行濕熱之物。去積滯悶痛。
大黃(十兩),神麯(五兩),枳實(五兩),茯苓,黃芩,白朮,黃連(各二兩半),甘草(一兩),澤瀉(二兩)
炊飲丸。
和中丸,治胃虛食滯。厭厭不食。大便或秘或溏。
厚朴(一兩),白朮(一兩二錢),半夏(一兩),陳皮(八錢),木香(二錢半),甘草(三錢),枳實(三錢)
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備急丸,治胃停生冷。心腹急痛。手不可按。右寸關脈緊盛者。
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末之。蜜丸如豆大。薑湯下三丸。得吐利為度。此方並治中惡客忤。心腹脹痛。卒如刀刺。氣急口噤卒死者。以暖水下。或不下。捧起頭。得下咽。須臾便瘥。再與三丸。以腹中鳴轉。得吐下。即愈。
感應丸,化積化滯。不動臟腑。
丁香,木香,肉果,乾薑(各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百草霜(二兩),巴豆(去皮膜七十粒)
同研入藥內和勻。加糯米糊。入藥杵千餘下。丸如萊菔子大。每服十丸。食滯。陳皮湯。氣滯。茴香湯。嘔吐。
生薑湯下。
大枳殼丸,治一切酒食傷胃。胸膈悶痛。飲食不下。兩脅刺痛。嘔逆噁心。
蓬朮,厚朴,人參,青皮,黑牽牛,枳殼,茯苓,木香(各一兩),大黃(二兩),陳皮,白朮(各一兩),檳榔,半夏,神麯(各三兩),三稜,麥芽(各一兩)
薑汁糊丸。
資生丸(繆仲淳),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醉飽之後服之。大能消食。
白朮(三兩),人參(三兩),茯苓(一兩半),陳皮(二兩),山楂肉(二兩),神麯(二兩),黃連(薑汁炒),豆蔻,澤瀉(各三錢),桔梗,炙甘草,藿香(各五錢),白扁豆(一兩),蓮肉(一兩),薏苡仁(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
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每服一丸。醉飽後。細嚼。淡薑湯下。
白話文:
【附註:不能進食】
不能進食的原因有虛證和實證。實證的表現是胸口悶脹、噁心、口苦,應該用幫助消化、疏導腸胃的藥物。虛證的表現是疲倦、臉色蠟黃,而且胸口摸起來是柔軟的,應該用異功散加上砂仁。如果是虛證兼有痰,則用六君子湯。如果用補脾的藥物沒有效果,則用二神丸。虛證應該補養其母(指脾胃)。如果總是覺得餓卻吃不下,是屬於胃熱,如果脈象洪大且虛弱,用異功散加上竹茹、黃連。如果脈象洪大且有力,用人參白虎湯來治療。(出自《匯補》)
傷食的選方
- 保和丸(出自丹溪),治療因飲食或飲酒過多造成的積滯。
組成:山楂肉(二兩)、半夏、橘紅、神麯、大麥芽、白茯苓(各二兩)、黃連、萊菔子、連翹(各五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滴水製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加入白朮,就稱為大安丸。
- 枳朮丸(出自潔古),幫助消化、強健脾胃,治療胸悶。
組成:枳實(一兩)、白朮(二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燒飯製成藥丸,用陳茶或薑湯送服。
- 三黃枳實丸,治療因飲食積滯而產生熱,導致腹脹、便秘且體質壯實的人。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神麯(各等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用薑湯送服,以達到通便的效果為止。
- 枳實導滯丸,能夠疏導體內的濕熱之氣,消除積滯和悶痛。
組成:大黃(十兩)、神麯(五兩)、枳實(五兩)、茯苓、黃芩、白朮、黃連(各二兩半)、甘草(一兩)、澤瀉(二兩)
製法:將藥材製成藥丸。
- 和中丸,治療脾胃虛弱、飲食積滯、食慾不振,大便可能便秘或腹瀉。
組成:厚朴(一兩)、白朮(一兩二錢)、半夏(一兩)、陳皮(八錢)、木香(二錢半)、甘草(三錢)、枳實(三錢)
製法:用薑汁和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 備急丸,治療因吃生冷食物而導致胃部不適、心腹劇痛,疼痛無法按壓,右寸關脈緊而有力的情況。
組成:大黃、乾薑、巴豆(各等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豆子大小的藥丸,用薑湯送服三丸,以達到嘔吐或腹瀉的效果為止。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突然昏倒、心腹脹痛,像刀刺一樣疼痛、呼吸急促、口噤閉合、突然死亡等症狀。用溫水送服,如果無法吞嚥,托起頭使其吞下,片刻就能好轉,再服用三丸,等腹部有蠕動、嘔吐或腹瀉後,就能痊癒。
- 感應丸,可以化解積滯,且不會傷及臟腑。
組成:丁香、木香、肉果、乾薑(各一兩)、杏仁(一百四十粒)、百草霜(二兩)、巴豆(去皮膜七十粒)
製法:將藥材一同研磨,加入糯米糊,搗杵一千多次,製成蘿蔔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如果因飲食積滯,用陳皮湯送服;如果因氣滯,用茴香湯送服;如果嘔吐,用生薑湯送服。
- 大枳殼丸,治療各種因飲酒或飲食造成的胃部損傷,胸膈悶痛,食不下嚥,兩脅刺痛,嘔吐噁心。
組成:蓬朮、厚朴、人參、青皮、黑牽牛、枳殼、茯苓、木香(各一兩)、大黃(二兩)、陳皮、白朮(各一兩)、檳榔、半夏、神麯(各三兩)、三稜、麥芽(各一兩)
製法:用薑汁和藥粉製成藥丸。
- 資生丸(出自繆仲淳),健脾開胃,幫助消化,止瀉,調理臟腑。酒足飯飽後服用,特別能幫助消化。
組成:白朮(三兩)、人參(三兩)、茯苓(一兩半)、陳皮(二兩)、山楂肉(二兩)、神麯(二兩)、黃連(用薑汁炒)、豆蔻、澤瀉(各三錢)、桔梗、炙甘草、藿香(各五錢)、白扁豆(一兩)、蓮肉(一兩)、薏苡仁(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
製法:用煉蜜製成藥丸,每丸重二錢,每次服用一丸,酒足飯飽後細嚼慢嚥,用淡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