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5)

1. 痞滿

大意

痞與否同。不通泰之謂也。氣血痰積。皆能成之。覺滿悶痞塞。按之不痛。由脾弱勿能運化。故內經謂太陰所至為痞膈中滿。(匯補)

內因

痞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填滿痞塞。皆濕土之為病也。(心法)

外候

否與脹滿不同。脹滿則內脹而外亦有形。痞滿則內覺滿塞而外無形跡。(匯補)

痞分虛實

虛痞不食。大便利。實痞能食。大便閉。虛痞以芍藥、陳皮和之。實痞以厚朴、枳實消之。(匯補)

白話文:

大意

痞與否同屬一類疾病,都是指身體氣機不通暢的狀態。氣血、痰積等因素皆可導致痞證。患者會感覺腹部飽滿、胸悶、氣塞,按壓時不痛。這主要是由於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所致。《內經》中也提到,太陰經所到達的部位,容易出現痞證,表現為膈中滿悶。

內因

痞證是由於陰氣潛伏、陽氣積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產生。痞證位於心下,處於身體的中心位置,會造成腹部填滿、阻塞,這些都是濕邪侵犯脾土所致的病變。

外候

痞證與脹滿病不同。脹滿病患者腹部會膨脹,外觀上也會有明顯的變化。而痞證患者只會感覺內部飽滿阻塞,外部則無明顯跡象。

痞證的虛實分型

虛痞患者不愛吃飯,大便溏瀉。實痞患者還能吃飯,但大便秘結。治療上,虛痞可用芍藥、陳皮等藥物和胃健脾。實痞則可用厚朴、枳實等藥物消痞散結。

痞滿分治

有飲食痰積不運為痞者。六君子加山楂、穀芽。有濕熱太甚。土來心下為痞者。分消上下。與濕同治。或黃連瀉心湯。不因誤下。邪氣乘虛為痞者。宜理脾胃。兼以血藥調之。有陰火上炎。痞悶噯氣者。宜降火。有肝氣不伸。膈有稠痰。兩寸關脈弦滑帶澀者。當先吐而後舒郁。

有中虛不運如飢如刺者。益氣溫中。有內傷勞役。清氣下陷。濁氣犯上者。補中益氣。兼清濕熱。有悲哀多郁。痰挾痰血。結成窠囊者。宜逐瘀行氣。有食後感寒。飲食不消。或食冷物成痞者。宜溫中化滯。(匯補)

白話文:

痞滿分治

痞滿的病因有很多,以下列舉不同情況的治療方法:

一、飲食痰積不運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飲食積滯在胃腸,無法正常運化而導致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山楂穀芽來治療。

二、濕熱太甚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濕熱過盛,侵犯脾胃,導致氣機不暢而引起的。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分消上下,並與濕熱同時治療。可以使用黃連瀉心湯

三、誤下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因誤用下瀉藥物,導致正氣虛弱,邪氣趁虛而入引起的。治療需要以理脾胃為主,同時輔以活血藥物。

四、陰火上炎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陰虛火旺,導致上焦鬱熱,出現痞悶、噯氣等症狀。治療需要以清降火氣為主。

五、肝氣不舒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肝氣不舒,導致氣機鬱滯,出現胸悶、痰多等症狀。同時,兩寸關脈弦滑帶澀,說明肝氣不暢。治療需要先用吐法去除痰濁,然後再疏肝解郁。

六、中氣虛弱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中氣虛弱,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出現如飢似渴、胃脘隱痛等症狀。治療需要以益氣溫中為主。

七、內傷勞役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勞累過度,導致清氣下陷,濁氣上逆,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治療需要以補中益氣為主,同時兼顧清熱化濕。

八、悲哀郁結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情緒鬱結,導致氣機不暢,出現胸悶、痰血等症狀。治療需要以逐瘀行氣為主。

九、寒邪客胃導致的痞滿:

這類痞滿是由於食後受寒,或者食用冷涼食物,導致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治療需要以溫中化滯為主。

以上只是對不同類型痞滿的概述,具體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痞分肥瘦

肥人心下痞。濕痰也。二陳二術。有火加芩、連。實者去白朮。或滾痰丸。瘦人心下痞。乃鬱熱也。宜枳實、黃連以導之。葛根、升麻以發之。(匯補)

脈法

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中虛。微澀氣劣。沉澀血鬱。(舉要)

治法

大抵心下痞悶。必是脾胃受虧。濁氣挾痰。不能運化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陳、越鞠、芩連之類。久之固中氣。參、朮、苓、草之類。佐以他藥。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鬱則兼化。若妄用克伐。禍不旋踵。又痞同濕治。惟宜上下分消其氣。如果有內實之症。庶可疏導。(匯補)

白話文:

痞分肥瘦

肥人心下痞: 這是因為心下痞是由濕痰引起的。可以用二陳湯加二術來治療。如果有火氣,可以加黃芩、黃連。如果實證,可以去掉白朮。也可以使用滾痰丸。

瘦人心下痞: 這是因為心下痞是由鬱熱引起的。應該用枳實、黃連來導之,用葛根、升麻來發之。

脈法

胸痞脈滑: 代表有痰結。

弦伏中虛: 代表氣虛。

微澀氣劣: 代表氣虛。

沉澀血鬱: 代表血瘀。

治法

總之,心下痞悶,一定是脾胃受損,濁氣挾痰,不能運化所致。初期應該以舒郁化痰降火為主,可以用二陳湯、越鞠湯、黃芩黃連之類的藥物。時間久了,應該以固中氣為主,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白芷之類的藥物,並佐以其他藥物。有痰則治痰,有火則清火,有鬱則化之。如果胡亂用藥,就會適得其反。

心下痞也可以用治濕的方法,但要上下分消其氣。如果有內實的症狀,就應該疏導之。

用藥

主以悲哀去甘草。加人參、白朮、枳實、厚朴、黃芩、黃連、澤瀉等。如飲食痰積。去參、術。加山楂、麥芽、萊菔子、青皮。濕熱太甚。去參朮。加蒼朮、黃柏。中虛不運者。加山楂、麥芽助化之。肥人濕痰。宜蒼朮、半夏、茯苓、滑石消之。瘦人濕熱。宜枳實、黃連導之。

白話文:

用藥說明

主要方劑:以甘草來緩解悲哀的情緒。

其他藥物:加入人參、白朮、枳實、厚朴、黃芩、黃連、澤瀉等藥材。

針對飲食痰積:去掉人參、白朮,加入山楂、麥芽、萊菔子、青皮。

針對濕熱過盛:去掉人參、白朮,加入蒼朮、黃柏。

針對中氣虛弱,脾胃不運者:加入山楂、麥芽幫助消化。

針對肥胖者,伴隨濕痰:以蒼朮、半夏、茯苓、滑石來消痰。

針對瘦弱者,伴隨濕熱:以枳實、黃連來引導濕熱排出。

升麻、葛根發之。若大病後。元氣未復而痞滿短氣。及誤服利劑為虛痞者。宜補中益氣湯。加陳皮、枳實。

痞滿選方

厚朴溫中湯,治脾胃氣虛。心腹脹滿。疼痛時止時作者。

厚朴,陳皮,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乾薑,如不應。加參、術。

黃連瀉心湯

黃連,厚朴,乾薑(各五分),甘草(三分),人參,半夏,生薑(各一錢)

白話文:

升麻、葛根可以幫助發汗。如果大病後元氣還沒恢復,出現痞滿、氣短,或者誤服利尿藥導致虛痞,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陳皮、枳實。

厚朴溫中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出現心腹脹滿,疼痛時有時無的情況。

厚朴、陳皮、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乾薑,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參、術。

黃連瀉心湯由黃連、厚朴、乾薑(各五分)、甘草(三分)、人參、半夏、生薑(各一錢)組成。

水煎。

東垣失笑丸,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

黃連,枳實(各五錢),麥芽(二錢),乾薑,甘草,白朮,茯苓,人參,半夏曲(各三錢),厚朴(四錢)

蒸餅丸服。

木香順氣丸(湯),治心腹滿悶。藥稍辛散。初病無火最宜。

木香,益智,陳皮,蒼朮,草豆蔻,厚朴,青皮,茯苓,澤瀉,半夏,乾薑,茱萸,當歸,人參,升麻,柴胡

白話文:

東垣失笑丸用來治療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等症狀,可以開胃進食。方劑由黃連、枳實、麥芽、乾薑、甘草、白朮、茯苓、人參、半夏曲、厚朴等藥材組成,用水煎服,並以蒸餅丸服。木香順氣丸則以湯劑服用,用於治療心腹滿悶,藥性偏辛散,適合初期無火症狀者。方劑包括木香、益智、陳皮、蒼朮、草豆蔻、厚朴、青皮、茯苓、澤瀉、半夏、乾薑、茱萸、當歸、人參、升麻、柴胡等藥材。

消痞丸,治心下痞塊。或痛或黃腫。肌瘦腹大。作脹。氣積食積。

蒼朮(四兩),厚朴(四錢),青皮(二錢),陳皮,山楂,枳實(各二兩),三稜,莪朮,檳榔,草果,針砂(各五錢),砂仁,木香(各七錢),小茴,甘草,香附,烏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黃豆大。每服十五丸。薑湯下。

白話文:

消痞丸用於治療心窩處有痞塊,可能伴隨疼痛、黃疸、體瘦腹大、脹滿等症狀,屬於氣滯食積。 藥方以蒼朮、厚朴、青皮、陳皮、山楂、枳實等消痞散結、行氣化痰;三稜、莪朮、檳榔、草果、針砂、砂仁、木香等消食導滯,並加入小茴、甘草、香附、烏藥等理氣止痛。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黃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薑湯送服。

2. 噎膈

大意

三陽結謂之膈。(內經),三陽者。大小腸膀胱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則便閉。膀胱熱結則津液涸。

三陽既結。便閉不通。火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子和)

內因

膈有拒格意。因憂鬱失志。及膏粱厚味。醇酒淫欲而動脾胃肝腎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氣鬱成火。液凝為痰。痰火固結。妨礙道路。飲食難進。噎膈所由成也。(匯補)

外候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或食下而眼白口開。氣不能順。或食入而當心刺痛。須臾吐出。食出痛止。(繩墨)

白話文:

大意

三陽經脈阻塞稱為“膈”。三陽指的是小腸、大腸和膀胱。小腸熱結則血液乾燥,大腸熱結則排便困難,膀胱熱結則津液枯竭。

三陽經脈阻塞,導致排便不通暢,火氣上逆,因此食物難以下咽。

內因

“膈”有阻礙的意思。由於憂鬱失志,或過食肥甘厚味、嗜酒縱慾,導致脾胃肝腎之火旺盛,造成血液衰竭,胃脘乾燥,氣鬱化火,津液凝聚成痰,痰火阻塞,阻礙食物通路,難以進食,這就是噎膈的成因。

外候

噎膈在上面,咽喉阻塞,水可以喝下,但食物無法吞嚥。噎膈在下面,胸臆悶脹,食物可以入口,但到達胃部又吐出來。或者食物下咽後,眼白翻白,嘴巴張開,呼吸不暢。或者食物下咽後,感到胸口刺痛,馬上又吐出來,吐完疼痛就消失。

噎分五種

有氣滯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積者,雖分五種。總歸七情之變。由氣鬱為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而食不化也。若嚥下塞住不寬。項背轉側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症。飲食不下,心胃作疼。此痰凝血瘀。更有痰氣結核在咽臆間。咯吐不出。飲食不下。

此七情所致。不可用潤劑。以二陳加香附、砂仁、栝蔞、蘇子、枳殼、厚朴、黃連、生薑開之。有因色欲過度。陰火上炎。遂成膈氣。宜作死血治。二陳加當歸、桃仁、香附、砂仁、白朮、沉香、韭汁、薑汁治之。(匯補)

白話文:

噎分五種

噎症分為五種:

  • 氣滯:由於氣機不通暢導致。
  • 血瘀:由於血液瘀滯不流通導致。
  • 火炎:由於體內火氣過盛導致。
  • 痰凝:由於痰液凝聚在咽喉導致。
  • 食積:由於食物積滯在胃腸導致。

雖然分為五種,但總歸是七情變化所致。由氣鬱化火,火旺則血枯,津液變成痰,痰壅塞導致食不下。若嚥下時感到堵塞,脖子和背部轉動或伸展都困難,似乎是膈噎的症狀,飲食無法吞嚥,心胃疼痛,這是痰凝血瘀造成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痰氣結塊在咽喉之間,咳吐不出來,飲食也無法吞嚥。

這些都是七情所致,不可使用潤滑的藥物。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香附、砂仁、栝蔞、蘇子、枳殼、厚朴、黃連、生薑來治療。

有些是因為過度縱欲,陰火上炎,導致形成膈氣,宜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當歸、桃仁、香附、砂仁、白朮、沉香、韭汁、薑汁來治療。

噎屬七情

怒氣所致。食則氣逆不下。勞氣所致。為咽噎喘促。思氣所致。為中痞。三焦閉塞。咽噎不利。(針經)大抵此症乃神思間病。惟內觀靜養。庶幾得之。(雞峰)

噎與膈分

噎乃陰氣不得下降。六腑之所生。屬陽與氣。膈為陽氣不能上出。五臟之所生。屬陰與血。然皆由陰中伏陽而作也。(東垣)

脈法

數而無力為血虛。緩而無力為氣虛。弦滑有力為痰。數實有力為熱。又血虛者。左脈無力。氣虛者。右脈無力。痰凝者。寸關沉滑而大。氣滯者。寸關沉伏而澀。火氣衝逆者。脈來數大。瘀血積滯者。脈來芤澀。小弱而澀者。反胃。緊滑而革者。噎膈。

白話文:

噎症屬於七情所致,怒氣導致食後氣逆難下,勞氣導致咽噎喘促,思氣導致中痞,三焦閉塞,咽噎不順。此症乃神思間疾病,唯有內觀靜養,方可痊癒。噎症與膈症不同,噎症為陰氣無法下降,屬於六腑陽氣與氣的病變,膈症為陽氣無法上出,屬於五臟陰氣與血的病變,但都源於陰中伏陽所致。脈象方面,數而無力為血虛,緩而無力為氣虛,弦滑有力為痰,數實有力為熱。血虛者左脈無力,氣虛者右脈無力,痰凝者寸關沉滑而大,氣滯者寸關沉伏而澀,火氣衝逆者脈來數大,瘀血積滯者脈來芤澀,小弱而澀者反胃,緊滑而革者噎膈。

治法

治宜養血生津。清痰降火。順氣調脾。抑肝開鬱。

治養虛實

若健脾理痰。恐燥劑妨於津液。用養血生津。恐潤劑礙於中州。審其陰傷火旺。以養血為亟。脾傷陰盛。以溫補為先。更有憂恚盤礴。火鬱閉結。神不大衰。脈猶有力。當以倉公河間法下之。關扃自通。若膈間痰盛者。先微微湧出。然後治下。藥勢易行。或蜜鹽下導亦可。(必讀)

治在肺腎

夫陰血根於腎。陽氣運於肺。胃中之氣血。皆藉此滋生也。故有氣衰不能運化生痰者。亦有血衰不能滋腎生火者。當養金水二臟。使陰血滋潤。津液生而噎膈漸開也。(匯補)

白話文:

治法

治療應以養血生津、清痰降火、順氣調脾、抑肝開鬱為原則。

治養虛實

若要健脾理痰,需注意燥劑可能傷及津液。若用養血生津,則要考慮潤劑可能阻礙中州(脾胃)。應仔細辨證,若屬陰虛火旺,則以養血為首要。若屬脾虛陰盛,則以溫補為先。若患者有憂鬱積鬱,火鬱閉結,精神尚不衰弱,脈象尚有力,則應採用倉公河間法下瀉之法。關節閉塞自會暢通。若膈間痰盛者,應先微微湧出痰液,然後再行下瀉之法,藥效更容易發揮。也可以用蜜鹽下導。

治在肺腎

陰血根源於腎,陽氣運行於肺,胃中之氣血皆賴此滋生。因此,若有氣虛不能運化生痰者,亦有血虛不能滋腎生火者。治療應以養護金水二臟為重點,使陰血滋潤,津液生長,噎膈症狀逐漸緩解。

治宜調補

咽噎閉塞。胸膈滿悶。似屬氣滯。然有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大便燥熱。結如羊屎。似屬血熱。然有服利藥過多。血液衰耗而致者。當補血。(玉機)

治禁香燥

治宜益陰養胃為主。辛香開導為暫。若概以辛散燥熱之藥。以火濟火。重耗津液。久則大便閉結。幽門不通。上衝吸門。而噎膈轉甚矣。(匯補)

治禁泥滯

嘗見多郁之人。氣結胸臆。聚而成痰。膠固上焦。道路窄狹。不能寬轉。又或好酒之徒。濕中生火。火復生痰。痰火交煎。膠結不開。阻塞清道。漸覺澀痛。若以血槁治。投以滋潤之品。血未必潤。反助其痰。病何由愈。惟黑瘦之人。真陰素虛。常覺內熱。又不嗜酒。或過服香燥熱藥。當以血槁治之。(匯補)

白話文:

患者出現咽喉阻塞、胸部悶脹,像是氣滯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因服用耗氣藥物過度,導致中氣運行不暢而引起的。這種情況下,應該補氣。如果出現大便乾燥、結塊如羊屎,像是血熱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服用利尿藥物過度,導致血液衰弱而引起的。這種情況下,應該補血。(出自《玉機》)

治療此病應以益陰養胃為主要原則,辛香開導只是暫時措施。如果一味使用辛散燥熱的藥物,等於是用火去救火,會加重津液耗損。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大便不通、幽門閉塞,向上衝擊食道,使噎膈症狀更加嚴重。(出自《匯補》)

我經常看到許多鬱結之人,氣滯於胸臆,凝聚成痰,粘附在上焦,導致通道狹窄,無法順暢運行。另外,喜好飲酒的人,容易因濕氣化熱,熱氣又生痰,痰火交織煎熬,粘結在一起,阻塞氣道,逐漸感到澀痛。如果用血燥的方法治療,服用滋潤之品,血液不一定能滋潤,反而會助長痰邪,病症怎麼會好呢?只有那些黑瘦之人,真陰本來就虛弱,經常感覺內熱,又不嗜酒,或者過度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才可以使用血燥的方法治療。(出自《匯補》)

死症

年滿六旬者難治。糞如羊屎者不治。大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不絕酒色及憂恚者危。

用藥

主以二陳湯。加白朮、枳殼。清痰。加竹瀝、薑汁。降火。加竹茹、山梔。開鬱。加香附、撫芎。抑肝。加青皮、白芍。如咽嗌阻格。此為血少。加當歸、韭汁。如胸臆滿悶。此為氣逆。加訶子、昆布。食下心痛。吐出乃止。此胃中血瘀也。加韭汁、薑汁以潤之。腹硬而大便閉結。

白話文:

年紀超過六十歲的病人,很難治癒。大便像羊糞一樣的病人,無法治癒。大量吐白沫的病人,也無法治癒。胸腹劇烈疼痛,像刀割一樣的病人,會死亡。無法戒除酒色,又經常憂愁憤怒的病人,情況危急。

主要用二陳湯,加入白朮、枳殼來清痰。加入竹瀝、薑汁來降火。加入竹茹、山梔來開鬱。加入香附、川芎來抑肝。加入青皮、白芍。如果咽喉阻塞,這是血虛,要加當歸、韭汁。如果胸臆滿悶,這是氣逆,要加訶子、昆布。如果吃東西後心痛,吐出來才止,這是胃中血瘀,要加韭汁、薑汁來潤滑。如果腹部硬、大便不通,要加...

食反上奔。此下焦實熱也,加大黃、桃仁以下之。有蟲。加驢尿。有火。加童便。如血少瘦弱。本方合四物湯。氣虛倦怠。本方合四君子。加竹瀝、薑汁、童便。乳酪之類。凡膈病初起。鬱結太過。血液未枯者。當以沉香、木香、豆蔻等開提之。不可徒用滋補。及久病胃傷。

津液已涸者。當以白蜜、蘆根、當歸、白芍養之。不可徒事香燥。此先後之序也。

【附梅核氣】

梅核氣者。痰氣窒塞於咽喉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狀如梅核。此因濕熱內郁。痰氣凝結。治宜開鬱順氣消痰。加味二陳主之。一方。用韭汁一杯、薑汁半杯、牛乳半杯。和勻。細細溫服。得下咽。漸加之。

白話文:

食物逆流往上跑,這是下焦實熱,可以用大黃、桃仁等藥物治療。如果有蟲,可以用驢尿;如果有火,可以用童便。如果患者血少瘦弱,可以用四物湯。如果患者氣虛倦怠,可以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竹瀝、薑汁、童便。乳酪等食物也可以食用。凡是膈病初起、鬱結太過、血液未枯的患者,應該用沉香、木香、豆蔻等藥物開提,不可單純用滋補藥物。久病胃傷、津液已涸的患者,應該用白蜜、蘆根、當歸、白芍等藥物滋養,不可單純使用香燥藥物。以上是治療膈病的順序。

梅核氣是指痰氣阻塞在咽喉之間,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感覺像梅核卡住。這是因為濕熱內鬱、痰氣凝結引起的,應該用開鬱順氣、消痰的藥物治療。可以用加味二陳湯治療。另外,也可以用韭汁一杯、薑汁半杯、牛乳半杯混合在一起,溫溫地喝,可以幫助下咽,逐漸增加用量。

噎膈選方

五汁飲

蘆根汁,生薑汁,韭汁,沉香汁,竹瀝,和勻。重湯煮服。

七聖湯

半夏,黃連,白蔻,人參,茯苓,竹茹(各等分),生薑水煎。

湧痰湯

甘草,桔梗,瓜蒂(各一錢),枳殼,陳皮(各五分)

水煎。飲盡探吐。

滋陰清膈散,滋血潤腸湯(二方見反胃)

白話文:

噎膈選方

五汁飲

蘆根汁、生薑汁、韭汁、沉香汁、竹瀝,將以上五種汁液混合均勻。以大火煮沸後服用。

七聖湯

半夏、黃連、白蔻、人參、茯苓、竹茹(各等分),以生薑水煎服。

湧痰湯

甘草、桔梗、瓜蒂(各一錢),枳殼、陳皮(各五分)

以水煎服,飲盡後再用手指探吐。

滋陰清膈散滋血潤腸湯,這兩種方劑適用於反胃症狀。

噎膈仙方

白硼砂一錢半、真青黛一錢、烏角沉香二錢。共為細末。聽用。再用白馬尿一斤、(如反胃者用黑驢尿),白蘿蔔一斤取汁、生薑半斤取汁。共於銅鍋內熬成膏。每服用膏三茶匙。加前末藥七釐。白湯調下。一日三服。當日可以通關能食。誠神驗仙方也。

白話文:

取硼砂一錢半、青黛一錢、烏角沉香二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七釐藥粉,用白湯調和服下,每日三服。另取白馬尿一斤(若有反胃症狀,則用黑驢尿),白蘿蔔一斤榨汁,生薑半斤榨汁,三者放入銅鍋內熬製成膏狀。每次服用三茶匙膏藥,並加入七釐藥粉,用白湯調服,每日三服。當日即可通暢食道,恢復正常飲食。此方藥效奇佳,堪稱神效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