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4)

1. 痰症

茯苓丸,治中脘停痰伏飲。手臂一肢麻木不舉。不可作風症虛症治者。此方主之。

半夏(二兩),茯苓(一兩),風化硝(二錢五分),枳殼(五錢)

薑汁、竹瀝和糊丸。

控涎丹,治痰涎在心膈上下。使人胸背手足頸項腰脅引痛。有似癱瘓者。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

小胃丹,上取胸膈之痰。下利腸胃之痰。胃弱者戒之。

甘遂(麵裹水浸半日煮曬),大戟(長流水煮),芫花(醋拌瓦器內炒各五錢),大黃(酒蒸拌一兩五錢),黃柏(炒三兩)

粥丸。此方與墜痰丸。俱為脾家濕痰臌脹之劑。可與沉香化氣丸相間服。則不傷元氣而脹漸平。

墜痰丸,治濕痰在脾胃成脹滿者。用此下之。

黑牽牛,枳實,白礬,朴硝,枳殼,牙皂

蘿蔔汁丸。每服五十丸。雞鳴時服。初則有糞。後則有痰。元氣實者。每日一服。元氣虛者。間一日服。以大腹和軟平復為度。

滾痰丸(王隱君),治一切壯實人痰滯腸胃。變成諸般奇怪之症。

大黃(略蒸),黃芩(各八兩),青礞石(以焰硝同煅黃金色),沉香,百藥煎(各五錢)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晨白湯下。服後仰臥片時。使藥氣少停膈上。然後下行。妊婦忌用。

瓜蒂散,痰在膈上。用此吐之。

瓜蒂(七枚),赤小豆(七粒),甘草(三分)

為末。每服一錢。或五分。空心。以齏汁或豆豉湯下。鵝翎探吐。令快為度。

潤字丸,開結潤腸。通痰去垢。亦可為外感家秘結症。代承氣湯功用。

橘紅(一兩),杏仁(二兩),牙皂(一兩),前胡,天花粉,枳實,山楂肉(各二兩),甘草(三錢),檳榔(七錢),半夏(一兩),生地黃(十二兩)

水發丸。空心。白滾湯下二三錢。

白龍丸,治酒積有痰。

半夏,滑石,茯苓,白礬(等分)

神麯糊丸。

白話文:

痰症

**茯苓丸:**這個藥方治療因為痰飲停留在中脘(胃部)導致的症狀。會出現手臂一側麻木,抬不起來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可以當作風症或虛症來治療,要用這個藥方。

藥材包含:半夏(八錢)、茯苓(四錢)、風化硝(二錢五分)、枳殼(五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薑汁和竹瀝調和成糊狀,做成藥丸。

**控涎丹:**這個藥方治療痰液積在心胸膈膜上下位置導致的症狀。會使人感到胸背、手腳、脖子、腰脅等部位牽引疼痛,類似癱瘓的症狀。

藥材包含:甘遂(去掉心)、大戟(去掉皮)、白芥子(等量)。

**小胃丹:**這個藥方可以清理胸膈部位的痰,也能清理腸胃中的痰。但如果胃比較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

藥材包含:甘遂(用麵包裹後在水中浸泡半天,然後煮過曬乾)、大戟(用流動的水煮過)、芫花(用醋拌勻後在瓦器中炒過,各五錢)、大黃(用酒蒸過後拌勻,一兩五錢)、黃柏(炒過,三兩)。

把這些藥材做成粥丸。這個藥方和墜痰丸都是用來治療脾胃濕痰引起的腹脹的藥方,可以和沉香化氣丸交替服用,這樣就不會傷害元氣,腹脹也會慢慢消退。

**墜痰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濕痰停留在脾胃,導致腹部脹滿的症狀,可以用這個藥方來瀉下。

藥材包含:黑牽牛、枳實、白礬、朴硝、枳殼、牙皂。

用蘿蔔汁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雞鳴時服用。剛開始會有排便,之後會排出痰。如果元氣充足的人,每天可以服用一次;元氣虛弱的人,可以隔一天服用一次。以腹部變得柔軟、平坦為止。

**滾痰丸(王隱君):**這個藥方治療身體強壯的人,因為痰液停留在腸胃,導致各種奇怪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稍微蒸過)、黃芩(各八兩)、青礞石(用焰硝一同煅燒至黃金色)、沉香、百藥煎(各五錢)。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滴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在清晨用白開水送服。服藥後仰臥片刻,讓藥力稍微停留在膈膜上,然後再向下運行。孕婦禁用。

**瓜蒂散:**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痰液停留在膈膜上的症狀,用來催吐。

藥材包含:瓜蒂(七枚)、赤小豆(七粒)、甘草(三分)。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五分,在空腹時服用,用碎菜汁或豆豉湯送服。用鵝毛探入喉嚨催吐,吐得乾淨為止。

**潤字丸:**這個藥方可以疏通鬱結,潤腸通便,清理痰液和污垢。也可以用來治療外感疾病導致的便秘,可以替代承氣湯的功效。

藥材包含:橘紅(一兩)、杏仁(二兩)、牙皂(一兩)、前胡、天花粉、枳實、山楂肉(各二兩)、甘草(三錢)、檳榔(七錢)、半夏(一兩)、生地黃(十二兩)。

用水將藥材磨成藥丸。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二三錢。

**白龍丸:**這個藥方治療因為飲酒積聚引起的痰。

藥材包含:半夏、滑石、茯苓、白礬(等量)。

用神麴做成藥糊,然後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