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3)

1. 痰症

陳皮,半夏(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一兩半)

為劑。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六分服。加南星、枳殼。名導痰湯。加南星、黃芩、黃連。名潤下丸。以鹽水拌煮諸藥。故名潤下。治痰熱症。

新制潤下丸,降痰極效。

陳皮(四兩以鹽水拌煮透曬乾為末),炙甘草(一兩)

水酒糊丸綠豆大。清茶下。

半夏丸,治肺熱咳嗽生痰。

栝蔞仁,熟半夏(等分)

各為末。和勻。淡薑湯丸。

神術丸,治膏粱鬱結。胃槁腸燥。凝痰不順。將成噎膈者。

茅山蒼朮(五錢),生芝麻(五錢水研),大棗(十五枚水煮)

以術為末。搗二味為丸。加真廣皮五錢。更效。

四制化痰丸,治肥人因醇酒厚味。肺胃上口有痰生火者。

半夏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生薑、黃連煮。一分用知母、貝母煮。一分用人參、杏仁煮。一分用桔梗、桑皮煮。

各揀去余藥。單用半夏為末。水糊丸。

汝言化痰丸,治肺家老痰在於喉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栝蔞,杏仁,海粉,桔梗,連翹,五倍子,香附,蛤粉,瓦楞子,風化硝

以薑汁少許。和竹瀝搗入藥。加蜜丸。噙化。或作小丸。清茶下。

抑痰丸,治痰結胸喉。用此順降。功與化痰丸相似。而藥味簡要。可摘入煎劑中用之。

栝蔞仁(一兩),貝母(六錢),半夏(三兩)

以蒸餅丸如麻子大。每服百丸。淡薑湯下。

黃栝蔞丸,治食積痰飲。胸膈脹悶。吐痰如膠。或五更發咳之症。

栝蔞,半夏,山楂,神麯

等分為末。以栝蔞水丸。竹瀝和淡薑湯下。

搜風化痰丸(丹溪),治風痰。半身不遂。歪斜蜷攣。顛狂眩暈之症。

膽南星(二兩),殭蠶(一兩),白礬(一兩),天麻(一兩),荊芥(一兩),白附子,陳皮,辰砂(各五錢),半夏(一兩)

上為末。薑汁丸。以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淡薑湯下。癱瘓症。酒下。

稀涎散,治風痰壅盛。不語。(方見中風)

千緡湯(大全)

半夏(七個),皂角(去弦皮),甘草(各一寸),生薑(如指大)

水煎。

黃芩利膈丸,治熱痰。眩暈。嘈雜。吞酸。嘔吐。咯痰青黃色者。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澤瀉,黃連(各五錢),南星,枳殼,陳皮(各三錢),白朮(二錢)

蒸餅丸。

星半蛤粉丸,治濕痰。倦怠痿弱。瀉利腫脹。上為咳嗽。下為白濁之症。

南星,半夏,蒼朮(九蒸洗),白朮(各一兩),蛤粉(二兩),橘皮(一兩半)

神麯糊為丸。薑湯下。

中和丸,治濕熱氣痰。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

薑桂丸(潔古),治寒痰。

南星,半夏,官桂(各三兩)

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枳朮丸,治脾虛食積生痰。(方見傷食)

六君子湯,治氣虛挾痰之症。(方見中風)

白話文:

痰症

導痰湯: 將陳皮、半夏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一兩半,混合為一劑藥。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小杯,加生薑五片煎煮,取藥汁六分服用。如果加入南星、枳殼,就叫導痰湯。如果加入南星、黃芩、黃連,就叫潤下丸。因為這些藥是用鹽水拌煮,所以叫潤下丸,主要治療痰熱症。

新製潤下丸: 新製作的潤下丸,降痰效果非常好。 陳皮四兩,用鹽水拌煮透,曬乾後磨成粉末,加上炙甘草一兩,用水酒調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清茶送服。

半夏丸: 治療肺熱咳嗽並產生痰液的方子。 將栝蔞仁和熟半夏等量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淡薑湯做成藥丸。

神術丸: 治療因飲食過於豐盛,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腸胃乾燥,痰液凝結不順暢,甚至快要形成食道阻塞的症狀。 茅山蒼朮五錢,生芝麻五錢(用水研磨),大棗十五枚(用水煮過),將蒼朮磨成粉末,與芝麻、大棗搗成泥狀做成藥丸。如果加入真廣皮五錢,效果會更好。

四制化痰丸: 治療肥胖的人因為飲酒過多、吃太多油膩食物,導致肺胃有痰而產生火氣的症狀。 將半夏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生薑、黃連煮,一份用知母、貝母煮,一份用人參、杏仁煮,一份用桔梗、桑皮煮。分別將其他藥材去除,單獨將半夏磨成粉末,用水調成糊狀做成藥丸。

汝言化痰丸: 治療肺部有老痰,卡在喉嚨裡,咳不出也吞不下的症狀。 栝蔞、杏仁、海粉、桔梗、連翹、五倍子、香附、蛤粉、瓦楞子、風化硝,加入少量薑汁,和竹瀝一起搗爛,加入蜂蜜做成藥丸。可以含在嘴裡慢慢化開,也可以做成小藥丸,用清茶送服。

抑痰丸: 治療痰液結在胸口和喉嚨的症狀,用這個方子可以使痰順利下降。功效類似化痰丸,但藥材比較精簡,也可以加入煎劑中一起服用。 栝蔞仁一兩,貝母六錢,半夏三兩,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淡薑湯送服。

黃栝蔞丸: 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痰飲,胸口脹悶,吐出的痰像膠水一樣黏稠,或是清晨咳嗽的症狀。 栝蔞、半夏、山楂、神麯等量磨成粉末,用栝蔞水做成藥丸,用竹瀝和淡薑湯送服。

搜風化痰丸(丹溪): 治療風痰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腳抽搐、癲狂眩暈等症狀。 膽南星二兩,殭蠶一兩,白礬一兩,天麻一兩,荊芥一兩,白附子、陳皮、辰砂各五錢,半夏一兩,全部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藥丸,外層裹上辰砂。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淡薑湯送服。如果是癱瘓的症狀,可以用酒送服。

稀涎散: 治療風痰壅盛導致無法說話的症狀。(此方在《中風》篇中可找到)

千緡湯(大全): 半夏七個,皂角(去除外皮和筋)一寸,甘草一寸,生薑(如手指大小),用水煎煮。

黃芩利膈丸: 治療熱痰引起的眩暈、嘈雜、吞酸、嘔吐、以及咳出黃綠色痰液的症狀。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澤瀉、黃連各五錢,南星、枳殼、陳皮各三錢,白朮二錢,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

星半蛤粉丸: 治療濕痰引起的疲倦無力、肢體痿弱、腹瀉水腫、上為咳嗽、下為白濁等症狀。 南星、半夏、蒼朮(九蒸洗過)、白朮各一兩,蛤粉二兩,橘皮一兩半,用神麯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

中和丸: 治療濕熱引起的氣痰。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

薑桂丸(潔古): 治療寒痰。 南星、半夏、官桂各三兩,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枳朮丸: 治療因脾虛導致食物積滯而產生的痰液。(此方在《傷食》篇中可找到)

六君子湯: 治療氣虛夾雜痰的症狀。(此方在《中風》篇中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