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喘病
大意
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內經)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河間)盛則為喘。減則為枯。(華佗)盛者肺中之火邪盛也。減者肺中之元氣衰也。(匯補)
內因
肺居五臟之上。升降往來。無過不及。或六淫七情之所傷。或食飽礙氣之為病。由是呼吸之氣。不得宣暢而生喘。(匯補)
外候
氣喘者。呼吸急促。無痰而有聲。痰喘者。喘動有痰而有聲。火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大發。水喘者。轆轆有聲。怔忡浮腫。此有餘之喘也。氣虛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續。胃虛喘者。抬肩擷肚。飲食不進。陰虛喘者。氣從臍下直衝清道。此不足之喘也。(匯補)
白話文:
各種喘息滿悶的病症,都屬於熱證。古代醫書《內經》記載,人體若寒則氣虛而呼吸微弱,若熱則氣盛而呼吸粗重。《河間》指出,氣盛則表現為喘息,氣減則表現為氣虛。根據《匯補》,喘息是因為肺中火邪盛或元氣衰弱所致。
喘息的內在原因,主要是肺臟功能失調,由於外感六淫七情,或飲食過飽影響氣機,導致呼吸不暢而出現喘息。
喘息的外在表現,可分為氣喘、痰喘、火喘、水喘、氣虛喘、胃虛喘、陰虛喘等。氣喘呼吸急促,無痰卻有聲音;痰喘喘動伴有痰液和聲音;火喘呼吸忽快忽慢,進食後減輕,食後加重;水喘呼吸如同轆轆車聲,伴有心悸和浮腫;氣虛喘呼吸急促,氣息不連貫;胃虛喘抬肩挺肚,飲食不進;陰虛喘氣息從臍下直衝咽喉,這些都是由於氣虛或氣盛引起的喘息。
喘分虛實
虛者。氣乏身涼。冷痰如冰。實者。氣壯胸滿。身熱便硬。(入門)
短氣分辨
若夫少氣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續。出多入少。名曰氣短。氣短者。氣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氣粗奔迫也。(匯補)
死候
發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擷肚。直視譫語。鼻煽口開。及胸前高起。脈絡散張。手足厥冷。脈散及數者死。(入門)
脈法
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脈宜浮遲。不宜急數。(脈經)上氣脈數。身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脈浮大者死。右寸脈實而緊。為肺感寒邪。亦有六脈沉伏者。並宜發散。則熱退喘止。(匯補)
白話文:
【喘分虛實】
虛者:指氣息不足,身體感到涼意,痰液寒冷如冰。
實者:指氣息強健,胸部滿脹,身體發熱,排便堅硬。
【短氣分辨】
如果呼吸困難,不足以正常呼吸,換氣不斷,呼出的氣多於吸入的氣,這稱為氣短。氣短時,氣息微弱,力量減弱,與喘息症的氣息粗重、急促不同。
【死候】
發汗如油,汗出如珠,肩膀抬起,腹部疼痛,眼睛直視,神志迷亂,鼻孔開闊,嘴巴開啞,胸前隆起,脈搏散亂擴張,手腳冰冷,脈搏散亂或快速,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脈法】
脈象滑動,手腳溫暖的人會康復。脈象細澀,四肢發冷的人可能死亡。脈象應該輕浮緩慢,不宜急促快速。
【上氣脈數】
上氣脈數,身體發熱,無法安睡的人可能死亡。上氣面浮,脈象浮大的人可能死亡。右手寸脈實而緊,表示肺部感受寒邪,也可能有六脈沈伏的現象,都應該發散,以使熱退喘止。
治法
外邪則散之。氣鬱則開之。痰則豁之。火則清之。停飲者吐之。脾虛者溫之。氣虛而火入於肺者。補氣為先。陰虛而火來乘金者。壯水為亟。水寒火不歸經者。導龍入海。腎虛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匯補)
用藥
主以大棗。加桔梗、枳殼、蘇子等。寒鬱。加麻黃、杏仁。風痰。加南星。火痰。加黃連、山梔。水氣。加豬苓、澤瀉。胃虛。四君子湯。腎經陰虛。六味地黃湯。陽虛。安腎丸。婦人產後。及跌撲損傷。瘀血入肺喘者。二味參蘇飲。脾腎兩虛。觀音應夢散。或參胡湯、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白話文:
治療原則是:外來邪氣要驅散,氣鬱要疏通,痰濁要化解,火熱要清降,停滯的飲水要吐出,脾虛要溫補。氣虛而火邪入肺,需先補氣;陰虛而火邪侵犯肺金,需急需滋陰。水寒而火邪不歸經,需引導火氣下行;腎虛而水邪泛溢,需逐水下行。
常用藥物包括大棗,配合桔梗、枳殼、蘇子等。寒鬱則加麻黃、杏仁,風痰則加南星,火痰則加黃連、山梔,水氣則加豬苓、澤瀉。胃虛則用四君子湯,腎經陰虛則用六味地黃湯,陽虛則用安腎丸。婦女產後或跌撲損傷導致瘀血入肺喘息者,可用二味參蘇飲。脾腎兩虛者,可用觀音應夢散,或參胡湯、八味丸。凡是喘息嚴重者,不可使用苦寒藥物,因為其火氣旺盛。
喘病選方
二陳湯,統治喘病。為其能順氣和中化痰也。(方見痰症)
安腎丸,治腎虛水涸。氣孤陽浮致喘者。
肉桂(五兩),破故紙,山藥,石斛,白朮,茯苓,肉蓯蓉,萆薢,巴戟,蒺藜,桃仁(各十五兩),川烏(炮去皮臍五兩)
蜜丸。空心。溫酒或鹽湯服。
白話文:
治療喘病,二陳湯是首選,因為它能順暢氣機,調理脾胃,化解痰濕。另外,安腎丸則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津液虧損,出現氣虛陽浮而致喘的症狀。藥方包括肉桂、破故紙、山藥、石斛、白朮、茯苓、肉蓯蓉、萆薢、巴戟、蒺藜、桃仁等,以蜜丸的形式製成,空腹溫酒或鹽湯服用。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若口鼻氣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後。即服六君子湯為妙。
三拗湯,治風寒鬱閉。喘促不得息。
麻黃(一錢),杏仁(七粒),甘草(五分)
水煎。熱服取汗。
應夢散,治腎氣煩冤。喘促不得臥。
人參(一兩),胡桃肉(二枚連衣),生薑(五片),大棗(二枚)
白話文:
【二味參蘇飲】用於治療產後瘀血進入肺部所導致的咳嗽和喘息。
- 人參(一兩):補益氣血、調理肺部。
- 蘇木(二兩):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如果出現口鼻呼吸困難且呈黑色,則需加入附子進行救治。病情改善後,可以服用六君子湯以促進恢復。
【三拗湯】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情緒抑鬱、喘息難以平息的情況。
- 麻黃(一錢):發汗解表、平喘。
- 杏仁(七粒):宣肺平喘、潤燥化痰。
- 甘草(五分):調和諸藥、緩和毒性。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熱服以引出汗液。
【應夢散】用於治療腎氣不足、情緒焦慮所引起的喘息難以躺下休息的情況。
- 人參(一兩):補益腎氣、調理心神。
- 胡桃肉(二枚連衣):滋補腎氣、潤肺止咳。
- 生薑(五片):發散風寒、溫中暖胃。
- 大棗(二枚):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以上藥方皆為古人的治療經驗,具體使用時請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並考慮個人身體狀況及可能的副作用。
水煎。臨臥服。
千緡湯,治風痰上喘。
半夏(七枚),皂莢(一寸),甘草(一寸)
合導痰湯同煎更效。
蘇子降喘湯
蘇子(炒搗碎),杏仁,桑皮,前胡,橘皮,半夏,桔梗(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煎。
五味子湯,治胃虛喘促。脈伏而數者。
五味子(二錢),人參,麥冬,杏仁,陳皮(各二錢半),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睡前服用。千緡湯可以治療因風痰引起的喘息。將半夏七枚、皂莢一寸、甘草一寸,和導痰湯一起煎煮,效果更好。蘇子降喘湯的藥材包括炒碎的蘇子、杏仁、桑皮、前胡、橘皮、半夏、桔梗(各一錢)和甘草(四分),水煎服用。五味子湯用於治療胃虛引起的喘促,脈象沉伏而數者。五味子湯的藥材包括五味子(二錢)、人參、麥冬、杏仁、陳皮(各二錢半)、生薑(三片)和大棗(三枚)。
水煎服。
四君子湯,治胃虛氣弱。水氣上乘作喘。(方見中風)
參胡湯,治喘急隨絕者。余屢用之有效。功不可盡述。
人參(二錢),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水煎服。
八味丸(方見中風),越婢加半夏湯(方見咳嗽)
華蓋散,治風寒致哮。
麻黃,紫蘇,杏仁,桑皮,赤茯苓,橘紅,甘草
加姜煎。
參蘇溫肺湯
白話文:
- 水煎服。 四君子湯,治胃虛氣弱。水氣上乘作喘。(方見中風)
煮水飲用。 四君子湯,治療胃虛弱、氣力不足。水分過多,上行至胸腔引發喘息。(詳細方子見《中風》一書)
- 參胡湯,治喘急隨絕者。餘屢用之有效。功不可盡述。
參胡湯,治療喘息急迫且隨時可能停止的情況。我多次使用此方都見效。其功效無法完全描述。
- 人參(二錢),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人參(兩錢),胡桃肉(兩顆,不要去殼)。
- 水煎服。
煮水飲用。
- 八味丸(方見中風),越婢加半夏湯(方見咳嗽)
八味丸(詳細方子見《中風》一書),越婢加半夏湯(詳細方子見《咳嗽》一書)
- 華蓋散,治風寒致哮。
華蓋散,治療因風寒導致的哮喘。
- 麻黃,紫蘇,杏仁,桑皮,赤茯苓,橘紅,甘草
麻黃,紫蘇,杏仁,桑皮,赤茯苓,橘紅,甘草
- 加姜煎。
加入薑一起煎煮。
- 參蘇溫肺湯
參蘇溫肺湯
人參,肉桂,甘草,木香,五味,陳皮,半夏,桑皮,白朮,紫蘇(各五錢),茯苓(三分)
冬月加麻黃。
劫法
椒目研極細末。薑湯調下二錢。未效再服。俟喘止後。分痰分火治之。
白話文:
这方子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其中包含多种中药材,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人参、甘草、白朮等补气健脾;肉桂、木香、陈皮等温中散寒;半夏、桑皮等化痰止咳;紫蘇、茯苓等利水消肿。冬月(十二月)气温低,容易引发寒邪入侵,所以要加用麻黄以散寒发汗。
劫法指的是紧急救治的方法,用椒目研末,以薑汤送服,能够迅速缓解喘息症状。喘息止住后,再根据痰火的情况,进行下一步治疗。
注
- 劫法指的是紧急救治的方法,通常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
- 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