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四 (7)
卷之四 (7)
1. 齒病
大意
齒者。骨之餘。髓之所養。故齒屬腎。上下齦屬陽明。凡動搖豁脫。或大痛或不痛。或出血或不出血。如欲脫之狀者。皆屬腎病。其蟲疳齦腫。潰爛穢臭而不動者。皆屬陽明。或兼諸經錯雜之邪。(醫貫)
內因
若陽明膏粱之變。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而黑爛脫落。(玉綸)若腎虛作痛者。遇勞即發。午後更甚。口渴面黧。倦怠遺精。此皆脾腎虛熱之症。(醫貫)
外候
精完則齒堅。腎衰則齒豁。虛熱則齒動。髓溢則齒長。(入門)腎虛牙疼。其齒浮。血虛牙疼。其齒癢。火熱牙疼。其齒燥。蟲蝕牙疼。其齒黑。風熱牙疼。其齒腫。濕熱牙疼。其齒木。(繩墨)又有風熱相搏。吸風即痛者。寒氣犯腦。頭項連齒者。痰熱毒氣。注痛咳嗽者。血搏齒間。鑽刺掣痛者。(入門)
白話文:
【大意】
齒是骨的餘分,由髓養育,因此齒屬於腎,上下齦屬於陽明。若出現齒動搖、脫落、劇痛或微痛、出血或不出血的情況,都屬於腎病。而蟲咬、疳積、齦腫、潰爛且有惡臭,且不動搖者,則屬於陽明。也可能混雜其他經絡的邪氣。
【內因】
如果因為過食膏粱厚味導致陽明濕熱上攻,則會使牙牀不清,引起腫脹和疼痛,或者出血,甚至生蟲腐爛脫落。若是腎虛引發的疼痛,勞累時會發作,下午尤甚,口渴、面色黯淡、疲倦、遺精,這些都是脾腎虛熱的症狀。
【外候】
腎氣充足則齒堅固,腎氣衰竭則齒鬆脫,虛熱則齒動搖,髓液溢出則齒長。腎虛引起牙疼,齒會浮動;血虛引起牙疼,齒會癢;火熱引起牙疼,齒會乾燥;蟲咬引起牙疼,齒會變黑;風熱引起牙疼,齒會腫大;濕熱引起牙疼,齒會像木頭一樣。此外,還有風熱交加,遇風即痛;寒氣侵襲頭腦,頭部和頸部連帶齒部疼痛;痰熱毒氣注入,引起疼痛並伴有咳嗽;血塊卡在齒間,引起鑽刺般的疼痛等情況。
齒痛寒熱
足陽明胃之脈。貫絡於齒上齦。手陽明太陽之脈。貫絡於齒下齦。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飲。足陽明惡熱飲而喜冷飲。故齒痛有惡寒惡熱之不同。(正傳)惡寒飲者。外吸風寒所致。惡熱飲者。內生風熱使然。(匯補)
脈法
尺脈虛大者腎虛。洪數者陰火。關脈浮弦者風熱。洪滑者痰火。
治法
連翹宣露動搖者。腎元虛也。治宜滋腎。惡寒熱而口臭者。陽明熱也。治宜清胃。(正傳)
用藥
陽明經病。治以清胃散。加乾葛、石膏、黃芩、連翹、花粉、山梔。如胃火盛。倍加石膏。大腸實。加大黃。挾痰。加貝母。挾風。加防風。酒毒。加乾葛。蟲蝕。加檳榔。齦癢。加白芷。齦爛。加膽草。若勞倦而胃虛齒浮。補中益氣湯。腎虛。地黃湯加元參、補骨脂。陽虛豁落。
白話文:
齒痛寒熱
足陽明胃經的經脈,貫穿連接牙齒上方的牙齦。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經脈,貫穿連接牙齒下方的牙齦。手陽明大腸經喜好熱飲,厭惡冷飲;足陽明胃經喜好冷飲,厭惡熱飲。因此,牙痛會有喜冷飲或喜熱飲的差異。(《正傳》)
喜冷飲的牙痛,是由於外感風寒所引起。喜熱飲的牙痛,是由於內生風熱所導致。(《匯補》)
脈法
尺脈虛大者,腎虛。 洪數脈者,陰火。 關脈浮弦者,風熱。 洪滑脈者,痰火。
治法
牙齒搖動,是腎氣虛弱所致,宜滋補腎臟。 牙痛伴隨寒熱口臭,是陽明經熱盛所致,宜清熱胃經。(《正傳》)
用藥
陽明經病,可用清胃散治療,並可加入乾葛、石膏、黃芩、連翹、花粉、山梔子。如果胃火旺盛,則加倍石膏。如果大腸積實,則加入大黃。如果伴隨痰濕,則加入貝母。如果伴隨風邪,則加入防風。如果伴隨酒毒,則加入乾葛。如果伴隨蟲蝕,則加入檳榔。如果牙齦癢,則加入白芷。如果牙齦潰爛,則加入膽草。
如果因勞倦而胃虛導致牙齒鬆動,則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腎虛,則使用地黃湯,並加入元參、補骨脂。如果陽虛導致牙齒鬆動脫落,則使用補腎固齒的藥物。
加續斷、枸杞、茴香。陰虛浮動。加知、柏、地骨皮、生地。外用敷藥綠袍散。或香鹽散。
【附走馬牙疳】
牙床腐爛。一時脫落。因濕熱毒氣。蘊積既久。一時齊發。勢莫可遏。患此病者。十難一治。惟初發之時。急服瀉胃清火之藥。外以疳藥敷之。庶可保全。
【附齒蝕】
凡飲食不潔。臭腐之氣。淹積日久。由是熱盛生風。風勝生蟲。蛀食齒中。根有黑點。蝕盡一齒。又度其餘。甚至疳䘌。皆其種類。宜清徹腸胃以治其本。擦牙誅蟲以理其標。
白話文:
加用續斷、枸杞、茴香。若體內陰虛且有浮動現象,則需加用知母、柏子仁、地骨皮、生地。外可用綠袍散或香鹽散進行敷藥。
【附註:走馬牙疳】
牙牀出現腐爛,且可能在一時之間脫落,這是因為長期積聚的濕熱毒氣突然發作所致。這種病狀非常難治,尤其在病發初期,應迅速服用清胃降火的藥物,並使用專門的牙疳藥膏敷於患處,纔有可能控制病情。
【附註:齒蝕】
凡是由不潔食物引起的臭腐之氣,長時間積累後,會導致體內熱盛生風,風邪過盛引發蟲害,進而蛀蝕齒中,形成黑色斑點,甚至整顆牙齒被蛀蝕,並波及其他齒牙。對於這種情況,應當注重清潔腸胃以根本治療,同時用牙膏等清潔工具清除蟲害,處理表面症狀。
齒病選方
清胃散,統治陽明經齒痛。
黃連,生地(各二分),升麻,丹皮(各五分),當歸,芍藥(各三分)
一方,用,生地,丹皮,山梔,知母,玄參,黃芩,石膏,升麻,乾葛,甘草
六味湯,統治少陰經齒痛。
補中益氣湯(方見中風)
獨活散,治風牙。吸風痛甚。走注不定。
白話文:
齒病選方
清胃散,主要用於治療陽明經齒痛。
**組成:**黃連、生地(各二分)、升麻、丹皮(各五分)、當歸、芍藥(各三分)
**另一方:**生地、丹皮、山梔、知母、玄參、黃芩、石膏、升麻、乾葛、甘草
六味湯,主要用於治療少陰經齒痛。
補中益氣湯(方劑詳見中風篇)
獨活散,治療風牙。症狀為吸風時疼痛加劇,疼痛部位遊走不定。
獨活,羌活,川芎,防風(各五分),細辛,荊芥,薄荷,生地(各一錢)
每服三錢。水煎。
白芷散,治寒牙痛連腦戶。動搖肉脫。
麻黃,草蔻(各一錢半),黃耆,桂枝(各二錢半),吳萸,白芷(各四分),藁本(三分),羌活(八分),當歸,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錢)
白話文:
獨活、羌活、川芎、防風各五分,細辛、荊芥、薄荷、生地各一錢,共三錢,水煎服。此方名白芷散,可治寒牙痛連腦戶,牙肉鬆動脫落。
麻黃、草蔻各一錢半,黃耆、桂枝各二錢半,吳萸、白芷各四分,藁本三分,羌活八分,當歸、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錢。
末之。以水漱口。用此擦齒。
化痰湯,治痰熱毒氣。攻注齒痛。
貝母,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
外用二陳湯。加細辛、薑黃、蓽茇等分。煎湯浸舌取涎。
細辛散,治風蛀牙蟲。
荊芥,細辛,砂仁,白芷,川椒,鶴蝨,牙皂,蓽茇
為末。擦患處。
犀角地黃湯,治風熱挾瘀血。搏結齒間。瘀而作痛。
白話文:
-
用清水漱口,並使用此法擦拭牙齒。
-
化痰湯,用於治療痰熱毒氣,能針對牙齒疼痛進行攻治。
-
葉貝、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這九味藥物組成的方劑,可用來內服。
-
外用二陳湯,加入細辛、薑黃、蓽茇等份量的藥物,煎湯後浸泡舌頭,以取得唾液。
-
細辛散,用於治療風邪引發的蛀牙和牙蟲問題。
-
荊芥、細辛、砂仁、白芷、川椒、鶴蝦、牙皁、蓽茇,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塗抹在患處。
-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因風熱和瘀血混雜,導致牙齒間出現結塊,引起疼痛的問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如有健康問題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
犀角,丹皮,生地,白芍
綠袍散
黃柏(四兩),炙草(二兩),青黛(一兩)
為末敷用。
地黃丸,固齒益腎。
白茯苓,人參,山茱萸(各四兩),枸杞(三兩),生地(五斤取汁),蜜(一斤),酥(少許)
以前四味。用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渣。入地黃汁、蜜、酥。同煎至可丸。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白話文:
犀角、丹皮、生地、白芍,製成綠袍散。黃柏四兩、炙草二兩、青黛一兩,研成粉末敷用。地黃丸則可以固齒益腎,由白茯苓、人參、山茱萸各四兩、枸杞三兩、生地五斤取汁、蜜一斤、酥少許組成。先將前四味藥用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渣後加入地黃汁、蜜、酥,繼續煎煮至可以搓成丸狀,丸子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送服,每日三次。
外治法,因寒作痛。得熱飲稍寬者。用乾薑、蓽茇、細辛作湯漱之。因火作痛。得寒飲稍停者。用石膏、朴硝、牙皂、荊芥作湯漱之。蟲蝕作痛者。用苦參煎湯。日漱三升。痛已止。齒衄。用燒鹽、金墨。研勻擦之。牙寒痛。用胡椒、蓽茇為君。細辛、石膏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欖細嚼。即愈。
白話文:
外治方法,如果牙痛是因寒氣引起的,喝熱水能稍微緩解疼痛的,可以用乾薑、蓽茇、細辛泡成湯漱口。
因火作痛。得寒飲稍停者。用石膏、朴硝、牙皂、荊芥作湯漱之。
如果牙痛是因火氣引起的,喝冷水能稍微緩解疼痛的,可以用石膏、朴硝、牙皂、荊芥泡成湯漱口。
蟲蝕作痛者。用苦參煎湯。日漱三升。痛已止。
如果牙痛是因為蟲蝕引起的,可以用苦參煎湯漱口,每天漱口三次,每次用三升湯,疼痛就會停止。
齒衄。用燒鹽、金墨。研勻擦之。
如果牙齒出血,可以用燒過的鹽和金墨研磨成粉末,塗抹在牙齒上。
牙寒痛。用胡椒、蓽茇為君。細辛、石膏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欖細嚼。即愈。
如果牙齒因寒氣引起疼痛,可以用胡椒、蓽茇作為主要藥材,細辛、石膏作為輔助藥材,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塗抹在牙齒上。也可以用橄欖細嚼,就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