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鼻病

大意

肺臟位高體脆。性惡寒。又畏熱。鼻為肺竅。若心肺有病。則氣息不利。(丹溪)

內因

人身水升火降。榮衛調和。則鼻司呼吸。往來不息。苟或寒傷皮毛。則鼻塞不利。火鬱清道。則香臭不知。(入門)

外候

有新久之別。新者偶感風寒。鼻塞便發。乃肺伏火邪。郁甚則喜熱惡寒。故略感冒而亦發。又有不待外感。時常鼻塞乾燥者。乃肺有痰火也。(入門)

鼻涕外候

鼻乃清氣出入之道。塞則氣壅熱鬱。清濁混亂。為鼽為淵。鼽者鼻流清涕。熱微。淵者鼻流清涕。熱重。間有屬寒者。必涕清不臭。但覺腥穢。宜辛溫填補。禁用涼劑。但鬱熱者多。腦寒者少。須審別施治。(匯補)

白話文:

大意

肺臟位於身體上部,結構脆弱,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也害怕熱。鼻子是肺的通道,如果心肺有病,呼吸就會不順暢。(出自丹溪)

內因

人體內水氣上升,火氣下降,營衛氣血調和,鼻子就能順暢呼吸,氣息往來不停。如果寒氣侵犯皮膚毛髮,就會導致鼻子堵塞,呼吸不暢。如果火氣鬱結於上,就會導致鼻子失去嗅覺,分辨不出香臭。(出自入門)

外候

鼻塞根據發病時間可以分為新舊兩種。新發生的鼻塞,通常是由於偶感風寒,導致肺部伏藏火邪,火邪鬱結嚴重,就會表現出喜熱惡寒的症狀,因此即使輕微感冒也會出現鼻塞。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外感,但經常鼻塞乾燥,這是由於肺部有痰火。(出自入門)

鼻涕外候

鼻子是清氣出入的通道,如果鼻塞,就會導致氣機阻塞,熱氣鬱結,清濁混雜,出現流鼻涕的症狀。流鼻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鼽」,指流清鼻涕,熱度較輕;另一種是「淵」,指流清鼻涕,熱度較重。也有少數情況是寒性鼻塞,表現為流清鼻涕,沒有臭味,但聞起來帶有腥穢的味道。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辛溫補益的藥物,避免使用寒涼藥物。總體而言,鼻塞多為熱性,寒性鼻塞較少,需要仔細辨別後再用藥治療。(出自匯補)

鼻齄外候

好飲熱酒。血熱入肺。覆被風寒外郁。則血凝於內。赤見於外而為鼻齄之候。得熱愈紅。得冷則紫。或有不好飲而病此者。乃肺風血熱也。(丹溪)

鼻酸外候

鼻內痠痛。壅塞不利。由肺氣空虛。火邪內攻。有制於肺也。(繩墨)又有氣虛人每遇嚴寒。感寒鼻酸。此氣虛而易於招寒。內火不得泄越。相搏作酸。常服辛辣物則暫止者。以辛能發散故也。(匯補)

鼻痛外候

因風邪入鼻。與正氣相搏。或痰火沖肺。或胃火上攻。俱令鼻梁作痛。(繩墨)

鼻痔外候

胃中食積熱痰。流注肺中。令濁氣凝結而生瘜肉。(丹溪)其形如棗。塞滯鼻中。氣息不利。香臭不知。甚者又名鼻齆。(入門)

白話文:

鼻齄外候

喜好飲用熱酒。血液熱度進入肺部。接著覆蓋在風寒之上,使得熱血在體內凝結。在外部表現為鼻齄的症狀。獲得熱氣後,鼻子更加紅腫;得到冷氣則呈現紫色。也可能存在不喜歡飲酒卻出現這種症狀的人,這是因為肺部風熱所導致的。

鼻酸外候

鼻腔內部感到疼痛且堵塞不通暢。這是因為肺部氣力不足,火邪從內部攻擊,對肺部有所影響。另外,氣力不足的人在遇到嚴寒時,鼻部會感到痠痛。這代表他們身體容易受寒,體內的火氣無法宣洩,與寒氣相互作用造成痠痛。常服用辛辣食物可以暫時緩解,因為辛辣可以促進發散。

鼻痛外候

這是因為風邪進入鼻腔,與身體正氣發生衝突。或者由於痰火沖擊肺部,或是胃火上升至頭部,都會讓鼻樑感到疼痛。

鼻痔外候

胃部積聚的食物和熱痰流入肺部,使混濁的氣體凝結並生成瘜肉。這種病症的形狀類似棗子,阻塞在鼻孔中,影響呼吸,使得對香氣和味道的感知減弱。嚴重的情況下,也被稱為鼻齆。

脈法

左寸浮緩。為傷風鼻塞。右寸浮洪。為肺火鼻齄。

鼻病治標

鼻病。除傷風發散之外。皆由火熱所致。俱用清金降火之法。(繩墨)

鼻病治本

凡鼽淵瘡痔久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養血則陰生而火自降。補腎則水升而金自清。又鼻塞久不愈者。亦有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非盡外感也。(入門)

用藥

主以防風湯。外風。加羌活、荊芥、薄荷、細辛、辛夷、白芷。內火。加山梔、連翹、花粉、桔梗、元參、桑皮。內外兼病。用雙解散。內熱過盛。用涼膈散。清氣不升。補中益氣湯。腎真不朝。六味丸。

白話文:

脈象左手寸關尺部位浮而緩,表示傷風鼻塞;右手寸關尺部位浮而洪,表示肺火鼻齄。治療鼻病,除了傷風要用發散藥物之外,大多數都是火熱引起的,要使用清金降火的方法。鼻病如果久治不愈,多半是心血不足或腎水虧損,補血可以滋陰降火,補腎可以滋水清金。鼻塞久治不愈,也有可能是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不全是外感造成的。治療鼻病,可用防風湯,外風者加羌活、荊芥、薄荷、細辛、辛夷、白芷;內火者加山梔、連翹、花粉、桔梗、元參、桑皮。内外兼病者用雙解散,內熱過盛者用涼膈散,清氣不升者用補中益氣湯,腎氣不足者用六味丸。

【附腦砂】

膽移熱於腦。鼻流濁涕。或時出黃水。甚者腦亦作痛。俗名腦砂。此是蟲食腦中。

用絲瓜藤近根五尺。燒灰存性。為末。酒調服。外用白牛尾毛、橙葉。焙乾各等分為末。吹鼻內。若虛寒者。川烏散主之。

鼻病選方

防風湯,統治鼻病在標者。

防風,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防風通聖散

白話文:

附腦砂

膽火移熱至腦部,導致鼻流濁涕,有時還會流出黃水,嚴重時甚至頭部疼痛。民間俗稱腦砂,這是蟲子在腦部寄生所致。

治療方法:取絲瓜藤靠近根部五尺長的部分,燒成灰,存留其藥性,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外用白牛尾毛和橙葉,烘乾後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鼻腔內。若體質虛寒者,則用川烏散治療。

鼻病選方

防風湯,主要治療鼻病的表症。

藥材:防風、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此外,防風通聖散也能治療鼻病。

治表清熱。用此以雙解。(見火症)

涼膈散,清火導熱。

梔子,連翹,薄荷,黃芩,甘草,赤芍,大黃,芒硝

地黃煎,滋陰清火。用此以養真。

地黃汁(二合),麥冬汁(三合),生薑汁(一合),川芎(二錢)

加鹽花煎膏。

加味四物湯,治鼻齄。

四物湯加陳皮、紅花、酒芩、蒼耳。加好酒數滴。調入五靈脂末服之。

白話文:

治療外在症狀並清熱。使用這方法可以同時解決問題。(針對出現火症狀的狀況)

涼膈散,用於清熱導出體內熱毒。

材料:梔子、連翹、薄荷、黃芩、甘草、赤芍、大黃、芒硝。

地黃煎,滋潤陰液,清熱解火。使用這個方法來養護真氣。

材料:地黃汁兩份,麥冬汁三份,生薑汁一份,川芎兩錢。

加入鹵水後煮成膏狀。

加味四物湯,用於治療鼻齄。

在四物湯中加入陳皮、紅花、酒芩、蒼耳,再滴入幾滴好酒,最後加入五靈脂粉調和後服用。

捷徑方

用凌霄花、山梔等分為末。每茶調服二錢。日再服。夜臥用凌霄花、朴硝為末。酒調塗。或凌霄花末和密陀僧。用唾調敷。又方。用狗頭骨燒灰。加硇砂少許為末。吹入鼻中。瘜肉自化。又用地慄粉入冰片少許點入。

清肺散(秘方),治鼻中作癢。清晨打嚏。至午方住。明日亦然。屢效。

桑白皮,枯黃芩(各一錢酒炒),生甘草(三分),辛夷花(一錢),苦桔梗(一錢),鳳凰殼(一個煅臨吃調)

水二鍾。加燈心十二莖。煎服。

白話文:

捷徑方

治療鼻息肉

  1. 凌霄花與山梔子:取等量的凌霄花和山梔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茶水調服二錢,每日服用兩次。
  2. 凌霄花與朴硝:睡前取凌霄花和朴硝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勻後塗抹在患處。
  3. 凌霄花與密陀僧:取凌霄花粉末與密陀僧混合,用唾液調勻後敷在患處。
  4. 狗頭骨與硇砂:將狗頭骨燒成灰,加入少量硇砂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可以使息肉自行化解。
  5. 地慄粉與冰片:取地慄粉加入少量冰片,點入鼻中。

清肺散(秘方)

治療鼻癢、清晨打噴嚏

此方用於治療鼻腔發癢,清晨打噴嚏,至中午才停止,隔天又會出現同樣症狀。

藥材:

  • 桑白皮 一錢,酒炒
  • 枯黃芩 一錢,酒炒
  • 生甘草 三分
  • 辛夷花 一錢
  • 苦桔梗 一錢
  • 鳳凰殼 一個,煅燒後臨吃調服

備註: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服用,需經專業中醫師診斷後使用。
  • 文中所用單位“錢”為中藥計量單位,約等於3.75克。
  • 藥方中提及的“煅燒”指的是將藥材在火中燒烤,使其顏色變深,藥性更強。
  • 藥方中提及的“酒炒”指的是將藥材用酒浸泡後炒制,可以去除藥材的寒性,並使藥性更溫和。
  • 藥方中提及的“臨吃調服”指的是將藥材在服用前用酒或其他湯劑調製。

現代醫學建議:

2. 口病

大意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內經)故口之為病。乃脾熱也。(繩墨)

內因

味入於口。藏精於脾胃。運化津液以養五臟。若五味過偏。則五臟之氣亦偏。而諸病生焉。(大全)

外候

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正傳)此臟氣偏勝為病也。亦有謀慮不決。肝移熱於膽而口苦者。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有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而生瘡潰爛者。(內經)有熱積心胸之間。脾氣凝滯。不能運化。濁氣熏蒸而口臭者。此臟氣移熱為病也。(匯補)

白話文:

【大意】

黃色代表中央,它與脾臟相連通。口是其開放的孔道,脾臟儲存著精氣。根據《內經》的理論,當口出現問題時,其實是脾熱的表現。

【內因】

食物的味道通過口進入,並在脾和胃中儲存和精煉,這些過程養育了五臟。如果味道過於偏重,就會導致五臟的氣息失衡,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外候】

肝熱會使人口感酸,心熱會使人口感苦,脾熱會使人口感甜,肺熱會使人口感辣,腎熱會使人口感鹹,胃熱會使人口感淡。這是因為五臟氣息偏重所導致的病症。此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考慮問題過度、肝火轉移至膽而使人口感苦;或是脾胃氣力不足,肝木乘壓脾土而使人口感酸;又或者是膀胱熱力轉移至小腸,造成腸胃不適,進而引起口腔糜爛和創傷。

【熱積心胸間】

如果心胸間積聚熱量,脾氣凝滯,無法正常運行,則會產生混濁氣體,導致口臭。這是一種五臟氣息轉移所引發的病症。

口瘡赤白

口瘡雖由脾熱所使然。亦當分赤白二種。白者肺熱。赤者心熱。赤白相兼者心肺俱熱。不獨脾家病也。(匯補)

脈法

脈洪數為實火。浮大為虛火。

治法

五臟之氣。皆統於脾。凡七情六慾五味。皆能致病。治當因病而求之。(繩墨)若服涼藥而不愈者。此中焦元氣不足。虛火炎上。又當溫補。

用藥

心熱口苦。黃連瀉心湯。肝熱口酸。柴胡清肝湯。脾熱口臭。清胃湯。肺熱口辛。瀉白散。腎熱口咸。滋腎丸。如謀慮不決。膽虛口苦。用逍遙散為君。柴胡、膽草為使。如中氣不足。木乘土位口苦。用四君子為君。芍藥、柴胡為佐。如膀胱移熱。口爛溺澀。用導赤散專治下而口病亦愈。

白話文:

口瘡赤白

口瘡雖然是由脾臟積熱引起的,但也要分為赤白兩種。白色口瘡是肺熱,紅色口瘡是心熱,赤白相兼則是心肺俱熱,不只是脾臟的病症。(匯補)

脈法

脈象洪數代表實火,脈象浮大代表虛火。

治法

五臟之氣都歸屬於脾臟,七情六慾、五味都能致病。治療時要根據病情來尋找病因。(繩墨)如果服用涼藥卻不見效,說明中焦元氣不足,虛火上炎,需要溫補。

用藥

  • 心熱口苦:可以用黃連瀉心湯。
  • 肝熱口酸:可以用柴胡清肝湯。
  • 脾熱口臭:可以用清胃湯。
  • 肺熱口辛:可以用瀉白散。
  • 腎熱口咸:可以用滋腎丸。

如果患者猶豫不決,膽虛口苦,可以用逍遙散為主藥,柴胡、膽草為輔藥。

如果患者中氣不足,木氣乘克土氣而導致口苦,可以用四君子湯為主藥,芍藥、柴胡為輔藥。

如果患者膀胱移熱,口爛尿液澀,可以用導赤散專治下焦熱,口瘡也會随之痊癒。

如中土虛寒。胃陽浮上。用理中湯溫補其中而上焦自安。如下焦火炎。用八味丸溫暖丹田而火焰炎自熄。

【附唇病】

唇屬於脾。經合於胃。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大全)風勝則動。寒勝則縮。燥勝則乾。熱勝則裂。氣鬱則生瘡。血少則無色。脾冷則紫。脾敗則黑。脾寒則青。脾虛則白。脾衰則黃。脾實則紅。(繩墨)若唇口腫起。白皮皺裂。名曰繭唇。(類要)宜養血調脾。凡繭唇緊小。不能開合。難進飲食。不治則死。(折衷)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中焦(脾胃)虛寒,胃氣上浮,可以用理中湯溫補中焦,使上焦(心肺)自然安定。如果下焦(腎膀胱)火炎,可以用八味丸溫暖丹田,使火焰自然熄滅。

嘴唇屬於脾,經脈與胃相連。脾胃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導致嘴唇出現病症。(《醫宗大全》)

  • 風邪過盛,嘴唇就會顫動。
  • 寒邪過盛,嘴唇就會收縮。
  • 燥邪過盛,嘴唇就會乾燥。
  • 熱邪過盛,嘴唇就會裂開。
  • 氣鬱滯留,嘴唇就會生瘡。
  • 血虛,嘴唇就會沒有顏色。
  • 脾氣虛寒,嘴唇就會發紫。
  • 脾氣衰敗,嘴唇就會發黑。
  • 脾氣虛寒,嘴唇就會發青。
  • 脾氣虛弱,嘴唇就會發白。
  • 脾氣衰竭,嘴唇就會發黃。
  • 脾氣實,嘴唇就會發紅。(《醫學繩墨》)

如果嘴唇腫起,並且出現白皮皺裂,稱為繭唇。(《醫宗類要》) 這種情況應當養血調脾。如果繭唇緊縮,不能張開,難以進食,不治療就會死亡。(《醫宗折衷》)

唇動。用消風散。唇縮。用理中湯。唇乾。用三黃丸。唇裂。用涼膈散。唇腫。用苡仁湯。唇瘡既久。血虛火炎者。當滋補。無任苦寒。

【附舌病】

心脈系舌根。脾絡系舌傍。肝脈絡舌本。腎液出舌端。雖分布五臟。而心脾實主之。故二臟不和。變生諸症。(玉策)中風痰則舌卷難言。傷七情則舌腫難食。三焦蘊熱。則舌胎燥而咽乾。心脾熱熾。則舌粗重而口苦。(繩墨)氣虛則麻縱。陰火則點黑。濕痰則腫脹。鬱熱則衄血。

白話文:

唇部症狀的中醫治療

唇動: 使用消風散。

唇縮: 使用理中湯。

唇乾: 使用三黃丸。

唇裂: 使用涼膈散。

唇腫: 使用苡仁湯。

唇瘡久治不癒,且伴隨血虛火炎: 應當滋補,不可使用苦寒藥物。

附:舌病

舌頭與臟腑的關係: 心脈連繫舌根,脾絡連繫舌側,肝脈連繫舌頭的根部,腎液從舌尖流出。雖然舌頭與五臟都有關聯,但心脾對舌頭影響最大。因此,心脾不和就會導致舌頭出現各種病症。

舌病的病因:

  • 中風痰阻: 舌頭捲曲,說話困難。
  • 七情傷損: 舌頭腫脹,難以進食。
  • 三焦積熱: 舌苔乾燥,咽喉乾燥。
  • 心脾熱盛: 舌頭粗厚,口苦。

其他舌病症狀:

  • 氣虛: 舌頭麻木、鬆弛。
  • 陰虛火旺: 舌頭上有黑色斑點。
  • 濕痰停滯: 舌頭腫脹。
  • 鬱熱上攻: 舌頭出血。

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治療需根據個人體質、病情等因素,在中醫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心火則生瘡。脾熱則乾澀。胃熱則舌本強直。肝熱則舌卷且縮。肺熱則舌燥而咽門聲啞。腎熱則津竭而舌心乾焦。(匯補)

治法

舌屬火。其性炎上。治舌之法。當降火滋陰為要。(繩墨)風痰。用二陳加南星、竹瀝。郁痰。用二陳加香附、青皮。三焦鬱熱。涼膈散。心脾鬱熱。三黃丸。思慮傷脾。血耗火動。歸脾湯。鬱怒傷肝。血虛火盛。逍遙散。腎虛陰火。津竭舌乾者。滋腎丸。

【附齧舌】

心脾之虛。恆通於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

白話文:

如果心火旺盛,就會長瘡。脾臟有熱,就會感覺嘴巴乾燥粗糙。胃火旺盛,則舌根會僵硬。肝火旺盛,舌頭會捲起來並縮短。肺火旺盛,舌頭會乾燥,喉嚨會發出沙啞的聲音。腎火旺盛,體內津液枯竭,舌頭中心會乾燥發焦。(出自《匯補》)

治法

舌頭屬火,其特性是向上炎熱。治療舌頭疾病的方法,應該以降火滋陰為主要原則。(出自《繩墨》)

  • 風痰: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南星、竹瀝。
  • 郁痰: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香附、青皮。
  • 三焦鬱熱:可以用涼膈散。
  • 心脾鬱熱:可以用三黃丸。
  • 思慮傷脾、血耗火動:可以用歸脾湯。
  • 鬱怒傷肝、血虛火盛:可以用逍遙散。
  • 腎虛陰火、津竭舌乾:可以用滋腎丸。

【附齧舌】

心脾虛弱,經常會影響到舌頭。陽明經脈直通齒縫。所以邪氣入侵心脾,舌頭就會伸出來;邪氣入侵陽明經脈,嘴巴就會緊閉。舌頭伸出來和嘴巴緊閉,都是由於邪氣的影響,導致嚼舌。治療方法應該清熱降火,這樣病症就會自然痊癒。

口病選方

黃連瀉心湯,治心熱口苦。

大黃,黃芩,黃連

加生地、甘草、木通。

柴胡清肝飲,治肝火口酸。

柴胡,黃芩,黃連,山梔,當歸,川芎,生地,升麻,丹皮,甘草

加味清胃散,治脾熱口臭。

白話文:

口病選方

黃連瀉心湯,用於治療心火旺盛導致的口苦。

藥方: 黃連、大黃、黃芩、生地、甘草、木通

柴胡清肝飲,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口酸。

藥方: 柴胡、黃芩、黃連、山梔、當歸、川芎、生地、升麻、丹皮、甘草

加味清胃散,用於治療脾胃熱盛導致的口臭。

黃連,生地,升麻,丹皮,當歸

加芍藥、山梔。

加味瀉白散,治肺熱口辛。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加片芩、知母、麥冬、桔梗、薑棗。

滋腎丸,治腎虛火炎。

肉桂(二錢),知母,黃柏(各二兩)

涼膈散,三黃丸

逍遙散,治肝膽虛火。

導赤散,治膀胱移熱小腸而口瘡。(以上四方俱見火症)

白話文:

黃連、生地、升麻、丹皮、當歸,再加上芍藥、山梔,組成加味瀉白散,用來治療肺熱口乾舌燥。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再加上片芩、知母、麥冬、桔梗、薑棗,用來滋養腎臟,治療腎虛火旺。

肉桂、知母、黃柏,組成滋腎丸,用來治療腎虛火炎。

涼膈散和三黃丸,可以清熱解毒。

逍遙散,用來治療肝膽虛火。

導赤散,用來治療膀胱火熱傳導至小腸導致口瘡。以上四種藥方都適用於治療火症。

理中湯,治中焦虛寒。邪火偏旺之假象(方見中寒)

八味丸,治腎虛水冷。火不歸經之假象。(方見中風)

消風散(寶鑑),治受風唇動。

川芎,羌活,防風,茯苓,白殭蠶,藿香,荊芥,甘草,蟬蛻(各二兩),厚朴,陳皮(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清水下。

薏苡仁湯

白話文:

理中湯可以用於治療中焦部位(脾胃)的虛寒,雖然可能表現出邪火偏旺的症狀,但實際上是寒氣入侵導致的。

八味丸可以用於治療腎虛水冷,雖然可能表現出火不歸經的症狀,但實際上是中風所致。

消風散,出自《本草綱目》,可以用於治療因受風寒引起的嘴唇顫動。

消風散的組成藥材包括川芎、羌活、防風、茯苓、白殭蠶、藿香、荊芥、甘草、蟬蛻(各取二兩),厚朴、陳皮各取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送服。

薏苡仁湯是另外一種中藥方劑,與本文中所述方劑無關。

注意事項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請勿自行服用藥物。

赤小豆,薏苡仁,防己(各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

白朮散,治脾胃虛火。

人參,藿香,白朮,茯苓,甘草,乾葛,木香

外治口瘡法

用黃柏蜜浸含之。口臭。香薷含之。一方。用薔薇濃煎汁含之。夏用葉。冬用根。日三次。夜一次。

外治舌病法

白話文:

赤小豆、薏苡仁、防己各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這個方子叫做白朮散,可以治療脾胃虛火。

另外,可以用人參、藿香、白朮、茯苓、甘草、乾葛、木香來治療口瘡。將黃柏蜜浸在口中含服,可以治口臭。香薷也可以含服,還有一個方子是用薔薇濃煎汁含服,夏天用葉子,冬天用根,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以上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舌病。

舌腫出外。以蓖麻油拈紙燒煙燻之。舌外不收。以冰片糝之。舌衄不止。以槐花末糝之。

冰柏丸

片腦,薄荷,黃柏,硼砂(各等分)

蜜丸含。又方加青黛少許為末。吹入口中。

綠袍散(方見齒症)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醫書中治療舌頭腫脹、舌頭縮不回、舌頭流血等症狀的一些方法。

  • 舌頭腫脹伸出外面,可以用蓖麻油沾紙燒煙熏它,這種方法利用煙熏來消腫。
  • 如果舌頭依然無法縮回,可以用冰片撒在上面,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如果舌頭流血不止,可以用槐花末撒在上面,槐花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

冰柏丸是由冰片、薄荷、黃柏、硼砂等藥材組成的方劑,以蜜丸形式含服,主要用於治療口腔炎症。

綠袍散是一種治療齒症的方劑,具体配方在齒症篇中有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