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9)

1. 痰症

_大意_

痰屬濕,津液所化。(雜著)行則為液,聚則為痰,流則為津,止則為涎。(繩墨)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丹溪)

_內因_

人之氣道,貴乎清順,則津液流通,何痰之有?若外為風暑燥濕之侵,內為驚怒憂思之擾,飲食勞倦,酒色無節,榮衛不清,氣血濁敗,熏蒸津液,痰乃生焉。(匯補)

_外候_

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為喘為嗽,為嘔為瀉,為眩暈心嘈,為怔忡驚悸,為寒熱腫痛,為痞滿膈塞。或胸脅轆轆如雷鳴,或渾身習習如蟲行,或身中結核,不紅不腫,或頸項成塊,似癧非癧,或塞於咽喉,狀若梅核,或出於咯吐,形若桃膠,或胸臆間如有二氣交紐,

或背心中常作一點冰冷,或皮間赤腫如火,或心下寒痛如冰,或一肢腫硬麻木,或脅梢癖積成形,或骨節刺痛無常,或腰腿痠刺無形,或吐冷涎綠水黑汁,或夢煙火劍戟叢生,或大小便膿,或關格不通,或走馬喉痹,或齒痛耳鳴,以至勞瘵癲癇,失音癱瘓,婦人經閉帶下,小兒驚風搐搦,

甚或無端見鬼,似祟非祟,悉屬痰候。(王隱君)

_痰分五臟_

生於脾,多腹痛膨脹,或二便不通,名曰清痰。或四肢倦怠,或久瀉積垢,或淋濁帶淫,名曰濕痰。若挾食積痰血,內成窠囊癖塊,外為痞滿堅硬,又名食痰。留於胃脘,多吞酸嘈雜、嘔吐少食、噎膈噯氣,名曰郁痰。或上衝頭面烘熱,或眉稜鼻頞作痛,名曰火痰。若因飲酒,

乾嘔噯氣、腹痛作瀉,名曰酒痰。升於肺,則塞竅鼾睡、喘息有聲,名曰中痰。若略有感冒,便發哮嗽、呀呷有聲,名曰伏痰。若咽乾鼻燥、咳嗽喉痛,名曰燥痰。久之凝結胸臆,稠黏難咯,名曰老痰。七情過多,痰滯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脅痞滿,名曰氣痰。迷於心為心痛驚悸、

怔忡恍惚、夢寐奇怪、妄言見祟、癲狂癇喑,名曰驚痰。動於肝,多眩暈頭風、眼目瞤動、耳輪搔癢、左癱右瘓、麻木蜷跛,名曰風痰。停於膈上,一臂不遂,時復轉移一臂。蓄於脅下,脅痛乾嘔、寒熱往來,名曰痰飲。聚於腎,多脛膝痠軟、腰背強痛、骨節冷痹、牽連隱痛,

名曰寒痰,又名虛痰。(入門)

_痰病分辨_

痰症初起,停留中焦,頭痛寒熱,類外感表症。久則停於脾肺,潮咳夜重,類內傷陰火。又痰飲流注,肢節疼痛,類風家痹症。但痰病胸滿食減,肌色如故,脈滑或細為異。(入門)

_痰症察色_

昔肥今瘦者,痰也。眼胞目下如煙燻黑者,痰也。目睛微定,暫時轉動者,亦痰也。眼黑而行步呻吟、舉動艱難、遍身疼痛者,痰入骨也。眼黑而面帶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風濕痰也。(匯補)

_痰分形色_

新而輕者,形色清白稀薄,咯之易出,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咯之難出,漸成惡味。(入門)但傷風者,痰必清薄而上有浮沫小泡。傷熱者,痰必濃厚而難化。內虛者,痰亦清薄而易於化水。又味甜者屬脾熱,味腥者屬肺熱,味鹹者屬腎虛,味苦者屬膽熱。色青者屬肝風。

白話文:

痰症

概述

痰屬於濕氣的一種,是體內津液轉化而來的。津液運行時是液體,聚集時就變成痰。流動時是津液,靜止時是口水。許多疾病都可能同時伴有痰。

內在原因

人的氣道最重要的是清澈順暢,這樣津液才能正常運行,不會產生痰。如果外受風、暑、燥、濕等邪氣侵襲,內受驚恐、憤怒、憂愁、思慮等情緒干擾,加上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沉迷酒色,導致身體的氣血不清潔,運行不暢,就會蒸發津液,形成痰。

外在表現

痰這種東西,會隨著氣的升降而到處流動,無處不在。可能引起氣喘、咳嗽、嘔吐、腹瀉、眩暈、心神不寧、心悸、寒熱、腫痛、胸悶、腹脹、膈膜阻塞。可能出現胸脅間發出如雷鳴般的聲音,或者全身像有蟲子爬一樣的感覺,或者身上長出不紅不腫的結塊,或者脖子上長出類似瘰癧的腫塊,或者喉嚨有異物感,像梅核一樣,或者咳出的痰像桃膠一樣,或者胸口感覺有兩股氣在交纏。

也可能背部中心常常感覺一點冰冷,或者皮膚紅腫像火燒一樣,或者心下寒冷疼痛像冰一樣,或者肢體腫脹僵硬麻木,或者脅肋邊產生積聚成形的硬塊,或者關節刺痛不定,或者腰腿痠痛無力,或者吐出冷涎、綠水、黑汁,或者夢見煙火、刀劍交鋒,或者大小便帶膿,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或者出現走馬喉痹(急性咽喉腫痛),或者牙痛、耳鳴,甚至會導致癆病、癲癇、失音、癱瘓等疾病,婦女可能會出現月經停止、帶下異常,小兒可能會出現驚風抽搐。

嚴重時甚至會無緣無故看見鬼,感覺像是被鬼怪纏身,這些都屬於痰的症狀。

痰分五臟

痰生於脾,多表現為腹痛、腹脹,或者大小便不通,稱為清痰;或者四肢乏力、長期腹瀉、積累污垢、小便淋漓渾濁、帶下異常,稱為濕痰;如果夾雜食積和痰血,在體內形成巢穴和腫塊,外部表現為腹部脹滿堅硬,又稱為食痰;如果停留在胃脘,多表現為吞酸、胃部嘈雜、嘔吐、食慾不振、噎膈、打嗝,稱為郁痰;如果痰氣上衝頭面部,出現烘熱感,或者眉骨、鼻樑疼痛,稱為火痰;如果是因為喝酒引起的,出現乾嘔、打嗝、腹痛、腹瀉,稱為酒痰;如果痰氣上行至肺,會導致呼吸道阻塞、打鼾、呼吸有聲,稱為中痰;如果稍微受寒就出現哮喘、咳嗽、呼吸困難,稱為伏痰;如果出現咽喉乾燥、鼻腔乾燥、咳嗽、喉嚨痛,稱為燥痰;久而久之凝結在胸腔,黏稠難以咳出,稱為老痰;如果因為七情過度而導致痰滯留在咽喉,咳不出也嚥不下,胸脅脹悶,稱為氣痰;痰氣迷惑心神,會導致心痛、心悸、驚恐、精神恍惚、做奇怪的夢、胡言亂語、看見鬼怪、癲狂、失語,稱為驚痰;痰氣擾動肝臟,多表現為眩暈、頭痛、眼皮跳動、耳輪瘙癢、左半身癱瘓、右半身麻痹、麻木、蜷縮、跛行,稱為風痰;痰停留在膈膜上,會導致一隻手臂活動不便,時不時又轉移到另一隻手臂;痰積蓄在脅肋下方,會引起脅痛、乾嘔、寒熱往來,稱為痰飲;痰聚積在腎臟,多表現為腿腳痠軟、腰背僵硬疼痛、關節冰冷麻木、牽連隱痛,稱為寒痰,也稱為虛痰。

痰病分辨

痰症初期,多停留在中焦,會出現頭痛、怕冷發熱等類似外感表證的症狀,時間久了,痰會停留在脾肺,出現潮熱咳嗽,夜間加重,類似內傷陰火的症狀。痰飲流竄到肢體關節,引起疼痛,類似風痹症。但是痰病患者一般會出現胸悶、食慾減退,但肌肉顏色正常,脈象多為滑脈或細脈,這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

痰症察色

以前肥胖現在消瘦的人,可能是痰引起的。眼眶、眼下像被煙燻黑一樣,也可能是痰引起的。眼珠輕微固定,暫時轉動,也是痰的表現。如果眼睛發黑,走路呻吟,行動困難,全身疼痛,說明痰已經入骨。如果眼睛發黑,面色土黃,四肢萎靡麻痹,屈伸不便,說明是風濕痰。

痰分形色

新生的痰,比較輕,顏色清白稀薄,容易咳出,氣味也比較淡;時間久的痰,比較重,顏色黃濁黏稠,難以咳出,氣味也會逐漸變得難聞。但是如果因為傷風引起的,痰必然清稀而表面有浮沫和小泡;如果是因為傷熱引起的,痰必然濃稠難化;如果是內虛引起的,痰也比較清稀,容易化成水。另外,痰如果味道甜,說明脾有熱;味道腥,說明肺有熱;味道鹹,說明腎虛;味道苦,說明膽有熱;顏色青,說明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