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血症

因外有假熱。內有真寒。孤陽浮露。血不能藏。故用溫劑以吸血歸元。乃變病變法也。(匯補)

血症選方

四物湯,統治血症。(方見中風)

丹溪方,治一切火載血而上升之症。

四物湯加山梔、童便、薑汁。或用韭汁、童便。相和服之。

犀角地黃湯(活人),治上焦實熱血溢之症。

犀角,白芍藥(各一錢),生地黃(四錢),丹皮(一錢半)

水煎服。一方。有黃芩、黃連、大黃。無芍藥、丹皮。

四生丸,治火症上焦吐衄。

生荷葉,生柏葉,生艾葉,生地黃(各等分)

搗為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

生地黃飲子,治虛熱血症。

生地,熟地,黃芩,地骨皮,天門冬,白芍藥,甘草,銀柴胡,麥門冬,黃耆(各等分)

水煎。

理中湯,治血症久不止。屬中焦脾胃虛寒不能統血者。(方見中寒)

建中湯(仲景),治脾虛肝旺。中氣衰餒而失血。症屬虛寒者。

肉桂,甘草(炙各一錢半),芍藥(三錢),大棗(二枚),膠飴(半合),生薑(一錢半)

水煎服。加當歸、白朮人參。以治血家虛寒症。

逍遙散,治肝虛內熱血症。(方見火症)

麥冬飲子,治肺虛內熱血症。麥冬,黃耆,當歸,生地,人參,五味子,阿膠,挾痰。加貝母。

水煎服。

地黃湯,治腎家陰虛血症。

歸脾湯,治勞心過度血症。(二方俱見中風)

異功散,治脾虛血症。食少瀉多者。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陳皮(各七分),姜(三片),棗(二枚)

即六君子湯減去半夏。以血家忌用半夏也。

生脈散,能養脾保肺。隨所見症。或與地黃湯同用。或與異功散合用。(方見暑症)

補中益氣湯,治失血久而元氣下陷者。

人參養榮湯,治血症心肝脾三經榮衛兩虛者。(二方俱見中風)

清寧膏,治血家脾肺腎三經俱虛。不可寒涼又不可溫燥者。

葳蕤,橘紅,百合,貝母,甘草,桔梗,龍眼,薏苡仁,麥門冬,石斛,生地,白朮

河水煎膏。空心。滾湯化下五匙。此方亦可作煎劑服。如病人胸膈不寬。食少作脹者。減去生地。如咳痰不清。嗽甚見血者。減去白朮。

八味丸,治血病上熱下寒。兩足清冷。尺脈微細者。(方見中風)

白話文:

血症

因為體表出現假熱現象,實際上體內是真寒,導致陽氣虛浮,血液無法藏在體內。因此,使用溫熱的藥物來引導血液回歸本源,這是根據病情變化而採取的治療方法。

血症選方

  • 四物湯:主要治療各種血症。
  • 丹溪方:治療各種因火熱之氣導致血液上衝的症狀。
  • 配方:四物湯加上山梔子、童子尿、薑汁。或者使用韭菜汁、童子尿混合服用。
  • 犀角地黃湯:治療上焦實熱導致出血的症狀。
  • 配方:犀角、白芍藥(各一錢)、生地黃(四錢)、丹皮(一錢半)。
  • 用水煎服。
  • 另一種配方,有黃芩、黃連、大黃,沒有芍藥、丹皮。
  • 四生丸:治療火熱導致上焦吐血、流鼻血等症狀。
  • 配方:新鮮荷葉、新鮮柏葉、新鮮艾葉、生地黃(各等份)。
  • 搗成丸狀,像雞蛋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服。
  • 生地黃飲子:治療虛熱引起的血症。
  • 配方:生地黃、熟地黃、黃芩、地骨皮、天門冬、白芍藥、甘草、銀柴胡、麥門冬、黃耆(各等份)。
  • 用水煎服。
  • 理中湯:治療血症久久不止,屬於中焦脾胃虛寒,無法統攝血液的情況。
  • 建中湯:治療脾虛肝旺,中氣衰弱而導致失血,症狀屬於虛寒的情況。
  • 配方:肉桂、甘草(炙)(各一錢半)、芍藥(三錢)、大棗(二枚)、膠飴(半合)、生薑(一錢半)。
  • 用水煎服。
  • 可加入當歸、白朮、人參,用以治療血虛寒的症狀。
  • 逍遙散:治療肝虛內熱引起的血症。
  • 麥冬飲子:治療肺虛內熱引起的血症。
  • 配方:麥門冬、黃耆、當歸、生地、人參、五味子、阿膠,如有痰,加貝母。
  • 用水煎服。
  • 地黃湯:治療腎陰虛引起的血症。
  • 歸脾湯:治療因勞心過度引起的血症。
  • 異功散:治療脾虛引起的血症,伴隨食慾不振、腹瀉多的情況。
  • 配方: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陳皮(各七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 相當於六君子湯減去半夏,因為血症患者忌用半夏。
  • 生脈散:能滋養脾胃,保護肺氣,可根據具體症狀,與地黃湯或異功散合用。
  • 補中益氣湯:治療失血過久,導致元氣下陷的情況。
  • 人參養榮湯:治療血症導致心、肝、脾三經的氣血都虛弱的情況。
  • 清寧膏:治療血症導致脾、肺、腎三經都虛弱,不宜使用寒涼或溫燥藥物的情況。
  • 配方:葳蕤、橘紅、百合、貝母、甘草、桔梗、龍眼、薏苡仁、麥門冬、石斛、生地、白朮。
  • 用河水煎成膏狀,空腹時用熱開水化開服用五匙。此方也可直接煎藥服用。如果病人胸膈不寬、食慾不振、容易腹脹,可減去生地。如果咳嗽痰多、咳嗽嚴重並帶有血絲,可減去白朮。
  • 八味丸:治療血症導致上熱下寒,兩腳冰冷,尺脈微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