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血症

大意

血者。水穀之精氣也。(玉機)飲食入胃。取汁變化。生於脾。總統於心。藏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內經)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其入於脈也。源源而來。灌溉一身。(玉機)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手得血而能攝。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髒得之而能液。

腑得之而能氣。(內經)是以出入升降之道。濡潤宣通者。皆血之使然也。生化旺則諸經由此而長養。衰耗竭則百脈由此而空虛。(玉機)

內因

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人身精血難成而易虧。(丹溪)女子二七而經行。七七而經斷。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竭。(內經)可見陰氣之成。止供三十年之運用。已先虧矣。況人之情欲無涯。(丹溪)喜怒不節。起居不時。飲食自倍。榮血亂行。內停則為蓄血。外溢則為滲血。(匯補)

外候

妄行於上則吐衄。衰涸於內則虛勞。流滲於下則便血。熱蓄膀胱則溺血。滲入腸間為痔血。陰虛陽搏為崩中。濕蒸熱瘀為血痢。熱極腐化為膿血。火極似水。色紫黑。熱勝於陰。為瘡瘍。濕滯於血。為癮疹。熱極沸騰。為發斑。蓄在上。令人喜忘。蓄在下。令人如狂。墮恐跌僕。則瘀惡凝結。內滯痰汙。則癥瘕積塊。(玉機)

血分經來

從肺而溢於鼻者為衄。從胃而逆於口者為吐。從腎而夾於唾者為咯。從嗽而來於肺者為咳。又痰涎血出於脾。牙宣出於腎。舌衄出於心。(繩墨)肌衄出於心肺。膕血出於膀胱。(匯補)

血分輕重

大概血病於內。瘀則易治。干則難醫。血走於外。下流為順。上溢為逆。凡血症身無潮熱者輕。有潮熱者重。如九竅出血。而兼身熱不能臥者死。惟婦人產後瘀血妄行。九竅出血。有用逐瘀之藥而生者。不可遽斷其必死。若無故卒然暴厥。九竅出血者。死。久病之人。忽然上下見血。亦死。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也。(匯補)

血症脈法

脈者。血之府也。注於脈。少則澀。盛則滑。充則實。衰則虛。虛甚則微細。此其常也。若失血而脈反洪大中空者。即為芤脈。蓋陰血既虧。陽無所依。浮散於外。故見此象。所以產後失血後。恆得芤大之脈。設不明辨。誤用寒涼則謬。(叔承)故崔氏曰。諸症失血。皆見芤脈。

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又尺脈滑而疾者。亦為血虛。肝脈弦而緊。症兼脅痛者。有瘀血。大凡失血脈滑小沉弱者生。實大急數者死。(脈經)

總治

血症有四。曰虛。曰瘀。曰熱。曰寒。治血之法有五。曰補。曰下。曰破。曰涼。曰溫是也。血虛者。其症朝涼暮熱。手足心熱。皮膚乾澀甲錯。唇白。女子月事。前後不調。脈細無力。法宜補之。血瘀者。其症在上則煩躁。漱水不咽。在下則如狂譫語。發黃。舌黑。小腹滿。

白話文:

[血症]

血,是水穀精華所化生的精氣。(如同機械運作的樞紐)飲食進入胃後,經過消化吸收,轉化成精華物質,在脾臟產生,由心臟統領,儲藏在肝臟,再透過肺臟將其輸布全身,最後由腎臟排出廢物。(如同國家運作的體系)血能調和五臟,輸布於六腑。血液在脈管中流動,源源不斷地滋養全身。(如同灌溉系統)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看見,耳朵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聽見,手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抓取,手掌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握持,腳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行走。臟腑得到血液的滋潤就能產生津液,六腑得到血液的滋養就能產生氣。(如同水電系統)因此,身體的正常出入、上升下降,以及濡養、暢通,都仰賴血液的作用。血液的產生和轉化旺盛,各經脈就能得到充足的滋養;血液的產生和轉化衰竭,百脈就會變得空虛。(如同能源供應)

[內因]

天地運行的規律是,陽氣常常有餘,而陰氣常常不足。因此,人體的精血難以生成,而且容易虧損。(如同資源稀缺)女子在十四歲時月經來潮,四十九歲時月經停止。男子在十六歲時精氣充足,六十四歲時精氣耗盡。(如同生命週期)可見陰氣的產生,僅能供應約三十年的使用,早已出現虧損的狀況。更何況人的情慾無止境。(如同過度消耗)如果喜怒無常,作息不規律,飲食過量,就會導致血液運行紊亂。血液停留在體內就會形成蓄血,血液外溢就會形成滲血。(如同管線漏水)

[外候]

血液如果往上逆行,就會導致吐血或流鼻血;如果血液在體內衰竭,就會導致虛勞;如果血液向下滲漏,就會導致便血;如果熱邪積聚在膀胱,就會導致尿血;如果血液滲入腸道,就會形成痔瘡出血;如果陰虛導致陽氣亢奮,就會出現崩漏;如果濕熱交蒸形成瘀血,就會形成痢疾;如果熱邪達到極點,導致血肉腐敗,就會形成膿血;如果火熱達到極點,如同水般流動,顏色呈紫黑色。熱盛於陰,就會形成瘡瘍;濕氣阻滯於血液,就會形成風疹;熱邪達到極點,血液就會沸騰,形成發斑。如果蓄血在上方,就會讓人健忘;如果蓄血在下方,就會讓人如癲狂一般。跌倒受傷,就會導致瘀血凝結;體內痰濁汙穢,就會形成癥瘕積塊。(如同故障訊號)

[血分經來]

從肺部透過鼻孔溢出的,稱為衄;從胃部逆流出口腔的,稱為吐血;從腎臟夾雜在唾液中咳出的,稱為咯血;從咳嗽時由肺部咳出的,稱為咳血。此外,痰涎中帶血,是由於脾的問題;牙齦出血,是由於腎的問題;舌頭出血,是由於心的問題;肌肉出血,是由於心肺的問題;膝膕窩出血,是由於膀胱的問題。(如同不同管道的洩漏)

[血分輕重]

一般來說,血液的病變在體內,瘀血容易治療,血虛則難以醫治。血液流出體外,向下流為順,向上溢為逆。凡是血症,如果身體沒有潮熱,病情較輕;如果有潮熱,病情較重。如果九竅(眼、耳、鼻、口、二陰)出血,同時伴隨身體發熱,無法安臥,則會死亡。只有婦女產後,瘀血妄行導致九竅出血,若能及時使用化瘀藥物,或許還能存活,不能斷定一定會死亡。如果無故突然昏厥,九竅出血,則會死亡。久病的人,如果忽然出現上下出血,也會死亡。這就是所謂的陽絡受傷,導致血液溢出體外;陰絡受傷,導致血液滲漏體內。(如同嚴重程度的判斷)

[血症脈法]

脈搏,是血液的府邸。血液注入脈搏,如果血液不足,脈搏就會變得澀滯;如果血液充足,脈搏就會變得滑利;如果血液充盈,脈搏就會變得充實;如果血液衰竭,脈搏就會變得虛弱。如果虛弱到極點,脈搏就會變得微細。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失血後,脈搏反而變得洪大中空,就稱為芤脈,這是因為陰血虧損,陽氣失去依附而浮散於外,所以呈現這種現象。因此,產後失血,常常出現芤大脈。如果不加以辨別,誤用寒涼藥物就會犯錯。(如同檢測訊號)所以,崔氏說,各種失血的病症都會出現芤脈,可以根據芤脈出現的部位,來判斷出血的部位。此外,尺脈滑而快速,也代表血虛;肝脈弦而緊,同時伴隨脅肋疼痛,代表有瘀血。大體來說,失血時脈象滑小而沉弱,表示病情可以治癒;如果脈象實大而急數,則表示病情危險。(如同疾病的脈象分析)

[總治]

血症有四種類型:虛、瘀、熱、寒。治療血症的方法有五種:補、下、破、涼、溫。血虛的症狀是,早上涼爽,傍晚發熱,手腳心發熱,皮膚乾燥粗糙,嘴唇蒼白,女子月經不調,脈象細弱無力,治療方法應該補血。血瘀的症狀是,在上方會煩躁不安,漱口但無法吞嚥,在下方則會如癲狂般胡言亂語,發黃,舌頭發黑,小腹脹滿,治療方法應該活血化瘀。(如同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