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面病
大意
頭面者。諸陽之會也。十二經絡。皆上於面而走空竅。(經文)所以面病俱屬三陽之經。(匯補)
面痛
面痛皆屬於熱。但暴病多實。久病多虛。飲食妨礙。皆因膏粱風毒。食臥少安。無非胃虛有火。(匯補)
面腫
面腫曰風。(內經)因食後冒風。風熱相搏。上攻頭面。能食者。為風虛。更兼麻木。不食者。為風熱。必見紅赤。(入門)
面浮
勞力過度。飲食失節。脾氣輸化不及。肺金傳布失度。故眼下腫如臥蠶狀。將有水腫之虞。若脈浮虛無力。是脾氣不足。宜培脾實土。沉實有力。是肺氣不順。當降氣瀉水。(匯補)
白話文:
大意
頭部和臉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十二條經絡都向上通到面部,並經過頭部的空竅。因此,面部的病症大多屬於三陽經的病變。
面痛
面部疼痛一般都屬於熱證。但是,急性發病的患者多屬實證,慢性發病的患者多屬虛證。飲食不節導致面痛,多是因為過食膏粱厚味而引發風毒,食慾不振,睡眠不安,大多是胃虛有熱。
面腫
面部腫脹叫做風腫。《內經》記載,面部腫脹是因為吃飯後受風,風熱互相搏擊,向上攻襲頭面部。能吃飯的患者,屬於風虛,可能伴隨麻木;不能吃飯的患者,屬於風熱,面部一定會呈現紅赤。
面浮
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導致脾氣運化功能失調,肺金輸布失常,就會出現眼下方腫脹,像蠶寶寶一樣,預示著可能出現水腫。如果脈象浮虛無力,說明脾氣不足,需要健脾益氣;如果脈象沉實有力,說明肺氣不順,需要降氣利水。
面熱面寒
手足陽明經氣盛。則身已前皆熱。(入門)手足陽明經氣虛。則身已前皆寒。(靈樞)故風熱上衝。則面獨熱。寒濕上逆。則面反不能耐寒。(入門)
面瘡
風漬皮膚。痰客臟腑。則面骭黯。脾受濕熱。肺受風邪。則面瘡瘍。或痛癢。或紅腫。或如粟米。或變五色。又有肺受火邪。咳嗽膿血。面生紅瘡者。乃腎水不升。肺火獨旺也。(匯補)
治法
高者抑之。客者散之。血熱者宜涼。氣虛者宜補。不可專任苦寒降火。若清火補氣而不效者。又當開鬱。
用藥
胃火。清胃散。加黃芩、山梔。風邪。葛根湯。加薄荷、荊芥。調脾。六君子湯。加升麻、乾葛。
白話文:
臉部發熱或發冷,都是因為手足陽明經氣出現問題。如果陽明經氣盛,身體前方就會感到熱;如果陽明經氣虛,身體前方就會感到冷。當風熱上衝時,臉部就會單獨發熱;當寒濕上逆時,臉部就容易受寒。
臉部出現瘡瘍,可能是因為風濕侵襲皮膚,痰濕停滯臟腑,導致面色黯淡。如果脾臟受濕熱,肺臟受風邪,就會出現臉部瘡瘍,症狀包括疼痛、瘙癢、紅腫、像粟米一樣的小疹子,甚至顏色變化。另外,如果肺臟受火邪,出現咳嗽帶膿血,臉上長出紅色的瘡瘍,可能是腎水不升,肺火獨旺。
治療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熱症要清熱降火,對於寒症要溫陽散寒。對於氣血不足的,要補氣養血。不要過度使用苦寒藥物降火,如果清熱補氣無效,還要考慮疏通鬱結。
藥物方面,胃火可以使用清胃散,加黃芩、山梔;風邪可以使用葛根湯,加薄荷、荊芥;脾虛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升麻、乾葛。
【附頰顋】
如腫連連翹者。胃火也。腫及兩頤者。膽邪也。仍以能食為風虛。不食為風熱。(入門)若濕熱為腫。火盛為痛。兩耳前後俱腫者。名曰發頤。甘桔湯加薄荷、荊芥、連翹、防風、黃芩、牛蒡主之。
面病選方
清胃散(方見火症),六君子湯(方見中風),甘桔湯(方見惡寒)
白話文:
臉頰兩側腫脹,如果像連翹一樣的腫塊,是胃火引起的。腫脹蔓延到兩邊下巴,則是膽邪所致。如果還能吃東西,屬於風虛;吃不下東西,則是風熱。如果腫脹是濕熱引起的,則會伴隨著疼痛。兩耳前後都腫起來,稱為發頤,可用甘桔湯加入薄荷、荊芥、連翹、防風、黃芩、牛蒡來治療。
面部疾病的常用方劑:清胃散(適用於火症)、六君子湯(適用於中風)、甘桔湯(適用於惡寒)。
2. 頭風
大意
頭風。即首風也。新浴中風。即為首風。(內經)頭風與頭痛無異。淺而近者名頭痛。深而遠者名頭風。(繩墨)
內因
因風寒入於腦髓也。蓋頭為諸陽之會。必其人素有痰火。或櫛沐取涼。或醉飽仰臥。賊風入腦。致令鬱熱悶痛。婦人多患此者。因無巾幘以遇風寒也。(入門)
外候
其狀頭汗惡風。當先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稍愈。(內經)有頭皮浮頑不自覺者。有口舌不知味者。或耳鳴。或目痛。或眉稜之間。有一處不若吾體。皆其漸也。(入門)
頭風偏正
正頭風者。滿頭皆痛。甚則項強。身體拘急。常兼左右。偏頭風但在半邊。在左多血虛有火。或風熱。在右多氣虛痰鬱。或風濕。(匯補)
白話文:
大意
頭風,也就是首風。新洗完澡就吹到風,也會引發首風。(《內經》)頭風和頭痛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位置不同。淺表且靠近表面的稱為頭痛,深層且距離表層較遠的稱為頭風。(《繩墨》)
內因
頭風是由於風寒入侵腦髓所致。頭部是陽氣匯集的地方,如果本身體質有痰火,或是洗頭沐浴後沒有保暖,或是在醉酒飽食後仰卧,讓風寒入侵腦部,就會導致鬱熱悶痛。女性更容易患上頭風,是因為她們往往沒有戴帽子或頭巾來抵禦風寒。(《入門》)
外候
頭風的症狀包括頭部出汗、怕風,病發前一天病情會加重,頭痛難忍無法外出。到了風吹的日子,病情會稍微緩解。(《內經》)有些患者會有頭皮浮腫、僵硬、無知覺的現象;也可能出現口舌無味、耳鳴、眼痛、眉心處感覺異樣等等,這些都是頭風的初期症狀。(《入門》)
頭風偏正
正頭風是指整個頭部都疼痛,嚴重時還會出現項強、身體僵硬,並常伴有左右兩側的疼痛。偏頭風則只痛一邊,左側疼痛多是血虛有火或風熱,右側疼痛則多是氣虛痰鬱或風濕。(《匯補》)
頭風分辨
血虛者。朝輕夕重。氣虛者。朝重夕輕。風熱痛者。遇熱則發。風濕痛者。陰雨則甚。濕痰痛者。綿密無間。眩暈吐逆。火鬱痛者。喜暖畏光。面赤口渴。(匯補)
頭風瞎眼
木生於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竅。肝風動則邪害孔竅也。故有年久頭風。便燥目赤眩暈者。乃肺金乘肝。氣鬱血壅而然。宜清上徹下之法。(入門)世人不知此理。專行苦寒。使火無發越。上攻於目。或專行辛散。使血耗火炎。上瘀於目。宜乎頭風之必害眼也。(匯補)
治法
宜涼血瀉火為主。佐以辛溫散表從治。外感發者。散風而邪自去。內傷發者。養血而風自除。(匯補)
白話文:
頭風分辨
**血虛者:**早晨輕微,晚上加重。 **氣虛者:**早晨加重,晚上輕微。 **風熱痛者:**遇熱則發作。 **風濕痛者:**陰雨天加重。 **濕痰痛者:**疼痛綿密不斷,伴隨眩暈、嘔吐。 **火鬱痛者:**喜歡溫暖,害怕光線,面紅口渴。(出自《匯補》)
頭風瞎眼
春天屬木,木主肝,眼睛是肝的竅竅。肝風動則邪氣侵害孔竅。所以有長期頭風,伴隨眼睛乾澀、目赤、眩暈的人,這是由於肺金克制肝木,導致氣鬱血瘀所致。宜採用清熱解毒,上行下達的治療方法。(出自《入門》)
世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只一味使用苦寒藥物,使火氣無法發散,反而上攻眼睛。或專用辛散藥物,使血液耗損,火氣更旺,上瘀於眼。因此頭風必然會傷害眼睛。(出自《匯補》)
治法
宜以涼血瀉火為主,輔以辛溫散寒,從表而治。外感引起的頭風,宜散風驅邪。內傷引起的頭風,宜養血祛風。(出自《匯補》)
用藥
痰主大棗。加蒼朮、南星。熱。加酒芩、連、梔。血主四物。倍川芎、荊芥。風。加防風、甘菊。欲辛散。少加細辛、薄荷。以開上焦火鬱。欲清徹。少加酒大黃。以清上利下。
【附雷頭風】
內郁痰火。外束風熱。故頭痛而起核。或腦響如雷鳴。宜清震湯主之。蓋雷者震也。震仰盂。用青荷葉者。象震之形與色也。勢重者。先用探吐攻下之法。次用清痰降火之劑。(匯補)
白話文:
用藥
痰症主要用大棗。若有熱症,可加蒼朮、南星。若熱症明顯,可加酒芩、連翹、梔子。血虛症主用四物湯,並增加川芎、荊芥用量。若為風症,可加防風、甘菊。若需辛散,可少量添加細辛、薄荷,以開通上焦鬱熱。若需清熱徹底,可少量加酒大黃,以清熱利下。
【附雷頭風】
雷頭風是由於內郁痰火,外束風熱,導致頭痛並出現核狀物,或頭部發出如雷鳴般的響聲。宜用清震湯治療。因為雷乃震也,震仰盂,所以用青荷葉,象徵震的形狀和顏色。若病情嚴重,需先用探吐攻下之法,再用清痰降火之劑。(匯補)
【附大頭風】
冒天地不正之氣。邪伏經絡。上攻清道。故頭大如斗。甚則潰裂出膿。治以消毒飲。更視三陽經部分而分治之。俟大便結。然後議下。此先緩後急之法也。設或便未結而遽行之。未有不暗傷元氣。邪走內地。而變端百出矣。(匯補)
頭風選方
二陳湯,治頭風濕痰有餘之症。(方見痰症)
四物湯,治頭風血虛不足之症。(方見中風)
透頂散,治頭風腦寒。
細辛(三莖),瓜蒂(七枚),丁香(三粒),糯米(七粒),腦子,麝(各豆大一粒)
白話文:
頭風症狀是因受到天地不正之氣侵襲,邪氣侵入經絡,上攻頭部,導致頭部腫大如斗,嚴重者甚至會潰爛流膿。治療需用消毒飲,並根據三陽經受影響的部位進行分治。待大便乾燥後再進行下一步治療,此為先緩後急之法。如果大便未乾就急於治療,容易傷及元氣,導致邪氣入侵內部,引發各種病變。
治療頭風的藥方選擇:
二陳湯適用於頭風伴有濕痰過多的情況。 四物湯適用於頭風伴有血虛不足的情況。 透頂散適用於頭風伴有腦寒的情況。
透頂散的藥材包括細辛三莖、瓜蒂七枚、丁香三粒、糯米七粒、腦子、麝香各一小粒。
為末。隨左右頭風搐鼻內。良久。出涎升許。即愈。
川芎散,治頭風鬱熱。
青黛(二錢五分),蔓荊,川芎(各一錢二分),鬱金,芒硝(各一錢),石膏(一錢三分),細辛根(七分),薄荷(二錢),紅豆(一粒)
上為末。搐病人鼻內。
捷徑法,偏正頭風。用蓖麻子五錢。去殼。大棗十五枚。共打研如泥。用箸卷之。去箸納鼻中。良久取下。清濁涕即止。此治痰涎邪氣鬱於頭而成病者。如火鬱而成者。用萊菔汁。仰臥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又方。用白芥子五錢。蓖麻子五粒。川芎、白芷末各一錢。同搗成膏。貼患處。其痛即減。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然後把藥粉塞進病人的鼻孔裡。過了一會兒,病人流出一些唾液,然後就痊癒了。
川芎散可以治療頭風引起的鬱熱。
將青黛、蔓荊、川芎、鬱金、芒硝、石膏、細辛根、薄荷和紅豆磨成粉末,然後塞進病人的鼻孔裡。
另一個方法是治療偏頭痛。將蓖麻子去殼,和大棗一起研磨成泥,用筷子捲起泥狀藥物,塞進病人的鼻孔裡。過一會兒取出,清濁鼻涕就會停止。這個方法適用於痰涎邪氣鬱於頭部而導致疾病的患者。如果是因為火氣郁結引起的頭痛,可以用蘿蔔汁仰臥著滴進鼻孔裡,左邊頭痛就滴右邊鼻孔,右邊頭痛就滴左邊鼻孔。另一個方法是用白芥子、蓖麻子、川芎、白芷研磨成膏,貼在疼痛的地方,疼痛就會減輕。
清震方(保命),治雷頭風病。
升麻,蒼朮(各四兩),荷葉(一片)
水煎。
新制方,治雷頭風病。能清上導下。
半夏(一兩),大黃(二兩),天麻,黃芩(各六錢),薄荷(三錢),甘草(三錢)
水泛丸。臨臥。清茶吞二錢。以痰利為度。
消毒飲(東垣),治大頭風病。
黃芩,黃連(各半兩),人參,橘紅,玄參,甘草(各二錢),連翹,大力子,桔梗,板藍根,馬屁勃(各一錢),白殭蠶,升麻,防風,薄荷,當歸(各二錢)
便閉。加大黃一錢微利之。
白話文:
清震方(保命)用來治療雷頭風病。
方劑:升麻、蒼朮各四兩,荷葉一片,水煎服。
新制方也用來治療雷頭風病,具有清熱解毒、通利水道的作用。
方劑:半夏一兩,大黃二兩,天麻、黃芩各六錢,薄荷、甘草各三錢,水泛丸,臨睡前用清茶送服二錢,以痰液通暢為度。
消毒飲(東垣)也用來治療大頭風病。
方劑:黃芩、黃連各半兩,人參、橘紅、玄參、甘草各二錢,連翹、大力子、桔梗、板藍根、馬屁勃各一錢,白殭蠶、升麻、防風、薄荷、當歸各二錢。
若患者出現便秘,可加大黃一錢,微利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