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四 (2)
卷之四 (2)
1. 頭痛
大意
頭為天象。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於此。惟經氣上逆。干犯清道。不得運行。則壅遏為痛。(微論)
內因
自外入者。風寒暑濕之邪。自內發者。氣血痰鬱之異。(玉機)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與氣相搏。脈滿而痛。(匯補)
外候
頭腦痛連兩額屬太陽。頭額痛連目齒屬陽明。頭角痛連耳根屬少陽。太陽穴痛屬脾虛。巔頂痛屬腎。目系痛屬肝。(匯補)
痛分內外
外感頭痛。如破如裂。無有休歇。內傷頭痛。其勢稍緩。時作時止。(入門)
痛分諸因
因風痛者。抽掣惡風。因熱痛者。煩心惡熱。因濕痛者。頭重而天陰轉甚。因寒痛者。絀急而惡寒戰慄。因痰痛者。昏重而眩暈欲吐。因食痛者。噫酸發熱而惡食。氣虛痛者。九竅不利。惡勞動。其脈大。血虛痛者。魚尾上攻。惡驚惕。其脈芤。腎厥痛者。下虛上實。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氣逆痛者。心頭換痛。其症胸腹脹滿。嘔吐酸水。(匯補)
白話文:
大意
頭部在人體中如同天象,六腑的清陽之氣、五臟的精華之血,都匯聚於此。然而,若經氣上逆、犯衝清道,無法正常運行,就會阻塞而導致疼痛。
內因
頭疼的原因,可能是外來因素,例如風寒暑濕等邪氣侵襲;也可能是內部原因,例如氣血痰鬱等異常狀況。
外因
頭疼的部位可以反映不同的病因:
- 頭腦疼痛並連及兩額,屬於太陽經病變;
- 頭額疼痛並連及目齒,屬於陽明經病變;
- 頭角疼痛並連及耳根,屬於少陽經病變;
- 太陽穴疼痛,屬於脾虛;
- 巔頂疼痛,屬於腎虛;
- 目系疼痛,屬於肝虛。
痛分內外
- 外感頭痛,疼痛如同撕裂般,持續不斷。
- 內傷頭痛,疼痛程度較緩和,時有時無。
痛分諸因
根據不同的頭痛原因,會有不同的症狀:
- 風邪頭痛:抽搐、怕風。
- 熱邪頭痛:心煩、怕熱。
- 濕邪頭痛:頭重、陰雨天加重。
- 寒邪頭痛:頭部緊縮、怕冷發抖。
- 痰邪頭痛:頭昏眼花、想吐。
- 食積頭痛:打嗝、胃酸、食慾不振。
- 氣虛頭痛:九竅不通、怕勞累、脈象洪大。
- 血虛頭痛:頭暈眼花、容易驚嚇、脈象細小。
- 腎虛頭痛:下虛上實、脈象弦緊。
- 氣逆頭痛:心口疼痛、胸腹脹滿、嘔吐胃酸。
厥頭痛症
厥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胸中寒邪。故厥逆而頭齒皆痛。
真頭痛症
真頭痛者。引腦及巔。陷入泥丸大痛。手足青冷至節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用和)外灸百會穴。內進參附湯。亦有生者。
脈法
寸口緊盛。或短或弦或浮。皆主頭痛。又浮弦為風。浮洪為火。細濡為濕。滑大為痰。短澀為虛。
治法
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東垣)古方治頭痛。每用風藥者。取其味輕。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可假此引經。(必讀)
白話文:
厥頭痛症
厥頭痛,是因為受到寒邪入侵,寒邪深入骨髓,而腦為骨髓之主。胸中寒邪侵襲,因此導致厥逆,頭和牙齒都疼痛。
真頭痛症
真頭痛,指的是疼痛牽引到腦部和頭頂,感覺頭頂像是陷入泥丸中,疼痛劇烈。手腳發青發冷,冰冷到關節處,如果是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如果是晚上發病,早上就會死亡。(可以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外治可以灸百會穴,內服參附湯。也有可能治癒的。
脈法
寸口脈緊實有力,或是短促、弦細、浮起,這些脈象都主頭痛。其中,浮弦脈屬於風邪,浮洪脈屬於火邪,細濡脈屬於濕邪,滑大脈屬於痰邪,短澀脈屬於虛邪。
治法
頭頂最高處,只有風邪可以到達。(東垣)古代治療頭痛,常使用風藥,因為風藥性味輕,屬於陰中之陽,可以從地升到天。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風藥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即使是虛證和熱證,也可以借用風藥引經治療。(必須閱讀)
鬱熱當清
頭痛多主於痰。甚必兼火。(丹溪)有久痛而感寒便發。外用重綿包裹者。此屬鬱熱。蓋本熱而標寒也。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開。風寒易入。束其內火。閉逆為痛。惟瀉火涼血。佐以辛涼散表。(玉綸)
寒濕當取
濕熱頭痛。心煩重滯。病在隔中。過在手太陽少陰。寒濕頭痛。氣上而不下。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手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偏頭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準繩)
用藥
頭痛。若屬外邪痰火諸有餘者。主以二陳湯。風。加羌活、防風。寒。加細辛、藁本。濕。加蒼朮、白芷。火。加山梔、酒芩。鬱熱。加酒浸大黃、細辛、芽茶。風熱。加天麻、蔓荊。又太陽加藁本。陽明加白芷。少陽加柴胡。太陰加蒼朮。少陰加細辛。厥陰加吳萸。此六經引經藥也。
白話文:
【鬱熱當清】
頭痛常常與痰有關。如果症狀嚴重,通常會伴隨著火氣。有時候,長期的疼痛可能會引發寒氣,使用厚重的棉料包裹是屬於鬱熱的情況,這是因為基礎有熱,但表現出的是寒的徵兆。由於原本就存在著鬱熱,皮膚毛孔常開,風寒容易進入,束縛了內部的熱氣,使熱氣逆流成為疼痛。因此,需要降火和涼血,並輔以辛涼的藥物來疏散體表的熱氣。
【寒濕當取】
對於濕熱導致的頭痛,通常會感到心煩和身體沈重,病情可能在胸膈部位,主要涉及到手太陽和少陰兩脈。寒濕引起的頭痛,會讓氣體向上而不向下流動,造成頭部疼痛和頂部的疾病。這類頭痛通常是下虛上實的狀態,主要涉及到手少陰和巨陽兩脈。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影響到腎臟。對於偏頭痛的情況,首先需要治療手少陽和陽明兩脈,然後再治療足少陽和陽明兩脈。
【用藥】
對於頭痛,如果是由外邪、痰、火等過盛所引起,可以使用二陳湯作為主要藥物。如果伴有風邪,可以加入羌活、防風;如果伴有寒氣,可以加入細辛、藁本;如果與濕氣有關,可以加入蒼朮、白芷;如果與火氣有關,可以加入山梔、酒芩;如果是鬱熱所引起,可以加入酒浸大黃、細辛、芽茶;如果與風熱有關,可以加入天麻、蔓荊,並且對太陽脈加入藁本,對陽明脈加入白芷,對少陽脈加入柴胡,對太陰脈加入蒼朮,對少陰脈加入細辛,對厥陰脈加入吳萸。這些是針對六經不同病機的引經藥物。
若屬氣虛者。順氣和中湯。加天麻、川芎。血虛者。四物湯。加薄荷、甘菊。風熱。用清空膏。風痰。用玉壺丸。痰火。用石膏散。寒濕。用芎辛湯。痰厥。用白朮半夏天麻湯。腎厥。用玉真來復丹。肝虛。用生熟地黃丸。肝火。用逍遙散。
白話文:
氣虛的人,服用順氣和中湯,並加入天麻和川芎。血虛的人,服用四物湯,並加入薄荷和甘菊。風熱者,用清空膏。風痰者,用玉壺丸。痰火者,用石膏散。寒濕者,用芎辛湯。痰厥者,用白朮、半夏、天麻湯。腎厥者,用玉真來復丹。肝虛者,用生熟地黃丸。肝火者,用逍遙散。
捷徑法
治風虛半邊頭痛者。用白芷二錢。黃牛腦一個。川芎三錢。入瓷器內。酒煮食之。任量一醉。睡後即愈。治寒濕頭痛。用白鳳仙一株搗爛。火酒浸。露七夕。去渣。飲酒效。治血氣虛而頭痛。憎風惡寒。用鹽披草紙上。於痛處以熱熨斗熨之。冷即再熨。以平為度。熱鬱腦中而痛者。
以硝石為末。吹入鼻中。即止。氣鬱偏頭痛。用蓖麻同乳香、食鹽搗。貼太陽穴。即止。凡外感頭目悶痛甚者。用蔥葉插入鼻內一二寸。覺氣通。即減。
白話文:
捷徑法
治風虛半邊頭痛者
使用白芷二錢、黃牛腦一個、川芎三錢,放入瓷器內,用酒煮食,任量喝到醉。睡醒之後即會痊癒。
治寒濕頭痛
使用一株白鳳仙,搗爛後浸泡在火酒中,露置於七夕當日,去除渣滓,飲用酒液即可見效。
治血氣虛而頭痛,憎風惡寒
將鹽包在草紙上,用熱熨斗熨敷疼痛處,冷了就再熨,以溫熱適度為準。
熱鬱腦中而痛者
將硝石研成粉末,吹入鼻中,即可止痛。
氣鬱偏頭痛
將蓖麻、乳香、食鹽一同搗碎,貼敷於太陽穴,即可止痛。
凡外感頭目悶痛甚者
將蔥葉插入鼻孔內一至二寸,感到氣流通暢,疼痛就會減輕。
【附眉稜痛】
眉稜者。目系之所過。上屬於腦。外挾風寒。內成鬱熱。上攻頭腦。下注目睛。則眉骨作痛。又有肝火壅熱者。有風痰上攻者。有濕氣內郁者。(必讀)有肝經血虛。見光則痛者。有肝經傷飲。晝靜夜劇身重者。若婦人經行將盡。不能安養。或以針指勞神。致令眉骨痠痛者。專以益陰養血。(匯補)
【附腦痛】
頭腦作痛。猶如刀劈。動輒眩暈。腦後抽掣跳動。舉發無時。此肝經痰火。名曰厥疾。厥者。逆也。恚怒太過。氣與血俱逆於高巔。而膽穴又絡於腦。宜清痰降火。以芩、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薈、丹皮、赤芍之類。調豬膽汁服之。若虛弱人患此。宜逍遙散加川芎、生地主之。
白話文:
眉稜痛
眉稜,是眼睛經絡所經過的地方,向上連通腦部。外受風寒,內生鬱熱,向上侵犯頭腦,向下影響眼球,就會導致眉骨疼痛。
此外,還有以下情況也會造成眉稜痛:
- 肝火壅熱: 肝火旺盛,鬱積在體內。
- 風痰上攻: 風痰邪氣向上侵犯頭部。
- 濕氣內郁: 濕氣積聚在體內,無法疏通。
- 肝經血虛: 肝經血氣不足,見光就疼痛。
- 肝經傷飲: 肝經受寒,白天安靜,夜晚疼痛加劇,身體沉重。
- 婦人經行將盡: 女性月經將要結束時,沒有好好休息,或勞累過度,導致眉骨酸痛。
治療眉稜痛應以益陰養血為主。
腦痛
頭腦疼痛,如同刀劈一般,經常頭暈目眩,腦後抽搐跳動,發作時間不定。這是肝經痰火所致,稱為厥疾。厥,意指逆行。由於過度生氣,導致氣血逆流至頭頂,而膽經又與腦部相連,因此需要清痰降火。
可用黃芩、黃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薈、丹皮、赤芍等藥物,調配豬膽汁服用。
如果體質虛弱的人患有腦痛,宜服用逍遙散,再加入川芎、生地等藥物。
用藥
肝虛。主以生熟地黃丸。血虛。主以加味逍遙散。濕痰。主以導痰湯。風熱。主以上清散。此症失治。多致傷目。或兩耳出膿。則危矣。
頭痛選方
二陳湯,統治頭痛(方見痰症)
順氣和中湯,治氣虛頭痛。
即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蔓荊、細辛。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頭痛。
白話文:
【用藥】
肝虛:主要使用生熟地黃丸來治療。血虛:主要使用加味逍遙散。濕痰:主要使用導痰湯。風熱:主要使用上清散。若這些病症未得到適當治療,可能會導致眼睛受損,或者耳朵流出膿液,這情況就非常嚴重了。
【頭痛選方】
二陳湯,可以統治頭痛(詳細方子見痰症部分)
順氣和中湯,適合治療氣虛引發的頭痛。
使用即補中益氣湯加入芍藥、川芎、蔓荊、細辛等草藥。
加味四物湯,適合治療血虛引發的頭痛。
即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清空膏,治風熱頭痛。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五錢),黃芩(酒炒三兩),黃連(炒二兩)
末之。每服二錢。清茶下。
玉壺丸(和劑),治風痰頭痛。胸膈滿。食不下。咳嗽嘔吐痰涎。
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
水滴丸。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石膏散,治痰火頭痛。
川芎(下),石膏(上),黃芩(中),白芷(下)
白話文:
四物湯加上甘菊和蔓荊,可以治療風熱頭痛。
用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五錢,酒炒黃芩三兩,炒黃連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茶送服。
玉壺丸,由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組成,可以治療風痰頭痛、胸膈滿悶、食慾不振、咳嗽嘔吐痰涎等症狀。製成水滴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石膏散,由川芎、石膏、黃芩、白芷組成,可以治療痰火頭痛。
水煎。
芎辛散,治寒濕頭痛。
川芎,細辛(各一錢半),蒼朮,甘草,乾薑(各一錢)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
天麻,白朮,半夏(各一錢),人參,蒼朮,陳皮,黃耆,澤瀉,茯苓(各五分),神麯,麥芽(各七分),乾薑(三分),黃柏(二分)
白話文:
水煎服。芎辛散,治寒濕頭痛,由川芎、細辛(各一錢半)、蒼朮、甘草、乾薑(各一錢)組成。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由天麻、白朮、半夏(各一錢)、人參、蒼朮、陳皮、黃耆、澤瀉、茯苓(各五分)、神麯、麥芽(各七分)、乾薑(三分)、黃柏(二分)組成。
水煎。
玉真丸(本事),治腎厥頭痛。
硫黃(二兩),石膏(煅),半夏,硝石(研各一兩)
虛甚者。去石膏。加鍾乳粉一兩。生薑糊丸。薑湯下。外灸關元百壯。
來復丹(和劑),治上盛下虛。
硝石(同硫黃研),玄精石,硫黃(各一兩),五靈脂(水澄去砂),青皮,陳皮(各二兩)
為末。醋糊丸。米飲下。
生熟地黃丸,治肝虛頭痛。
白話文:
玉真丸主要用來治療腎氣虛衰導致的頭痛。將硫黃、煅石膏、半夏、研磨過的硝石各取一兩,用水煎煮。如果患者虛弱,可以去掉石膏,添加一兩鍾乳粉,用生薑糊做成丸藥,用薑湯送服。同時,在關元穴上灸百壯。
來復丹用於治療上焦陽盛,下焦虛寒。將硝石和硫黃研磨混合,加入玄精石、硫黃、去砂后的五靈脂、青皮、陳皮各適量,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用米湯送服。
生熟地黃丸主要用來治療肝氣虛弱導致的頭痛。
生地,熟地(上),天麻,川芎,茯苓(下),當歸,白芍,黑豆,石斛,玄參,地骨皮(中)
蜜丸。
祛風清上散(統旨),治風熱上攻。
酒芩(二錢),白芷(一錢半),防風,柴胡,川芎,荊芥,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
黑錫丹(和劑),治真頭痛。
白話文:
方劑一
- 生地、熟地(上)、天麻、川芎、茯苓(下)、當歸、白芍、黑豆、石斛、玄參、地骨皮(中),製成蜜丸。
功效
- 祛風清上散,主治風熱上攻。
方劑二
- 酒芩(二錢)、白芷(一錢半)、防風、柴胡、川芎、荊芥、羌活(各一錢)、甘草(五分)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黑錫丹,主治真頭痛。
方劑一
這個方劑使用生地、熟地、天麻、川芎、茯苓、當歸、白芍、黑豆、石斛、玄參、地骨皮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製成蜜丸。
功效
- 這個方劑可以祛風清熱,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疾病。
方劑二
這個方劑使用酒芩、白芷、防風、柴胡、川芎、荊芥、羌活、甘草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
用法
-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功效
-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真頭痛,也就是由風寒、風熱等因素引起的頭痛。
注
- 方劑中藥材的劑量以錢為單位,古代一錢約等於3.75克。
- 方劑的使用應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
沉香,附子,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金鈴子,肉果,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炒成珠各三兩)
一方。有陽起石半兩。巴戟天一兩。酒煮。麵糊丸。薑湯下。
羌活黑附湯(東垣),治寒厥頭痛。
麻黃,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附子(一分),白芷(三分)
白話文:
沉香、附子、葫蘆巴、肉桂各五錢,茴香、破故紙、金鈴子、肉果、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炒成珠各三兩),共為一方。另取陽起石半兩,巴戟天一兩,以酒煮,製成麵糊丸,用薑湯送服。此方為東垣所創的羌活黑附湯,用於治療寒厥頭痛。另取麻黃、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附子一分,白芷三分。
水煎。
徹清膏
蔓荊,細辛,薄荷,川芎,藁本,甘草
川芎茶調散(玄珠)
薄荷(三錢),川芎(一兩),荊芥(四錢),白芷(五錢),細芽茶(三錢),黃芩(二兩酒炒)
頭頂痛及腦痛。加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一錢。每服二三錢。清茶下。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服用。藥方為徹清膏,包括蔓荊、細辛、薄荷、川芎、藁本、甘草。另外,也可使用川芎茶調散(玄珠),包括薄荷、川芎、荊芥、白芷、細芽茶、黃芩。若頭頂或腦部疼痛,可於川芎茶調散中加入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一錢。每次服用二至三錢,清茶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