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氣症

厚朴(九分),茯苓(一錢二分),半夏(一錢半),紫蘇(六分)

生薑。水煎服。治婦人惡阻。大效。

木香化滯湯,治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內微痛。心下痞。不思食。

枳實(五分),柴胡(四分),木香(三分),陳皮(五分),甘草(一分),半夏,草豆蔻(五分),當歸(二分),紅花(一分),生薑

流氣飲子,治心胸痞滿。膨脹嘔吐。面目四肢浮腫。二便閉塞。及憂思太過。鬱結成疾。又治腳氣腫痛。上喘作脹。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胸脅。走注疼痛。

蘇葉,青皮,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川芎,黃耆,枳實(各一錢),甘草,陳皮,木香,大腹皮,檳榔,防風,枳殼(各五分)

生薑、棗子。水煎服。

木香流氣飲(和劑),治清濁不分。膨脹浮腫。二便不利。口苦咽乾。但此方藥味太多。似難執定。用者因時制宜可也。

半夏(制二兩),青皮,厚朴(制),紫蘇,香附(炒),甘草(炙各二斤),陳皮(二斤),肉桂,蓬朮(煨),丁香,檳榔,麥門冬(去心),木香,草果(各六兩),木通(八兩),藿香,白芷,赤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各四兩),大腹皮(制六兩)

每服四錢。薑棗。水煎服。

四炒枳殼丸,治氣血內滯。胸腹膨脹。

枳殼一斤。分四分。以蒼朮、茴香、萊菔子、乾漆。各炒一分。令焦。揀去四味。止用枳殼。為末。將原四味煎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推氣散,平肝降氣。

枳殼,肉桂,芍藥,青皮

燔蔥散(和劑),治冷氣不行。攻刺心腹。

延胡索(三兩),肉桂,乾薑(炮二兩),蒼朮(炒八兩),甘草(炙八兩),砂仁,丁皮,檳榔(各四兩),三稜(煨),蓬朮(煨),茯苓,青皮(各六兩)

為末。每服二錢。蔥白煎服。

鹽煎散,治冷氣攻衝。胸脅刺痛。及脾胃虛冷。嘔吐瀉利。

砂仁,甘草,茯苓,草果,肉果,川芎,茴香,澄茄,麥芽,檳榔,良薑,枳殼,厚朴,陳皮,羌活,蒼朮

入鹽少許。煎服。

梔子解鬱方,治氣有餘便是火之症。此藥能解五臟結氣。益少陰陰血。

梔子一味。炒黑為末。以薑汁入湯同煎。飲之。

凡鬱熱症藥中。加姜炒山梔。其義實出於此。

沉香化氣丸,治氣鬱久而成熱。便閉不通。用此潤下之。

堅大黃,黃芩,沉香,人參,白朮

為末。入竹瀝、薑汁少許。為丸。淡薑湯下一錢。

越鞠丸(丹溪),治氣鬱久病。用此開鬱清解。

茅山蒼朮(米泔炒),撫芎,香附(各二兩),山梔(炒),神麯(各一兩五錢)

為末。滴水丸如綠豆大。白湯下百粒。

以上諸方。治氣家有餘實症。若虛弱者。以後法治之。

四君子湯,治氣症脾胃虛而食少瀉多。脈虛濡。不可克削破氣者。

白話文:

氣症

厚朴(9分)、茯苓(1錢2分)、半夏(1錢半)、紫蘇(6分),加上生薑,用水煎服。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婦女妊娠期間的嚴重嘔吐,效果很好。

木香化滯湯,可以治療因氣滯、食物積滯、濕氣停留在中焦(胃脘部)所引起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症狀包括:腹部輕微疼痛、胃部覺得堵塞不舒服、沒有食慾。

枳實(5分)、柴胡(4分)、木香(3分)、陳皮(5分)、甘草(1分)、半夏、草豆蔻(5分)、當歸(2分)、紅花(1分),加上生薑。

流氣飲子,可以治療胸悶、腹脹、想吐、臉部和四肢浮腫、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也適用於因憂愁思慮過度而引起的疾病,以及腳氣腫痛、上氣喘促、大便不通、氣痛攻竄到肩背胸脅等情況。

蘇葉、青皮、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川芎、黃耆、枳實(各1錢),加上甘草、陳皮、木香、大腹皮、檳榔、防風、枳殼(各5分),再加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木香流氣飲(出自《和劑局方》),可以治療因清氣和濁氣不分,導致腹脹浮腫、大小便不通暢、口苦咽乾等症狀。不過這個方子的藥材種類太多,可能難以準確掌握用量,使用時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半夏(製過,2兩)、青皮、厚朴(製過)、紫蘇、香附(炒過)、甘草(炙過,各2斤)、陳皮(2斤)、肉桂、蓬朮(煨過)、丁香、檳榔、麥門冬(去心)、木香、草果(各6兩)、木通(8兩)、藿香、白芷、赤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各4兩)、大腹皮(製過,6兩)。每服4錢,加生薑和紅棗,用水煎服。

四炒枳殼丸,可以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胸腹脹滿。將枳殼一斤分成四份,分別用蒼朮、茴香、萊菔子、乾漆炒過,炒到焦黑。然後把這四味藥材挑出來,只用枳殼磨成粉。再將之前炒過的四味藥材煎煮取汁,用來將枳殼粉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50丸,用白開水送服。

推氣散,可以平肝氣、降逆氣。方子由枳殼、肉桂、芍藥、青皮組成。

燔蔥散(出自《和劑局方》),可以治療因寒氣阻滯而引起的腹痛,痛如針刺。方子由延胡索(3兩)、肉桂、乾薑(炮過,各2兩)、蒼朮(炒過,8兩)、甘草(炙過,8兩)、砂仁、丁皮、檳榔(各4兩)、三稜(煨過)、蓬朮(煨過)、茯苓、青皮(各6兩)組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蔥白煎水送服。

鹽煎散,可以治療因寒氣衝逆而引起的胸脅疼痛,以及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方子由砂仁、甘草、茯苓、草果、肉果、川芎、茴香、澄茄、麥芽、檳榔、良薑、枳殼、厚朴、陳皮、羌活、蒼朮組成,加入少許鹽,用水煎服。

梔子解鬱方,可以治療因氣機鬱滯而產生的火熱症狀。這個方子能疏解五臟鬱結之氣,滋養腎陰。單用梔子一味,炒黑磨成粉,用薑汁加入湯藥中一起煎煮,飲用。凡是治療鬱熱的藥方中,加入用薑汁炒過的梔子,其道理就出自於這裡。

沉香化氣丸,可以治療因氣鬱時間過長而化熱,導致大便不通。這個方子可以潤腸通便。方子由堅大黃、黃芩、沉香、人參、白朮組成,磨成粉末,加入竹瀝和少許薑汁,製成丸子。每次服用1錢,用淡薑湯送服。

越鞠丸(出自朱丹溪),可以治療因氣鬱時間過長而引起的疾病,有開鬱、清熱的功效。方子由茅山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炒過)、川芎、香附(各2兩)、山梔(炒過)、神麴(各1兩5錢)組成。磨成粉末,用水滴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100粒,用白開水送服。

以上這些方劑,主要治療氣機運行不暢、有餘有實的症狀。如果屬於氣虛體弱的情況,應該使用接下來的方劑治療。

四君子湯,可以治療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氣虛症狀,例如食慾不振、腹瀉頻繁、脈象虛弱。這種情況不宜使用攻伐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