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眩暈

大意

諸脈皆繫於目。臟腑筋骨之精。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氣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者。隨目系而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而眩矣。(經文)

內因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內經)以肝上連目系而應於風。故眩為肝風。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虛。因暑。因濕者。(匯補)

外候

其狀目暗耳鳴。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不省人事。蓋眩者。言視物皆黑。暈者。言視物皆轉。二者兼有。方曰眩暈。若甚而良久方醒者。又名鬱冒。謂如以物冒其首。不知人事也。(匯補)

眩分虛實

虛者。內外之邪。乘虛入表而上攻。實者。內外之邪。郁痰上結而下虛。(入門)

白話文:

【大意】

各種脈象都與眼睛有關聯。臟腑、筋骨的精氣和脈象一起形成連結,上部連接於腦部,後部從頸部流出。因此,如果邪氣侵入頸部,並遇身體虛弱的情況,進入得深時,會隨著眼睛的脈絡進入腦部,導致腦部運轉失常,腦部運轉失常就會拉緊眼睛的脈絡而引起頭暈。

【內因】

各種風、搖晃、頭暈都與肝木有關。因為肝連接眼睛的脈絡且對應於風,所以頭暈被認為是肝風。然而,也可能由火、痰、虛、暑、濕等因素引起。

【外候】

這種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耳鳴,如同站在船車上,起身時有欲倒之感,甚至失去意識。頭暈指的是看東西都變黑,頭暈是指看東西都轉動。這兩者都有時,稱為頭暈。如果頭暈非常嚴重,長時間才恢復知覺的,則稱為鬱冒,就像有東西蒙住頭頂,讓人失去意識。

【頭暈分虛實】

虛的頭暈,是由內外的邪氣利用空隙進入表皮,向上攻擊所致。實的頭暈,是內外的邪氣加上痰液在下方聚集結塊,下方虛弱所致。

濕痰眩暈

肥白人濕痰滯於上。陰火起於下。痰挾虛火。上衝頭目。邪正相煽。故忽然眼黑生花。所謂無痰不作眩也。(丹溪)

肝火眩暈

黑瘦人腎水虧少。肝枯木動。復挾相火。上踞高巔而眩暈。謂風勝則地動。火得風而旋焰也。(丹溪)

腎虛眩暈

人身陰陽。相抱而不離。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若淫夢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原。使諸氣逆奔而上。此眩暈出於腎虛也。(直指)

血虛眩暈

血為氣配。氣之所麗。以血為榮。凡吐衄崩漏產後亡陰。肝家不能收攝榮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眩暈生於血虛也。(直指)

白話文:

濕痰眩暈

肥胖且膚色白皙的人,體內濕痰停滯在上焦,而下焦陰火上升。痰氣挾帶著虛火,向上衝擊頭部和眼睛,邪氣與正氣互相煽動,所以會突然出現眼黑、視物模糊的現象。俗話說:「無痰不作眩」,就是這個道理。(丹溪)

肝火眩暈

體型瘦弱且膚色黝黑的人,腎水虧損,肝臟就像枯木一樣容易動搖,再加上相火(心火)的助長,向上衝擊頭部,導致眩暈。就像風吹則地動,火遇風則旋轉火焰一樣。(丹溪)

腎虛眩暈

人體陰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陽氣想要上浮,陰氣會向下吸納它。若過度房事,腎臟無法納氣歸元,導致氣逆上衝,這就是腎虛導致的眩暈。(直指)

血虛眩暈

血液是氣的依附,氣依賴血才能運行。凡是吐血、鼻出血、月經量多、產後失血、陰虛虧損的人,肝臟都無法收攝精氣,導致血液失常亂行。這種情況下的眩暈,是源於血虛。(直指)

脾虛眩暈

脾為中州。升騰心肺之陽。堤防腎肝之陰。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於中氣不足也。(劉純)

氣鬱眩暈

七情所感。臟氣不平。鬱而生涎。結而為飲。隨氣上逆。令人眩暈。必寸口脈沉。眉稜骨痛為異。若火動其痰。必兼眩暈嘈雜。欲作吐狀。(匯補)

停飲眩暈

中氣不運。水停心下。心火畏水。不敢下行。擾亂於上。頭目眩暈。怔忡心悸。或吐涎沫。宜瀉水利便。使心火下交。其眩自已。(匯補)

外感眩暈

外邪所感者。風則項強自汗。寒則拘攣掣痛。暑則煩悶口渴。濕則重著吐逆。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心法)

白話文:

【脾虛眩暈】

脾是中樞,能提升心肺的陽氣,防護腎與肝的陰氣。如果過度勞累,大量流汗導致陽氣流失,元氣下降,清氣不能上升,這就是中氣不足引起的眩暈。

【氣鬱眩暈】

情緒的影響,內臟氣血不平衡,鬱積成痰,凝聚為飲,隨氣上逆,使人感到眩暈。脈象通常會表現為寸口脈沈,眉稜骨痛,這有別於常態。若痰火興起,一定伴有眩暈、聲音混亂,想要嘔吐的症狀。

【停飲眩暈】

中氣運行受阻,水分在心下積聚,心火因害怕水氣,不敢向下流動,擾亂上部,造成頭暈眼花、心慌意亂,或者吐出口水。應當使用瀉下利尿的方法,讓心火能向下交合,眩暈自然就能痊癒。

【外感眩暈】

外來邪氣所引起的眩暈,風邪會使人頸部僵硬、出汗;寒邪會讓人肌肉緊繃、抽搐疼痛;暑邪會讓人感到煩熱、口渴;濕邪會讓人感到沈重、噁心、嘔吐。這是四種不同季節的邪氣趁人體虛弱時引發的眩暈。

晨昏眩暈

有早起眩暈。須臾自定。日以為常。謂之晨暈。此陽虛也。有日晡眩暈。得臥少可。謂之昏暈。此陰虛也。(繩墨)

死症

凡眩暈言亂。汗多下利。時時自冒。臥亦旋轉者。虛極不治。(入門)

脈法

肝脈溢大必眩。若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澀。數大火邪。濡大虛極。

治法

先理痰氣。次隨症治。(舉要)外邪和解清痰火。內虛本固標自移。(入門)

用藥

外邪痰火。主以二陳湯。加天麻、蔓荊等。挾風。加荊、防。挾寒。加藁本、細辛。挾暑。加香薷、藿香。挾濕。加蒼朮、厚朴。挾火。加山梔、黃芩。氣虛。主以四君子湯。氣陷。主以補中益氣湯。血虛。主以人參養榮湯。腎虛。主以鹿茸腎氣丸。陽氣久虛。遇寒必冒者。桂附八味丸。相火妄動。遇勞必眩者。加減逍遙散。

白話文:

眩暈

晨昏眩暈

早上起床時感到頭昏眼花,過一會兒自己就好了,每天都這樣,稱為晨暈,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傍晚時分感到頭昏眼花,躺下休息一下就好,稱為昏暈,這是陰氣虛弱的表現。(出自《繩墨》)

死症

如果頭昏眼花、神志不清、出汗多、腹瀉、經常感到頭頂發熱、躺下也感到頭暈目眩,這是虛弱到極點無法治療的徵兆。(出自《入門》)

脈法

肝經脈搏浮大,必定會出現眩暈。如果脈搏浮而緊,是風寒之邪;脈搏細而弱,是濕邪、暑邪或氣虛;脈搏滑而弦,是痰濕;脈搏澀而虛,是瘀血;脈搏數而大,是熱邪;脈搏濡而大,是氣虛極度。

治法

首先要化痰通氣,然後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出自《舉要》)如果是外邪入侵,就要解表清熱化痰;如果是內虛,就要滋補元氣,這樣才能治本。 (出自《入門》)

用藥

外邪入侵導致痰熱者,可以用二陳湯,加天麻、蔓荊等藥物。如果兼有風邪,還要加荊芥、防風;兼有寒邪,還要加藁本、細辛;兼有暑邪,還要加香薷、藿香;兼有濕邪,還要加蒼朮、厚朴;兼有熱邪,還要加山梔、黃芩。

氣虛者,可以用四君子湯;氣陷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血虛者,可以用人參養榮湯;腎虛者,可以用鹿茸腎氣丸。陽氣久虛,遇寒就感到頭頂發熱者,可以用桂附八味丸。相火妄動,勞累就感到頭昏眼花者,可以用加減逍遙散。

丹藥禁用

世有所謂氣不歸源。而用丹藥鎮墜。沉香降氣。誤人極矣。蓋金石助火。香竄散氣。多致飛越之禍。豈能鎮其不歸之氣耶。

【附鬱冒症】

鬱冒者。由腎氣大虧。每遇風寒。即發眩冒。不仁不省。冷汗時流。宜十全大補湯主之。

【附肝厥症】

肝厥之症。狀如癇疾。僵仆不醒。醒則嘔吐。頭眩發熱。宜二陳湯。加柴胡、枳殼、甘菊、鉤藤、乾葛、山梔、生薑。

白話文:

丹藥禁用

世上有種說法,認為氣不歸源,就應該使用丹藥來鎮壓。有些人用沉香來降氣,這完全是誤人子弟。因為金石類藥物會助長火氣,而香料則會散發氣息,很容易造成氣血上衝的禍患。怎麼可能用它們來鎮壓不歸之氣呢?

附鬱冒症

鬱冒是一種由腎氣嚴重虧損引起的病症。患者每逢遇到風寒,就會頭昏目眩、神志不清、四肢無力、冷汗直流。這種情況,應該以十全大補湯為主治。

附肝厥症

肝厥症的症狀類似癲癇,患者會突然昏迷倒地、僵硬不醒,醒來之後會嘔吐、頭昏、發熱。治療方法是服用二陳湯,再加入柴胡、枳殼、甘菊、鉤藤、乾葛、山梔、生薑。

【附頭重症】

濕氣在上。頭重如山。有似眩狀。宜紅豆散搐鼻內。

眩暈選方

二陳湯,統治頭眩。屬風寒濕痰。諸有餘之疾。(方見痰症)

四君子湯,治頭眩。屬脾弱氣虛。諸不足之症。

補中益氣湯,治頭眩。屬脾氣下陷。清湯不朝於巔頂。(二方俱見中風)

人參養榮湯,治頭眩。屬脾肝血虛。榮氣不充於三陰。

即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遠志、五味子。

白話文:

頭重症是由於濕氣上犯頭部引起的,患者會感覺頭部沉重如同山壓頂,並伴有頭昏眼花等症狀。建議使用紅豆散,將藥粉輕輕吸入鼻腔。

眩暈選方

二陳湯可以治療各種頭昏眼花症狀,適用於因風寒濕痰引起的頭眩,屬於身體過於虛弱導致的疾病。

四君子湯可以治療頭昏眼花,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眩,屬於身體虛弱導致的疾病。

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頭昏眼花,適用於脾氣下降,導致頭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眩,屬於中風的病症。

人參養榮湯可以治療頭昏眼花,適用於脾肝血虛,導致頭部氣血不足引起的頭眩,屬於身體虛弱導致的疾病。

也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去除川芎,加入陳皮、遠志、五味子。

鹿茸腎氣丸,治眩暈。屬腎氣衰弱。不能納氣歸原。

即六味丸加鹿茸、菟絲子、石斛、巴戟、龜板。

桂附八味丸,治眩暈。屬陽氣孤浮。引火歸原。(方見中風)

加減逍遙散,治頭眩。屬氣血不足。肝腎相火兼郁者。

當歸,白朮,白芍,茯苓,柴胡,丹皮,熟地,黃柏,炙甘草

或加山梔、薄荷。舒郁尤捷。

白話文:

鹿茸腎氣丸,適合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眩暈,因為腎氣衰弱,無法將氣納歸原位。

具體藥方為六味丸加上鹿茸、菟絲子、石斛、巴戟、龜板。

桂附八味丸,適用於陽氣上浮引發的眩暈,需要將陽火引歸原位。(方劑請參考中風篇)

加減逍遙散,治療氣血不足,肝腎相火鬱結引起的頭眩。

藥材包括當歸、白朮、白芍、茯苓、柴胡、丹皮、熟地、黃柏、炙甘草。

也可以根據情況加入山梔、薄荷,舒緩鬱結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