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26)
卷之一 (26)
1. 火症
為末。每服一兩。水二盞。竹葉七片。煎服。
白虎湯(方見發熱)
黑奴丸,治熱毒發斑。煩燥大渴倍常。時行熱病。六七日未得汗。脈洪大而數。面赤目脹。身痛大熱。狂躁欲走。又五六日已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為壞傷寒病。醫所不治。棄為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暖。撥開其口。灌藥下咽即活。
黃芩,釜底煤,芒硝,麻黃,灶突墨,梁上塵,小麥奴(各一兩),大黃(一兩二錢)
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新汲水化下。飲盡當足寒汗出乃瘥。若時頃不汗出。再服一丸。見微利。若不大渴。不可與此藥。以上諸方。皆治實火之劑。
大補陰丸,治下焦相火。
黃柏一味。炒褐色。粥丸。或水丸。
坎離丸(丹溪),一名滋腎丸。治相火上炎。
黃柏,知母,肉桂
逍遙散(易簡),治肝脾二經血虛火症。
當歸,白芍藥,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薛立齋加牡丹皮、山梔。名加味逍遙散。古方逍遙散。即前方。中無牡丹皮、山梔。有薄荷、陳皮、地骨皮。
地黃湯,治腎虛火症。用此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方見中風)
上渴足冷者。方中加肉桂、五味子。上渴足暖者。加麥冬、五味。
四物湯,治血虛火症。
四君子湯,治氣虛火症。
補中益氣湯,治元氣下陷。陰火上炎。
十全大補湯,治火症氣血兩虛者。
人參養榮湯,治心脾腎三經俱虛火症。(五方俱見中風)
火鬱湯(東垣)治火鬱於中。不得舒散。因內傷生冷。抑遏陽氣於脾土中而發熱者。
升麻,葛根,白芍藥,柴胡(各一錢),甘草,防風(各五分)
加獨活。名升陽散火湯。每服三四錢。水二盞。加連須蔥白三寸。煎服。
防風通聖散(河間),治鬱火症。因內有積熱。外為風寒所束而發熱者。
防風,川芎,當歸,赤芍藥,連翹,薄荷,麻黃,大黃,芒硝(各半兩),桔梗,石膏,黃芩(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半),滑石(三兩),甘草(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服。又名雙解散。
白話文:
[火症]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碗,加七片竹葉,一起煎煮後服用。
白虎湯(藥方請參考發熱篇)
黑奴丸,治療熱毒引發的疹子,煩躁口渴比平常嚴重,以及流行性熱病。如果發病六七天還沒出汗,脈搏洪大且急促,臉色發紅眼睛腫脹,全身疼痛且發高燒,狂躁不安想奔跑,再過五六天病情還沒緩解,熱氣積在胸中,口緊閉無法說話,這就成了病情惡化的傷寒病,醫生通常無法醫治,認為是死人,精氣神已經耗盡,只有心口還有一點溫暖。這時撥開他的嘴,把藥灌下去就活了。
藥方組成:黃芩、鍋底煤、芒硝、麻黃、灶突墨、樑上灰塵、小麥奴(各一兩),大黃(一兩二錢)。
把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用新打的水化開後服用,喝完應該會大量出汗而病癒。如果過一會兒沒出汗,就再服一丸,出現輕微腹瀉也沒關係。如果不是特別口渴,就不要用這個藥。以上這些藥方,都是治療實火的藥劑。
大補陰丸,治療下焦相火旺盛的病症。
用黃柏單味藥材,炒至褐色,用粥做成藥丸,或者用水做成藥丸服用。
坎離丸(丹溪),又名滋腎丸,治療相火上炎的病症。
藥方組成:黃柏、知母、肉桂。
逍遙散(易簡),治療肝脾兩經血虛火旺的病症。
藥方組成:當歸、白芍藥、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五分)。
用水煎煮。薛立齋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了牡丹皮、山梔,稱為加味逍遙散。古方逍遙散就是原來的藥方,裡面沒有牡丹皮、山梔,而是有薄荷、陳皮、地骨皮。
地黃湯,治療腎虛火旺的病症。這個藥方是用來壯大腎水,以控制過旺的陽氣(藥方請參考中風篇)。
如果病人是口渴但腳冷,在原方中加入肉桂、五味子;如果病人是口渴且腳暖,則加入麥冬、五味子。
四物湯,治療血虛火旺的病症。
四君子湯,治療氣虛火旺的病症。
補中益氣湯,治療元氣下陷、陰火上炎的病症。
十全大補湯,治療火症且氣血兩虛的病症。
人參養榮湯,治療心脾腎三經都虛弱且有火的病症(以上五個藥方都請參考中風篇)。
火鬱湯(東垣),治療火氣鬱積在體內,無法散發出來,因為內傷於生冷食物,導致陽氣被壓制在脾土中而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升麻、葛根、白芍藥、柴胡(各一錢),甘草、防風(各五分)。
加入獨活,就成為升陽散火湯。每次服用三四錢,用水兩碗,加入連須蔥白三寸,一起煎煮後服用。
防風通聖散(河間),治療鬱火的病症。是因為體內有積熱,而外感風寒所導致的發熱。
藥方組成:防風、川芎、當歸、赤芍藥、連翹、薄荷、麻黃、大黃、芒硝(各半兩),桔梗、石膏、黃芩(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半),滑石(三兩),甘草(二兩)。
把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這個藥方又名雙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