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破傷風

大意

破傷風由傷處著邪。傳播經絡。榮衛不得宣通。怫鬱之氣。遍行身體。熱盛生風而成風象。(醫統)

內因

破碎小恙。視為尋常。卒遇風邪。漸變惡候。有因瘡口未合。失於調理。而為風邪所乘者。有因白基易長。瘡口遽合。不得宣泄。熱極生風者。或因淋洗過多。或因艾火灼灸。熱毒妄行。乘虛內攻者。(匯補)

外候

凡金瘡傷處。脹悶無汗者。中風也。邊出黃水者。中水也。並欲作痓。其在表也。振寒善欠。搖頭斜視。角弓反張。筋脈攣急。為中寒也。寒熱更作。涎唾稠黏者。為入里也。舌強驚惕。口噤咬牙。胸臆滿塞。便濁秘澀。為入陰也。身涼自汗。傷處反陷者。毒氣內走也。(匯補)

白話文:

破傷風的病理與症狀

大意:

破傷風是由傷口感染邪氣所致,邪氣沿著經絡傳播,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鬱積成熱,並在全身擴散,最終熱盛生風,形成破傷風的症狀。

內因:

破傷風的發生往往源於輕視傷口,沒有妥善處理,導致風邪入侵。常見的情況包括:

  • 傷口未癒合,調理不當,風邪乘虛而入。
  • 傷口過快癒合,無法宣洩熱氣,導致熱極生風。
  • 傷口過度清洗或艾灸灼傷,熱毒內攻,趁機侵入。

外候:

破傷風的症狀表現為:

  • 傷口部位脹悶、無汗,屬於中風。
  • 傷口流出黃水,屬於中水。
  • 表現出欲發寒顫,屬於表證。
  • 振寒、打嗝、頭搖眼斜、角弓反張、筋脈攣急,屬於中寒。
  • 寒熱交替、唾液黏稠,屬於入裡證。
  • 舌強、驚悸、口緊牙關、胸悶氣塞、大便不通,屬於入陰證。
  • 身體冰冷、自汗、傷口凹陷,屬於毒氣內走。

破傷重症

初雖在表。旋即入里。非若傷寒鬱熱不解而傳裡也。但傷寒氣血未耗。邪入少緩。此症氣血外亡。內已空虛。邪入甚速。比傷寒更重。(匯補)

死症

若頭面青黑。須臾數發。汗雨如珠。脈散無根。為入臟者死。又痛不在傷處。而在經絡者死。又服發汗藥後。前症不退。傷處不高。漸醒漸昏。時發時止。口噤不開。聲音不出者。終為死候。(匯補)

脈法

浮而無力者。太陽也。長而有力者。陽明也。弦小而急者。少陽也。(醫統)

治法

治分汗下和解三法。初見表症。宜辛熱治風。衝開結滯。邪在半表裡。宜和解兼以祛風邪。傳裡症。宜寒涼下其鬱熱。若傷處出血過多者。又不可專執汗下。以致榮血愈虧。宜滋陰養血。仍用按摩引導。勿令口噤。(匯補)

白話文:

破傷重症

起初傷勢雖在外表,但迅速深入體內,並非如同傷寒病的熱氣積聚而不消解,轉移到體內。然而,傷寒的氣血尚未耗盡,邪氣進入較為緩慢。這種傷勢的特點是氣血大量流失,體內已經變得空虛,邪氣入侵速度極快,比傷寒病更加嚴重。

死症

如果病人的頭部和臉部出現青黑色,且在很短時間內出現多次,汗水如珠子般不斷流下,脈搏散亂無根,這表示病情已深入五臟,預示死亡。此外,如果疼痛不在傷害的部位,而是出現在經絡中,也代表將會死亡。又或者,在服用發汗藥後,病情沒有改善,傷害的部位沒有高起,病人逐漸清醒又逐漸昏沈,時有發作時有停止,口不能開,聲音無法發出,這些都是終將死亡的徵兆。

脈法

脈搏浮動且無力,表示體內可能有太陽經的問題。脈搏長且有力,則可能與陽明經有關。脈搏弦細且緊張,可能是少陽經的表現。

治法

治療方法分為發汗、下藥、調和三種。初次出現表徵時,應使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風寒,以打開堵塞的氣血,消除結滯。當邪氣在半表半裡的位置時,應同時調和藥物並去除風邪。對於轉入體內的病症,應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排除積聚的熱氣。如果傷口出血過多,則不能僅僅依靠發汗或下藥的方法,以防血液繼續流失,應滋潤陰液,養護血液,並使用按摩和引導的方式,避免口不能開。

用藥

表症無汗。羌活防風湯。表虛自汗。白朮防風湯。半表半裡症。寒熱不止者。小柴胡加蟬蛻、荊芥。里症便秘者。大芎黃湯。里症搐搦者。江漂丸。表裡盛者。防風通聖散。榮血虛者。當歸地黃湯。入陰分者。其毒內走。用萬靈丹發汗。令風邪外出。次以玉真散貼患上。得膿為效。如傷處不起發。外症不退者。危。

白話文:

用藥

表症無汗: 服用羌活防風湯。

表虛自汗: 服用白朮防風湯。

半表半裡症,寒熱不止: 服用小柴胡湯,加入蟬蛻、荊芥。

里症便秘: 服用大芎黃湯。

里症搐搦: 服用江漂丸。

表裡盛: 服用防風通聖散。

榮血虛: 服用當歸地黃湯。

入陰分者,其毒內走: 先用萬靈丹發汗,令風邪外出。再用玉真散貼於患處。

得膿為效,如傷處不起發,外症不退: 則病情危急。

破傷風選方

羌活防風湯,治破傷風表症無汗。脈浮數緊者。

羌活,防風,川芎,當歸,芍藥,藁本(各八分),甘草(八分),細辛,地榆(各四分)

熱盛。加芩、連四分。便閉。加大黃一錢二分。自汗多。加白朮一錢。

白話文:

破傷風選方

方名: 羌活防風湯

適用症狀: 治破傷風表症無汗,脈象浮數緊者。

藥物組成:

  • 羌活、防風、川芎、當歸、芍藥、藁本(各八分)
  • 甘草(八分)
  • 細辛、地榆(各四分)

加減法:

  • 熱盛者,加黃芩、黃連各四分。
  • 便秘者,加大黃一錢二分。
  • 自汗過多者,加白朮一錢。

九味羌活湯,治表裡見症。

羌活,防風,蒼朮(各八分),細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各六分)

白朮防風湯,治服藥已過。臟腑已和。自汗多者。

白朮,黃耆(各一錢),防風(二錢)

水煎。

小柴胡湯(方見瘧症),防風通聖散(方見火症)

大芎黃湯,治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休。知無寒也。用此下之。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及其相關方劑說明

九味羌活湯,用於治療表裡兼證。

組成:

  • 羌活、防風、蒼朮(各八分)
  • 細辛(五分)
  • 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各六分)

白朮防風湯,用於治療服藥後臟腑已和,但仍自汗過多的情況。

組成:

  • 白朮、黃耆(各一錢)
  • 防風(二錢)

用法:水煎服。

小柴胡湯,詳見瘧症篇。

防風通聖散,詳見火症篇。

大芎黃湯,用於治療破傷風導致臟腑閉塞、小便赤、自汗不止,且無寒症的患者。此方具有下瀉作用。

川芎(一錢),黃芩(二錢半),羌活(一錢半),大黃(三錢)

水煎。

江漂丸,治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熱在裡者。

江漂(炒),左盤龍,殭蠶(野鴨糞炒各五錢),雄黃(水飛一錢),蜈蚣(一對)

加巴霜五錢。燒飯為丸。硃砂為衣。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未下再進。以利為度。

當歸地黃湯

即四物湯加秦艽、鉤藤、天麻、防風。

白話文:

川芎一錢、黃芩二錢半、羌活一錢半、大黃三錢,用水煎服。

江漂丸用於治療破傷風驚嚇導致的抽搐,以及臟腑積熱。

江漂炒熟,與左盤龍、殭蠶(野鴨糞炒)各五錢,雄黃水飛一錢,蜈蚣一對,加上巴霜五錢,一起燒成飯狀,製成丸藥,用硃砂包裹,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未瀉下可再服用,以排泄順暢為度。

此外,可用當歸地黃湯,也就是四物湯加入秦艽、鉤藤、天麻、防風來治療。

玉真丹,治破傷風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舌。

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更敷傷處。甚者三錢。童便調服。雖內有瘀血昏死。心腹尚溫者亦效。若為風犬所咬。便用漱口水洗淨。搭傷處亦效。

萬靈丹,治瘡毒初起。脈沉實。及服汗藥後。毒氣在裡不盡者。

硃砂,鹽花(各一錢五分),雄黃,明礬(生用),楓香(各二錢),赤石脂,黃丹,琥珀,輕粉(各一錢五分),麝香,片腦(各一錢),巴豆(去殼水煮十沸),蓖麻子(另研各四十九個)

白話文:

玉真丹,專治破傷風導致的牙關緊閉和角弓反張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咬牙縮舌的情況。配方包括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等份量相同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酒調服,並可敷於傷口處。病情嚴重者,每次服用三錢,用童子尿調服。即使內部有瘀血昏迷,腹部仍暖和的情況下,此方也有效。如果被風犬咬傷,應先用漱口水清洗傷口,再敷上此藥,效果同樣顯著。

萬靈丹,適用於傷口剛開始發炎、脈象沈實,或者服用發汗藥後,體內仍有毒素未清除的情況。此方由硃砂、鹽花(各一錢五分)、雄黃、明礬(生用)、楓香(各二錢)、赤石脂、黃丹、琥珀、輕粉(各一錢五分)、麝香、片腦(各一錢)和巴豆(去殼水煮十沸)、蓖麻子(分別研磨共四十九個)等組成。

上為末。用巴豆、蓖麻子膏。和藥為丸。如和不就。加煉蜜就成膏。收瓷器內。如用時。旋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井花水下。或湯亦得。忌熱物半日。

白話文:

以上是藥方。使用巴豆和蓖麻子膏,將藥材混合製成丸劑。如果藥材難以混合,可以加入煉蜜使其變成膏狀。收存在瓷器中。使用時,取一丸與芡實大小相近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井水或湯水送服。忌食熱物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