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黃病
大意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內經)故黃疸多屬太陰濕土脾不能勝濕。復挾火熱。則鬱而生黃。(必讀)
內因
發黃譬如盦曲相似。多因飲食勞倦。致傷脾土。不能運化。濕熱內蓄。無由發泄。流於脾肉。遍於四肢。凡鬱郁不得志之人。多生此病。(指掌)是脾虛為本。濕熱為標。當於標本緩急審之。(三錫)
外候
濕熱熏蒸。土氣洋溢。面目爪甲身體俱黃。外則肌肉微腫。一身盡痛。內則胸腹滿悶。噯氣不舒。日晡潮熱。四肢倦怠。大便去而不快。小便赤而短少。或溺出沾衣。猶如柏染。(匯補)
疸分乾溼
干黃熱勝。色黃而明。大便燥結。濕黃濕勝。色黃而晦。大便潤利。(入門)
白話文:
【大意】
中央代表黃色,它與脾臟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黃疸症狀常與脾臟的功能失調有關,特別是因為脾臟不能有效處理體內積聚的濕氣,進而引發濕熱。若加上熱毒或火熱因素,則會導致黃疸的產生。
【內因】
黃疸就像醱酵的米曲一樣,通常是飲食過度、勞累和疲倦等因素導致脾臟功能受損,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當體內積聚了濕熱之氣,無法正常排出,這些物質會進入脾臟和皮膚,導致全身各部位出現黃疸。對於那些情緒抑鬱、心緒不寧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病症。這表明,脾虛是根本原因,而濕熱是表面現象,需要在本末之間進行判斷。
【外候】
濕熱之氣在體內聚集,使皮膚、臉部、指甲和身體呈現黃色,同時肌膚可能會有輕微浮腫感,全身都感到疼痛。在內部,胸部和腹部會有滿脹和不適的感覺,消化不良,腸胃氣體不順暢。下午時分,會出現潮熱現象,四肢感到疲倦乏力。大便乾結,不易排出,尿液顏色深且量少,嚴重時甚至尿液會沾染衣物,類似柏樹染色的效果。
【疸分乾溼】
乾黃是指熱邪佔優勢的情況,其特徵是黃色明亮,大便乾硬。濕黃則是濕邪佔優勢,表現為黃色晦暗,大便滑利。
疸分陰陽
諸疸發於陰經。必嘔惡。發於陽經。必寒熱。(匯補)
疸分難易
疸症口渴。其病難治。疸而不渴。其病易治。又焦黃難治。淡黃易治。其壯年氣盛。脈大。易治。老人氣弱。脈微。難治。(匯補)
黃汗
黃汗者。汗出染衣。色如熏黃。身腫且痛。雖發熱而不渴。暮則煩躁不眠。因脾熱汗出。入水澡浴。為風所閉。熱留皮膚所致。屬表症。宜解熱濕。和其榮。用丁香㗜鼻法。㗜去黃水。自愈。(匯補)
黃疸
黃疸者。小溺面目牙齒指甲肢體皆黃。食已善飢。安臥懶動。憎寒壯熱。日晡轉甚。因臟腑不和。水穀相併。濕熱蒸郁。邪留胃中。復為風熱所搏。結滯不散。內蒸外郁。病屬裡症。便閉者。攻之。溺澀者。利之。二便利者。清解之。(匯補)
白話文:
疸分陰陽、難易及黃汗、黃疸
疸分陰陽
各種黃疸如果發病於陰經,患者必定會感到噁心嘔吐;如果發病於陽經,必定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匯補)
疸分難易
黃疸患者如果口渴,病情就難以治療;如果沒有口渴,病情就容易治療。此外,黃疸顏色深黃者難治,淡黃者易治。對於壯年氣盛、脈搏有力的人來說,治療比較容易;而對於老年體弱、脈搏微弱的人來說,治療比較困難。(匯補)
黃汗
黃汗是指汗液流出染黃衣物,顏色如同熏黃,身體腫脹且疼痛,雖然發熱但不會口渴,傍晚時分會感到煩躁不安,無法入睡。這類病症是脾胃熱盛導致汗液外泄,之後因沐浴或淋雨,被風寒所阻,熱邪滯留在皮膚表面所致。屬於表證,應以解熱除濕、調和營衛為治,可用丁香熏鼻的方法,將黃水熏出,自然痊癒。(匯補)
黃疸
黃疸患者的小便、面部、牙齒、指甲、四肢皆呈黃色,飯後容易感到飢餓,平時喜歡安臥,懶得活動,畏寒怕冷,且有發熱症狀,到了下午時分症狀會更加嚴重。這類病症是臟腑失調,水穀不和,濕熱蒸騰鬱結,邪氣滯留胃中,再加上風熱之邪襲擊,導致邪氣凝結不散,內熱外鬱所致。屬於裡證。如果大便不通暢,就應該攻下通便;如果小便排泄困難,就應該利水通淋;如果大便和小便都正常,就應該清熱解毒。(匯補)
谷疸
谷疸者。發寒熱。不能食。食已頭眩。腹脹不安。心煩怫鬱。右關脈滑。因胃熱大飢。因而過食。停滯中脘。病屬中焦。宜先去水穀之積滯。次解脾胃之鬱熱。(匯補)
酒疸
心胸懊憹。欲吐不食。腹如水狀。足心熱。足脛滿。小便黃。眼黃鼻燥。面發赤斑。因大醉當風。毒留清道。病屬上焦。脈浮洪者。當探吐。設或誤下。邪陷腎中。變成黑疸。面黑目青。如啖蒜齏。大便黑。膚粗燥。其脈微弱者。不治。(匯補)
女勞疸
女勞疸者。黃如灰色。額黑頭汗。手足心熱。薄暮不發熱。日反惡寒。小腹急滿。小便不利。大便時溏。腹脹如水狀。類黑疸。因過於勞傷。又於大熱之中。犯房入水所致。病屬下焦。非水氣也。宜培脾腎。若腹滿多渴者。難治。(匯補)
白話文:
谷疸
谷疸,是指患者會發寒發熱,食慾不振,吃了東西就頭昏眼花,腹部脹痛難受,心煩意亂,右關脈滑。這是因為胃熱過盛,過度飢餓後暴飲暴食,導致食物停滯在中脘,屬於中焦病症。治療應先去水穀積滯,然後解脾胃鬱熱。
酒疸
酒疸,是指患者心胸煩悶,想吐但不想吃東西,腹部像裝滿水一樣,足心發熱,小腿脹滿,小便黃色,眼睛發黃鼻子乾燥,臉上出現紅色斑點。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後受風寒,毒邪留滯於清道,屬於上焦病症。脈浮洪者,應該採取探吐的方法。如果誤用下瀉方法,邪氣就會下陷腎臟,轉變成黑疸,患者面色發黑,眼睛發青,像吃了蒜泥一樣,大便黑色,皮膚粗糙乾燥,脈搏微弱,則難以治療。
女勞疸
女勞疸,是指患者皮膚發黃,帶有灰色的色調,額頭發黑,頭部出汗,手足心發熱,傍晚不發熱,白天反而發冷,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大便時而稀溏,腹部脹滿像裝滿水一樣,類似黑疸。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又在大熱天裡房事過度或下水所致,屬於下焦病症,不是水氣造成的。治療應以培補脾腎為主。如果腹部脹滿,口渴嚴重,則難以治療。
虛黃
虛黃口淡怔忡。耳鳴腳軟。怠惰無力。寒熱微作。小便濁澀。皮膚雖黃。而爪甲如常。此勞倦太過。氣血俱虛。不可妄用涼藥。宜調中培土。若面色青黃。小便自利。謂之木勝於土。中走於外。又宜培脾抑肝。(匯補)
陰黃
陰黃者。四肢清冷。自汗泄利。小便清白。身不發熱。脈沉而遲。乃脾腎虛損所致。宜溫補。亦有過服寒涼。變成陰症。身目俱黃。膚冷胃疼。眼澀不開。大便自利者。茵陳附子乾薑湯。(匯補)
疸兼雜症
黃疸初起。多兼雜症。如風症色黃帶青。寒症色黃帶黯。暑症色黃帶赤。瘀血發黃。喜忘如狂。溺清便黑。食積發黃。惡食噫氣。胸滿腹脹。又有瘀熱入心發黃者。有痰火入肺發黃者。不拘外感內傷。怫鬱不舒。皆能成疸。(入門)
白話文:
虛黃
虛黃表現為臉色黃但口氣淡薄,心神不寧,耳朵嗡嗡作響,腳軟無力,懶散沒有精神,時常有微熱或微寒,小便混濁不通暢。雖然皮膚呈黃色,但手指和腳趾甲顏色正常。這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氣血雙虛,不能隨意使用涼性藥物,應該調節中焦,強壯脾胃。如果面色青黃,小便通暢,這可能是肝氣過盛影響脾臟,應當強壯脾臟抑制肝氣。
陰黃
陰黃特徵是四肢寒冷,自行流汗,排泄頻繁,小便清澈,全身不發熱,脈象沈而緩。這是因為脾、腎虛弱所引起。應該使用溫和滋補的方法來治療。也有因為過量服用寒涼藥物,轉變為陰症,出現全身和眼睛黃色,皮膚冰涼,胃部疼痛,眼睛幹澀難開,大便通暢的情況,可以使用茵陳附子乾薑湯進行治療。
疸兼雜症
黃疸初期往往伴隨著其他症狀。例如,風症可能伴有黃色帶青,寒症可能伴有黃色帶暗,暑症可能伴有黃色帶紅,瘀血引起的黃疸可能會出現健忘如癡呆,尿液清澈,大便黑色,消化不良,嘔吐異味,胸部脹滿腹部膨脹。此外,瘀熱進入心臟引起黃疸,或者痰火進入肺部引起黃疸。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鬱悶不舒,都能引發黃疸。
死症
凡疸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為瘥。如寸口近掌處無脈。口鼻皆冷。泄利嘔噦。胃氣已脫者死。環口黧黑。汗出如油。脾氣已絕者死。面見黑色。搖頭直視者死。疸毒衝心。如狂喘滿。腹脹氣短者死。脈微小有神。小便利而不渴者生。口渴者死。其云十八日為期者。此指真黃而言。若脾虛面黃。不在此例。(匯補)
脈法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虛小微澀。症屬虛弱。脈浮可吐。脈沉可下。脈洪泄利而渴者死。脈小泄利不渴者生。入腹脹滿。脈弦硬者凶。(匯補)
治法
疸病總以清熱導濕為主。若病久脾胃衰薄者。當補中。(必讀)
白話文:
黃疸病症、脈法與治法
死症
凡是黃疸病,一般以十八天為期。若治療十天以上仍有起色,則可望痊癒。但若觀察到以下症狀,則病人凶多吉少:
- 寸口近掌處無脈:寸口脈是指手腕橈動脈,此處無脈表示氣血虛弱,生命垂危。
- 口鼻皆冷:表示陽氣衰敗,無力回天。
- 泄利嘔噦:表示胃氣已虛,無法消化吸收。
- 胃氣已脫:表示生命機能衰竭。
- 環口黧黑:表示脾氣虧損,氣血運行不暢。
- 汗出如油:表示津液耗竭,虛脫無力。
- 脾氣已絕:表示生命之火將滅。
- 面見黑色:表示氣血逆亂,生命垂危。
- 搖頭直視:表示神志昏迷,陷入彌留。
- 疸毒衝心:表示毒素侵犯心臟,危及生命。
- 如狂喘滿:表示呼吸困難,氣血不暢。
- 腹脹氣短:表示氣血運行不暢,生命垂危。
但若出現以下症狀,則病人仍有生機:
- 脈微小有神:表示生命力尚存,但微弱。
- 小便利而不渴:表示津液未完全耗竭,尚有生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十八天為期是指真黃疸,也就是由肝膽濕熱引起的黄疸,若僅是脾虛導致的面黄,則不在此例。
脈法
五疸,即五種黄疸,若属实热,脉象必洪数,表示体内热邪旺盛;若属虚弱,脉象则小微澀,表示气血虚弱。
- 脉浮可吐:表示邪气上逆,可考虑催吐。
- 脉沉可下:表示邪气下沉,可考虑攻下。
- 脉洪泄利而渴者死:表示体内热邪太重,津液耗竭,生命垂危。
- 脉小泄利不渴者生:表示气血虚弱,但津液未耗竭,尚有生机。
- 入腹胀满,脉弦硬者凶:表示气滞血瘀,生命危殆。
治法
黄疸病的总原则在于清热导湿。若病程较久,脾胃衰弱,则需补中益气。
治禁苦寒
疸屬脾胃。不可驟用涼藥傷胃。必佐以甘溫。君以淡滲。則濕易除。而熱易解。若純用苦寒。重傷脾腎。輕則嘔噦下利。重則喘滿腹脹。(匯補)
久宜溫補
疸屬虛損。宜溫補腎肝。真陽之氣一升。而邪火自斂。若疸用茵陳。必利小便。枯竭肝津腎水。則強病幸痊。而雀目腫脹又作。(入門)若面黃而黑。下有遺溺者。不治。(匯補)
用藥
主以胃苓湯。茯苓滲濕湯。溺澀。加木通。食積。加山楂。屬虛者。培脾。用四君子湯。補腎。八味丸。陰黃。理中湯。平肝。建中湯。
白話文:
【治療禁忌苦寒】
黃疸屬於脾胃問題。在治療時不可以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傷害脾胃,必須輔以甘甜溫暖的藥物,並以淡滲的藥物為主導,這樣可以更容易地去除濕氣,使熱病得到緩解。如果單純使用苦寒藥物,會嚴重傷害脾腎,輕微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嘔吐、腹瀉,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喘息、腹脹。
【長期適合溫補】
黃疸屬於虛弱損傷的狀態,應當使用溫補腎肝的藥物。真正的陽氣一旦上升,邪火就會自然收斂。如果單純使用茵陳草治療黃疸,可能會導致小便過多,使得肝腎的津液枯竭,這會讓原本病情看似痊癒,但卻可能出現視力減退、腫脹等症狀再次出現。如果面部黃而黑,且有尿失禁的情況,就不需要特別治療。
【選擇藥物】
主要使用胃苓湯、茯苓滲濕湯。對於尿頻的問題,可以加入木通;對於食積的問題,可以加入山楂。對於虛弱的狀況,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來培養脾氣;對於腎虛的情況,可以使用八味丸;對於陰黃(黃疸),可以使用理中湯;對於平肝,可以使用建中湯。
驗死生法
用二指重按病人胸前膻中穴。二指左右分開。中間有血色者。可治。無血色者。不治。
黃病選方
茯苓滲濕湯,治濕熱發黃。口渴溺澀。少食少臥。
茵陳(七分),茯苓(六分),澤瀉,豬苓,白朮,蒼朮,陳皮,黃連,山梔,秦艽,防己,葛根(各四分),燈心草
白話文:
驗死生法
用兩根手指用力按住病人胸前膻中穴,兩指左右分開。如果中間出現血色,則可以治療;如果沒有血色,則無法治療。
黃病選方
茯苓滲濕湯,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發黃,症狀包括口渴、小便不利、食慾不振、睡眠減少。
藥方:
- 茵陳:七分
- 茯苓:六分
- 澤瀉:四分
- 豬苓:四分
- 白朮:四分
- 蒼朮:四分
- 陳皮:四分
- 黃連:四分
- 山梔:四分
- 秦艽:四分
- 防己:四分
- 葛根:四分
- 燈心草:四分
注: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為中藥名稱,並附有連結到相關資料。
- "分" 指的是藥材的重量單位,具體換算需參考當時的藥材標準。
- 此藥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由專業醫師診斷後決定。
水煎。
胃苓湯,治脾胃不和。倦怠食少。
蒼朮(中),厚朴(中),陳皮(上),甘草(下),澤瀉(中),茯苓(上),豬苓(下)
加味五苓散,治寒濕發黃。
白朮(上),茯苓(上),豬苓(下),澤瀉(中),肉桂(下),茵陳(中),乾薑(中),厚朴
理中丸,治陰黃為病。(方見中寒)
黃耆建中湯,治虛黃。(方見汗病)
加味四君子湯,治女勞疸。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胃苓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倦怠食少等症狀,藥材包括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澤瀉、茯苓和豬苓。加味五苓散用於治療寒濕發黃,藥材包括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茵陳、乾薑和厚朴。理中丸用於治療陰黃,方劑見中寒篇。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虛黃,方劑見汗病篇。加味四君子湯用於治療女勞疸。
即四君子加黃耆、白芍、扁豆。水煎。
茵陳乾薑附子湯(寶鑑),治寒濕虛黃。
附子(三錢炮),乾薑(二錢炮),茵陳(一錢二分),茯苓(五分),草豆蔻(一錢煨),枳殼,半夏,澤瀉(各五分),白朮(四分),陳皮(三分)
水煎。
補中益氣湯,加茵陳、梔子、豬苓、澤瀉、黃連、滑石、赤苓。
白話文:
第一段
將四君子湯加入黃耆、白芍、扁豆,水煎服用。
第二段
茵陳乾薑附子湯(出自《本草綱目》),用於治療寒濕虛黃。
藥方組成
- 附子(三錢,炮製)
- 乾薑(二錢,炮製)
- 茵陳(一錢二分)
- 茯苓(五分)
- 草豆蔻(一錢,煨製)
- 枳殼
- 半夏
- 澤瀉(各五分)
- 白朮(四分)
- 陳皮(三分)
用法
水煎服用。
第四段
補中益氣湯中加入茵陳、梔子、豬苓、澤瀉、黃連、滑石、赤苓。
地黃丸,加蒼朮、白朮、茵陳、酒炒黃柏。
湯丸二藥。早晚兼進。又當服綠礬丸更效。二方皆治虛疸。
針砂丸(秘方),治黃疸積塊。久而不愈。
豬苓,澤瀉,白朮,赤苓(各五錢),蒼朮,砂仁,香附,厚朴(各二兩),三稜,莪朮,烏藥,茵陳,草果,針砂(醋炒七次各一兩),木香,青皮,陳皮(各七錢)
白話文:
地黃丸加上蒼朮、白朮、茵陳、用酒炒黃柏,做成湯丸,早晚服用。也可以服用綠礬丸,效果更佳。這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虛疸。針砂丸,是秘方,專治黃疸積塊,久治不愈。用豬苓、澤瀉、白朮、赤苓(各五錢)、蒼朮、砂仁、香附、厚朴(各二兩)、三稜、莪朮、烏藥、茵陳、草果、醋炒七次的針砂(各一兩)、木香、青皮、陳皮(各七錢)製成藥丸。
上為末。老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忌食雞、魚。
硝石礬石散,治女勞疸。
硝石,礬石(各炒研等分)
為末。大麥粥汁調服二錢。一方。用滑石。不用硝石。
治方,用生薑二斤。搗爛煎湯。於無風處洗浴。令遍身汗出如雨。後用高良薑根搗汁服之。令其或吐或下。行一二次即愈。又方。用大芫荽搗汁酒服。三朝即愈。又方。用綠礬不拘多少。炒至白色。為末。煮棗肉丸。如櫻桃大。每服七丸。早午晚各一服。黃酒送下。忌醋生冷發物。或有蟲。即吐出。如神。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粉。老酒加熱後和成糊狀,製成丸子,大小類似梧桐子,每次服用約七十粒。避免食用雞肉和魚肉。
硝石礬石散,用於治療女性勞累引致的黃疸。
硝石和礬石(各取等量並炒熟後研磨)
研磨成細粉。用大麥粥汁調和後服用兩錢。另一個方子使用滑石,不使用硝石。
治療方法,使用生薑兩斤。搗碎後煎湯,在無風的地方沐浴,使全身出汗如雨。然後服用高良薑根的汁液,促使其或吐或下。這樣操作一次或兩次後即可痊癒。另一個方子使用大芫荽的汁液與酒混合服用,三天內即可痊癒。又一個方子使用綠礬,不限量,炒至白色後研磨成粉末,煮成棗肉丸,大小如櫻桃,每次服用七粒,每天早午晚各一次,黃酒送服。避免食用酸、生冷及發物。如果有蟲子,就會吐出來,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