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23)
卷之一 (23)
1. 燥症
厚朴,枳實,芍藥(各二兩),大黃(蒸四兩),杏仁,麻仁(各一兩半)
蜜丸。溫水下。
地黃湯,加味逍遙散,四物湯(三方俱見中風)
大補地黃丸,治下焦虛火。精血枯燥。因而便閉。
熟地(四兩),當歸,山藥,枸杞(各三兩),知母,黃柏(各二兩),山萸肉,白芍藥(二兩),生地(二兩五錢),肉蓯蓉,玄參(各一兩半)
煉蜜丸。鹽湯下。
新制通幽湯,治幽門不通。大便閉結。上衝吸門。嘔食不下。腸燥胃閉。將成噎塞之症。
當歸,紅花,桃仁,韭汁,香附,牡丹皮,蘇子,桔梗,陳皮
水煎。磨檳榔五分。調和服。
硃砂蘆薈丸,治大便不通。
硃砂(研如飛面五錢),真蘆薈(研細七錢)
滴好酒少許為丸。每服一錢二分。好酒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須天晴時修合。
白話文:
燥症
使用厚朴、枳實、芍藥各二兩,蒸過的大黃四兩,杏仁、麻仁各一兩半,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用溫水送服。
也可以參考地黃湯、加味逍遙散、四物湯這三個方劑(這三個方劑的詳細內容可以在治療中風的相關記載中找到)。
大補地黃丸可以用來治療下焦虛火,精血枯燥,因此導致的便秘。
藥方組成:熟地四兩,當歸、山藥、枸杞各三兩,知母、黃柏各二兩,山茱萸、白芍藥各二兩,生地二兩五錢,肉蓯蓉、玄參各一兩半。將這些藥材煉蜜製成丸,用淡鹽水送服。
新制通幽湯可以用來治療幽門不通,大便閉結,導致胃氣上衝影響食道,造成嘔吐、無法進食,腸道乾燥、胃部堵塞,將要形成食道堵塞的症狀。
藥方組成:當歸、紅花、桃仁、韭菜汁、香附、牡丹皮、蘇子、桔梗、陳皮。用水煎煮,然後加入磨成粉的檳榔五分,調和後服用。
硃砂蘆薈丸可以用來治療大便不通。
藥方組成:硃砂磨成細粉五錢,真蘆薈磨成細粉七錢。用少許好酒將它們調和成丸,每次服用一錢二分,用好酒送服。早上服用,晚上就能通便;晚上服用,早上就能通便。必須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製作。
2. 火症
大意
火乃天地間真陽之氣。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凡腐熟五穀。化精氣神。皆賴此真陽之火。名曰少火。及情竇既開。動過乎靜。動始陽生。動極陽亢。亢則火爆。偏勝而病者。皆亢陽之火。名曰壯火。(匯補)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內經)所以少火之火。
無物不生。壯火之火。無物不耗。可見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故曰。火為元氣之賊。(東垣)
內因
恚怒則火起於肝。憂思則火起於脾。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則火起於肺。過喜則火起於心。心為君主。自焚則死矣。(內經)
外候
諸痛瘡瘍。諸腹脹大。諸病有聲。鼓之如鼓。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諸熱瞀瘛。諸逆衝上。諸躁狂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諸病胕腫。疼酸驚駭。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火。(內經)言屬熱者。君火之病。屬火者。相火之症。不可不辨。
火分各經
掉眩瘛瘲。脅痛目赤。肝火動也。悲笑譫妄。口舌瘡瘍。心火動也。腹脹有聲。口臭唇腫。脾火動也。喘咳煩悶。鼻塞鼽衄。肺火動也。夢遺精濁。躁擾牙宣。腎火動也。目黃口苦。耳鳴脹痛。膽火動也。多作腹痛。血淋溺濁。小腸火也。嘔吐嘈雜。面浮齦腫。胃家火也。暴瀉黃赤。
便結不通。大腸火也。癃閉淋瀝。遺溺混濁。膀胱火也。喉痹昏昧。頭眩格食。三焦火也。陽事頻舉。不交精泄。命門火也。(六要)大概屬肝者。諸風之火。屬脾胃者。諸濕痰火。屬心肺者。諸熱實火。屬腎者。諸虛陰火。散於各經。浮游之火。入氣分。無根之火。入血分。
消陰伏火。故曰。諸病尋痰火。痰火生異症。(入門)
火升有三
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氣從湧泉穴起者。虛之甚也。(丹溪)要知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抉相火。自覺冷者。非真冷也。乃火極似水耳。(原病式)
虛火有五
有勞倦內傷。身熱無力。為氣虛火者。有失血之後。陰分轉劇。為血虛火者。有遇事煩冗。心火焦灼。為陽強病者。有房室過度。腎水不足。陽光上亢。為陰虛火者。有老弱病後。吐瀉脫元。上熱下寒。為陽虛火者。(匯補)
鬱火有三
有平素內熱。外感風寒。腠理閉塞而為鬱熱者。有恚怒不發。謀慮不遂。肝風屈曲而為鬱火者。有胃虛食冷。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四肢發熱。捫之烙手而為火鬱症者。(匯補)
虛實分辨
大約實火之熱。日夜無間。口渴能飲。大便堅閉。虛火之熱。向夜潮熱。口燥不飲。大便不閉。(入門)然實火亦有日晡潮熱者。如外感陽明裡症是也。虛火亦有晝夜俱熱者。如氣血兩虛之症也。實火亦有大便泄瀉者。如暑濕氣食之症也。虛火亦有大便乾燥者。如產後病後及老弱血枯便燥是也。當合兼症脈息辨之。(匯補)
白話文:
[火症]
大意
火是天地間真正的陽氣。天沒有這個火,就不能產生萬物;人沒有這個火,就不能生存。所以,凡是消化五穀、轉化為精氣神,都依賴這個真陽之火,稱為「少火」。等到情慾開啟,活動過於靜止,活動開始產生陽氣,活動過度陽氣就會亢盛,亢盛就會導致火氣爆發。這種偏盛而導致疾病的,都是亢盛的陽火,稱為「壯火」。《匯補》說「壯火消耗氣」,《內經》說「少火產生氣」。因此,少火有助於萬物生長,壯火則會消耗萬物。可見,火與元氣是互相對立的,一方強盛另一方就會衰弱,所以說「火是元氣的敵人」。
內因
憤怒會使肝臟產生火氣,憂慮思慮會使脾臟產生火氣,飲酒過飽會使胃產生火氣,房事過勞會使腎臟產生火氣,悲傷哀愁會使肺臟產生火氣,過度喜悅會使心臟產生火氣。心是君主,如果自己燃燒起來就會死亡。
外候
各種疼痛、瘡瘍、腹脹、疾病有聲音,敲打起來像打鼓一樣、嘔吐酸水、突然腹瀉等,都屬於熱症。各種發熱、抽搐、躁狂、不能自控,好像失去神智一樣、各種身體浮腫、疼痛酸楚驚恐、肢體彎曲、尿液渾濁,都屬於火症。《內經》提到屬熱的,是指君火的病症;提到屬火的,是指相火的病症。這兩者不可不加以區分。
火分各經
頭暈目眩、抽搐、肋痛、眼睛發紅,是肝火妄動;悲傷、喜笑、胡言亂語、口舌生瘡,是心火妄動;腹脹有聲音、口臭、嘴唇腫脹,是脾火妄動;喘咳胸悶、鼻塞、流鼻血,是肺火妄動;夢遺精液混濁、躁動不安、牙齦腫痛,是腎火妄動;眼睛發黃、口苦、耳鳴脹痛,是膽火妄動;腹痛、尿血、尿液混濁,是小腸火旺;嘔吐、嘈雜、面部浮腫、牙齦腫脹,是胃火旺盛;突然腹瀉、糞便黃紅、便秘不通,是大腸火旺;小便不暢、淋漓不盡、小便渾濁,是膀胱火旺;喉嚨腫痛、意識模糊、頭暈、食道阻塞,是三焦火旺;性慾旺盛、無法控制射精,是命門火旺。《六要》總結說,大概屬於肝的火,多是風火;屬於脾胃的,多是濕痰火;屬於心肺的,多是實熱火;屬於腎的,多是虛陰火。火散佈在各經絡,浮動的火入氣分,沒有根的火入血分,會消耗陰液、潛伏的火。所以說「各種疾病都要尋找痰火的原因,痰火會產生各種奇異的病症。」
火的上升有三種
氣從身體左邊上升,是肝火;氣從肚臍下方上升,是陰火;氣從湧泉穴上升,是虛損非常嚴重。《丹溪》說,要知道上升的氣,是從肝臟發出,中間挾帶著相火。自覺寒冷的,並非真的寒冷,而是火氣過盛,就像水一樣。
虛火有五種
有因為勞累內傷、身體發熱無力,是氣虛導致的火;有因為失血過多,陰液更加虛弱,是血虛導致的火;有因為遇到煩惱的事情、心火焦躁,是陽氣過盛的病症;有因為房事過度、腎水不足,陽氣上亢,是陰虛導致的火;有因為年老體弱、大病之後、吐瀉過度導致元氣虛弱,出現上熱下寒,是陽虛導致的火。
鬱火有三種
有平時體內有熱,又感受了風寒,導致腠理閉塞而形成的鬱熱;有因為憤怒不能發洩、謀劃事情不能如願,導致肝氣鬱結而形成的鬱火;有因為胃虛、吃了寒冷的食物,陽氣被抑制在脾土之中,導致四肢發熱、觸摸時感到灼熱的火鬱症狀。
虛實分辨
總的來說,實火引起的發熱,白天晚上都持續,口渴能喝水,大便乾燥;虛火引起的發熱,多在晚上出現,口燥不想喝水,大便不一定乾燥。《入門》說,但是實火也有下午發熱的,例如外感陽明經的疾病;虛火也有白天晚上都發熱的,例如氣血兩虛的疾病;實火也有腹瀉的,例如暑濕或飲食引起的疾病;虛火也有大便乾燥的,例如產後、病後、老年人或血枯的便秘。應該結合其他症狀和脈象來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