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八 (17)
卷之八 (17)
1. 遺溺
大意
三焦者。中瀆之府。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故上焦脈虛則不約。下焦則遺溺。(內經)
內因
水瀦於膀胱。而泄於小腸。若心腎虧損。陽氣衰冷。傳送失度。必具遺尿之患。(大全)又有挾熱者。因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禁而頻來。(王綸)可見遺尿一症。有寒有熱之不同也。(匯補)
外候
色白者。虛寒也。色赤者。虛熱也。(戴氏)大抵患熱者。頻數而絕少。寒者。不覺而恆多。(匯補)
脈法
尺中脈虛。小便不禁。凡遺溺者。脈當沉滑而反浮大。其色當黑而反現黃。此土剋水為逆。不治。(匯補)
治法
上焦虛者。宜補肺氣。下焦虛者。宜固膀胱。挾寒者。壯命門陽氣。兼以固澀之劑。挾熱者。補腎膀陰血。佐以瀉火之品。(匯補)
睡中遺尿
睡則遺尿。此為虛症。所以嬰兒脬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兒挾熱者多。老人挾寒者多。不可不辨。(六要)
用藥
虛寒。主以四君子湯。加益智、山藥、五味、破故紙、肉桂、升麻。虛熱。主以四物湯。加丹皮、山梔、黃柏、知母、麥冬、桔梗。如欲止澀。加牡蠣、赤石脂、桑螵蛸、雞䏶胵。久不愈。屬下元虛極。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縮泉丸、秘元丹、腎氣丸等。加減選用。(匯補)
遺溺選方
家韭子丸(三因)治腎寒。陽氣不能閉藏而遺尿。
家韭子,鹿角,肉蓯蓉,熟地,當歸,菟絲子,巴戟,杜仲,石斛,肉桂,山萸肉,乾薑
桑螵蛸散,治心不攝腎遺尿。
桑螵蛸(鹽炒),遠志,龍骨,菖蒲,人參,茯神,龜甲,當歸(等分)
為末。參湯服。
又方
桑螵蛸,鹿茸(酥炙),黃耆(各三兩),牡蠣,人參,赤石脂,杜仲(各二兩)
為末。米飲調下。
秘真丹(河間),能固精止溺。
龍骨(三兩),砂仁(一兩),訶子(十枚),靈砂(二兩)
加味逍遙散,治肝火疏泄。
補中益氣湯,治脾氣不升。(二方俱見中風)
白話文:
[遺溺]
大意 在人體中,三焦是一個重要的部位,它被視爲水液代謝的通道,水液從這裏排出體外,並與膀胱相連。三焦是人體中的一個獨特器官,當上焦的脈象虛弱時,身體無法有效控制,而下焦虛弱則會導致遺尿。(內經)
內因 水液積聚在膀胱中,通過小腸進行排泄。如果心腎功能受損,陽氣減弱,體內輸送水液的功能失調,就會出現遺尿的問題。(大全)此外,還有因爲膀胱受到熱邪影響的情況,使得水液無法安寧,從而導致頻繁的尿意和遺尿。(王綸)可以看出,遺尿症狀可能由寒或熱引起,兩者情況不同。(匯補)
外候 尿液顏色爲白色,通常表示虛寒;尿液顏色爲紅色,則表明存在虛熱。(戴氏)一般來說,受熱影響的人,尿頻但量很少;受寒影響的人,則在不知不覺中尿量較多。(匯補)
脈法 如果尺中脈象虛弱,小便將失去控制。對於遺尿患者,脈象應當是沉滑,但如果反而表現爲浮大,尿液顏色應爲黑色卻呈現黃色,這表示土克水的逆境,預示着病情嚴重,難以治癒。(匯補)
治法 針對上焦虛弱,應該補肺氣;下焦虛弱,則應固本培元,強化膀胱。對於寒性症狀,需要增強命門陽氣,並輔以收斂藥物;熱性症狀,則需補充腎膀陰血,同時加入清熱藥物。(匯補)
睡中遺尿 在睡眠中遺尿,這是虛症的表現。嬰兒由於尚未完全發育的膀胱控制能力,以及老年人下元不足,都可能出現這種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多伴有熱性症狀,老年人則多爲寒性症狀,必須加以區分。(六要)
用藥 虛寒型遺尿,首選四君子湯,加上益智、山藥、五味子、破故紙、肉桂、升麻。虛熱型遺尿,則推薦四物湯,添加丹皮、山梔、黃柏、知母、麥冬、桔梗。如果需要增加尿液控制力,可以加入牡蠣、赤石脂、桑螵蛸、雞內金。對於長期未愈的嚴重下元虛損,可以考慮使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縮泉丸、祕元丹、腎氣丸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匯補)
遺溺選方 家庭韭菜籽丸(三因)用於治療腎寒引起的遺尿,陽氣無法正常閉藏。
配方包括:韭菜籽、鹿角、肉蓯蓉、熟地、當歸、菟絲子、巴戟、杜仲、石斛、肉桂、山茱萸、乾薑。
桑螵蛸散,適用於心不攝腎導致的遺尿。
配方包含:鹽炒桑螵蛸、遠志、龍骨、菖蒲、人參、茯神、龜甲、當歸,所有成分等量。
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用參湯服用。
另一種配方:
桑螵蛸、鹿茸(酥炙)、黃芪(各三兩),牡蠣、人參、赤石脂、杜仲(各二兩)
將這些成分磨成粉,用米飲調和後服用。
祕真丹(河間),能夠固精止溺。
配方包括:龍骨(三兩)、砂仁(一兩)、訶子(十枚)、靈砂(二兩)
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肝火過旺。
補中益氣湯,用於提升脾胃功能。(以上兩個方劑在中風部分有詳細介紹)
2. 淋病
大意
滴瀝澀痛謂之淋。急滿不通謂之閉。五淋之別。雖有氣砂血膏勞之異。然皆腎虛而膀胱生熱也。(心法)
內因
由膏粱厚味。郁遏成疾。致脾土受害。不能化精微。別清濁。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病。或用心過度。房欲無節。以致水火不交。心腎氣鬱。遂使陰陽乖格。清濁相干。蓄於下焦膀胱。而水道澀焉。(正傳)
外候
小便澀痛。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滴瀝不斷。甚則悶塞。(入門)
淋病分辨
氣淋澀滯。餘瀝不斷。血淋溺血。遇熱則發。石淋莖痛。溺有砂石。又名砂淋。膏淋稠濁。凝如膏糊。又名肉淋。勞淋遇勞即發。痛引氣衝。又名虛淋。(匯補)
五淋微甚
淋雖五。總屬於熱。(丹溪)初為熱淋。重為血淋。久則煎熬水液。或凝塊如血。或稠濁如膏。或火爍而成砂石。(繩墨)此即煮海為鹽之義也。(醫方考)
虛淋宜審
淋有虛實。不可不辨。如氣淋臍下妨悶。誠為氣滯。法當疏利。若氣虛不運者。又宜補中。血淋腹硬莖痛。知為死血。法當去瘀。然血虛血冷者。又當補腎。惟膏淋有精溺混濁之異。非滋陰不效。勞淋有脾腎困敗之狀。非養正不除。(匯補)
脈法
少陰脈沉數。婦人為陰瘡。男子為氣淋。凡淋症盛大而堅者生。虛微而澀者死。(匯補)
治法
治淋之法。在渴與不渴。熱在氣分。渴而小便不利者。肺中伏熱。火不能降。宜氣薄淡滲之藥。清金瀉火以滋水之上源。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者。腎膀無陰而陽氣不化。宜氣味俱陰之藥。除熱瀉秘。以滋水之下源。(入門)
淋症忌補
凡寸腸有氣。小便脹。小腸有血。小便澀。小腸有熱。小便痛。禁用補氣之劑。蓋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澀。熱得補而愈盛。水竇不行。加之穀道不通。未有見其能生也。(醫統)
淋病治禁
淋病發汗者死。輕者必便血。為重亡津液也。又淋症口渴多汗者。不可輕用淡滲。(仲景)
用藥
膀胱熱結。用五淋散。肺脾氣燥。用清肺飲。下焦陰虛。滋腎丸。下焦陽虛。腎氣丸。脾經濕痰。二陳湯。加蒼朮、澤瀉、升麻、萆薢。肝經氣滯。逍遙散。加黃柏、澤瀉、山梔、青皮。大抵淋病莖痛。必用甘草梢。溺赤。用淡竹葉。有瘀。用牛膝。有熱。用木通。行氣。用青皮、木香、開鬱。
用琥珀、鬱金。此東垣法也。血淋。用三生益元散。氣淋。用木香湯。膏淋。用萆薢分清飲。砂淋。用石葦散。勞淋。用清心連子飲。又有積久淋病。用前法不效者。以補中益氣湯升提陽氣。(匯補)
【附冷淋】
膀胱為津液之腑。氣化則出。今寒邪客於胞中。則氣不化而成淋。必先寒慄。而後溲便澀數。竅中腫痛。蓋冷氣入胞。與正氣相爭。寒氣勝。則戰寒而作淋。正氣勝。則戰寒而得便。治宜散寒扶正。用四君加茴香、木香、益智、肉桂、木通、澤瀉主之。(醫統)
白話文:
淋病是指排尿困難、疼痛的疾病。排尿急迫、阻塞不通稱為閉淋。淋病分為五種:氣淋、血淋、石淋(砂淋)、膏淋(肉淋)、勞淋,雖然成因各有不同,但都與腎虛膀胱生熱有關。
淋病的內在原因是: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胃受損,無法將精微物質轉化、區分清濁,肺金失於助運,水道不利,逐漸形成淋病。或因房事過度,心腎氣虛,陰陽失調,清濁相混,積聚在下焦膀胱,導致水道阻塞。
淋病的外在表現是小便澀痛,尿意頻作,尿流斷斷續續,甚至完全阻塞。
淋病的種類區分:氣淋表現為尿液澀滯,排尿不盡;血淋則尿液帶血,遇熱加重;石淋尿液中含有砂石;膏淋尿液黏稠,如同膏糊;勞淋則勞動後發病,疼痛牽引至氣衝穴。
五種淋病的輕重發展:淋病的五種類型,都歸因於熱。起初為熱淋,嚴重則發展為血淋,時間久了,則因水液煎熬,可能凝結成血塊,或變得黏稠如膏,或形成砂石。這就像煮海水製鹽一樣。
虛淋的辨證:淋病有虛實之分,必須區別對待。氣淋伴有臍下脹悶,是氣滯,應當疏通;若因氣虛而不能運化,則需補益中氣。血淋伴有腹部堅硬、陰莖疼痛,是死血,應當活血化瘀;但若因血虛血寒,則需補腎。膏淋尿液混濁,必須滋陰才能見效;勞淋則脾腎虧虛,必須養正才能痊癒。
脈象:少陰脈沉而數,婦女則為陰部瘡瘍,男子則為氣淋。淋病脈象強盛堅實者預後良好,虛弱而澀滯者預後不良。
治療方法:治療淋病,要根據患者有無口渴來判斷。若熱在氣分,口渴而小便不利,是肺中伏熱,火不下降,宜用清淡滲洩之藥,清泄肺金,瀉火滋陰;若熱在血分,不口渴而小便不利,是腎陰不足,陽氣不化,宜用氣味俱陰的藥物,清熱瀉火,滋養腎陰。
淋病忌諱:凡是寸腸有氣而小便脹滿,小腸有血而小便澀滯,小腸有熱而小便疼痛者,均忌用補氣藥物。因為補氣會加重脹滿,補血會加重澀滯,補熱會加重熱盛,導致水道阻塞不通。
淋病治療禁忌:淋病患者忌發汗,輕則便血,重則耗損津液;口渴多汗的淋病患者,不可輕易使用淡滲之藥。
用藥:膀胱熱結用五淋散;肺脾氣燥用清肺飲;下焦陰虛用滋腎丸;下焦陽虛用腎氣丸;脾經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澤瀉、升麻、萆薢;肝經氣滯用逍遙散加黃柏、澤瀉、山梔、青皮。大多數淋病陰莖疼痛,需用甘草梢;尿赤用淡竹葉;有瘀血用牛膝;有熱用木通;行氣用青皮、木香;理氣解鬱用琥珀、鬱金(這是張元素的方法);血淋用三生益元散;氣淋用木香湯;膏淋用萆薢分清飲;砂淋用石葦散;勞淋用清心蓮子飲;久治不癒的淋病,可用補中益氣湯升提陽氣。
【附:冷淋】膀胱是津液的腑臟,氣化則排出。寒邪客於胞中,則氣不化而致淋病。先有寒慄,繼而小便澀數,尿道腫痛。寒邪入侵胞宮,與正氣相爭,寒邪盛則戰慄而小便不利,正氣勝則戰慄後小便通暢。治療應散寒扶正,用四君子湯加茴香、木香、益智、肉桂、木通、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