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八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5)

1. 癃閉

大意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膀胱不利為癃。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故三焦實則閉癃。(內經) 癃與閉,二症也。暴病為溺閉,小便點滴,內急,脹滿而難通;久病為溺癃,欲解不解,屢出而短少。(必讀)

內因

有心腎不交,陰陽不通,而內外關格者;有熱結下焦,壅塞胞內,而氣道澀滯者;有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而氣化不施者;有脾經濕熱,清氣鬱滯,而濁氣不降者;有痰涎阻結,氣道不通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經忿怒,氣閉不通者;有脾虛氣弱,通調失宜者。(匯補)

外候

凡人鼻色黃,小便必難。熱微則小便難而僅有;熱甚則小便閉而絕無。(入門) 小便脹滿,氣急上逆,心腹俱悶,叫痛欲死。(巢氏) 甚有肺氣壅極,橫行臍中,小腸為之突出,外腎為之挺長。(寓意草)

脈法

脈緊而滑直者,不得小便也。 又尺脈或浮或澀或緩,皆小便難,溺有餘瀝也。 右寸關滑實者,痰滯上焦;細微者,中氣不運;左尺脈洪數者,熱結下焦;虛浮者,腎氣不足。(匯補)

治法

一身之氣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氣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氣為主,並參他症治之。 若肺燥不能生水,當滋腎滌熱。夫滋腎滌熱,名為正治;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腸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 有氣滯不通,水道因而閉塞者,順氣為急;實熱者,非鹹寒則陽無以化;虛寒者,非溫補則陰無以生;痰閉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導兼行;脾虛氣陷者,升提中氣;下焦陽虛者,溫補命門。(匯補)

用藥

肺氣受熱,清肺飲;膀胱熱結,八正散;氣滯於內者,利氣散;陰虛者,地黃湯;陽虛者,八味丸;脾虛不運者,補中益氣湯;氣虛不化者,六君子湯;血瘀者,牛膝湯;痰閉者,導痰湯,先服後吐。 又有因小便不通,過服寒涼滲利諸劑,致氣閉於下,寒鬱於中,陰翳否隔,不能氣化而不通者,用乾薑、升麻煎服而愈。於此可悟夫天地升降之道,陰陽消長之理,故志之。(匯補)

【附轉胞】

轉脬者,胞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者是也。(巢氏) 凡強忍小便而疾走,或飽食大怒而入房,使水氣逆上,並迫於胞,故屈戾而不舒張也。 治以甘遂末水調,敷臍下;內飲甘草湯,其藥汁至臍。二藥相反,胞必自轉,小便自通。或用甘遂末一錢,豬苓湯下即愈。 若妊婦小便不通,因胎肥壓胞,宜升舉其胎,胞轉而水道自利。不可專用淡滲,宜補中益氣湯探吐以提其氣;或外用穩婆手托法,亦可。(匯補)

【附胞痹】

白話文:

癃閉

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氣機通暢才能排尿,膀胱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癃閉。三焦是水道輸通的通道,三焦不通也會導致癃閉。(《內經》)癃閉是兩種症狀,急性發病稱為溺閉,表現為小便點滴、尿急、脹滿、排尿困難;慢性發病稱為溺癃,想解卻解不出,排尿多次但每次尿量很少。(《必讀》)

內因

可能是心腎不交、陰陽不通,導致氣機阻滯;也可能是下焦熱結,壅塞胞內,氣道阻塞;或是肺部伏熱,不能生津,氣化失常;或者脾經濕熱,清氣鬱滯,濁氣不降;還有痰涎阻滯,氣道不通;以及久病多汗,津液耗竭;肝經鬱怒,氣機不通;脾虛氣弱,氣機失調。(《匯補》)

外候

鼻子發黃的人,小便通常排尿困難。輕微發熱則小便困難,尿量減少;發熱嚴重則小便閉塞不通。(《入門》)小便脹滿,氣急上逆,心腹都悶痛,疼痛難忍,像要死掉一樣。(《巢氏》)嚴重者肺氣壅塞到極點,橫行於臍中,小腸會因此突出,外腎會因此腫脹。(《寓意草》)

脈法

脈象緊而滑利者,表示排尿困難。尺脈浮、澀或緩,都代表小便困難,有餘瀝(排尿不盡)。右寸關脈滑實者,是痰滯上焦;脈象細微者,是中氣不足;左尺脈洪數者,是下焦熱結;脈象虛浮者,是腎氣不足。(《匯補》)

治法

全身之氣都與肺臟相關,肺氣清則氣機通暢,肺氣濁則氣機壅塞。因此,小便不通大多是因為肺氣不能宣通,應以清金降氣為主,並根據其他症狀進行治療。如果肺燥不能生津,則應該滋腎滌熱。滋腎滌熱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清金潤燥是間接的治療方法,健脾燥胃是更間接的治療方法。還有一些情況是水液只滲入大腸,小腸因而乾燥,則應分利。

如果氣機阻滯不通,導致水道閉塞,則應以順氣為先。實熱證則必須用寒涼藥物才能化解陽氣;虛寒證則必須溫補才能滋生陰氣。痰濁阻塞者,可以採用吐法;瘀血阻塞者,則應疏通瘀血。脾虛氣陷者,應提升中氣;下焦陽虛者,則要溫補命門。(《匯補》)

用藥

肺氣受熱可用清肺飲;膀胱熱結可用八正散;氣滯可用利氣散;陰虛可用地黃湯;陽虛可用八味丸;脾虛不運可用補中益氣湯;氣虛不化可用六君子湯;血瘀可用牛膝湯;痰閉可用導痰湯,先服用後催吐。也有一些人因為小便不通,過度服用寒涼滲利藥物,導致氣機下閉,寒邪鬱結,陰邪阻隔,不能氣化而小便不通,此時可用乾薑、升麻煎服,即可痊癒。由此可以體會天地升降之道和陰陽消長的道理。(《匯補》)

【附轉胞】

轉胞是指胞系(膀胱)扭轉,臍下腹痛且小便不通。(《巢氏》)凡是強忍小便後劇烈奔跑,或飽食後大怒後房事,都可能使水氣逆上,衝擊胞膀,導致膀胱扭轉而不能舒展。治療方法是用甘遂末用水調和,敷於臍下,內服甘草湯,藥液到達臍部,兩種藥物相反相成,膀胱就會自然轉正,小便就能通暢。或者用甘遂末一錢,用豬苓湯送服即可痊癒。

如果孕婦小便不通,是因胎兒過大壓迫膀胱,則應先提升胎兒位置,膀胱轉正後,水道自然通暢。不可單用利尿滲濕藥物,應服用補中益氣湯,並用探吐法提升氣機,或用穩婆手法托扶,也可見效。(《匯補》)

【附胞痹】 (此處缺少內容,無法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