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八 (10)
卷之八 (10)
1. 便血
【附蠱毒】
臟腑敗壞。下血如豬肝。如爛肉。心腹絞痛。涎唾沉水。嚼豆不腥者。中盅也。(準繩)在膈者。以膽礬溶化。升麻煎湯探吐。在下者。以鬱金為末。米飲調下。取瀉後。以平胃散將養之。(入門)
【附血痔】
血痔者。濕毒留於臟腑。注於大腸。既有病根。復遇勞思飲酒。後即下血。由內熱而妄行也。宜四物湯。加芩、柏、槐花治之。如年高氣弱。或誤用攻下。血來不止者。四君子主之。勞役即發。覺重墜者。補中益氣。加黃芩、槐花。又有膿汁濁液化生蟲物。蠹食肛門。傍生小竅。
滴血淋瀝。射如血線。當以蕪荑、艾葉、楝根等物化蟲可耳。外以血竭末敷之。或以鰻鯉骨。燒煙燻亦效。(匯補)
便血選方
胃風湯(方見痢疾)
黃連湯(潔古)
黃連,當歸(各五錢),炙草(二錢半)
每服五錢。水煎加大黃一錢。芍藥五錢。淡桂五分。名芍藥黃連湯。水煎。調木香、檳榔末五錢。
膠艾湯(和劑)
即四物湯,加阿膠、艾葉、甘草。
平胃地榆湯(謙甫),治陰結便血。
即異功散加炮薑、附子、蒼朮、厚朴、神麯、益智、升麻、乾葛、當歸、白芍、薑、棗。
槐花丸,治腸風痔血。
槐角,地榆,黃芩,當歸,防風,枳殼,
加秦艽、升麻。
黃連阿膠丸
黃連(三兩),阿膠(一兩),茯苓(二兩)
以連、苓為末。水煮阿膠膏為丸。空心米飲下。
黃土湯(金匱)
甘草,白朮,黃芩,阿膠,熟地,附子(炮各二兩),伏龍肝半升煮。分服。
三黃補血湯
黃耆(一錢半),生地(二錢),熟地,川芎(各一錢),芍藥,丹皮,柴胡,升麻(各五分)
柏葉散,治臟毒。
側柏葉(二兩),黃芩(一兩半),大黃(五錢)
米飲下。
升陽防風湯(東垣),治腸風。
蒼朮(酒浸炒四錢),白朮,茯苓,芍藥(各一錢),防風(二錢)
理物湯
即理中四物湯合用。
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四方俱見中風),理中湯(方見中寒)
棕灰散
敗棕煅存性。每服二錢。或酒或米飲下。
白話文:
【附蠱毒】
內臟器官衰敗損壞,導致排出的血像豬肝一樣,或是像腐爛的肉。同時伴隨心腹劇烈絞痛、口水濃稠到會沉入水中,且咀嚼豆子沒有腥味的,就是中了蠱毒。如果病位在橫膈膜以上,用膽礬溶解後,加入升麻煎湯來催吐;如果病位在橫膈膜以下,用鬱金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後服用,目的是瀉下。瀉下之後,再用平胃散來調理身體。
【附血痔】
血痔是因為體內的濕毒積留在內臟,然後向下流注到大腸。本來就有病根,又加上過度勞累、思慮過多或飲酒,就會導致下血。這是因為體內有熱,導致血液不正常地流出。這種情況應該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黃柏、槐花來治療。如果病人年紀大了、身體虛弱,或是錯誤地使用攻下藥物,導致出血不止,就應該用四君子湯來治療。如果勞累過度就會發病,並且感覺肛門沉重下墜,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黃芩、槐花來治療。還有可能出現膿液、濁液,甚至產生寄生蟲,這些蟲會啃食肛門,導致旁邊長出小孔,並且會滴血不止,或是噴射出像血線一樣的血。這種情況可以用蕪荑、艾葉、楝樹根等藥物來驅蟲。外用方面,可以用血竭粉末塗抹,或是用鰻魚骨燒成煙來燻,也有效果。
便血的選用藥方
- 胃風湯(藥方內容請參閱痢疾篇)
- 黃連湯(出自潔古) 黃連、當歸(各五錢)、炙甘草(二錢半)。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加入大黃一錢、芍藥五錢、淡桂五分,此方名為芍藥黃連湯。煎好後,調入木香、檳榔粉末各五錢服用。
- 膠艾湯(出自和劑局方) 就是四物湯,再加上阿膠、艾葉、甘草。
- 平胃地榆湯(出自謙甫),用來治療因陰虛導致的便血。 就是異功散,加上炮薑、附子、蒼朮、厚朴、神麴、益智、升麻、葛根、當歸、白芍、薑、棗。
- 槐花丸,用來治療腸風痔血。 槐角、地榆、黃芩、當歸、防風、枳殼,再加上秦艽、升麻。
- 黃連阿膠丸 黃連(三兩)、阿膠(一兩)、茯苓(二兩)。 將黃連、茯苓磨成粉末,用水煮阿膠做成藥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 黃土湯(出自金匱要略) 甘草、白朮、黃芩、阿膠、熟地、炮附子(各二兩),灶心土(半升)。用水煮後分次服用。
- 三黃補血湯 黃耆(一錢半)、生地(二錢)、熟地、川芎(各一錢)、芍藥、丹皮、柴胡、升麻(各五分)。
- 柏葉散,用來治療臟毒。 側柏葉(二兩)、黃芩(一兩半)、大黃(五錢)。 用米湯送服。
- 升陽防風湯(出自東垣),用來治療腸風。 蒼朮(用酒浸泡後炒過,四錢)、白朮、茯苓、芍藥(各一錢)、防風(二錢)。
- 理物湯 就是理中湯與四物湯合用。
- 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這四個藥方都可以在中風篇找到),理中湯(藥方內容請參閱中寒篇)
- 棕灰散 將敗棕燒成灰,每次服用二錢,可以用酒或是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