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4)

1. 痢疾

大意

飲食不節。起居不時。陰受之則入五臟。閉塞滯下。為飧泄腸癖。(內經)滯下者。謂氣食滯於下焦。腸癖者。謂濕熱積於腸中。即今之痢疾也。(匯補)故曰。無積不成痢。痢乃濕熱食積三者。(雜著)

內因

生冷油膩。留滯於內。濕蒸熱瘀。伏而不作。偶為調攝失宜。風寒暑濕。干觸穢濁。故為此疾。(指掌)其多發於夏秋者。因脾主長夏。脾感酷暑。肺金亦病。至秋陽氣收斂。火氣下降。肺傳大腸。並迫而為病也。(醫統)

外候

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純腸垢。或無糟粕。或糟粕相雜。雖有痛不痛大痛之分。然皆裡急後重。逼迫惱人。(丹溪)若初起有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者。帶表症也。初起有心煩口渴。腹痛嘔吐者。裡實症也。(匯補)

分寒熱

痢起夏秋。濕熱交蒸。本乎天也。因熱求涼。過吞生冷。由於人也。氣壯而傷於天者。鬱熱為多。氣弱而傷於人者。陰寒為甚。濕土寄旺四時。或從火化。則陽土有餘。而濕熱為病。或從水化。則陰土不足。而寒濕為病。(必讀)

辨虛實

脹滿惡食。急痛懼按者。實也。煩渴引飲。喜冷畏熱者。熱也。脈強而實者。實也。脈數而滑者。熱也。外此無非虛寒矣。其相似之際。最當審察。如口渴而喜冷者。為熱。口渴而喜熱者。為寒。腹痛而脹悶者。為實。腹痛而喜按者。為虛。溺短而赤澀者。為熱。溺短而清白者。

為寒。後重而新病為實。後重而久病為虛。脈大而沉實為實。脈大而浮洪亦虛。(必讀)

辨五色

濕熱之積。干於血分則赤。干於氣分則白。赤白兼見。氣血俱病也。純下清血者。傷風也。色如豆汁者。傷濕也。淡黃挾白者。食積也。微紅焦黃者。熱毒也。紫黑血絲者。瘀血也。雜下散血者。損傷也。如魚腦者。脾失運而陳積不腐也。如凍膠者。腸胃冷而真液下脫也。如白膿者。

虛而挾熱。津液努責而結也。如屋漏水塵腐色者。元氣弱極也。如雞肝色者。百脈皆傷也。(匯補)

辨寒熱

世俗多以白為寒。赤為熱。似矣。然白色亦有屬熱者。如穀食腐熟而成膿也。赤色赤有屬寒者。因血瘀凝泣而入腸也。不可以赤白為準。但當以脈辨之。(醫統)

積分新舊

舊積者。濕熱食積也。當推蕩。新積者。下後又生也。當調補。不可輕攻。脾運而積自化。若因虛而痢。雖舊積亦不可下。虛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參朮。補完胃氣而後下者。亦一時之權宜也。(匯補)

邪分逆順

先水瀉。後便膿。此脾傳腎之賊邪。為逆。難愈。先膿血。後水瀉。此腎傳脾之微邪。為順。易愈。(丹溪)

裡急分辨

裡急而不及更衣者。火也。火性急速。能燥物也。裡急而頻見更衣者。虛也。元氣滑脫。不禁固也。(匯補)

白話文:

痢疾

飲食不規律,作息時間不正常,陰邪入侵則進入五臟,導致腸道阻塞不通,出現腹瀉和腸道疾病。(內經)「滯下」是指氣食停滯在下焦,「腸癖」是指濕熱積聚在腸道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痢疾。(匯補)所以說,沒有積滯就成不了痢疾,痢疾是濕熱和食積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雜著)

內因

生冷油膩的食物停滯在體內,濕邪蒸騰,熱邪瘀滯,潛伏不發,偶然因為調養失宜,或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觸動穢濁之氣,才會發病。(指掌)痢疾多發於夏秋季節,是因為脾臟主長夏,脾臟受到酷暑的影響,肺金也受損,到了秋季,陽氣收斂,火氣下降,肺氣傳導到大腸,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醫統)

外在症狀

痢疾的症狀可能出現膿血,或膿血混合,或僅有腸垢,或沒有食物殘渣,或有食物殘渣混合。雖然疼痛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伴有裡急後重,讓人非常痛苦。(丹溪)如果初期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狀,屬於表證;初期有心煩口渴、腹痛嘔吐等症狀,屬於裡實證。(匯補)

寒熱的區分

痢疾發生在夏秋季節,濕熱交蒸,是天時因素;因為熱而貪涼,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是人為因素。體質強壯而受到天時影響的人,多為鬱熱;體質虛弱而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的人,多為陰寒。濕土旺盛於四季,或者從火化,則陽土過盛,導致濕熱為病;或者從水化,則陰土不足,導致寒濕為病。(必讀)

虛實的辨別

腹部脹滿、厭食、劇烈疼痛、不敢按壓,屬於實證;口渴想喝水、喜冷怕熱,屬於熱證;脈象強而有力,屬於實證;脈象數而滑利,屬於熱證。除此之外,大多數情況屬於虛寒。在相似的情況下,必須仔細審察。例如,口渴而喜歡冷飲,屬於熱證;口渴而喜歡溫熱飲品,屬於寒證;腹痛且脹悶,屬於實證;腹痛而喜歡按壓,屬於虛證;小便短少且赤澀,屬於熱證;小便短少且清白,屬於寒證;裡急後重且病程短,屬於實證;裡急後重且病程長,屬於虛證;脈象大而沉實,屬於實證;脈象大而浮腫,屬於虛證。(必讀)

五色的辨別

濕熱積聚,影響到血分則顏色發紅,影響到氣分則顏色發白,赤白兼見,說明氣血都病變了。純粹排出鮮血,是受寒引起的;顏色像豆漿一樣,是受濕引起的;淡黃色夾雜白色,是食積引起的;微紅焦黃,是熱毒引起的;紫黑色帶血絲,是瘀血引起的;雜亂地排出鮮血,是損傷引起的;像魚腦一樣,是脾臟運化失常,導致陳積不腐引起的;像凍膠一樣,是腸胃寒冷,真液下泄引起的;像白色膿液一樣,是虛寒夾雜熱邪,津液受損凝結引起的;像漏屋頂的污水一樣,是元氣極度虛弱引起的;像雞肝顏色一樣,是所有經絡都受損引起的。(匯補)

寒熱的辨別

世俗多以白色為寒,紅色為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白色也可能屬於熱證,例如穀物腐敗熟化而形成膿液;紅色也可能屬於寒證,例如血瘀凝滯而進入腸道。不能單純以顏色來判斷寒熱,應該以脈象來辨別。(醫統)

積滯的新舊

舊有的積滯,是濕熱食積,應該要把它排出;新的積滯,是排泄後又產生的,應該要調養,不可以輕易攻下。脾臟運化正常,積滯自然會消除。如果因為虛弱而導致痢疾,即使是舊有的積滯,也不可以攻下,等到身體恢復,痢疾自然就會停止。丹溪先生曾經先使用人參和白朮,補益胃氣之後再攻下,也是權宜之計。(匯補)

邪氣的逆順

先出現水瀉,然後出現膿血,這是脾臟傳導到腎臟的邪氣,屬於逆傳,難以治癒;先出現膿血,然後出現水瀉,這是腎臟傳導到脾臟的微邪,屬於順傳,容易治癒。(丹溪)

裡急後重的辨別

裡急後重,嚴重到不及更衣就需要上廁所,是火邪引起的,火邪的特性是急速的,可以燥熱一切。裡急後重,經常需要更衣才能上廁所,是虛證引起的,元氣滑脫,無法固攝。(匯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