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八 (3)
卷之八 (3)
1. 泄瀉
炒研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加補骨、肉果。名四神丸。
參附湯
人參(一兩),附子(五錢)
每服五錢。加姜十片煎。
二神丸,治脾腎虛泄。五更腸鳴。
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
加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名四神丸。
四柱散,濟生治臟腑虛冷。真陽耗散。臍腹冷痛泄瀉。
茯苓,附子,人參,木香(各一兩)
每服三錢。姜五片。加肉果、訶子。名六柱散。活人方有白朮。無訶子。
漿水散(潔古),治脾土陰寒。水瀉清冷。
半夏(二兩),良薑(二錢半),乾薑,肉桂,甘草,附子(各五錢)
為末。每服三錢。
椒樸丸(魏氏)
益智,川椒(炒),厚朴,陳皮,白姜,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青鹽。於銀石器內。以水浸干藥。用火煮乾。焙燥為末。酒糊丸。鹽湯下。
椒附丸,治腎臟虛寒。大便久瀉。
椒紅(炒),熟附,鹿茸(焙),桑螵蛸(炙),山藥,山萸,龍骨(煅)
桂香丸(三因),治臟腑虛寒。為風寒所迫。冷滑注下。老人虛人。危篤。累效。
附子,肉豆蔻,茯苓(各一兩),桂心,乾薑,木香(各半兩),丁香(二錢半)
為末。麵糊丸。米飲下五十丸。
戊己丸(和劑),治脾胃不足。濕熱下乘而泄。
黃連,吳萸,白芍(各等分)
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米飲下。
溫六丸(丹溪),治濕熱氣滯。用為嚮導。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兩),乾薑(一兩)
末之。粥丸。一方。去乾薑。加吳萸二兩。名參萸丸。
節齋泄利方
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砂仁,神麯,麥芽
白話文:
將藥材炒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可以加入補骨脂和肉豆蔻,這稱為四神丸。
參附湯的組成為人參一兩,附子五錢。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十片一起煎煮。
二神丸可以治療因脾腎虛弱引起的腹瀉,以及五更時分腸鳴腹瀉。組成為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加入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這稱為四神丸。
四柱散,是濟生方劑,治療因臟腑虛冷、真陽耗散引起的臍腹冷痛腹瀉。組成為茯苓、附子、人參、木香各一兩。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五片,可以加入肉豆蔻和訶子,這稱為六柱散。活人方的版本則有白朮,沒有訶子。
漿水散(潔古方劑)可以治療脾土陰寒引起的水瀉,瀉出物清冷。組成為半夏二兩,良薑二錢半,乾薑、肉桂、甘草、附子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椒樸丸(魏氏方劑)的組成為益智、炒過的川椒、厚朴、陳皮、白薑、炒過的小茴香,各等分。將以上藥材加入青鹽,置於銀或石製容器內,用水浸泡至藥材濕透,再用火煮乾,烘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成丸狀,以鹽水送服。
椒附丸可以治療腎臟虛寒引起的長期腹瀉。組成為炒過的椒紅、熟附子、焙過的鹿茸、炙過的桑螵蛸、山藥、山茱萸、煅過的龍骨。
桂香丸(三因方劑)可以治療因臟腑虛寒,遭受風寒侵襲引起的冷滑腹瀉,對於體質虛弱的老年人效果顯著。組成為附子、肉豆蔻、茯苓各一兩,桂心、乾薑、木香各半兩,丁香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戊己丸(和劑方劑)可以治療脾胃不足、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組成為黃連、吳茱萸、白芍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以米湯送服。
溫六丸(丹溪方劑)可以治療濕熱氣滯,有引導作用,向上可以治療吞酸,向下可以治療腹瀉。組成為六一散七兩,乾薑一兩,研磨成粉末,用粥調製成藥丸。另一種配方則是去除乾薑,加入吳茱萸二兩,稱為參萸丸。
節齋的止瀉方: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砂仁、神麯、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