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泄瀉
泄瀉死症
脈細。皮寒。少氣。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者死。其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素問)
脈法
瀉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緩濕邪。沉虛滑脫。凡泄注沉緩弱小者生。浮大弦數者死。(匯補)
治法
凡瀉皆兼濕。初宜分理中焦。次則分利下焦。繼以風藥燥濕。久則升舉元氣。滑脫不禁。然後澀之。其間風勝。兼以解表。寒勝。兼以溫中。虛弱補益。食積消導。濕則淡滲。火則清涼。痰則湧吐。陷則升提。隨症而用。不拘次序。(匯補)
治審虛實
下積如稠膿者。消化為上。去薄而小便短少者。利水為捷。若小便如常。不必再利。惟燥脾而已。如兼口渴。則利水與燥脾。皆不可用。但審溺赤為有熱。如溺短而色不變。則補益無疑也。(匯補)
鬱結當開
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泄瀉者。宜開鬱結。使氣升而谷自化。(匯補)
鬱熱當清
有肺熱閉錮。咳嗽胸滿。誤服參、術。使肺中之熱。回奔大腸而瀉者。當先清肺金。然後和脾。(匯補)
泄瀉忌用
補虛不可純用甘溫。太甘則生濕。清熱不可純用苦寒。太苦則傷脾。兜澀不可太早。恐留滯餘邪。淡滲不可太多。恐津枯陽陷。(必讀)
用藥
主以茯苓、白朮。加陳皮、半夏。濕加豬苓、澤瀉。火加黃連、白芍。寒加炮薑、益智。風加防風、蒼朮。食加枳實、厚朴。食積加楂肉、麥芽。氣虛加人參、黃耆。氣陷加升麻、柴胡。泄久脾虛。飲食難化。加參、耆、神麯、麥芽、乾薑。泄久腸滑。加肉果、訶子、木香。
有夏月暴注水泄。用香薷散、益元散。有腎脾兩虛。每朝五更洞瀉。用四神丸、漿水散。有經年脾瀉。用桂香丸、椒附丸。有痰積肺中。魄門不禁。用二陳加防風、桔梗探吐。有肺熱移腸。下為腸癖。用黃芩、地骨皮、阿膠、百合、兜鈴、甘草。有酒積作瀉者。五更腹鳴作痛。
瀉下黃赤。此酒濕入臟所致。非腎虛者比也。宜四苓、葛花。或金匱澤瀉湯加萆薢之類。凡煎瀉藥。用甘瀾水者。取其不助濕而益脾胃也。(匯補)
泄瀉選方
白朮茯苓湯,統治泄瀉。
白朮,茯苓,甘草
胃苓湯
即五苓合平胃散
益元散(方見暑症),理中湯(方見中寒)
香薷飲,治夏月暑瀉(方見暑症)
四苓散,治清濁不分。因作泄瀉。
茯苓,豬苓,白朮,澤瀉
加桂。名五苓散。
白朮散
白朮,芍藥(各三錢),炮姜(五錢),甘草(二兩)
每服二錢。水煎。
桂枝湯
桂枝,白芍,白朮(各五錢),炙草(二錢)
每服五錢。水煎。
朮附湯
白朮,附子,甘草
連理湯
即理中加茯苓、黃連。
五味子散,治腎虛人感陰氣。而每泄於五更者。
五味(二兩),吳萸(五錢)
白話文:
腹瀉的危險徵兆
如果出現脈搏微弱、皮膚冰冷、呼吸短促、腹瀉不止、吃不下東西等五種虛弱的狀況,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喝了米湯或粥,腹瀉就停止,那麼虛弱的身體就有機會康復。
診斷腹瀉的脈象
腹瀉時,脈象通常會下沉。脈沉而遲緩表示受寒邪侵襲;脈沉而跳動快速則表示體內有熱;脈沉而緩慢則表示體內有濕氣;脈沉而虛弱、滑動則表示身體虛脫。一般來說,腹瀉時,脈象沉緩、微弱則表示病情可治癒,脈象浮大、弦而快速則表示病情危急。
治療腹瀉的原則
腹瀉通常與濕邪有關。治療初期應先調理中焦脾胃的運化功能,接著疏通下焦的氣機,之後再用風藥來燥濕,腹瀉久了則要提升身體的元氣。如果腹瀉滑脫不止,才需要使用收澀的藥物來止瀉。治療過程中,如果風邪偏盛,要同時解表;寒邪偏盛,要同時溫中;身體虛弱要補益;有食積要消導;濕邪過盛要淡滲利濕;火邪過盛要清熱;有痰要湧吐;氣機下陷要升提。總之,要根據具體症狀來用藥,不拘泥於固定的先後順序。
辨別虛實症狀
如果腹瀉排出像濃稠膿液般的東西,表示是食物積滯,應該以消化導滯為主;如果腹瀉排出稀薄如水,且小便量少,則應該利水;如果小便正常,則不必再利水,而應以燥濕健脾為主。如果同時出現口渴,則利水和燥脾都不宜使用。此時需要觀察小便顏色,如果小便赤黃,則表示體內有熱;如果小便量少而顏色不變,則可以確定是虛證,需要補益。
情緒鬱結的處理
如果因為過度憂慮思慮,導致脾氣鬱結而不能正常運化,反而下陷到下焦而引起腹瀉,則應當疏導鬱結,使氣機上升,脾胃自然就能運化食物。
體內鬱熱的處理
如果因為肺熱被閉塞,出現咳嗽、胸悶等症狀,又誤服了人參、白朮等補藥,導致肺熱下移到大腸而引起腹瀉,應當先清瀉肺熱,然後再調理脾胃。
腹瀉時的用藥禁忌
補虛不能只用甘溫的藥物,太過甘甜容易生濕;清熱不能只用苦寒的藥物,太苦容易損傷脾胃;太早使用收澀止瀉的藥物,容易使邪氣滯留在體內;過度使用淡滲利濕的藥物,容易導致津液枯竭,陽氣下陷。
腹瀉的用藥
主要的藥物是茯苓、白朮,可以加入陳皮、半夏來加強健脾理氣的功效。如果濕邪偏盛,可以加入豬苓、澤瀉來利濕;火邪偏盛,可以加入黃連、白芍來清熱;寒邪偏盛,可以加入炮薑、益智來溫中;風邪偏盛,可以加入防風、蒼朮來祛風;有食積,可以加入枳實、厚朴來消積;食積嚴重,可以加入山楂肉、麥芽;氣虛可以加入人參、黃耆來補氣;氣機下陷可以加入升麻、柴胡來升提。腹瀉久了,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以加入人參、黃耆、神麯、麥芽、乾薑。腹瀉久了,腸道滑脫不止,可以加入肉豆蔻、訶子、木香。
夏季如果突然發生水樣腹瀉,可以用香薷散、益元散。如果腎脾兩虛,每天早上五更時分腹瀉,可以用四神丸、漿水散。如果慢性脾虛腹瀉,可以用桂香丸、椒附丸。如果痰積在肺部,導致大便失禁,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防風、桔梗來幫助排除痰液。如果肺熱下移到大腸,引起腸道疾病,可以用黃芩、地骨皮、阿膠、百合、兜鈴、甘草。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多引起的腹瀉,通常在五更時分腹鳴作痛。
這種腹瀉排出的是黃赤色的東西,這是因為酒濕之邪侵入臟腑所致,與腎虛引起的腹瀉不同,應當使用四苓散、葛花等藥物,或者用金匱澤瀉湯加上萆薢之類的藥物來治療。煎煮治療腹瀉的藥物,宜用甘瀾水,因為甘瀾水不會助長濕邪,反而能幫助脾胃運化。
腹瀉的常用藥方
白朮茯苓湯:可以治療各種腹瀉。 組成:白朮,茯苓,甘草
胃苓湯:是五苓散和平胃散的合方。
益元散:在治療暑邪的方劑中可以找到。
理中湯:在治療中寒的方劑中可以找到。
香薷飲:治療夏季暑濕引起的腹瀉。
四苓散:治療清濁不分引起的腹瀉。 組成:茯苓,豬苓,白朮,澤瀉
加入桂枝,就變成五苓散。
白朮散: 組成:白朮、芍藥(各三錢)、炮薑(五錢)、甘草(二兩)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桂枝湯: 組成:桂枝、白芍、白朮(各五錢)、炙甘草(二錢)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朮附湯: 組成:白朮,附子,甘草
連理湯:是理中湯加上茯苓、黃連。
五味子散:治療腎虛的人在陰氣偏盛時,容易在五更時分腹瀉。 組成: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