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七 (12)
卷之七 (12)
1. 腳氣
腳氣選方
大聖散
川芎,當歸,人參,黃耆,麥冬,炙甘草,茯苓,木香
入木瓜末一錢。酒調服。仍用草烏、川椒、白芷煎湯洗。
麻黃左經湯,治腳氣初起。有表症。可發散者。
麻黃,乾葛,細辛,蒼朮,茯苓,防己,桂枝,羌活,防風,甘草
加味澤瀉湯,治腳氣傳裡。有實症。可攻者。
澤瀉,赤苓(中),枳殼,木通(上),豬苓,檳榔,牽牛
加赤芍、陳皮。水煎。
大黃左經湯,治腳氣兼表裡者。
大黃,細辛,茯苓,防己,羌活,黃芩,前胡,枳殼,厚朴,甘草,杏仁,姜,棗
大腹皮散,治腳氣上衝。胸腹滿悶。肢節心煩。
腹皮,蘇梗,木通,桑皮,烏藥,木瓜半夏,赤芍,青皮,獨活,枳殼,姜,蔥
薏苡仁酒,治腳氣虛軟無力。時常頑木作痛。
薏仁,牛滕,海桐皮,五加皮,防風,萆薢,當歸,杜仲,白芍,地骨皮,靈仙
牛膝散,治腳氣入腎。小便悶痛。氣喘面黑欲絕者。
牛膝(二兩),桂心(八錢),當歸(一兩),朴硝(五錢),小茴,木瓜(各七錢)
八味丸,治腎氣入心。小腹不仁。上衝喘急。嘔吐自汗之危症。(方見中風)
大防風湯,健步丸(二方見痿症)
杉木湯,治腳氣入肝。左脅有塊。痞塞欲絕者。
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或皮),檳榔(七枚),童便(三升)
共煮一升。分二服。得快利。停後服。
二妙丸
蒼朮,黃柏加牛膝。名潛行散。
火龍膏
生薑(八兩取汁),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一錢),牛膠(二兩切片)
先將薑汁、牛膠溶化。方下乳香、沒藥調勻。待少溫。下麝香。即成膏矣。
羌活導滯湯,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湯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
羌活,獨活,防己,歸尾,枳實,大黃
當歸拈痛湯
當歸,白朮,蒼朮,黃芩,羌活,防風,澤瀉,豬苓,茵陳,乾葛,苦參,人參,知母,升麻,甘草
治濕熱腳氣方
紫蘇,黃柏,芍藥,木瓜,澤瀉,木通,枳殼,檳榔,蒼朮,甘草,香附,羌活,防己
痛。加木香。腫甚。加腹皮。發熱。加大黃、黃芩。
簡便方,治腳氣上衝。腹脹滿悶。
用威靈仙末。酒調下二錢。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或灸風市肩顒曲池三穴。或七壯。或五十壯。甚驗。
又方,用甘遂末。調敷紅腫處。內服濃甘草湯。即散。又方用蓖麻葉蒸搗裹之。一日二三易。即消。
洗法
川椒,蔥頭,生薑
煎湯洗之。單治濕熱而成者。
白話文:
腳氣選方
大聖散
用川芎、當歸、人參、黃耆、麥冬、炙甘草、茯苓、木香,再加入木瓜末一錢,用酒調和服用。同時用草烏、川椒、白芷煎湯來清洗患處。
麻黃左經湯
治療腳氣初期,有表症,可以發汗的狀況。 藥材包含:麻黃、乾葛、細辛、蒼朮、茯苓、防己、桂枝、羌活、防風、甘草。
加味澤瀉湯
治療腳氣病程進展到內部,有實證,需要攻下的狀況。 藥材包含:澤瀉、赤茯苓、枳殼、木通、豬苓、檳榔、牽牛,再加入赤芍、陳皮,用水煎煮服用。
大黃左經湯
治療腳氣同時有表證和裡證的狀況。 藥材包含:大黃、細辛、茯苓、防己、羌活、黃芩、前胡、枳殼、厚朴、甘草、杏仁、生薑、大棗。
大腹皮散
治療腳氣上衝,引起胸腹脹滿、肢體關節煩躁。 藥材包含:大腹皮、蘇梗、木通、桑皮、烏藥、木瓜、半夏、赤芍、青皮、獨活、枳殼、生薑、蔥。
薏苡仁酒
治療腳氣虛弱無力,時常感到麻木疼痛。 藥材包含:薏苡仁、牛膝、海桐皮、五加皮、防風、萆薢、當歸、杜仲、白芍、地骨皮、靈仙。
牛膝散
治療腳氣病邪進入腎臟,導致小便不暢、疼痛,氣喘,臉色發黑,病情危急。 藥材包含:牛膝(二兩)、桂心(八錢)、當歸(一兩)、朴硝(五錢)、小茴香、木瓜(各七錢)。
八味丸
治療腎氣上衝入心,導致小腹麻木、上衝氣喘、嘔吐自汗等危急症狀(此方劑見於中風篇)。
大防風湯、健步丸(這兩個方劑見於痿症篇)
杉木湯
治療腳氣病邪進入肝臟,導致左脅出現硬塊,胸腹悶塞、呼吸困難。 藥材包含: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或橘皮)、檳榔(七枚),加入童便(三升),一同煮成一升,分兩次服用,排便後停藥。
二妙丸
由蒼朮、黃柏組成,再加入牛膝,就稱為潛行散。
火龍膏
藥材包含:生薑(八兩取汁)、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一錢)、牛膠(二兩切片)。 先將薑汁和牛膠溶化,再加入乳香、沒藥調勻,等稍溫後加入麝香,製成膏狀。
羌活導滯湯
治療腳氣初發,全身疼痛,或肢體關節腫痛,大小便不暢,先用此方疏導,再使用當歸拈痛湯。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防己、當歸尾、枳實、大黃。
當歸拈痛湯
藥材包含:當歸、白朮、蒼朮、黃芩、羌活、防風、澤瀉、豬苓、茵陳、乾葛、苦參、人參、知母、升麻、甘草。
治濕熱腳氣方
藥材包含:紫蘇、黃柏、芍藥、木瓜、澤瀉、木通、枳殼、檳榔、蒼朮、甘草、香附、羌活、防己。 如果疼痛,加入木香;腫脹嚴重,加入大腹皮;發熱,加入大黃、黃芩。
簡便方
治療腳氣上衝,導致腹脹、胸悶。 使用威靈仙末,用酒調和服用二錢,疼痛減輕一分,藥量也減少一分。或是針灸風市、肩顒、曲池三個穴位,灸七壯或五十壯,效果顯著。
又方
用甘遂末,調和後敷在紅腫處,內服濃甘草湯,即可消散。或者用蓖麻葉蒸熟後搗爛,包裹患處,一天更換兩三次,即可消腫。
洗法
用川椒、蔥頭、生薑煎湯清洗,單獨治療濕熱引起的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