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疝氣
㿗疝。或得於胎元。或經年久病者。不必治之。如遇外感而發。痛甚者。參前六法治之。瘀加桃仁。痰加海石。郁加木香。虛加故紙。紅腫加山梔、赤芍。冰冷加吳茱、乾薑。積濕過多。陰汗如雨。倍蒼朮。加白芷。濕鬱成熟。皮寬燥癢。加木通、澤瀉。中焦虛疝脈濡者。四君子加川楝。
下焦虛疝脈沉細者。八味茴香丸。或八珍湯加肉桂。至於濕熱為病。俱宜瀉南補北。不可妄用剛劑。如烏頭、附子之類。
【附木腎】
木腎者。外腎堅硬頑痹。不痛不癢。陰莖不垂。常如麻木。便溺之時。悶脹不順。此腎家虛憊。陰陽不交。水火不濟。而沉細痼冷。凝滯其間。未可純用燥藥。當行溫散溫利以逐其邪。俾水火交媾。榮衛流行。如寒回春谷。自然得愈。間有跌撲驚恐。痰氣瘀滯者。當消瘀行氣。佐以溫散之品(匯補)
【附偏墜】
睪丸墜腫。有大小左右不同。在左因怒氣傷肝。外寒內郁。在右因腎氣虛損。濕痰食積。皆使真氣不升。客邪下陷。宜溫中行氣為君。升陽疏散為輔。不可泥引而竭之之法。(匯補)
【附白液】
有縱情酒色。而平素多火者。初起㿗疝。服利濕降氣卻疝之藥。後每遇勞欲。疝必隨發。發必寒熱。小腹不仁。隱隱痛連腰脅。陰囊腫大。毫毛之間。俱出白液。如米泔水。大注而下。頭眩倦怠。靜臥則身熱漸緩。囊腫漸縮。縮則乾硬如荔枝狀。直至皺起白皮。揭去一層。方得和軟。
若遇勞傷。其發如故。治宜六味丸。加柴胡、黃柏、白芍、當歸、山梔。(匯補)
【附陰挺】
陰莖挺縱不收。為強中之症。由多服壯陽之品。或受金石丹毒。遂使陽旺陰衰。相火無制。得泄稍軟。殊不知愈泄而陰愈傷。愈傷而莖愈強。治宜助陰抑陽。地黃湯。加牛膝、知、柏之風。(匯補)
【附腎囊風】
是症乃肝經風濕。作癢不已。喜浴熱湯。甚則疙瘩頑麻。破流脂水。宜蛇床子湯熏洗。或吳茱萸湯更妙。(匯補)
疝氣選方
蒺藜丸(寶鑑)
蒺藜(炒去尖),烏頭(炮去臍),山梔(各等分)
每服三錢。為末。水煎服。
論曰。疝由濕熱。因寒鬱而作。故用梔子以降濕熱。烏頭以破滯氣。況二物皆下焦之藥。而烏頭為梔子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直趨下焦故也。又按之痛止者屬虛。須加肉桂。以薑汁丸服。其效尤速。
三因燔蔥散,治一切寒疝作痛。
川芎,當歸,枳殼,厚朴,官桂,青皮,乾薑,茴香,茯苓,川楝,麥芽,神麯,三稜,蓬朮,熟地,白芍,人參
上細切。每服五錢。蔥白三莖。鹽少許。水煎。
沉香桂附丸(寶鑑),治中氣虛弱。真火不足。臟腑積冷。腹脅痛。手足冷。便利無度。喜熱物熨者。
沉香,肉桂,附子,川烏(炮),良薑(炒),茱萸,茴香(炒各一兩)
白話文:
疝氣
有些疝氣是先天就有的,有些則是長期生病導致的,這些通常不用特別治療。但如果因為外感風邪而發作,疼痛劇烈,可以參考前面說的六種方法治療。如果是有瘀血,就加桃仁;有痰,就加海石;氣滯,就加木香;身體虛弱,就加補骨脂。紅腫,加山梔、赤芍;冰冷,加吳茱萸、乾薑。如果濕氣太重,陰囊一直流汗像下雨,就多加蒼朮,再加白芷。如果濕熱悶在裡面,皮膚鬆弛又乾燥發癢,就加木通、澤瀉。如果是中焦虛弱導致的疝氣,脈象軟弱,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川楝子。
如果是下焦虛弱導致的疝氣,脈象沉細,可以用八味茴香丸,或八珍湯加肉桂。至於濕熱引起的疝氣,都應該用瀉南補北的方法治療,不要隨便使用太過剛猛的藥,例如烏頭、附子之類。
【附木腎】
木腎是指外生殖器變得堅硬僵硬,不痛也不癢,陰莖下垂不了,常常像麻木一樣。小便的時候,會感到悶脹不順暢。這是因為腎氣虛弱衰竭,陰陽不協調,水火不濟,導致沉細寒冷的邪氣凝結在裡面。不能單純使用燥性的藥,應該用溫散、溫利的方法來驅除邪氣,讓水火調和,氣血運行順暢。就像寒冷的冬季回暖一樣,自然就能痊癒。有時候是因為跌倒、驚嚇、痰氣、瘀血阻塞,應該要消除瘀血、疏通氣機,再佐以溫散的藥物。
【附偏墜】
睪丸腫大下墜,有時大有時小,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在左邊是因為發怒傷肝,外受寒邪、內有鬱積;在右邊是因為腎氣虛弱、濕痰和食物積滯。這些都會使真氣不能上升,邪氣向下侵襲。應該用溫中行氣的藥為主,再用升陽疏散的藥為輔,不能用過於引導的方法,讓氣耗盡。
【附白液】
有些人因為過度沉溺酒色,而且平時體內火氣旺盛。剛開始得疝氣時,服用利濕降氣、治療疝氣的藥。但之後每次勞累或縱慾,疝氣就會發作,而且發作時會發冷發熱,小腹麻木,隱隱作痛,連到腰部和脅肋。陰囊腫大,毛孔之間會流出像米泔水一樣的白色液體,大量流出。會頭暈、疲倦,靜臥休息時,身體的發熱會慢慢減緩,陰囊腫脹也會慢慢消退。消退後,陰囊會變得又乾又硬像荔枝一樣,直到皺起來一層白皮,把這層白皮揭掉,陰囊才會變得柔軟。
如果再遇到勞累,疝氣還是會像之前一樣發作。治療應該用六味丸,再加柴胡、黃柏、白芍、當歸、山梔。
【附陰挺】
陰莖勃起後一直不消退,這是一種強中的症狀。是因為吃了太多壯陽的藥,或是中了金石丹毒,導致陽氣過盛,陰氣衰弱,相火沒有約束。射精後稍微會軟一點,但不知道這樣會更傷陰,越傷陰,陰莖就會越強硬。治療應該要滋陰抑陽,用地黃湯,再加牛膝、知母、黃柏。
【附腎囊風】
這種病是因為肝經風濕引起的,會癢個不停,喜歡用熱水洗。嚴重的話,會長出疙瘩,皮膚麻木,破了會流出油水。應該用蛇床子湯熏洗,或是用吳茱萸湯效果更好。
疝氣選方
蒺藜丸(出自《寶鑑》):
蒺藜(炒過,去掉尖刺)、烏頭(炮製過,去掉臍)、山梔(各等份)
每次服用三錢,磨成粉,用水煎服。
說明:疝氣是由濕熱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寒邪鬱積導致的。所以用梔子來降低濕熱,用烏頭來破除滯氣。而且這兩種藥都走下焦,烏頭在梔子的引導下,藥性快速,不會在胃中停留,直接到達下焦。如果按壓疼痛會減輕,那就是虛症,需要加肉桂,用薑汁做成藥丸服用,效果會更快。
三因燔蔥散,治療所有寒疝引起的疼痛:
川芎、當歸、枳殼、厚朴、官桂、青皮、乾薑、茴香、茯苓、川楝子、麥芽、神麯、三稜、蓬朮、熟地、白芍、人參
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蔥白三根、少量鹽,加水煎服。
沉香桂附丸(出自《寶鑑》),治療中氣虛弱,真火不足,臟腑積寒,腹部和脅肋疼痛,手腳冰冷,大便次數多,喜歡用熱的東西敷的人:
沉香、肉桂、附子、川烏(炮製過)、良薑(炒過)、吳茱萸、茴香(炒過,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