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七 (6)
卷之七 (6)
1. 疝氣
疝分寒熱
疝病本熱標寒。言熱者。言其本。言寒者。論其標。大要熱多者。遇熱即發。二便赤澀。小便肛門俱熱。外腎累垂。玉莖挺出。寒多者。遇寒即發。二便清利。小腹腰脅清冷。外腎緊縮。玉莖痿軟。(入門)又寒多則痛。熱多則腫。濕多重墜。然虛疝亦下墜。不可不知也。(匯補)
內外虛實
大抵外遇寒邪。必兼頭疼寒熱。內郁濕熱。必帶陰囊紅腫。勞傷肝脾者。兼下血黃瘦。勞傷肝腎者。必腰痠遺濁。上下而痛者。多邪氣之沖逆。下墜而痛者。多元氣之下陷。(匯補)
疝分左右
睪丸有兩。左屬水。水生肝木。木生心火。三部皆司血。統納左之血者肝也。右屬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三部皆司氣。統納右之氣者肺也。故諸寒收引。則血泣而歸肝。下注於左丸。諸氣膹郁。則濕聚而歸肺。下注於右丸。其患左者。痛多腫少。患右者。痛少腫多。(準繩)
疝分氣積
疝痛無形。走注不定者。七情四氣內搏而然。疝痛有形。不移其處者。痰瘀食積下聚而成。(匯補)
疝久成積
凡疝久則成積。盤附臍之上下左右。為癥為瘕。作痛不已。或變痃癖。或發奔豚。(匯補)
脈法
肝脈大急而沉為疝。寸脈弦緊為寒疝。趺陽脈虛遲。亦為寒疝。疝脈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治法
外寒束熱者。開散外寒。疏通內熱。祛逐肝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則邪易伏而病易除。(正傳)若寒積下焦者。非大熱之劑則不能愈。(謙甫)如熱鬱肝經者。非滲利之品則不能痊。(匯補)
治禁預補
諸疝皆屬於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此疾雖因虛而得。然不可虛而驟補。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故必先滌去所蓄之邪。然後議補。(本事方)
溫散
疝因陰邪湊腎。寒氣上攻。小腹結塊。下墜睪丸。堅緊如石。得暖漸消。得寒愈脹。其氣併入前後腰臍各道筋中。上攻入胃。則大嘔大吐。戰慄畏寒。此下焦地氣上衝。宜以參、附、薑、桂大劑。非尋常鬱熱比也。(匯補)
補虛
有勞役而發者。其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其痛不甚猖獗。而重墜牽引。羸瘦少氣。嘔吐少食。瀉利胸滿。灑淅寒熱者。當以參、朮、桂、附為君。略以疏導藥佐之。若泛用克伐。必變攻胃衝心而死。(匯補)
危症
疝久虛甚。上為吐逆。下有遺精者危。咬牙戰慄。冷汗反張者凶。(入門)
用藥
主以二陳湯。寒疝。加肉桂、小茴、玄胡、香附、吳萸、川椒。水疝。豬苓、澤瀉、蒼朮、防己。筋疝。黃柏、山梔、赤芍、甘草、膽草、大豆。血疝。赤芍、玄胡、歸尾、香附、丹皮、牛膝。氣疝。青皮、香附、枳實、木香、烏藥、橘核、川楝。狐疝。柴胡、升麻、乾葛、蒼朮。
白話文:
疝氣
疝氣分寒熱
疝氣這種病,本質上是熱,表現出來的症狀卻是寒。說它是熱,是指它的根本原因;說它是寒,是指它表面的症狀。總體來說,熱性體質的人,遇到熱就容易發病,大小便會呈現赤色且排泄不順暢,小便和肛門都會感到發熱,外生殖器會下垂,陰莖也會勃起。寒性體質的人,遇到寒冷就容易發病,大小便清澈且順暢,小腹和腰部會感到寒冷,外生殖器會緊縮,陰莖也會變得軟弱無力。而且,寒性體質的疝氣疼痛感會比較明顯,熱性體質的疝氣則會出現腫脹,濕氣重的則會感到沉重下墜。但虛弱導致的疝氣也會有下墜感,這點必須要注意。
疝氣的內外虛實
一般來說,外感寒邪的人,通常會伴隨頭痛和發冷發熱的症狀;內有濕熱的人,則會出現陰囊紅腫的現象。因勞累損傷肝脾的人,會出現便血和身體消瘦;勞累損傷肝腎的人,則會腰酸且有遺精。如果疼痛是從上到下蔓延的,大多是邪氣的衝逆所致;如果是下墜疼痛,則多半是元氣下陷所引起。
疝氣分左右
睪丸有兩個,左邊屬水,水能生肝木,木能生心火,這三個部分都主導血液的運行。統管左邊血液的是肝臟。右邊屬火,火能生脾土,土能生肺金,這三個部分都主導氣的運行。統管右邊氣的是肺臟。因此,當寒氣收縮時,血液就會積聚在肝臟,然後下注到左邊的睪丸;當氣鬱結時,濕氣就會聚集在肺臟,然後下注到右邊的睪丸。所以,患左邊疝氣的人,通常疼痛感比較明顯,腫脹較輕;患右邊疝氣的人,則腫脹比較明顯,疼痛感較輕。
疝氣分氣積
疝氣的疼痛如果沒有固定形狀,會到處遊走不定,通常是因為情緒波動和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如果疝氣疼痛有固定的形狀,而且不會移動,通常是由於痰、瘀血或食物堆積在下腹部所致。
疝氣久病成積
疝氣如果拖延久了,就會形成積塊,這些積塊會附著在肚臍的上下左右,形成腫塊或包塊,導致持續疼痛,甚至會變成其他疾病,例如痃癖或奔豚。
脈象
肝脈出現大而急促且沉伏的現象,通常是疝氣的脈象。寸脈如果弦而緊,是寒性疝氣的脈象。如果足背動脈的脈象虛弱遲緩,也是寒性疝氣的脈象。疝氣的脈象如果堅實急促,表示病情好轉;如果虛弱急促,表示病情惡化。
治療方法
如果是外感寒邪導致體內熱氣鬱結的疝氣,應該先疏散外在的寒氣,再疏通體內的熱氣,並且要祛除肝經的濕熱,消除下焦的瘀血。治療原則是利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疾病。如果病因是寒氣積聚在下焦,必須使用大熱的藥物才能治癒。如果病因是肝經鬱熱,則必須使用滲濕利水的藥物才能痊癒。
治療禁忌與預先調理
所有的疝氣都跟肝臟有關,肝臟喜歡疏泄,所以要吃辛辣的食物來幫助疏散。疝氣雖然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但不能馬上就用補藥,因為這是邪氣侵入的結果,如果邪氣沒有去除,病症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一定要先去除體內的邪氣,然後才能考慮用補藥。
溫散
疝氣是因為陰寒邪氣侵入腎臟,寒氣向上攻,導致小腹結塊,睪丸下墜,變得堅硬如石頭,遇到溫暖會稍有緩解,遇到寒冷則會加劇。寒氣還會進入腰部和肚臍周圍的經絡,向上侵入胃部,導致嘔吐、發抖、怕冷。這是因為下焦的氣向上衝逆所致,應該使用人參、附子、生薑、肉桂等大熱的藥物來治療,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鬱熱來處理。
補虛
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而引起的疝氣,脈象不會很沉緊,反而會顯得鬆散無力,疼痛感也不會很劇烈,但會有沉重下墜的感覺,同時會伴隨身體消瘦、氣虛、嘔吐、食慾不振、腹瀉、胸悶、發冷發熱等症狀,應該使用人參、白朮、肉桂、附子等藥材來補虛,並適當搭配一些疏導的藥物。如果濫用攻伐藥物,可能會導致胃氣受損,甚至危及生命。
危險症狀
疝氣如果拖延太久,導致身體非常虛弱,出現嘔吐、遺精等症狀,就表示情況危急。如果還出現咬牙、發抖、冷汗、身體僵硬等症狀,就表示病情非常凶險。
用藥
治療疝氣主要使用二陳湯作為基礎方。寒疝,可以加入肉桂、小茴香、玄胡索、香附、吳茱萸、川椒。水疝,可以使用豬苓、澤瀉、蒼朮、防己。筋疝,可以使用黃柏、山梔子、赤芍、甘草、膽草、黑豆。血疝,可以使用赤芍、玄胡索、當歸尾、香附、丹皮、牛膝。氣疝,可以使用青皮、香附、枳實、木香、烏藥、橘核、川楝子。狐疝,可以使用柴胡、升麻、葛根、蒼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