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痿躄

痢後痿

痢後腳軟脛疼。或膝腫者。此下多亡陰所致。宜補脾兼升舉之劑。若作風治。則反燥其陰而痿難愈。間有痢後兜澀太早。積瘀不清。下注隧道經絡而成痿者。此又當行氣逐瘀。與前症迥異矣。(匯補)

痿症總辨

痿與柔風腳氣相似。但彼因邪實而痛。痿屬內虛而不痛。(三因方)其痿症亦有作痛者。必挾火挾痰挾濕挾瘀而起。切不可混同風治。(匯補)

治法

治痿獨取陽明。因陽明經為水穀之海。主化津液。變氣血。以滲灌溪谷。而潤筋脈者也。況陽明之經。合於宗筋。會於氣街。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五臟無所稟。不能行血氣。濡筋骨。利關節。則宗筋弛縱。帶脈不引而為痿。故古人治痿。首重陽明。此為氣虛者立法也。

其專重腎肝。因腎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故腎肝虛。則精血竭。精血竭。則內火消爍筋骨為痿。治當補養腎肝。此為陰虛者立法也。善治者辨其孰為氣虛。孰為陰虛。合宜而用。至於七情六慾。所挾多端。或行痰瘀。或清濕熱。瀉實補虛。是在神而明之。(匯補)

肺熱禁溫劑

若肺金壅塞。陽氣不能下達。兩足畏冷。重綿裹蔽而外跗仍熱。小便澀數者。宜清肺和胃。若認陽虛。妄投剛劑。其痿必甚。(六要)

胃虛禁寒劑

至於食少肌瘦。或泄瀉者。雖有內熱血虛之症。必以芳香甘溫之品。先復胃氣為主。蓋胃為萬物之母。資生氣血之鄉。飲食進而痿弱自健。若拘於瀉南補北之說。久任寒涼。則穀氣益衰。四末益枯矣。(匯補)

痰熱禁厚味

脾胃虛症。誠宜藉五味以養之。若濕痰濕熱成痿者。必須嚴戒厚味。以免生痰。蓋天產屬陽。膏粱發熱。若不淡泊。難以安全。可見虛症與實症不同。非但用藥各別。即服食亦異也。(匯補)

死候

骨痿久臥。不能起於床者死。

用藥

血分虛者。主以四物湯。加牛膝、秦艽、杜仲、獨活。有火者。加黃柏、知母。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丹皮、牛膝、玄胡索等。氣虛者。用四君子湯。虛熱者。補氣和中湯。腎虛者。地黃丸。或丹溪補陰丸。虛熱者。虎潛丸。虛寒者。還少丹加鹿茸。食積成痿者。二陳湯。

加神麯、山楂、麥芽、枳實。濕痰痿者。二陳二術。加竹瀝、薑汁。痰火痿者。二陳湯。加黃芩、山梔。或黃柏。竹瀝。濕熱痿者。東垣健步丸、清燥湯。膏粱壅熱者。承氣湯。

【附鶴膝風】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內熱食減。肢體攣痛。久則膝大而腿細。若傷於脾胃者。補中益氣湯為主。傷於肝腎者。六味地黃湯為主。若欲作膿或潰後。十全大補湯為主。皆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用蔥熨。可以內消。若見症口乾頭暈。

白話文:

[痿躄]

痢疾後的痿弱

痢疾之後,出現腳軟、小腿疼痛,或者膝蓋腫脹的情況,多半是因為痢疾造成陰液虧損所導致。治療上應該以補益脾胃、並兼顧升提陽氣的藥物為主。如果當作風邪來治療,反而會使陰液更加乾燥,導致痿弱難以痊癒。另外,有時候痢疾後太早使用收澀藥物,導致體內瘀積不清,往下流注到經絡,也可能造成痿弱。這種情況就應該用行氣活血化瘀的方法,和之前陰液虧損的情況有所不同。

痿症的整體辨別

痿症和柔風(類似風濕病)或腳氣的症狀有些相似,但是風濕病多因邪氣實證而疼痛,而痿症屬於體內虛弱,通常不痛。但痿症也有出現疼痛的,那一定是夾雜了火熱、痰濕、瘀血等因素引起的,絕對不可以當作一般的風邪來治療。

治療原則

治療痿症要特別重視陽明經,因為陽明經是水穀的來源,負責運化津液、轉化氣血,以滋潤筋脈。況且陽明經與宗筋相合,與氣街相會,隸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連。如果陽明經虛弱,則五臟六腑都無法得到滋養,不能運行氣血、濡養筋骨、靈活關節,就會導致宗筋鬆弛、帶脈失去約束,而形成痿弱。所以古代醫家治療痿症,首先重視陽明經的調理,這主要是針對氣虛的情況提出的治療方法。

另一個治療重點是腎和肝。因為腎主骨骼並儲藏精氣,肝主筋脈並儲藏血液。如果腎和肝虛弱,就會導致精血枯竭,精血枯竭則體內的火熱會消耗筋骨,形成痿弱。這種情況的治療應該補養腎和肝。好的醫生會分辨病患到底是氣虛還是陰虛,然後給予合適的治療。至於七情六慾等各種因素導致的痿症,情況更加複雜,可能需要化痰、活血、清熱、祛濕,或瀉實補虛,都必須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肺熱禁止使用溫補藥物

如果肺部氣機壅塞,導致陽氣無法下達,造成雙腳怕冷,即使蓋著厚厚的被子,腳背仍然發熱,並且出現小便困難、次數頻繁等症狀,應該清瀉肺熱、調和胃氣。如果誤認為是陽虛而使用溫熱的藥物,痿弱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胃虛禁止使用寒涼藥物

如果病人出現食慾不振、肌肉消瘦,或者腹瀉等情況,即使體內有內熱、血虛的症狀,也必須先用芳香溫補的藥物來恢復胃氣。因為胃是生命之本,是產生氣血的重要場所。只要飲食能正常攝入,痿弱的情況自然會好轉。如果拘泥於「瀉南補北」的理論,長期使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導致胃氣更加衰弱,四肢更加枯槁。

痰熱禁止使用油膩厚味食物

脾胃虛弱的病人,的確需要利用各種食物的滋味來調養。但如果是因為濕痰、濕熱導致痿弱,就必須嚴格戒除油膩厚味的食物,以免產生痰液。因為天然的食物屬性偏陽,而肥甘厚味的食物則容易生熱。如果飲食不夠清淡,就難以痊癒。由此可見,虛症和實症的治療方法不同,不僅用藥不同,連飲食也要有所區別。

死亡的徵兆

如果骨痿久臥在床,無法自己起身,就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療。

用藥

血虛的痿弱,主要使用四物湯,並可加入牛膝、秦艽、杜仲、獨活。如果體內有火,可加入黃柏、知母。如果有瘀血,可加入桃仁、紅花、丹皮、牛膝、玄胡索等。氣虛的痿弱,主要使用四君子湯。虛熱的痿弱,使用補氣和中湯。腎虛的痿弱,使用地黃丸或者丹溪補陰丸。虛熱的痿弱,使用虎潛丸。虛寒的痿弱,使用還少丹並加入鹿茸。食積導致的痿弱,使用二陳湯,並可加入神麯、山楂、麥芽、枳實。濕痰引起的痿弱,使用二陳湯加二術,並可加入竹瀝、薑汁。痰火引起的痿弱,使用二陳湯,並可加入黃芩、山梔或者黃柏、竹瀝。濕熱引起的痿弱,使用東垣健步丸、清燥湯。飲食過於肥膩導致的熱盛的痿弱,使用承氣湯。

[附註:鶴膝風]

鶴膝風是因調養不當,虧損足三陰經,風邪趁虛侵入,導致肌肉日漸消瘦、體內發熱、食慾減退、肢體疼痛,時間久了會出現膝蓋腫大而小腿細弱的情況。如果是傷到脾胃引起的,應以補中益氣湯為主。如果是傷到肝腎引起的,應以六味地黃湯為主。如果快要化膿或潰瘍之後,應以十全大補湯為主。以上治療都可輔以大防風湯。初期可以用蔥來熱敷,可能有消腫的作用。如果出現口乾、頭暈的症狀,則表明病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