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七 (3)
卷之七 (3)
1. 痿躄
並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少。胸膨脹。大便泄。並用六君子湯。熱來復去。有時而動。膿水清稀。肌肉不生。並用八珍十全大補湯。臍腹冷疼。腳膝無力。頭暈吐痰。小便頻數。並用八味丸。(立齋)
【附陰痿】
腎乃坎象。水火具焉。陰陽交濟。伎巧生焉。故有房勞太甚。宗筋弛縱。發為陰痿者。乃命門火衰。譬之嚴冬。百卉凋殘也。亦有思想無窮。氣鬱心腎而為陰痿者。乃下焦火鬱。譬如炎暑。而草木下垂也。火衰者。桂附八味丸。火鬱者。知柏六味丸。如腎經火鬱而陰痿者。合服知柏清火堅腎之品。立見其效。須臨症審察。不可偏認為火衰也。(匯補)
【附解㑊】
解㑊者。脊脈痛而少氣懶言。(內經)形跡懈怠。筋脈弛解。坐行不任。尺脈緩澀。此即痿類也。(醫統)
痿躄選方
虎潛丸
龜板,黃柏(各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牛膝(三兩半),白芍(一兩半),鎖陽(一兩),陳皮(七錢),當歸,虎脛骨(各一兩)
冬月加乾薑五錢。末之。羊肉為丸。鹽湯下。加附子。治痿躄如神。
清燥湯(東垣),治濕熱成痿。
人參(三分),黃耆(一錢半),蒼朮,白朮(各一錢),陳皮(五分),澤瀉(五分),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生地,黃柏,柴胡,麥門冬,甘草,神麯,豬苓(各二分),黃連(一錢)
水煎服。
補氣和中湯
即補中益氣湯加蒼朮、黃柏、白芍、茯苓。
東垣健步丸,治濕熱痿症。
羌活,柴胡(各五錢),防風(三錢),川烏(一錢),滑石(炒半兩),澤瀉(三錢),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一錢),肉桂,甘草(炙),栝蔞根(酒製各半兩)
為末。酒糊丸。每服煎愈風湯下。
神龜滋陰丸,治足痿。
龜板(四兩酒炙),黃柏,知母(炒各二兩),枸杞子,五味子,鎖陽(各一兩),乾薑(半兩)
末之。豬脊髓為丸。
小丹(玄珠),去風釋冷。補勞益血。強筋壯骨。添精固髓。活血駐顏。安神益智。種子溫經。延年益壽。
熟地,肉蓯蓉(各六兩酒洗),五味子,菟絲子(各五兩酒浸),柏子仁,天門冬(去心),蛇床子(炒),覆盆子,巴戟(酒浸去心),石斛(各三兩),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炒去心),山茱,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炒去絲各二兩),天雄(炮去皮臍一兩)
煉蜜丸。溫酒下。
換骨丹,治風症。兼治鶴膝風。
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各一兩),枸杞(二兩),羌活,獨活,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各一兩),茄根(洗二兩),蒼朮(四兩)
或酒浸。或為末。或酒糊丸。俱可服。
大防風湯,治足三陰虛。外邪乘虛而入。成鶴膝風症。或附骨疽腫痛或不痛者。
白話文:
痿躄
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食慾不佳,胸部脹滿,大便稀洩,就改用六君子湯。如果時而發熱,時而退熱,肢體偶爾可以稍微活動,但膿水清淡稀薄,肌肉無法生長,就改用八珍十全大補湯。如果肚臍腹部發冷疼痛,腳膝無力,頭暈想吐,痰多,小便頻繁,就改用八味丸。(出自李東垣的醫案)
【附:陰痿】
腎在中醫理論中屬坎卦,同時具有水和火兩種屬性,陰陽調和才能產生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因為房事過度,導致陰莖相關的筋脈鬆弛,就會發生陰莖痿軟的狀況,這是因為命門的火衰弱,就像嚴冬時節,所有草木都凋零一樣。也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思慮過多,導致氣機鬱結在心腎之間,也會造成陰莖痿軟,這是因為下焦的火氣鬱積,就像盛夏時節,草木因為太熱而下垂一樣。如果是因為火衰引起的陰痿,應該使用桂附八味丸來治療;如果是因為火鬱引起的陰痿,應該使用知柏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同時有腎經火鬱的情況,可以合併服用知柏地黃丸等清火滋陰的藥物,通常可以很快見效。在治療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仔細判斷,不能一概認為是火衰導致。(出自《醫學匯補》)
【附:解㑊】
解㑊是指脊椎脈絡疼痛,並且有少氣懶言的症狀。(出自《黃帝內經》)身體疲憊,筋脈鬆弛無力,無法正常坐立行走,而且寸關尺的脈象呈現緩慢而澀滯的狀態,這種情況也屬於痿證的範疇。(出自《醫統》)
痿躄選方
虎潛丸
使用龜板、黃柏各120克,知母、熟地各60克,牛膝105克,白芍45克,鎖陽30克,陳皮21克,當歸、虎脛骨各30克。在冬天時加入乾薑15克。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羊肉煮熟後捏成藥丸,用鹽水送服。若加入附子,治療痿證的效果更好。
清燥湯(出自李東垣的處方),用來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痿證。
使用人參1克,黃耆4.5克,蒼朮、白朮各3克,陳皮1.5克,澤瀉1.5克,茯苓、升麻各1克,當歸3.6克,生地、黃柏、柴胡、麥門冬、甘草、神麯、豬苓各0.6克,黃連3克。用水煎服。
補氣和中湯
即補中益氣湯加上蒼朮、黃柏、白芍、茯苓等藥材。
東垣健步丸,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痿症。
使用羌活、柴胡各15克,防風9克,川烏3克,滑石(炒)15克,澤瀉9克,防己(酒洗)30克,苦參(酒洗)3克,肉桂、甘草(炙)、栝蔞根(酒製)各15克。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成藥丸,每次服用時用煎好的愈風湯送服。
神龜滋陰丸,用來治療足部痿軟無力。
使用龜板(酒炙)120克,黃柏、知母(炒)各60克,枸杞子、五味子、鎖陽各30克,乾薑15克。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脊髓調製成藥丸。
小丹(玄珠),具有祛風寒、補虛勞、益氣血、強筋骨、滋補精髓、活血駐顏、安神益智、促進生育、溫經通絡、延年益壽等功效。
使用熟地、肉蓯蓉(酒洗)各180克,五味子、菟絲子(酒浸)各150克,柏子仁、天門冬(去心)、蛇床子(炒)、覆盆子、巴戟(酒浸去心)、石斛各90克,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炒去心)、山茱、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炒去絲)各60克,天雄(炮製去皮臍)30克。將上述藥材煉製成蜜丸,用溫酒送服。
換骨丹,用來治療風症,也可用於治療鶴膝風。
使用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各30克,枸杞60克,羌活、獨活、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各30克,茄根(洗)60克,蒼朮120克。可以選擇用酒浸泡,或研磨成粉末,或用酒調製成藥丸,都可以服用。
大防風湯,用來治療足三陰經虛弱,導致外邪入侵而引起的鶴膝風,或附骨疽腫痛或不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