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5)

1. 脅痛

大意

足厥陰肝經之絡。令人脅痛。(內經)然亦有少陽膽經病者。亦有肝乘脾經者。有肝侮肺經者。有肝腎同治者。當推原之。(匯補)

內因

因暴怒傷觸。悲哀氣結。飲食過度。風冷外侵。跌僕傷形。叫呼傷氣。或痰積流注。或瘀血相搏。皆能為痛。(醫鑑)至於濕熱鬱火。勞役房色而病者。間亦有之。(匯補)

外候

脅痛宜分左右。辨虛實。左脅痛者。肝受邪也。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脅脹痛者。氣滯也。左右脅注痛有聲者。痰飲也。左脅下有塊作痛。夜甚者。死血也。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食積也。咳嗽引痛。喘急發熱者。痰結也。時作時止。暴發痛甚者。火鬱也。滿悶懼按。

煩躁多怒者。肝實也。耳目𥉂𥉂。爪枯善恐者。肝虛也。隱隱微痛。連及腰胯。空軟喜按者。腎虛也。脅痛咳嗽腥臭。面赤唾痰者。肺氣傷也。脅內支滿。目眩。前後下血者。肝血傷也。兩脅搐急。腰腿疼痛。不能轉側者。濕熱鬱也。胸右近脅一點刺痛。內熱咳嗽者。肺癰也。

當須防之。(匯補)

危候

虛甚成損。脅下常有一點痛不止者。此因酒色太過。名干脅痛。大危。(入門)

脅痛成積

凡脅痛年久不已者。乃痰瘀結成積塊。肝積肥氣在左。肺積息賁在右。發作有時。雖皆肝木有餘。肺積膹郁。不可峻攻。(匯補)

脈法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脈經)弦而緊細者。怒氣也。弦而沉澀者。鬱滯也。大抵弦澀者順。洪大者逆。若弦急欲絕。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屍者。不治。(匯補)

治法

治宜伐肝瀉火為要。不可驟用補氣之劑。雖因於氣虛者。亦宜補瀉兼施(玉策)脅者。肝膽之區。肝為盡陰。喜條達而惡凝滯。膽無別竅。喜升發而惡抑鬱。故凡木鬱不舒。而氣無所泄。火無所越。脹甚懼按者。又當疏散升發以達之。不可過用降氣。致木愈鬱而痛愈甚也。(匯補)

用藥

主以二陳湯。加柴胡。青皮。氣加香附、枳殼。火加膽草、芍藥。痰加南星、蒼朮。食加枳實、山楂。瘀加桃仁、紅花。肝火旺者。左金丸。木氣盛者。當歸龍薈丸。如氣血俱虛。脈細緊。或弦大。多從勞役怒氣得者。用八珍湯加木香、青皮、桂心少許。勞役太過。肝傷乘脾者。

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或建中湯與六君子合用。房色太過。腎肝兩傷者。地黃湯加芍藥、當歸。有膈間停痰宿食。或挾恚怒。抑其肝氣。不得上達。兩脅大痛。面青或黑。脈代者。用鹽湯探吐。得吐則生。不吐則死。(匯補)

脅痛選方

柴胡疏肝散(統旨)

柴胡,陳皮,枳殼(各一錢),芍藥,川芎(各八分),香附(三錢二分),甘草(四分),生薑(一片)

水煎。

左金丸,治肝火作痛。

白話文:

脅痛

脅痛是足厥陰肝經絡脈循行經過的部位,會導致脅痛(《內經》)。但也有少陽膽經、肝氣犯脾、肝氣犯肺、肝腎同病等原因造成的脅痛(《匯補》)。需追究病因。

內因:

暴怒、悲傷、飲食過度、風寒侵襲、跌打損傷、大喊大叫、痰飲積聚、瘀血阻滯等,都可能引起脅痛(《醫鑑》)。此外,濕熱內蘊、鬱火上炎,以及過度勞累、房事過度等,也可能導致脅痛(《匯補》)。

外在表現:

需區分左右脅痛,並辨別虛實。左脅痛為肝受邪氣;右脅痛為肝邪入肺;左右脅脹痛為氣機阻滯;左右脅部刺痛並伴有聲音為痰飲;左脅下有包塊並疼痛,夜間加重,為瘀血;右脅下有包塊並疼痛,且伴有飽脹感為食積;咳嗽時加重疼痛,並伴有氣喘、發熱,為痰結;疼痛時作時止,突然發作且劇烈,為肝火鬱結;脅肋部脹滿,不敢按壓,煩躁易怒,為肝實;耳鳴眼花,指甲枯萎,容易恐懼,為肝虛;隱隱作痛,並波及腰胯,按壓則感覺舒適,為腎虛;脅痛伴有咳嗽,咳出腥臭痰液,面紅,為肺氣受損;脅肋部脹滿,頭暈目眩,前後陰道或肛門出血,為肝血受損;兩脅抽搐緊緊的,腰腿疼痛,無法翻身,為濕熱內蘊;右胸脅部一點刺痛,伴有內熱咳嗽,為肺癰。需預防。 (《匯補》)

危急徵兆:

虛損嚴重,脅下持續一點點疼痛不止,這是由於酒色過度所致,稱為“干脅痛”,病情危急。(《入門》)

脅痛形成積聚:

脅痛久治不愈,就會形成痰瘀積聚,左側為肝積,右側為肺積。雖然都與肝木過旺有關,但肺積為氣鬱,不可峻猛攻治。(《匯補》)

脈象:

脈象弦脈,則肝氣過盛,導致兩脅疼痛。(《脈經》)弦而緊細,為怒氣;弦而沉澀,為氣機鬱滯。總體來說,弦而澀的脈象為順利,洪大的脈象為逆亂。如果脈象弦急欲斷,脅下如刀刺般疼痛,像飛屍一樣,則無法治愈。(《匯補》)

治療方法:

治療以疏肝瀉火為主,不宜驟然使用補氣藥物。即使是因氣虛導致的脅痛,也應補瀉兼施。(《玉策》)脅肋是肝膽的部位,肝屬陰,喜條達而惡凝滯;膽無別竅,喜升發而惡抑鬱。因此,凡是肝氣鬱結不舒,氣機不得宣泄,火氣不得疏洩,脹滿疼痛不敢按壓者,應疏散升發以利其氣機通暢,不可過度使用降氣藥物,以免肝氣鬱結更甚,疼痛加劇。(《匯補》)

用藥:

常用二陳湯加柴胡、青皮;氣滯者加香附、枳殼;火盛者加膽草、芍藥;痰飲者加南星、蒼朮;食積者加枳實、山楂;瘀血者加桃仁、紅花。肝火旺盛者,用左金丸;肝氣盛者,用當歸龍薈丸。如果氣血俱虛,脈象細緊或弦大,多因勞累或怒氣所致,可用八珍湯加木香、青皮、桂枝少許。勞累過度,肝傷犯脾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或用建中湯與六君子湯合用。房事過度,肝腎兩虛者,用生地黃湯加芍藥、當歸。如有膈間停痰宿食,或伴有怒氣,抑鬱肝氣,不能上達,兩脅劇痛,面色青黑或發紺,脈象代脈者,用鹽湯催吐,吐出則可痊癒,不吐則危。 (《匯補》)

常用方劑:

柴胡疏肝散(《統旨》):柴胡、陳皮、枳殼(各一錢)、芍藥、川芎(各八分)、香附(三錢二分)、甘草(四分)、生薑(一片),水煎服。

左金丸:治療肝火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