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二 (7)
卷之二 (7)
1. 鬱症
大意
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百病生焉。(丹溪)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變化不得變化。(醫鑑)故有病久而生郁者。亦有郁久而生病者。或服藥雜亂而成者。
內因
郁乃滯而不通之義。或七情之抑遏。或寒暑之交侵。而為九氣怫鬱之候。或雨雪之浸淫。或酒食之積聚。而為留飲濕鬱之候。(匯補)其因有六。氣血濕熱痰食是也。然氣鬱則生濕。濕鬱則成熱。熱鬱則成痰。痰鬱而血不行。血鬱而食不化。六者。又相因也。(丹溪)
外症
氣鬱胸滿脅痛。噫氣腹脹。痰鬱胸滿喘促。起臥倦怠。血鬱能食肢倦。溺淋便赤。食鬱噯酸作脹。惡食痞硬。濕鬱關節重痛。首如物蒙。遇陰則甚。熱鬱目蒙溺澀。口乾煩躁。遇暖便發。(戴氏)
白話文:
【大意】
氣血調和,百病不會產生。一旦有情緒抑鬱的情況,就會引起各種疾病。這是丹溪的看法。所謂「鬱」,指的是情緒或能量聚集在一起,無法釋放。當身體應該上升的能量不能上升,應該下降的能量不能下降,或者是應變能力無法發揮時,就會形成這種狀態。
內在的原因包括情緒的抑壓,或是季節的轉換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導致九種情緒抑鬱的症狀。也可能是由於雨水、雪水的長期浸泡,或是過量飲酒和食物堆積,導致留下水分和濕氣,形成濕氣鬱積的症狀。內因主要包括氣、血、濕、熱、痰、食六種因素。
氣鬱會導致胸部和脹痛,嘔吐和腹部脹滿。濕氣鬱積會讓胸部感到滿實,引起喘息和疲倦。血鬱會使人有食慾但感到四肢疲倦,尿頻且尿色紅,消化不良。食鬱會讓人嘔酸,感到脹滿,對食物失去興趣,有脹滿和脹痛感。濕氣鬱積會使關節沈重疼痛,頭部昏沈,遇到陰天病情會加重。熱氣鬱積會導致眼睛模糊,小便困難,口乾舌燥,遇暖後病情會發作。
外在的症狀則有:氣鬱會引起胸部滿實和脹痛,嘔吐和腹部脹滿;痰鬱會引起胸部滿實和呼吸困難,起牀後感到疲倦;血鬱會讓人有食慾但感到四肢疲倦,小便頻密且尿色紅,大便顏色深;食鬱會讓人嘔酸,感到脹滿,對食物失去興趣,有脹滿和脹痛感;濕氣鬱積會使關節沈重疼痛,頭部昏沈,遇到陰天病情會加重;熱氣鬱積會導致眼睛模糊,小便困難,口乾舌燥,遇暖後病情會發作。
五臟鬱症
有本氣自鬱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鬱脅脹噯氣。脾郁中滿不食。肺郁乾咳無痰。腎郁腰脹淋濁。不能久立。膽郁口苦晡熱。怔忡不寧。(匯補)
七情鬱症
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為虛怯。或為噎膈。或為痞滿。或為腹脹。或為脅痛。女子則經閉墮胎。帶下崩中。可見百病兼郁如此。(何氏)
脈法
郁脈多沉。在上見於寸。在中見於關。在下見於尺。又郁脈或結或促或代。蓋血氣食積痰飲。一有留滯於其間。脈必因之而止矣。(脈經)
總治
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開提為次。至於降火化痰消積。猶當分多少治之。(匯補)
白話文:
五臟鬱結會導致各種病症,例如心郁則昏沉健忘、肝郁則脅肋脹痛並伴隨噯氣、脾郁則腹部飽滿不想吃東西、肺郁則乾咳無痰、腎郁則腰部脹痛並出現尿頻尿濁,甚至站立不穩、膽郁則口苦午後發熱、心神不寧。
七情不暢,長期鬱結也會導致各種疾病,比如虛弱、噎膈、胸腹痞滿、腹部脹痛、脅肋疼痛,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不調、流產、白帶異常、子宮出血等。
鬱證的脈象多沉,在寸關尺三部脈位都可能出現。此外,鬱脈可能出現結滯、促緊、代脈等變化,這是因為血氣、飲食積滯、痰飲等停滯在體內,導致脈象受到影響。
治療鬱證應以疏通氣機為首要,其次是提振氣機。針對不同症狀,還需要配合降火、化痰、消積等方法,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郁宜調中
治郁之法。多以調中為要者。無他。蓋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腎肝處下。四臟所受之邪。過於中者。中氣常先受之。況乎飲食不節。寒暑不調。停痰積飲。而脾胃亦先受傷。所以中焦致郁恆多也。治宜開發運動。鼓舞中州。則三陰三陽之郁。不攻自解矣。(匯補)
郁分五行
五行之理。木性條達。火性發揚。土性沖和。金性清肅。水性流通。一有怫鬱。失其性矣。(滑氏)故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內經)
木鬱治法
胠脅脹滿。目赤暴痛。此木鬱也。治宜達之。達者。通暢之義。如怒動肝氣。火因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者。則用升發之品。加厥陰報使之藥以從治之。又如久風入中為飧泄。及清氣在下為飧泄者。則用輕揚之劑舉而升之。又如木實為病。脈弦而急。用降氣苦寒不愈者。則吐以提之。使木氣舒暢。則痛自止。此皆達之之法也。
白話文:
郁宜調中
治療鬱症的方法,大多以調和脾胃為要。原因很簡單,因為脾胃居於身體的中央,心肺位於上面,腎肝位於下面,四臟受到的邪氣,過於中焦者,中氣往往首先受到影響。況且,飲食不節、寒暑不調、停痰積飲,也會首先損傷脾胃。所以,中焦郁結的情況很常見。治療應該以開發運動、鼓舞中州為原則,這樣三陰三陽的郁結,就會自然而然地解除。(匯補)
郁分五行
五行學說中,木性條達,火性發揚,土性沖和,金性清肅,水性流通。一旦出現鬱結,就會失去其原本的特性。(滑氏)因此,木鬱就應該達之,火鬱就應該發之,土鬱就應該奪之,金鬱就應該泄之,水鬱就應該折之。然而,調理氣機時,如果過於亢盛,就應該折之,因為它害怕折之,這就是所謂的「瀉之」。(內經)
木鬱治法
脅肋脹滿、目赤暴痛,這是木鬱的表現。治療應該以達之為主。達之,就是通暢的意思。例如,怒氣傷肝,火氣上炎,如果用苦寒辛散之法治療而無效,就應該用升發之品,並加入厥陰報使之藥,從而治療。又例如,久風入中導致飧泄,或清氣下降導致飧泄,就應該用輕揚之劑,將其舉升。又例如,木實為病,脈弦而急,如果用降氣苦寒之法治療無效,就應該用吐法,將其提昇。使木氣舒暢,疼痛就會自然止住。這些都是達之的方法。
火鬱治法
咳嗽痰喘。風疹潮熱。此火鬱也。治宜發之。發者。汗之也。升舉之也。如腠理外閉。邪熱怫鬱。則解表取汗以散之。又如生冷抑遏。火鬱於內。非苦寒降沉之劑可治。則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溫。順其性而從治之。勢窮則止。此皆發之之義也。
土鬱治法
食滯中焦。痰凝脾藏。熱壅腸胃。皆土鬱也。治宜奪之。奪者。攻下也。劫而衰之也。如邪熱入胃。用鹹寒以攻下之。如中滿腹脹。濕熱內甚。其人壯實者。則亦攻下之。其或勢甚而不能頓除者。則劫奪其勢而使之衰。又如濕熱為痢。非輕劑可已。或行或通。以致其平。皆奪之之義也。
白話文:
火鬱治法
咳嗽痰喘,風疹潮熱,這都是火鬱所致。治療火鬱,應當以發之為法。發之,就是使之出汗,向上提升之。例如,如果腠理外閉,邪熱鬱積,就要解表取汗,以散之。又如生冷抑遏,火鬱於內,不可用苦寒降沉的藥物治療,應該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溫,順其性而治療。如果病情危急,則應停止治療。這些都是發之的道理。
土鬱治法
食滯中焦,痰凝脾藏,熱壅腸胃,皆屬土鬱。治療土鬱,應當以奪之為法。奪之,就是攻下,劫奪其勢,使其衰弱。例如,邪熱入胃,可用鹹寒之藥攻下之。如果中滿腹脹,濕熱內甚,病人體質強壯,也可以用攻下之法。如果病情嚴重,不能一下子清除,就應劫奪其勢,使其衰弱。又如濕熱導致痢疾,非輕劑所能止,需要行氣通便,使其平復。這些都是奪之的道理。
金鬱治法
癃閉氣喘。脹滿不眠。皆金鬱也。治宜泄之。泄者。滲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氣也。如肺受火爍。化令不行。致水源鬱而滲道閉者。宜清肅金化。滋以利之。又如肺氣膹郁。胸滿仰息不得臥下。非利肺氣不足以疏通之。此皆泄之之法也。
水鬱治法
水腫脹滿。二便阻隔。皆水鬱也。治宜折之。折者。制御之也。伐而挫之也。漸殺其勢也。如脹滿之病。水氣浸淫而滲道以塞。乃土弱不能制水。當實脾土。資運化。使能制水而不敢氾濫。則滲道自通。或病勢方銳。非上法所能遽制。則用泄水之藥。伐而挫之。或動大便。或利小水。或發表汗。三法酌舉迭用。以漸平之。此皆折之之義也。
白話文:
金鬱治法
小便不通、氣喘、腹脹、失眠,這些都是金鬱之症。治療宜以泄之法,也就是滲泄利尿,疏通氣機。例如肺受火灼,導致氣機不暢,水源鬱積,滲道阻塞,則應清肅金氣,滋養利水。又如肺氣鬱結,胸滿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則需利肺氣,才能疏通氣機。這些都是泄之法的應用。
水鬱治法
水腫、腹脹、大小便不通,這些都是水鬱之症。治療宜以折之法,也就是控制水氣,削弱其勢。例如腹脹,水氣浸淫,滲道阻塞,是因為脾土虛弱,無法制水,應補益脾土,促進運化,使其能制水,水氣就不會氾濫,滲道自然通暢。如果病勢急劇,上述方法難以立即控制,則可用泄水藥物,削弱水氣,可透過瀉下通便、利尿或發汗等方法,循序漸進地緩解病症。這些都是折之法的應用。
調氣總法
五郁之治。各有其法。然邪氣之客。正氣必損。故必調平正氣。以復其常於治郁之後。苟調其氣而尚未平復。則當益其所不勝以制之。如木鬱不已。當清肺金。火鬱不已。當滋腎水。水鬱不已。當補脾土。金鬱不已。當引火歸源。土鬱不已。當養肝調氣。此皆以其所畏而治之。即過者折之之理也。(匯補)
用藥
主以二陳湯。加香附、撫芎。如濕鬱。加蒼朮、白芷。熱鬱。加黃芩、山梔。痰鬱。加枳實、貝母。血鬱。加桃仁、紅花。食鬱。加山楂、麥芽。氣鬱。加枳、樸、烏藥、木香。蓋氣血痰食之病。多有兼郁者。故必以開鬱藥佐之。古方越鞠丸。是得治法之要也。(匯補)若夫思慮成郁。
白話文:
調氣總法
治療五種鬱證,各有其方法。但無論哪種鬱證,邪氣入侵都會損傷正氣。因此,在治療鬱證之後,必須調平正氣,使之恢復正常。若調氣之後鬱證仍未痊癒,則應增強其所不勝之物來制之。例如:
- 木郁不消,應清肺金。
- 火郁不消,應滋腎水。
- 水郁不消,應補脾土。
- 金郁不消,應引火歸源。
- 土郁不消,應養肝調氣。
這些方法都是以其所畏懼之物來治療,也就是說,以其過度之處來克制之的道理。
用藥
主方以二陳湯,加香附、撫芎。
- 若為濕鬱,加蒼朮、白芷。
- 若為熱鬱,加黃芩、山梔。
- 若為痰鬱,加枳實、貝母。
- 若為血鬱,加桃仁、紅花。
- 若為食鬱,加山楂、麥芽。
- 若為氣鬱,加枳、樸、烏藥、木香。
因為氣、血、痰、食之病,多有兼鬱的情況,所以必須以開鬱藥輔佐治療。古方越鞠丸,正是掌握了治療鬱證的要點。
若因思慮過度而產生鬱證,……
用歸脾湯。恚怒成郁。用逍遙散。俱加山梔。蓋鬱則氣澀血耗。故用當歸隨參補血。白芍隨術解鬱。復用炒黑山梔。取其味清氣浮。能升能降。以解五臟熱。益少陰血。若不早治。勞瘵之由也。(入門)
【附失精脫營】
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病從內生。其先富後貧而病。曰失精。先貴後賤而病。曰脫營。外症身漸瘦。無精神。(錢氏)又有鬱結在脾。不思飲食。午後發熱。酉戌時退。或煩悶渴嘔。或坐臥如癡。喜向暗處。婦人經少。男子溺澀。皆郁病也。更有失名利之士。
白話文:
使用歸脾湯。如果情緒激動導致心中積壓(恚怒成鬱),可以使用逍遙散。在這兩種方劑中都加入山梔。因為情緒鬱結會導致氣血不足,所以使用當歸和隨參來補血;白芍和術則能解開心中的鬱結。再加上炒黑的山梔,因為它的味道清涼、氣息上揚,既能提升也能降低,以解五臟熱病,補益少陰血。如果不盡早治療,可能會引發勞損(勞瘵)。(入門)
【附錄:失精與脫營】
飲食與居住環境的突然變化,如過度享樂或過度困苦,開始時樂觀後轉為痛苦,這些都會傷害到人的精氣,使疾病從內部產生。如果原本生活富足後來變得貧窮而生病,被稱為「失精」;如果原本地位顯赫後來淪落為貧賤而生病,被稱為「脫營」。這些疾病的外部症狀是身體逐漸消瘦,缺乏精神。根據錢氏的說法,還有脾臟積聚的情況,出現不想飲食、午後發熱、酉戌時分熱退、或者煩躁口渴噁心、坐臥無力、喜愛黑暗、女性月經減少、男性排尿困難等症狀,都是由於情緒鬱結所導致的疾病。此外,還有失去名利的人也可能會有這些問題。
有志恢圖。過於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因而內熱。亦郁病也。宜歸脾湯隨症調之。(入門)
鬱症選方
越鞠丸(丹溪),一名芎術丸。統治諸郁。
香附,蒼朮,撫芎(各二兩),山梔,神麯(各一兩半)
為末。水泛成丸。如綠豆大。白湯下百粒。
氣鬱湯,治鬱怒。氣滯胸膈不行。脹滿噯氣作酸。
香附,蒼朮,橘紅,半夏(各一錢半),貝母,茯苓,撫芎,山梔,蘇子,甘草,木香,檳榔(各五分)
白話文:
想要恢復元氣,卻過度勞累,導致身體氣血衰弱,脾胃消化功能減退,上焦(心肺)運化失常,下脘(胃脘部)阻塞不通,胃火旺盛,熱氣上蒸胸腔,進而導致內熱。這也是一種鬱病。建議服用歸脾湯,根據症狀調整用藥。
越鞠丸,又名芎術丸,是丹溪先生(指著名中醫家朱丹溪)所創,主治各種鬱症。
方劑組成:香附、蒼朮、川芎(各二兩)、山梔、神麴(各一兩半)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泛成丸,大小如綠豆,用白湯送服,每次一百粒。
氣鬱湯,主治鬱怒所致胸膈氣滯不通,伴有胸悶脹滿、噯氣泛酸等症狀。
方劑組成:香附、蒼朮、橘紅、半夏(各一錢半)、貝母、茯苓、川芎、山梔、蘇子、甘草、木香、檳榔(各五分)
水煎。加姜五片。如脅膈痛。此血滯也。參血鬱湯。
濕鬱湯,治濕氣熏蒸。身重倦臥疼痛。天陰則發。
蒼朮(三錢),白朮,香附,橘紅,羌活,獨活,撫芎,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錢),生薑(三片),甘草(五分)
水煎服。
血鬱湯,治挫悶跌僕。身有痛處。胸膈不寬。大便黑色。
香附(二錢),丹皮,蘇木,山楂,桃仁,赤曲,穿山甲,降香,通草,麥芽(各一錢),紅花(七分)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加入五片薑片。如果患有脅肋疼痛,這是血瘀的症狀,可以服用血鬱湯。濕鬱湯用於治療濕氣侵襲,導致身體沉重、倦怠、疼痛,且陰雨天加重。處方包括蒼朮、白朮、香附、橘紅、羌活、獨活、川芎、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錢、生薑三片、甘草五分,水煎服。血鬱湯則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導致疼痛、胸悶、大便發黑等症狀。處方包括香附二錢、丹皮、蘇木、山楂、桃仁、赤曲、穿山甲、降香、通草、麥芽各一錢、紅花七分。
水酒煎。入薑汁半盞。和勻服。
火鬱湯,治火鬱於中。四肢發熱。五心煩悶。皮膚盡赤。
連翹,薄荷,黃芩,山梔,乾葛,柴胡,升麻,芍藥
水煎服。
保和丸,治食鬱吞酸。腹滿噫臭。身熱便硬。(方見傷食)
潤下丸,治痰鬱腸胃。脈滑而沉。變生百病。
南星(一兩),半夏(三兩),黃芩,黃連(各一兩),橘紅(五錢),白礬(三兩)
白話文:
-
水酒煎。入薑汁半盞。和勻服。 將酒與水混合煮沸,加入半杯薑汁,混勻後飲用。
-
火鬱湯,治火鬱於中。四肢發熱。五心煩悶。皮膚盡赤。 這是一種治療內火旺盛的湯藥,能緩解四肢熱感、心煩意亂及全身紅疹的症狀。
-
連翹,薄荷,黃芩,山梔,乾葛,柴胡,升麻,芍藥 水煎服。 使用連翹、薄荷、黃芩、山梔、乾葛、柴胡、升麻和芍藥等草藥,加水煎煮後飲用,以調節體內的火氣。
-
保和丸,治食鬱吞酸。腹滿噫臭。身熱便硬。 這是治療消化不良,胃酸倒流,腹部脹滿,口氣難聞,以及身體熱感伴隨便祕的藥丸。
-
濕下丸,治痰鬱腸胃。脈滑而沈。變生百病。 這是一種治療痰濕阻塞腸胃,脈搏滑動且深沈,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的藥丸。
-
南星(一兩),半夏(三兩),黃芩,黃連(各一兩),橘紅(五錢),白礬(三兩) 南星、半夏、黃芩、黃連、橘紅和白礬等藥材各取一兩,進行煎煮,以治療相應的疾病。
薑汁竹瀝和丸。
逍遙散(方見火症),歸脾湯(方見中風),二陳湯(方見痰症)
白話文:
薑汁竹瀝和丸:將生薑榨取汁液,加入竹瀝混合製成藥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不安等症狀。 逍遙散(見於《火證》):由柴胡、當歸、茯苓等藥物組成,具有疏肝解鬱、調氣活血的作用,適用於情志不暢導致的心煩易怒、胸脅脹痛等症狀。 歸脾湯(見於《中風》):由黃芪、黨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等藥物組成,具有補益脾胃、健運化溼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減退、腹脹腹瀉等症狀。 二陳湯(見於《痰症》):由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燥溼化痰、理氣止咳的效果,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有痰、喉癢聲重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