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彙補》~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2)
1. 傷風
大意
虛邪賊風。陽先受之。傷於風者。上先受之。(經文),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氣衛於外。風邪不能為害。惟脾虛而肌肉不充。肺虛而玄府不閉。則風乘虛入。(微論)
病因
更衣脫帽。沐浴當風。皮毛之間。卒然受邪。內舍於肺者。外因也。衣被過厚。上焦壅熱。內熱生風。似乎傷風者。內因也。肺家素有痰熱。復受風邪束縛。內火不得舒泄。謂之寒暄。此表裡兩因之實症也。有平昔元氣虛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謹。即顯風症者。此表裡兩因之虛症也。(匯補)
見症
輕者。咳嗽有痰。咽乾聲重。鼻燥作癢。或流清涕。腹脹額悶。口燥喉痛。重者。頭痛項強。肢節煩疼。憎寒壯熱。頭眩嘔吐。心煩潮熱。自汗惡風。亦有無汗而惡風者。(匯補)
傷風傷暖辨
外風所傷。鼻流清涕。咳嗽清痰。舌無胎膜。內熱生風。鼻流濁涕。咳嗽稠痰。舌有紅點。其餘諸症。則相似也。(匯補)
傷風傷寒辨
風循經絡。亦有六經傳變。其初起頭疼身熱與傷寒同。但傷風必鼻塞流涕。且多惡風。居暖室之中。則坦然自如。傷寒惡寒。雖近烈火。仍復怕寒。又傷風在表者。有汗而手足微煩。傷寒在表者。無汗而手足微冷。傷風在裡。肺熱而皮膚髮疹。傷寒在裡。胃熱而肌肉發斑。皆各異也。(匯補)
脈法
左寸關浮弦有力者。傷風也。右寸關洪滑有力者。傷暖也。右寸關濡弱無力者。兼虛也。(匯補)
總治
有汗當實表。無汗當疏邪。內熱當清火。實表不可大補。疏邪不可太峻。清火不可太涼。若肺虛傷風者。先與祛邪。遂即養正。先後緩急。不可偏廢。(士材)
大汗宜禁
傷風症。腠理疏泄。但宜輕揚之劑徹越其邪。不可與傷寒家大汗之藥。恐蹈亡陽之戒。(匯補)
久虛宜補
如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而佐以和解。倘專泥發散。恐脾氣益虛。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立齋)
用藥總法
主以二陳湯。加桔梗、前胡、蘇葉、桑皮、杏仁。身熱。加柴胡、黃芩。體痛。加羌活、防風。頭痛。加川芎。胸滿。加枳殼。痰多。加金沸草。氣逆。加蘇子。內熱。加玄參。咳嗽。加栝蔞。若三時傷風。重者沖和湯。冬月傷風。重者桂枝湯。凡表症惡風。身熱自汗自利。
當用藥中加桂枝。其效尤捷也。體虛易於傷風。不時感冒者。補中益氣湯。加桔梗、茯苓、半夏。(匯補)
【附胃風】
胃風者。飲食之後。乘風取涼所致。其症飲食不下。形瘦腹大。惡風頭汗。膈塞不通。右關脈弦緩帶浮者是也。宜胃風湯主之。(類案)
傷風選方
川芎飲,治感冒風邪。胸滿頭疼。咳嗽吐痰。憎寒壯熱。狀似傷寒。脈浮而緩。
白話文:
[感冒]
大意
虛弱的邪風會先影響身體的陽氣部位,而受風害的人,通常上方的身體部位會先受到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肺臟控制著皮毛,脾臟控制著肌肉,如果氣血在外防護得當,風邪便無法造成危害。然而,一旦脾臟虛弱導致肌肉不足,肺臟虛弱導致毛孔不能緊閉,風邪就會趁虛而入。
病因
更換衣服或摘下帽子時,或者在風中沐浴,皮毛間突然受到邪風侵襲,進入肺部,這是外部因素。穿得過多,導致上焦部位熱度過高,內部熱度產生風邪,看似是受了風害,這是內部因素。如果肺臟本來就有痰熱,再受到風邪的束縛,內部火氣無法得到舒緩,這種情況叫做寒暄,這是表裡兩種原因造成的實症。如果平時元氣虛弱,表層疏鬆,稍有不慎就表現出風症,這是表裡兩種原因造成的虛症。
病症
輕微的,可能會咳嗽有痰,嗓子乾澀,聲音沙啞,鼻子乾燥發癢,可能流清鼻涕,腹部脹滿,額頭沉悶,口乾喉痛。嚴重的,可能會頭痛頸僵,四肢疼痛,畏寒高燒,頭暈嘔吐,心煩潮熱,自汗怕風,也有不出汗卻怕風的情況。
區別感冒和溫暖受傷
由外部風邪引起的,鼻涕清稀,咳嗽的痰也是清的,舌頭上沒有胎膜。由內部熱度產生風邪的,鼻涕混濁,咳嗽的痰粘稠,舌頭上有紅點。其他症狀,看起來很相似。
區別感冒和寒氣受傷
風邪沿著經絡行走,也會有六經的轉化,剛開始的時候頭疼身體發熱,和寒氣受傷很像。但是,感冒一定會鼻塞流鼻涕,並且多畏風。在暖和的房間裡,就會感覺很舒服。寒氣受傷會畏寒,即使靠近火爐,還是會覺得冷。感冒在表層的,會出汗,手腳微熱。寒氣受傷在表層的,不出汗,手腳微冷。感冒在裡層的,肺熱,皮膚會出現疹子。寒氣受傷在裡層的,胃熱,肌肉會出現斑點。這些都是不同的地方。
脈象
左手寸關脈浮弦有力的,是感冒。右手寸關脈洪滑有力的,是溫暖受傷。右手寸關脈濡弱無力的,是兼有虛弱。
總治療
如果有汗,應該實固表層。如果沒有汗,應該疏散邪氣。如果內部有熱,應該清火。實固表層不可以大補,疏散邪氣不可以太猛,清火不可以太涼。如果是肺虛感冒,先驅除邪氣,然後再養正,先後緩急,不可以偏廢。
大量出汗應禁止
感冒症狀,表層疏鬆,只適合輕揚的藥物徹底清除邪氣,不可以使用大量出汗的藥物,以免違反亡陽的警告。
長期虛弱應補充
對於虛弱的人感冒,經常感染,形氣病氣都虛弱的,應該補中,同時輔以和解。如果專門依賴發散,恐怕脾氣會更加虛弱,表層會更加疏鬆,邪氣趁虛而入,病情反而會加重。
用藥總原則
主要使用二陳湯,加上桔梗、前胡、蘇葉、桑皮、杏仁。如果身體發熱,可以加上柴胡、黃芩。如果身體疼痛,可以加上羌活、防風。如果頭痛,可以加上川芎。如果胸部滿悶,可以加上枳殼。如果痰多,可以加上金沸草。如果氣逆,可以加上蘇子。如果內部有熱,可以加上玄參。如果咳嗽,可以加上栝蔞。如果是三個季節的感冒,嚴重的,可以使用沖和湯。如果是冬天的感冒,嚴重的,可以使用桂枝湯。如果表面症狀怕風,身體發熱,自汗自利,應該在藥物中加入桂枝,效果會更好。如果身體虛弱,容易感冒,經常感染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茯苓、半夏。
【附胃風】
胃風,是指在飲食後,趁風涼快,導致的問題。症狀包括飲食不下,身形消瘦,腹部膨大,怕風,頭部出汗,隔膜堵塞不通。右關脈弦緩帶浮的,就是胃風。應該使用胃風湯。
選擇治療感冒的藥方
川芎飲,治療感冒風邪,胸部滿悞,頭痛,咳嗽吐痰,畏寒高燒,症狀像是感冒,脈搏浮而緩。
川芎,蘇葉,枳殼,桔梗,陳皮,前胡,半夏,茯苓,木香
去掉川芎,加上人參,就是蘇參飲。
川芎茶調散,川芎,甘草,羌活,荊芥,薄荷,防風,白芷
桂枝湯,太陽傷風,脈搏浮緩,怕風,發熱自汗,鼻鳴乾嘔,或者下痢等症狀。
桂枝,甘草,白芍藥
用棗和薑煮服,覆蓋住,讓微微出汗。
香蘇飲,主要治療四季感冒風邪,頭痛發熱。
紫蘇,香附,陳皮,甘草
薑和蔥水煮。
胃風湯(方見痢疾)。